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教学实录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长春版六年级上第一板块《苏武牧羊》第二部分(后20分钟)
  【设计理念】“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节教学旨在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生坚定的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通过读文、想象、写信等策略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通过解读文本,让学生走进苏武的内心世界,进而体会他崇高而伟大的人格和坚贞不屈的气节。
  【教学重点】领会苏武忠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诗歌、想象画面
    1.齐读诗歌。
    2.说出诗歌描述的三幅画面。
  二、梦中归乡、倾诉衷肠
    1.尽孝与尽忠。
    2.小爱与大义。
  三、坚定信念、誓言铿锵
    1.苏武默念。
    2.苏武呐喊。
    3.民族宣告。
  四、浩然正气、民族脊梁
    1.华夏历史上正气诗篇。
    2.总结全文
  附:板书设计:
              孝
              忠——气节
              爱

                   《苏武牧羊》教学实录

  一、解读诗歌、想象画面
  师:通过对《苏武牧羊》这首诗歌上半部分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匈奴威逼利诱下坚贞不屈、正义凛然的苏武。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诗歌的下半部分,进一步感受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与作为大汉使臣的丰富的情感世界。
  现在,请你带着你对苏武的了解,来朗读诗歌(幻灯):
  生齐读: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师:好,读得字正腔圆,感情真挚。现在,老师来请你们用心默读这几句,看一看,你能从中看到几幅画面?
    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师:你看到的第一幅画面是怎样的?
  生:苏武站在冰天雪地里,仰望着北归的大雁,眼神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师:是啊,“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北风呼啸,雁群又一次向北飞去,飞向汉关,飞回它的故乡。而我们的苏武呢?
  生:苏武只能留在这荒凉的沙漠里,继续与冷月为伴,倾听着胡笳,思念着亲人和大汉王朝。
  师:你看到的第二幅画面又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是苏武年迈的娘亲倚门而立,望眼欲穿的身影。
  师:望眼欲穿,盼儿早归啊!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苏武的妻子守着空房,等待丈夫早日归来的身影。
  师:是啊,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相隔千里,相逢无期,也只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
  师:同学们,我们透过文字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而这样的画面,又多少次地闪现在苏武的脑海中。十几年了,有家不能回的苦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啊!苏武是多么希望自己也能长出两对翅膀,跟随大雁一起飞回长安城啊!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