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板书课题)
     现在同学们打开书,看看今天学习的文章和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而我们以前接触的都是白话文。
     师:想不想听老师把这篇文言文读一遍,同学们想一想它与我们所学的白话文有什么区别?
(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
      生:节奏不同,韵味不同……
      师:同学们真了不得,能听出它与我们所学白话文的不同。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文言文,喜欢文言文特有的味道。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指名读文,把文言文读通,读顺。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现在我们已经把文章读通读顺了,老师想交给大家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纲,把这首文言文读懂了。
(1)自读文言文,对照注释自我阅读。
(2)对照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
(3)试着说每句话的意思,可以小组交流。
(4)不理解的字、词、句、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弄懂课文的意思。
 3.汇报交流。
   生1:我读懂了题目的意思是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生2:我补充,我认为这首文言文中最后一句也是对题目的解释。(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它的意思是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把心爱的琴摔坏,弄断琴弦,以后再也不弹琴了。
  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生: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生:啊!  生2: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生:真棒啊!  生2:了不起!生3: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他同学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生: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
  生: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
    4、刚才,同学们对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有所了解。不过我们只是对其中的一句,两句进行了注解。我们能不能加入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