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此为指导,根据“整体性阅读”策略,抓住学生初学文言文这一契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自主读书、自主理解、诵读积累,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引领者、点拨者的作用。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41——143页。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态度,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到本领。
2、能力目标:
(1)自主对照注释,联系已有经验及上下文,培养读通、读懂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2)通过本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的含义。
(3)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辨准同一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每句话的含义,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学弈ppt》
教学模式
“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步骤及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文言文,使学生对这一古代书面语体有初步的认识,并通过谈话,激起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
2、揭题:学习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学弈。
3、解题:学弈——学下围棋
总结文言文之简约并渗透文言文的理解方法之一——加字法。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把握能力,要引领学生从高角度、大视野“高瞻远瞩”进行综合性探究。因此,导课伊始,从谈从未正式接触过文言文开始,初步了解文言文文体特点,激发学习兴趣,渗透学习方法。】
二、新授
1、读通:
以“课前能读通课文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良才!”为激励,让学生经历自由读、互相读,听示范读,点名读,齐读等多种读书过程,使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流畅地读课文。
【设计意图:读通文本是让学生个体建构对文本有个性理解和感悟的基础,“良才”的激励,锁定读书目标,激发自主读书欲望。】
2、读懂:
(1)整体感知:
凭借初读积淀,加上课文插图,学生要表述“课文主要讲什么”,并能大体说说从哪儿读懂的,再次对照课文,感受语言文字之简约。
【设计意图:《新课标》重点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此环节从朗读、理解、插图、文本诸方面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2)理解词句意思
以“能自己弄懂每个句子的意思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天才!”为激励,要求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交流,针对重点词句,检查: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使弈秋诲二人弈。
③惟弈秋之为听。
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⑤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⑥为是其智弗若与?
⑦曰:非然也?
在检查交流过程中,渗透调序法、换词法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相机渗透“态度决定高度”的思想教育。
强化练习,对代词“之”让学生能根据不同语言环境,准确确定词义。(采用抢答形式)
由词到句到篇,学生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通课文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