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学会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4、多角度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有关太阳、地球的知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
    盘盂(yu)、沧(cang)沧凉凉、探汤(tang)、汝(ru)、孰(shu)曰(yue)。
  2、课文朗读课件
  3、孔子有关名言
  4、地球、太阳的关系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问题激趣
  1、同学们知道孔子吗?(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2、孔子是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许多启迪后人的格言。大家收集了吗?
  3、师也收集了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出示,读)
  4、“孔子之后,一无孔子”。博学的孔子东游时却被两个小孩子的问题难住了,是什么问题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文言文读书方法:第一步读准字音:
   ⑴ 学生自读课文。
   ⑵ 指名读生字词。
   ⑶ 指名读课文。
  2、第二步:读出节奏。
  3、第三步:结合注释读懂大意,释题。
三、深入读思,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读思第二段,两个小孩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日始(近,远)
  日中(远,近)
   ⑴ 指名说观点。
   ⑵ 读相关句子。
   ⑶ 理解两个孩子观点有什么不同。
  2、读思三、四段,两个小孩观察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⑴ 板书:如车盖──如盘盂。
   ⑵ 比划“车盖、盘盂”大小。
   ⑶ 读相关句子,理解反问句,明确“乎”即“吗”。
   ⑷ 同法学习第二个小孩的发现,理解“沧沧凉凉”如“探汤”。
   ⑸ 读两小孩的发现,体会辩斗语气(多种形式),两小孩可爱吗?
  3、你赞同谁的观点,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解决难点。
  4、孔子赞同谁的呢?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读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创造想象:孔子会怎么回答呢?(出示孔子名言)
  6、从孔子的回答中明白了什么?(宇宙无限、知识无穷)
四、作业
  1、试背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日初      日中
       一儿:如车盖  一儿:如盘盂
       (近)          (远)
       一儿:沧沧凉凉 一儿:如探汤
       (远)          (近)
            学无止境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读”的有效性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不读,一切精华都不会自动显露出来,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 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先在你的嘴上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如此。文言文的“读”如何更有效呢?我从执教《两小儿辩日》做了下面的尝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