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郝副营长描写的分析,思考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通过对郝副营长壮举的认识,理解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你们觉得幸福吗?”
你们知道吗,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王愿坚的笔触回到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去缅怀一位英勇的战士。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课文《灯光》。板书课题:灯光
二、讲授新课
(一)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王愿坚(1929年生) 当代作家。山东省诸城人。幼年在家乡读书。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在部队当宣传员。他的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七根火柴》等,剧本《闪闪的红星》、《四渡赤水》等。
(二)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分为现实和回忆两部分,哪些段落是现实,哪些段落是回忆?
2、作者在回忆部分回忆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3、回忆部分按时间顺序分成三部分,你如何划分?(战前、战中、战后)
(三)精读课文
请看战前对郝副营长进行了哪些描写?(出示课件)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问:这一部分用了什么描写?(动作、语言)把表示动作的词点出来。
过渡:战斗即将打响,郝副营长在干什么?(身子靠着胸墙看一本破旧的书)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问:还有什么描写?(多好啊!)郝副营长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在这里,郝副营长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读这部分,男生读“多好啊!”,其他的女生读。
过渡:正是插图上的电灯点燃了郝副营长心中的希望之灯,此时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在下文中找出来。(“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问:赶明儿有了电灯,郝副营长想到的是谁?(孩子们)在这里,郝副营长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他想的是下一代,希望给他们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
过渡:说完这句话,“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此时的郝副营长“憧憬”这是什么?(憧憬孩子们在灯光底下学习;憧憬革命胜利后,人们过上幸福安乐的生活。)在这里“灯光”有了更深的含义。(课件展示:灯光象征着幸福安乐的生活。)
过渡: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了,郝副营长为了他心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投入到了激烈的战斗中,请你认真读第8、9自然段,要读出战斗的紧张、激烈。(一生读课文)
问:战斗开始了,突击连把守敌的围墙炸开了一个缺口,后续部队却与他们失去了联系,为什么?
问:如果突击连与后续部队再联系布上,会有什么后果。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