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图形的名称.
难点:辨认这些图形.能够区别长方形与长方体,正方形与正方体.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圆?(投影片)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1)出示长方体实物(装墨水瓶的纸盒、火柴盒)
师:同学们看这个纸盒和火柴盒,谁知道它们是什么
形状?学生能回答可由学生回答,不能回答老师告诉学
生,并板书:长方体.
(2)看一看、摸一摸.
让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实物,看一看它的形状,摸一摸每个面.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怎样正确地数出?(长方体有上、下两个面,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一共有六个面)
师: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相对的面一样吗?(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
教师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这也是一个长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相对的面一样吗?(这个长方体有六个面,有四个面是长方形,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一样)
(3)举例.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的形状是长方体?
(4)小结.
师: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着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有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长方形.
板书:6个面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教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变换摆放方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长方体.如下图:
2.初步认识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实物(魔方玩具、方积木块)
师: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正方体.
师: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数一数有几个面,再拿一个正方形的纸放在正方体的每个面上比一比.师生共同得出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板书:6个面 正方形
3.认识长方体图和正方体图.
师:现在我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画成图,你们认识吗?
教师出示已画好的长方体图和正方体图,让学生说出它们各自的名称,并贴在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左面.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2)选图形(投影片)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 p.23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一说中间一行的每一个图形的名称,再让学生把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和它所对应的几何图形用线连起来.然后集体订正.
2.在长方体下面画√.
3.在正方体下面画√.
4.数一数.
长方体有( )个 正方体有( )个
长方形有( )个 正方形有( )个
5.动手摆.
教科书练习七第2,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就可以了.由于是初步认识,因此不要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
首先通过实物对长方体有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长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继而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教师通过变换长方体的摆放方向,从直观上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出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抽象的认识长方体.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通过选图形、数一数、摆一摆三个层次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已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概括、迁移,在比较中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辨认长方形和长方体、正方形和正方体.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的发散状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篇2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天津市昆明路小学 武淑梅
教学目标:
1.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辩认这两种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 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兴趣,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以旧引新,促进迁移
屏幕显示:点––––线––––面––––体(动态)
(1)由点到线
(2)由线到面
(3)由面到体
当显示到面慢慢地向后“移动”变成一个长方体时,老师激疑:“这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吗?”像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
二. 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1. 引导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保健箱,牙膏盒,砖块等,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长方体实物。
2. 让学生举出长方体的实例。
3. 出示反例,揭示课题
教师拿出一个不是长方体的实物(四棱台),问学生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学生说不出来,老师说明: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要用长方体的特征来进行分析、判断。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三. 启发引导,探索新知
(一)认识长方体
1. 观察实物:面、棱、顶点
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2.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主动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2)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完成板书(略)
(3)指名归纳长方体的特征。并说明:以后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要用长方体的特征来分析、判断。
3. 出示实物(四棱台)让学生说明这个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不是长方体。
(二)培养识图能力
(1)教师出示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长方体,让几个学生分别说:能看到哪几个面?
(2)用电脑“画”出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到长方体的直观图。
(3)屏幕显示:根据下面各图,摆放长方体学具(图略)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 用电脑操作,把上题中不是长方体的图形去掉。
2. 教师说明: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 电脑显示:指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略)
(四)认识正方体
1. 承上启下,引入正方体
根据学生回答的上面的最后一道题的结果,教师说明:像这种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把课题补充完整。
2. 揭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指着上题的5个图形说明:这些都是长方体(屏幕显示集合图)其中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屏幕继续显示集合图)
3.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既然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具备长方体所有的特征吗?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特殊在什么地方?
4. 总结(略)
四. 巩固深化,培养能力
1. 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6个面都是( ),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 ),相对的面的面积( ),长方体有( )条棱,每组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 ),长方体有( )个顶点。
(2)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 ),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 ),6个面和面积都( ),12条棱的长度都( )。
2. 判断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
(3)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
(4)正方体是指特殊的长方体。( )
(5)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3. 想象练习:屏幕显示
如图,这是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你想象一下:(1)它的右面的面积是多少?(2)后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3)哪几个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根据学生回答,微机显示画面。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篇3
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能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辨认这些图形。
2、 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初步的、形象的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两个学生一个相对面颜色相同的长方体(相对面可拆下),一个学生两个小正方体,板书的小黑板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把小朋友带来的物体都放在桌面上(四人一小组)
你们的桌面上有许多的物体,请小朋友动手动脑把它们分一分,想想哪些物体应该放在一块,为什么?(音乐停就停手)
提问各别小组: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哪?(因为一部分是长方体,一部分是正方体)
小朋友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贴出板书。
二、 新授
1、 认识长方体
1)自主探知
认识图形是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遇上的内容,你们想学好它吗?好,就让我们先来认识长方体吧。
师手拿长方体实物教具,问:看到长方体,你们想学获得些什么有关它的知识哪?(几个面,每个面什么样,各个面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是长方体,长方体是不是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大家提得真不错,今天老师教你们一种学习方法,让你不仅能回答出同学们的问题,还能获得有关长方体更多的知识,你们想学吗?
课件出示:摸一摸、数一数、看一看、比一比
师:
摸,就是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摸摸看有什么感觉。
看,就是看长方体各个面是什么样的
比,就是比各个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请同学们把这四个任务读一读。
比完后再请同学们举一举你周围有长方体的例子。
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
师巡视,参与一些小组活动。
在比时,老师适当提示把它的六个面拆下来对比。
请小组代表发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发现了长方体的哪些特点?
摸:面是平的
数:6个面(问:你们小组是怎么数的?)
板书:6个面
看:每个面都是长长的方方的或长方形
比:学生可能说颜色相同的面一样大,老师引导黄色的是长方体的哪两面,红色的呢,绿色的呢?也可能说上下,左右,前后一样大。
课件演示并说明:上与下对着,左与右对着,前与后对着,这样对着的面叫相对的面。相对的面怎么样?(一样大)
板书:相对的面一样大
说:我们小组想到了————是长方体。
请三个小组代表分别汇报。
2)师出示
问:是不是所有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哪?看老师拿着的这个长方体,仔细看它是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
可见长方体分两种,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另一种是四个面是长方形,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你们事来的长方体里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例子吗,找出来给组员看看。
3)课件演示,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什么?
这个长方体可神奇了,他会变,仔细看,它怎么变
长方体变得这么长还是?
长方体变得这么宽还是?
长方体变得这么高还是?
同学们在自已的努力和组员的帮助下,不仅认识了长方体,还学会了认识图形的本领,你们还能通过摸、数、看、比还认识正方体吗?板书:正方体
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小组开始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问:在比的过程中,你们小组是怎么比的?(用两个正方体比,画一个面比,折一个面比,剪一个面比。)
电脑演示6个面重合。
板书:(正方体实物)
6个面
每个面完全一样
小结:正方体的特点。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结合板书说明相同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的,不同点是长方体只有相对面相同,而正方体每个面都相同。)
三、 练习。
1、 书上“做一做”
实物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家会辨认了,如果把它们画在图上,你们会辨认吗?我这有道题。请一位同学把题目读一遍。(投影)并请行做完的学生把书拿到投影仪上反馈。
2、 拼一拼
,教师手上有二个小正方体,我把它们拼在一起,成了?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分别用劲个和4个正方体能拼出长方体?师巡视,选取摆得好的在屏幕上投影展示。(有两种情况,并说明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下面,请你们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个大正方体,你们会吗,试试看。
二、猜一猜物体的形状。
老师有个百宝箱,里面装着一些东西,看,你猜,老师手里拿着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猜错的同学别灰心,还有机会,看,这回老师手里拿个什么形状?这回呢?
出示一个
问:为什么都猜错了?
可见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要看几个面?
五总结,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都学到了哪些东西?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篇4
教学目标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图形的名称.
难点:辨认这些图形.能够区别长方形与长方体,正方形与正方体.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圆?(投影片)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1)出示长方体实物(装墨水瓶的纸盒、火柴盒)
师:同学们看这个纸盒和火柴盒,谁知道它们是什么
形状?学生能回答可由学生回答,不能回答老师告诉学
生,并板书:长方体.
(2)看一看、摸一摸.
让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实物,看一看它的形状,摸一摸每个面.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怎样正确地数出?(长方体有上、下两个面,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一共有六个面)
师: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相对的面一样吗?(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
教师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这也是一个长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相对的面一样吗?(这个长方体有六个面,有四个面是长方形,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一样)
(3)举例.
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的形状是长方体?
(4)小结.
师: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着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有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长方形.
板书:6个面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教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变换摆放方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长方体.如下图:
2.初步认识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实物(魔方玩具、方积木块)
师: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正方体.
师: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数一数有几个面,再拿一个正方形的纸放在正方体的每个面上比一比.师生共同得出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板书:6个面 正方形
3.认识长方体图和正方体图.
师:现在我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画成图,你们认识吗?
教师出示已画好的长方体图和正方体图,让学生说出它们各自的名称,并贴在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左面.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2)选图形(投影片)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 p.23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一说中间一行的每一个图形的名称,再让学生把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和它所对应的几何图形用线连起来.然后集体订正.
2.在长方体下面画√.
3.在正方体下面画√.
4.数一数.
长方体有( )个 正方体有( )个
长方形有( )个 正方形有( )个
5.动手摆.
教科书练习七第2,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就可以了.由于是初步认识,因此不要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
首先通过实物对长方体有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长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继而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教师通过变换长方体的摆放方向,从直观上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出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抽象的认识长方体.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通过选图形、数一数、摆一摆三个层次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已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概括、迁移,在比较中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辨认长方形和长方体、正方形和正方体.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的发散状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