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通过对比,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 提出学习目标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吗?
生:水
师:对!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它对我们人体是至关重要的,是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那么你们了解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吗?
2、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五分之四.他体内的水分重多少千克?
要求学生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把谁看作单位“1”?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分析、思考过程和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3、示例1的(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五分之四.这个儿童体重多少千克?
二、 展示学习成果
1.让学生用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指导学生画出下图.)
2、把例1和复习中的第2题进行比较,两道题里哪几个数量是相同的?哪几个数量是不同的?(水分占体重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复习题是已知儿童的体重35千克,例1是已知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
3、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无变化?(复习题的已知条件中一个是儿童的体重,一个是水分占体重的五分之四;例1的已知条件都是有关儿童的.问题不一样,复习题是求水分的重量,例1是求儿童的体重.)
4、例1中哪个量是单位“1”?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儿童的体重是单位“1”.相等关系式是体重×五分之四=体内水分的重量。)
5、怎样利用相等关系式列方程来解答?
6、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展示解答后,口述检验过程。(学生解答时,教师注意学生设未知数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展现提升
1、做教科书第38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先确定单位“1”,列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然后列方程解答,并要求检验.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读题,再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并要说明理由.
3、做练习十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时要学生说明理由.
4、做练习十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常常需要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所以解题时要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篇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二、新授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水分28千克水分占体重的 体重 ?千克(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小明的体重)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爸爸体重的 35千克?千克
爸爸: 小明: 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②算术解: 35÷ =75(千克) χ=35 χ=35÷ χ=75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三、练习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的例1、例2及其“做一做”的题目,练习九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用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大、小齿轮的教具各一个.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用自然课的教具──齿轮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 × × ×
÷ ÷ ÷7 ÷
做完后集体订正.
2.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1)黄花的朵数相当于红花朵数的.(红花朵数是单位“1”.)
(2)黄花朵数的是红花的朵数.(黄花朵数是单位“1”.)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
教师:这道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题目中说:水分占体重的,所以应该把体重看作单位“1”.)
教师:根据题意,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应该怎样写?(数量间相等关系式是: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在这个关系式中哪个量是已知的?哪个量是未知的?如果不用列方程解,还可以怎样计算?(水分的重量和45是已知的,体重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
教师要求学生用算术方法来解答例1.做完后教师让学生对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进行比较.(它们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来列式的.算术解法是按照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来解答的;方程解法是先设未知数,然后按照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的.)
2.做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的题目.
要求学生用算术方法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钱的.一件上衣多少钱?
教师:这道题中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怎样写?(裤子是上衣价钱的,应该把上衣的单价看作单位“1”.相等关系式是: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
教师:根据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要求学生直接列出除法算式.
学生列式解答后,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4.做教科书第50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答,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5.小结用算术方法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师:大家想一想,利用算术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后,明确解题思路:
(1)根据题意确定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按照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6题.
让学生将答案直接写在题后.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
教师要求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解题后教师提问:这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题里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都把果园的总面积看作单位“1”,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都是:果园总面积×=苹果树占地面积.不同的是第(1)小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的单位“1”是未知的,要列方程或用除法计算.)
3.做练习九的第8题.
让学生观察大、小齿轮咬合后转动的情况,并提问:小齿轮齿数少,大齿轮齿数多;小齿轮转一圈时,大齿轮能不能转一圈?(不能.)然后,再让大家做题.
4.做练习九的第9题.
先让学生读题,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画线段图.
(1)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怎样用线段表示?(要把小兰的画片数看作单位“1”,画一条线段表示小兰的画片数.)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小丽的画片数?(先画出一条跟小兰的画片数同样长的线段.因为小丽比小兰多的画片数正好相当于小兰画片数的310,所以这条线段还要加长,加长的一段相当于小兰的,画出线段图如下:)
(3)怎样求小兰有多少张画片?(由于小丽比小兰多的12张画片正好相当于小兰画片数的,所以小兰的画片数为:)
12÷==40(张)
(4)怎样求小丽有多少张画片?(小丽比小兰多12张画片,所以小丽的画片张数为:40+12=52张.)
四、作业
练习九的第10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篇4
课题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的例1、例2及其“做一做”,练习九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 ÷ ÷ ÷
÷ ÷ ÷ ÷
2.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他体内的水分重多少千克?
做第2题时,要求学生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把谁看作单位“1”?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分析、思考过程和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这个儿童体重多少千克?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
(1)让学生用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指导学生画出下图.)
(2)把例1和复习中的第2题进行比较,两道题里哪几个数量是相同的?哪几个数量是不同的?(水分占体重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复习题是已知儿童的体重35千克,例1是已知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
(3)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无变化?(复习题的已知条件中一个是儿童的体重,一个是水分占体重的;例1的已知条件都是有关儿童的.问题不一样,复习题是求水分的重量,例1是求儿童的体重.)
(4)例1中哪个量是单位“1”?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儿童的体重是单位“1”.相等关系式是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
(5)怎样利用相等关系式列方程来解答?(学生解答时,教师注意学生设未知数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解答后,让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2.做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先确定单位“1”,列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然后列方程解答,并要求检验.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钱的.一件上衣多少钱?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
(1)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已知条件是裤子的价钱是75元,裤子价钱是上衣的.问题是求一件上衣多少钱.)
(2)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在已知条件中,裤子价钱是上衣价钱的,所以要把上衣的单价看作单位“1”.)
(3)题目中有几个量相比较,能否用线段图表示出来?(题中有上衣和裤子的价钱,是两个量相比较,需要画两条线段来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指导学生画出下图.)
(4)图中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求?(引导学生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来解答.)
学生解答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提醒学生要进行检验.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教科书第50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读题,再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并要说明理由.
2.做练习九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时要学生说明理由.
3.做练习九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师: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常常需要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所以解题时要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
五、作业
练习九的第3题和第5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篇5
一、根据题目的条件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计算;
1、一本书共40页,小明看了全书的1/5,小明一共看了多少页?
2、加工厂要加批2400个零件,已加工了总数的1/3,已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二、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或除法来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5分之1,全班有多少人?
2、一瓶油吃了5分之3,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
3、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4、水果店有桔子72千克,桔子是香蕉的 ,香蕉有多少千克?
5、图书馆有科技书400本,科技书相当于故事书的,故事书有多少本?
6、某工厂有男职工400人,男职工人数占女职工,这个工厂女职工有多少人?
7、一桶油倒出,刚好倒出36千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8.有两袋米,第一袋重21千克,相当于第二袋的。第二袋重多少千克?
9.幼儿园买来10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
,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
10.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
11.一桶水,用去它的
,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
12.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钢笔价格是多少元?
13.一种小汽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行140千米,相当于一种超音速飞机速度的。这种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