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5、《凡卡》
执教:明珠小学刘桂华
课型:精读课
授课: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课文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
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所了解,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章内容;
2)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及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结尾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
2.当大家读完第一遍时,你想到了那篇文章?(《穷人》)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3.课件出示:你知道他们的共同点吗?(生活在同一时期,了解时代背景。)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出示生字词,齐读,重点指导读错或不够准确的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凡卡的什么事?板书:城市(信)乡下(回忆)
3.默读课文,画出两部分的内容。((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板书自然段)
三.探究学习信的内容----感悟“苦”
1、想一想,凡卡过着怎样的生活?将自己的感悟写在黑板上。
不断启发学生读书、感悟新的内容。(学生板书:挨毒打、没有吃的、睡在过道里、莫斯科的东西、孤独……)
2、交流归纳痛苦的生活经历。
3、根据学生学习出示相应语句,图文对照理解语句,感悟凡卡内心的痛苦。(在体会感悟中,融入情感朗读。)
(重点体会动词,悟老板、老板娘的凶狠、残忍。)
(从各层人物体会凡卡内心的孤独。)
4、再次读信,试着填诗。(配音乐)
5、此时,凡卡一心想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因为在这里充满了“痛苦”。(板书: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