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朗读、理解有关句子,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对舞台表演艺术的热爱。
2、明白学艺与做人的道理,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学艺与做人并肩而行。
【教学时间】一课时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虽然只用一个课时完成,但我们不可忽略略读课文在一组课文中的作用。本课在本组课文中就起到了一个“总结”和“指引”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进行总结和指引,是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教学步骤】
一、导入:大师之路
伯牙、贝多芬、达·芬奇都是艺术大师,伯牙鼓琴,课文中用了一个词:善哉;贝多芬弹奏钢琴,课文中用了一个词:纯熟;达·芬奇作画,课文中用了一个词:神奇。他们的高超技艺并非与生俱来,要达到如此高超的技艺,绝非一日之功。那么,在艺术的道路上,他们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呢?
今天,我们要来读一读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吴霜写的一篇回忆录《我的舞台》,读了她的成长故事,也许,我们会有所启发。
二、读文:结缘舞台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寻访吴霜走过的一段艺术之路。
2、这篇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围绕这句话,作者从以下几个阶段叙述了自己与舞台的不解之缘。谁能够填写一下?
出示:
出生前,我的舞台在( 娘胎 )里;
会走时,我的舞台在( 小床 )上;
六岁时,我的舞台在( 毯子 )上;
几年后,我的舞台在( 剧场 )里。
随着我的长大,我的舞台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大)
三、探究:兴味盎然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广告里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句话并没有说“年龄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是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里的“心”在课文中指什么呢?(对评剧表演艺术的热爱,只有热爱她,才会对舞台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只有热爱她,再苦再累,也会兴味盎然。)
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对评剧表演艺术的热爱?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
(1)母亲的学生来我家学戏,忘词的时候,趁母亲不在,会向我请教:“小霜霜,这句词是怎么唱来着?”
“我”当时还是一个黄毛丫头,那些来家里跟母亲学戏的学生比“我”大多了,他们忘词,怎么还要向我请教?“我” 又是如何记住这些台词的?(因为热爱评剧,所以母亲的每次演出我都场场必到,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心里也就记住了。)
(2)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怕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什么叫“目不忍视”?(不忍心看“我”受苦受累,看了心疼,还是不看为好。)
既然奶奶心疼“我”,为什么不阻止师傅的“为所欲为”呢?(奶奶对“我”寄予厚望,真心希望“我”学到真本领。)
从“我”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明白学戏需要勇气和毅力。“我”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只有真心地热爱这门艺术,才会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课文中还有好些语句写得风趣幽默,充满童趣,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1)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肚子里暗无天日,有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闹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