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拓展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的发源、上游的发电站、沿途对土地的灌溉、黄河夕照、壶口悬瀑等景观,说明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同时介绍了黄河的水土流失,"地上河"的形成,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学习重点是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我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的意识。
  关键处处理:
   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黄河的雄壮,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黄河》、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黄河的资料等。
    学生:按照要求预习,查阅有关黄河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电视风光片《黄河》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简单介绍黄河,对黄河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板书课题,导课。
  二、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读课文,正音,交流生字词语。
   2.小组讨论:说说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3.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的学习,体会到:黄河水利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灌溉,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所以被称为"母亲河"。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1.黄河除了被称为"母亲河"外,还给我们的中华民族带来什么灾难?为什么会带来这些灾难?
   2.结合课文,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认识。
   3.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五、质疑问难。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七、课时小结。让学生谈感受体会。
  板书设计:
                 黄河之水天上来
              水利资源丰富  发电 灌溉
          母亲河
              滋润土地    养育炎黄子孙
              水土流失    洪水泛滥
              保护母亲河   保护环境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4.预习下一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