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教案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一、导入:
说起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亡羊补牢┅┅)看来,同学们有关寓言方面的真不少。今天啊,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文言文寓言。
说起文言文,同学们可能马上想到了我们上学期学的两篇文章《两小儿辩日》、《学弈》。其实,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还将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像《出师表》,《曹刿论战》,《岳阳楼记》等等,文言文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就像一艘大船,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矛与盾》就向我们展示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板书:题目
二、揭示方法,指导自学
1、谁知道什么是矛?盾呢?
矛和盾是冷兵器时代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确切地说,矛用来(刺),盾用来(挡)。(手势),那么围绕着矛与盾,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呢?
请大家打开书125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决窍。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读)字音咬得很准,谁还想读?不错。
古时候呀,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在电影或电视作品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古人在诵读文言文的时候呀,往往会摇头晃脑,沉浸在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之中。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幻灯片上的提示,再试着读读,注意读出韵味来。
请同学再读。
3、我们学习文言文 ,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更重要的是还要读懂,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呢?谁能来总结一下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结合注释     (2)反复朗读    (3)联系上下文
  (强调自读自悟,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再去寻找帮助)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综合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三、精当讲解,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1、全文一共几句话?(四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有谁读懂了?(生先读再释义)
噢,我明白了,这个人在夸他的盾。
重点解释“者”
那,现在就请你来做一回卖盾的,夸一夸自己的盾吧!读第一句,师评价,这么夸,你买吗?(再读)一起夸?夸得好。“古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今有六二班同学卖盾,与王婆也不相上下,我看这盾啊,不愁没人买了。
2、那楚国人又是如何夸他的矛的呢?请看第2句话,谁读懂了?(生读,释义)
谁再来夸?
夸得真不错。来,咱们再来给楚国人壮壮声势,请男生夸盾,请女生来夸矛,看谁吹牛吹得好!师读前面部分。
3、同学们真会夸,现在呀,我已经被你们夸晕了,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买,我是买盾还是买矛呢?干脆,咱也动个心眼儿,先买了盾回去试试,如果真像他夸的那样好,我就再把矛也买回去,行,就这么定了。我可真要买了啊,我可掏钱了啊!(生谈观点)
唉呀!说的太好了!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经过同学们这一咬文嚼字儿,一下子就看出了破绽。这个楚国人呀,太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了,夸着夸着,夸大发劲儿了,结果把自己给绕进去了,这时候啊,他还不知道自己出丑了呢!让我们质问质问他,让他清醒清醒吧!来看第三句。(不同同学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