《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设疑。
1、出示: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2、武夷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但我们今天不是去欣赏风景,而是去见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而又了不起的老人,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3、指名读,思考:从这句话中,可以读懂什么?(天游峰在武夷山具有非同寻常的魅力。天游峰可以说是武夷山的象征) 
 二、自读课文
    1、提出一读的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指明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鼓励学生三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1)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2)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涉及句意、中心思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去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的感知、理解,有的问题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是解决。
4、理清课文脉络。
(1)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四、分段读课文
    五、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 说说“夷”、“傍”、“颇”、“瘦”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瘦”的书写。
2、 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六、作业
1、读一读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3、(1)在一片( )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3)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 )了。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 )我回到住地。
5、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