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月光曲》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人格和才华;
  2、品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4、感情朗读课文,背后课文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
  入情入理品读结合。
【教学过程】
一、简介贝多芬、进入新课
  教师:
  200多年前德国有位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为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时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和庸俗。我们今天要学的《月光曲》的创作就是他这种性格的一个写照。
  板书课题:月光曲
二、通读全文,概括文意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交流反馈。
三、再读课文,感悟《月光曲》创作过程
  1、在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中:
    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
    (弹了两首曲子。)
    贝多芬认识盲姑娘吗?一位音乐家为什么会给不认识的盲姑娘弹完一曲,还要弹一曲呢?
  2、带着这个问题先自己阅读2到7自然段,将找到的答案打上记号,然后小组交流。
    指导理解:
   ⑴ 贝多芬先听到什么?
     断断续续的琴声──自己的曲子──引起注意,走近茅屋。
   ⑵ 走近茅屋,贝多芬又听到什么?从中你懂得什么?
     多难弹哪要是能听一听那有多好啊!随便说说──姑娘爱音乐,通情达理──同情、想看个究竟,推开门。
     (理解的读。)
   ⑶ 贝多芬推开们看到了什么?
     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一位盲姑娘──很贫穷,但仍然爱音乐──想帮她实现愿望,弹一曲。正因为姑娘想听贝多芬弹曲子,正因为姑娘买不起票,所以贝多芬决定亲自满足姑娘的愿望。
   ⑷ 听完贝多芬的弹奏后,姑娘有什么反映?
     盲姑娘:
     入神激动多纯熟多深哪(曲作者)您……──姑娘不但爱音乐,且懂音乐,是知音──盲姑娘虽然贫穷,但是那种热爱音乐,对音乐的向往感动贝多芬──爱听吗,再弹一首。
     (理解的读。)
  3、体会:
    大音乐家贝多芬为不认识的穷盲人姑娘弹奏乐曲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贝多芬是一位待人平和、关心贫苦人的音乐家。
四、品读课文,鉴赏《月光曲》创作部分
  1、体会《月光曲》创作的动因:
    贝多芬弹奏的第二曲是什么曲子?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还有其它因素影响吗?
    文章:
    望了望借着按起键来。
    体会:
    贝多芬深为穷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2、鉴赏《月光曲》:
    引导鉴赏:
   ⑴ 《月光曲》到底是怎样的一首曲子呢?我们先听开始的一段。
     播放音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