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
自由结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6~8人为一组,搜集有关鹿和狼这两种动物的资料;对“食物链的奥秘”这一课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错在哪里?理解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揭示的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相互关系的道理;为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作出自己的贡献。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研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的价值评价。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鹿和狼的故事。
2.同学们已经积累了许多鹿和狼的资料,下面请大家把你积累到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同学们根据课前积累的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料介绍这两种动物。)
3.刚才的众多资料表明,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恶残忍的动物,鹿是一种温顺善良的动物,同学们,在同一个森林里,你们希望狼多一些好呢?还是鹿多一些好?
4.每组发一本记录本。
5.讲形形式式的生物链故事,引导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鹿和狼的故事》。(齐读一遍)
二、对比朗读,初步感知。
1.森林之美
(过渡)我们今天的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20世纪初叶,这是一片树木茂盛、充满生机的森林。想看一下吗?
出示图画。多美的一片森林啊!课文是这样描写它的。(出示文字)
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1)请同学们自己把这段课文读一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把你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森林之灾
(过渡)读得真好,可惜25年以后,凯巴伯森林就不再是这样生机勃勃,松杉葱郁了。请看(出示图片)。
(1)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怎样的森林?
(2)课文是这样描写它的。(出示文字)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林吃光了就啃小树,小树吃光了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
(3)请同学们自己读这段文字。
(4)从这段话中,我们又读懂些什么?
(5)我们应该为这片森林感到惋惜,让我们带着无比惋惜之情来读好这段话。
三、快读课文,引导质疑。
(过渡)学到这儿,大家有什么问题吗?(请2~3个学生回答。)
1.请大家读课文,通过读书,我们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要是能够在读书后产生更多的问题,那还要好!
2.学生提问。
四、归纳问题,指导学法。
(过渡)同学们刚才读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真好!你们最希望谁帮助解决?(自己)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有志气!
1.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读课文,查资料,画出重要的语句;讨论,交流,体会。)屏幕出示。研究方法:读课文,查资料;讨论,交流,体会。
2.老师归纳了大家的问题,请看问题:
屏幕出示:
1)凯巴伯森林为什么会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内面目全非?
2)罗斯福制订的消灭狼的政策对不对?为什么?
3)
4)自然界中还有类似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