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5页至第6页第2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韵味。
2、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学生向往美好的感情,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美,体会美。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
2、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查阅不懂的生字词,并收集一些关于描写雨景的美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1分钟)
1、 提出疑问: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请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播放下雨的声音音频)
2、揭示课题:大家觉得下雨时候的景色美吗?刚刚老师听到有同学说美,有同学说不美。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我相信学完以后,大家对雨景的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印象。下面请大家跟老师到山林里走一趟,看一场对于我们来说很少见的雨——山雨。(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5分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在课前,同学们都已经自己预习学习了课文,那么谁愿意起来讲讲,通过自己的努力,你认识了课文里的哪一些词?(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读准水淋淋、啼啭、倾吐、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理解词语: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3、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山雨的呢?
第一段(1—4):写雨来。第二段(5—7):写雨中。第三段(8—10):写雨后。
(板书:雨来、雨中、雨后)
三、再读课文,品读课文
⑴ 学习“雨来”的段落(第一段)(11分钟)
1、(点击幻灯片,展示一张雨来之时的图片)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这是山雨来之前的景色,大家觉得它美吗?谁愿意站起来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它美?(让学生简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那课文又是怎样描写你眼前的景象的呢?谁愿意来读一读。(“来得突然——跟着一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2、这场雨来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板书:来得突然,来得悄悄)
3、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比指导:
①“悄悄地来了”语气应轻柔一点,把山雨来时的氛围读出来。
②提示学生看着图片,感受雨来时的景物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读。
4、雨是怎么样“悄悄”地来的?(“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①请个别学生示范读这句话。
②提示学生雨很高、很远的地方传来,声音是由小到大,读的时候应注意音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