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出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作者老舍
 谁来说说你对老舍有哪些了解?(抽)
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你觉得他的语言怎么样?
你还看过他的哪些作品?表扬:爱读书的孩子。
师补充小结:看来大家课前下了不少工夫,对作者已经相当了解。 我们读老舍的文章,犹如同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检查生词读音。(课件)
2、小组互相检查导学案中字词的写法。教师巡视,强调易错字。
3.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引导:你可以用 “我觉得北京的春节是个                       的春节”的形式说话)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4、北京这热闹、喜庆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呢?(课件:腊月初八   正月十九)
5、师小结过渡:北京的春节时间这么长,那作者写了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请小组同学交流导学案中的第   个问题。(表格一题)
6、师巡视指导,小结:大家的表格填得特别好,看来大家是用心用脑得读书,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7、师: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板书:时间顺序)
(课件依次出现时间: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
小结:这么多的习俗,一定要按顺序写,别人才能看清楚,所以说写文章得有顺序,读文章也要理清写的顺序。
8、(指着屏幕)这些日子每天都有丰富的民俗活动,作者是否每天都笔墨均匀地写出来?哪几天写得详细具体?(根据交流板书:除夕、初一、元宵)
是啊,写文章就是应该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老舍笔下的北京人过年是这样热闹、开心,连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来!小组内把你画的有年味的句字读读,再说说,你品出了年的什么味道?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同学们交流得真投入,谁先来说,你品出了年的什么味道?
预设一: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师: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①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便有了年的味道;
师:“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为什么不等到天黑呢?是啊 ,孩子们早就盼望着天黑放炮,所以,天一擦黑,他们就迫不及待地点燃了鞭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