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青山不老 教案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梁衡用清新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预设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识“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预设重难点】
1.能通过阅读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决疑难。
2.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预设流程】
一、播放课件,畅谈感受,深情导入课文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导入:滋养我们黄种人的土地是肥沃的,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朴素的中国农民。今天我们将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感受故事中的酸甜苦辣。(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质疑,初谈老人印象
1.自由品读,提出质疑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试着画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词句。
(2)反馈交流
预设1:不理解的词语
肆虐——任意残杀和破坏。
盘踞——非法占据。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文中指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奇迹——想像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预设2:不理解的意思
为什么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再读课文,初谈印象
质疑过渡:作者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什么是会老的呢?(人)文中作者所要拜访的就是一位老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1、速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的词句
2、初谈印象(指名回答,随机板书。)
预设:瘦小、让人同情、敬佩、伟大
三、深入课文,重识老人,感受老人壮举
过渡:老人果真如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那样吗?让我们走近老人,拜访这位护林使者。
(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
过渡:谁来说数这个老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1.外表:旱烟  瘦小
2.年龄:65——81
3.居住环境:孤独
方式:找——体会——归纳(侧重酸楚情感的渲染)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