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读通古文,能结合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2、感情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3、背诵古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通古文,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故事引入
同学们,最近老师遇到一件有趣的事儿,想听听吗?我有一个侄子,喜欢跟别人打赌。我便教育他:“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他呢,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于是写下保证书,保证今后再也不随随便便和别人打赌了。这不,前天,我又遇见他了,一见面,我便问:“你现在改掉那个毛病了吗?”他拍着胸脯回答道:“改掉了,改掉了,不信,我跟你赌一瓶可乐。”
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我侄子的这种言行吗?(自相矛盾)
这个成语就出自于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写的一篇古文《矛与盾》[板书课题]
2、质疑、读题
谁知道这“矛”是什么?“盾”呢?
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
1、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打开书,明确学法
同学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学习古文有哪些方法?
(多读、借助注释、查工具书……)
同学们的方法真不少,今天,咱们就用其中的一种来学习。请看大屏幕,齐读学习方法。
出示:①读通古文,读准节奏。
②借助注释,理解意思先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老师是如何隔词断句的。
2、学生跟读
拿起书,轻声跟老师读一遍。
3、自由练读
想自己读一读吗?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
4、全班交流
谁愿读给大家听一听?
(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导读音字形,重点指导“物/莫能陷也。”)
[在学生读时板书“鬻”“誉”“吾”]
三、理解诵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非常流利了。接着,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次默读课文,同时静静地想一想,揣摩一下句子的意思。
2、同桌合作,相互说句意。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谁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一句?
(结合学生回答,重点点拨:
这句话中,哪个字表示的是卖的意思。鬻
誉:夸赞。陷:穿透。弗能:不能。)
4、谁能连在一起,说说全文的意思?
5、课文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6、同学们凭借注释,就自己读懂了古文,真了不起。那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个楚人是怎么夸他的盾与矛的?[板:无不陷 莫能陷]
“无不陷”什么意思?“莫能陷”什么意思?
①请生读
楚人如此称耀他的货物,他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洋洋得意、骄傲……)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楚国的这个集市里。现在,你就是那个卖矛与盾的人,我们大家都是围观的人。你能来吆喝吆喝你的盾吗?
②评价,再读
他的吆喝吸引你了吗?
③带动作,表演读
假如你手中就有一面盾牌,还有一柄长矛,你能带上动作,再来吆喝吆喝吗?(现在你们想买他的货物了吗?为什么?有不想的吗?为什么)
7、让我们再回到文中,围观的人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①看看插图,围观的有哪些人?(白发苍苍的老人,稚气的孩子……)
②你觉得这句话会是谁说的?你能用他的语气来读一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