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认识到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音乐美,从而受到美的教育。
3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幽静”、“断断续续”、“仿佛”等词语造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思路;分清课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第二大段的第二层,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两首曲子,特别是贝多芬弹第二首曲子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分清事物和联想是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
2难点:课文中对《月光曲》内容的描述,意境较深,是本文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1生字词幻灯片若干张。
2图画幻灯片三张:
①贝多芬在茅屋中弹奏《月光曲》;②平静的大海;③波涛汹涌的大海。
3小黑板一块,上写“水天相接”、“微波粼粼”、“洒遍了银光”、“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等词语。
4放《月光曲》的音乐录音两段。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分析课题,检查预习,处理生字词,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全文。
2分析阅读课文,从开头到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完第一首曲子,使学生知道贝多芬同情盲姑娘;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
二、教学过程
1分析课题(板书:28月光曲)。《月光曲》是本课的课题,它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钢琴曲的名字。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故事。
2检查预习的情况,提出生字、新词进行教学。本课的生字词共有10个,通过字词幻灯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读音、字形、笔顺和字义掌握的情况。其中“芬、谱、茵、键”都是声旁直接标音的形声字;“幽”的笔顺较难(丨幽);“券”容易和“卷”混;“幽静”、“恬静”、“陶醉”等词语与理解课文关系密切,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进一步讲解。
3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并能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4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质疑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准备。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什么是传说?
(2)贝多芬刚弹完一首曲子,盲姑娘怎么会知道他就是贝多芬呢?
(3)盲姑娘眼睛是瞎的,怎么能看到她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呢?
(4)为什么贝多芬弹完第二首曲子,没有向兄妹俩告别,就飞奔回客店去了呢?
5阅读第一段课文。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这一段简单介绍了《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重点读最后一句话。
提问:
(1)什么是传说?
(2)这一段最后一句话:“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下面应该写什么?小结:“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虚构的。但是,一般的民间传说都能较真实地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愿望、好恶。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我们可以正确地认识贝多芬是怎样一位音乐家。这一段写了“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下面就应该写《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了。全文从这里分为两大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