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复习巩固:
1、本课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描写了春节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师板书:时间顺序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曲《元日》让我们沉浸春节的喜庆与欢乐之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北京,去感受首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⑵.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师:(过渡)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3、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⑴.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⑵.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⑶.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
四、     妙笔生辉日日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同样的春节,但感受却不同,请把自己过春节时感受最深的情景详略得当地写一写。                                     
课后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我主要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通过阅读,找出春节“高潮”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