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根据阅读提示、课文内容、自己所需”的方法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2、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精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道理。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根据阅读提示、课文内容、自己所需”的方法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2、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精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精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道理。
【学导过程】
一、设疑谈话、导出新课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人要活着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食、住、安全。)
    如果一个人失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还能生存下去吗?
    (不能。)
    但是就有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住的、又有野兽出没,却生活了二十几年,你们知道是谁吗?
    (他就是鲁滨孙。)
  2、出示课题,交待出处: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上一篇著名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本篇课文是作者用精确的语言浓缩了小说的内容、情节,读后会使我们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生制定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根据什么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参照阅读提示及主要内容)。
    二是根据思想内容(思考作者写作目的)。
    三是从语文学科特点上定(学习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运用)。
  2、生:制定、交流目标。
  3、师梳理目标:
    一、鲁滨孙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二、是什么力量使他战胜这些困难的?
    三、学习、积累描写困难、战胜困难的好词佳句。
 三、生提出完成目标的方法
  1、完成第一个目标的方法是:
    认真读书,读懂课文内容;
  2、完成第二个目标的方法是:
    抓住重点事例、词语反复读、研究、感悟;
  3、完成第三个目标的方法是:
    边读边划边记,自己选择要学习积累运用的语句。
四、学生自学第一个目标
五、交流反馈,点拨强化
  1、什么困难:
  就导语直接进入:没有吃的、没有住的、没有安全。
  2、怎么克服的:
    吃的:(先找、打猎、捕鱼、圈养、种。)重点感悟“种”和“圈养”。鲁滨孙想了许多的办法,但是只能是暂时的,要长期地生存下去,就要有长期的办法。
    住的:(有水、遮阴、能看大海)重点感悟“看大海”,深刻体会鲁滨孙在这几乎是绝望之中,还在时时想着回到祖国,没有放弃。
  3、强化训练:
    用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上述重点感悟的内容。
    例:鲁滨孙不但解决当时吃的而且还留下仅有的麦种,把它种在地里,让它长出更多的粮食。
    安全:教化野人成为伙伴。
    结果:鲁滨孙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
六、学习第二个目标
  完成方法:
  1、师用激qing的语言进行小结过渡,促使学生深刻感悟,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例:鲁滨孙在荒岛上能生活二十几年,他没有被饿死,没有被冻死,没有被野兽吃掉,没有被野人打死,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