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023-07-10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

  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教师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4.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90米,宽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篇2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118—120页例1-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1  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 +  宽  +   长 +  宽  =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X2+  宽  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  宽  )X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

  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教师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4.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90米,宽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

  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教师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4.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90米,宽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篇5

  一、教学内容:原通用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9—70页例1,练习二十五中的习题。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建立长方形周长的概念,理解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教具准备: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吹塑纸一张;用两根96厘米的铁丝,分别围成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框架;剪刀一把;教师用钉子板一块,细尼龙绳一根。学生准备火柴盒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一张,细线一根。

  四、教学过程 :

  师:[出示小黑板,上面画有5个标上序号的不同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黑板上的哪几号图形是长方形?

  生:第2号和第5号图形是长方形。

  师:其他的呢?

  生:其他的都不是。

  师:第1号图形为什么不是长方形?

  生:因为它只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对。长方形应该有四条边,四个角,而它只有三条边,三个角。那第3号图形为什么不是长方形呢?

  生:因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它的四个角不是直角。

  师:我们还可以怎么看?

  生:因为它的对边不相等。

  师:第4号为什么也不是长方形?

  生:它的对边虽然相等,但四个角不是直角。

  师:那么,长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还有,有四条边。

  师:应该说,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很多学生跟着教师说]

  师:[出示钉子板,演示]现在老师在这个钉子板上围了一个长方形。谁来指一指,哪是长,哪是宽?

  [一学生上前指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长方形有几个长,几个宽?

  生:有两个长和两个宽。

  师: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有多少厘米?

  生:[齐]不知道。

  师:怎样才能知道呢?

  生:[齐]要用尺量。

  师:[用米尺量长方形的上面一条边]现在老师量了这个长是28厘米,那这个长[指下面一条边]是多少厘米?

  生:[齐]也是28厘米。

  师:宽是多少?

  生:[齐]不知道。

  师:现在老师也来量。[用米尺量左边的一条边]宽比长短7厘米,那宽是多少厘米?

  生:[齐]21厘米。

  师:今天,就要在这个基础上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方法。[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还要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现在先来看,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老师用一根细绳从这个长方形的一个顶点开始,绕着长方形围一周。[边说边演示]这一周的长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板书]

  生:[齐][读板书]长方形的周长就是绕这个长方形一周的长。

  师:[出示绕长方形一周长的细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齐]要量。

  师:[用米尺量这段细绳]现在老师量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98厘米。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火柴盒放在桌上,用带来的线沿着火柴盒的四周绕一圈,[教师演示指导绕的方法]然后量一量,看火柴盒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绕和量的方法。然后指名说出量的结果]

  生:火柴盒面的周长大约是17厘米。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这课本面也是一个长方形,请大家沿着课本的四条边摸一摸,这长方形的周长是从哪里到哪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沿课本的边摸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我们课本面的什么?

  生:[齐]周长。

  师:这课本面的长是哪条边?[学生指出课本面的长]好,现在我们再来摸一遍。从长方形的这个长开始。

  生:[齐][用手沿着课本面的长、宽、长、宽的顺序分段摸一周,边摸边说]长、宽、长、宽。

  师:是不是摸了一周?

  生:[齐]是的。

  师:大家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跟它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见学生没有反映,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再一起摸课本面的四条边]这是一条长,这是一条宽,这又是一条长,这又是一条宽。这一周有几个长,几个宽?

  生:[齐]两个长,两个宽。

  师:这长方形的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生:[齐]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请你们把剪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看能不能把你们带来的线,绕着这个长方形纸围一周?

  [学生用线沿长方形纸的周长想围上一周,但围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师:[注视几个学生的操作]怎么样,不容易围吧?那就请你们用尺来量一量,看看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学生们改用尺来量长方形纸的长和宽,纷纷回答: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师:现在用尺来量,就很快量出了长和宽。有的时候,我们要求长方形的周长,直接去量它的一周很困难,就可以利用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跟周长的关系,量出长、宽,想办法计算出周长来。

  师:[出示长方形吹塑纸教具,贴在黑板上]老师这里有个长方形,长是30厘米,宽是18厘米[在图形的长、宽旁标出长度]。老师又用铁丝围成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将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框架比在长方形吹塑纸上]大家看,这一段[指长方形的长]铁丝多少厘米?

  生:30厘米。

  师:这一段[指长方形的宽]铁丝是多少厘米?

  生:18厘米。

  师:现在我们把这根铁丝展开。[将铁丝框粘在黑板上,逐段将铁丝拉直,启发学生说出每一段是长方形的长或者宽。教师在每段铁丝下面分别板书:长、宽、长、宽]

  师:大家看,[指着拉直的铁丝和下面的板书]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

  生:[齐]长加上宽,再加上长,再加上宽。

  师: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30加18加30加18,等于96厘米。[教师板书]

  师:[又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框架]老师又用铁丝围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将铁丝框架比在长方形的吹塑纸上]现在把它从对角剪开[用剪刀把长方形框架剪成和两段,出示其中一段]看看这一部分铁丝是这个长方形的几个长和几个宽?

  [齐]:一个长和一个宽。

  师:这一段铁丝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长加宽的和。[将这段铁丝展开,粘于黑板上,下面板书:长加宽的和]长方形的周长里面有几个这样的长加宽的和?

  生:[齐]有两个。

  师:[将另一段铁丝也展开拉直,粘于黑板上,并在“长加宽的和”后板书:“的2倍”]也就是说,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的2倍。用这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又该怎样列式呢?注意,要把长加宽的和先求出来,要先算加。

  生:(30+18)×20。

  师:等于多少?

  生:等于96厘米。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可以有两种方法:这是第一种方法[指“长+宽+长+宽”],这是第二种方法[指求长加宽的和的2倍]。这两种方法都算了长方形的几条边的和?

  生:[齐]四条边的和。

  师:哪四条边的和?

  生:两条长,两条宽。

  师:计算结果呢?

  生:都相同。

  师:有什么不同?第一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

  生:长+宽+长+宽。

  师:按照刚才摸的顺序,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那第二种方法呢?

  生:是把长和宽加起来,再乘以2。

  师:[出示长方形木板]这里有个长方形,请哪个同学来量一量,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生:[用尺量后说出]长53厘米,宽40厘米。[要求学生根据量出的数据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巡视,并指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两人板演。订正后再了解用第一种方法或第二种方法计算的各有多少人。再指名一人用皮尺绕长方形木板一周,直接量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并报出结果]

  师:刚才用两种方法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86厘米。现在这个同学用皮尺绕长方形木板一周,直接量出周长也是186厘米。说明这两种方法的计算都是正确的。我们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用第一种方法,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列出的算式容易懂,但计算比较繁。用第二种方法,先要算出长加宽的和,再乘以2,列式要用到小括号,但计算比较简便,你们可以根据各人的情况来决定用哪种方法。现在请看课本第7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先请你们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学生量课本,有的说长是18厘米,有的说长是19厘米,有的说长是18厘米多一点,有的说长是19厘米不到一点。教师根据学生量的情况,统一成长是18厘米,宽是13厘米]再算出周长,填在书上的表格里。周长是多少?

  生:[齐]周长是62厘米。

  师:[再要求学生量练习本的长、宽,并统一成长是19厘米,宽15厘米,算出周长后填在书上的表格里]练习本的周长是多少?

  生:68厘米。

  师:[出示例1,指名学生读题后]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应该先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长和宽。

  师:题目中告诉我们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学生纷纷回答]请同学列式把周长算出来。

  (l):8+5=13(厘米),13×2=26(厘米)。

  (2):(8+5)×2=13×2=26(厘米)。

  师:[边板书,边说]能列综合算式的,应尽量列综合算式计算。这是道应用题,还应该答题。[学生补答,教师把例题解答板书写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9页至第70页。并说明课本上“也就是长加宽的2倍”这句话意思不清楚,应改成“也就是长加宽的和的2倍。”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让学生在课本第70页第一行“加宽的”后面添上“和的”二字。并把修改后的这一节课文完整地读一遍]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生:用绳子把长方形围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长方形周长怎样计算?

  (1):用长加宽,再加长,再加宽。

  (2):还有一种方法,用长加宽的和乘以2。

  师: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齐]长和宽。

  师: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

  生:[齐]可以量出来。

  师:如果只直接告诉其中的一个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怎么办?

  生:要把另一个条件先求出来。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第4题做在课堂练习本上。大家看第4题,问题是“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这实际上是要求什么?

  生:[齐]求足球场的周长。

  师:请把题目看仔细了,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就先要把它求出来。

  [学生做作业 ,教师巡视辅导。做好作业 后下课]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教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

  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教师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4.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90米,宽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

  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教师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4.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90米,宽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篇9

  一、教学内容:原通用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9—70页例1,练习二十五中的习题。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建立长方形周长的概念,理解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教具准备: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吹塑纸一张;用两根96厘米的铁丝,分别围成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框架;剪刀一把;教师用钉子板一块,细尼龙绳一根。学生准备火柴盒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一张,细线一根。

  四、教学过程:

  师:[出示小黑板,上面画有5个标上序号的不同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黑板上的哪几号图形是长方形?

  生:第2号和第5号图形是长方形。

  师:其他的呢?

  生:其他的都不是。

  师:第1号图形为什么不是长方形?

  生:因为它只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对。长方形应该有四条边,四个角,而它只有三条边,三个角。那第3号图形为什么不是长方形呢?

  生:因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它的四个角不是直角。

  师:我们还可以怎么看?

  生:因为它的对边不相等。

  师:第4号为什么也不是长方形?

  生:它的对边虽然相等,但四个角不是直角。

  师:那么,长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生(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2):还有,有四条边。

  师:应该说,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很多学生跟着教师说]

  师:[出示钉子板,演示]现在老师在这个钉子板上围了一个长方形。谁来指一指,哪是长,哪是宽?

  [一学生上前指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长方形有几个长,几个宽?

  生:有两个长和两个宽。

  师: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有多少厘米?

  生:[齐]不知道。

  师:怎样才能知道呢?

  生:[齐]要用尺量。

  师:[用米尺量长方形的上面一条边]现在老师量了这个长是28厘米,那这个长[指下面一条边]是多少厘米?

  生:[齐]也是28厘米。

  师:宽是多少?

  生:[齐]不知道。

  师:现在老师也来量。[用米尺量左边的一条边]宽比长短7厘米,那宽是多少厘米?

  生:[齐]21厘米。

  师:今天,就要在这个基础上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还要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现在先来看,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老师用一根细绳从这个长方形的一个顶点开始,绕着长方形围一周。[边说边演示]这一周的长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板书]

  生:[齐][读板书]长方形的周长就是绕这个长方形一周的长。

  师:[出示绕长方形一周长的细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齐]要量。

  师:[用米尺量这段细绳]现在老师量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98厘米。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火柴盒放在桌上,用带来的线沿着火柴盒的四周绕一圈,[教师演示指导绕的方法]然后量一量,看火柴盒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绕和量的方法。然后指名说出量的结果]

  生:火柴盒面的周长大约是17厘米。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这课本面也是一个长方形,请大家沿着课本的四条边摸一摸,这长方形的周长是从哪里到哪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沿课本的边摸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我们课本面的什么?

  生:[齐]周长。

  师:这课本面的长是哪条边?[学生指出课本面的长]好,现在我们再来摸一遍。从长方形的这个长开始。

  生:[齐][用手沿着课本面的长、宽、长、宽的顺序分段摸一周,边摸边说]长、宽、长、宽。

  师:是不是摸了一周?

  生:[齐]是的。

  师:大家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跟它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见学生没有反映,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再一起摸课本面的四条边]这是一条长,这是一条宽,这又是一条长,这又是一条宽。这一周有几个长,几个宽?

  生:[齐]两个长,两个宽。

  师:这长方形的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生:[齐]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请你们把剪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看能不能把你们带来的线,绕着这个长方形纸围一周?

  [学生用线沿长方形纸的周长想围上一周,但围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师:[注视几个学生的操作]怎么样,不容易围吧?那就请你们用尺来量一量,看看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学生们改用尺来量长方形纸的长和宽,纷纷回答: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师:现在用尺来量,就很快量出了长和宽。有的时候,我们要求长方形的周长,直接去量它的一周很困难,就可以利用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跟周长的关系,量出长、宽,想办法计算出周长来。

  师:[出示长方形吹塑纸教具,贴在黑板上]老师这里有个长方形,长是30厘米,宽是18厘米[在图形的长、宽旁标出长度]。老师又用铁丝围成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将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框架比在长方形吹塑纸上]大家看,这一段[指长方形的长]铁丝多少厘米?

  生:30厘米。

  师:这一段[指长方形的宽]铁丝是多少厘米?

  生:18厘米。

  师:现在我们把这根铁丝展开。[将铁丝框粘在黑板上,逐段将铁丝拉直,启发学生说出每一段是长方形的长或者宽。教师在每段铁丝下面分别板书:长、宽、长、宽]

  师:大家看,[指着拉直的铁丝和下面的板书]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

  生:[齐]长加上宽,再加上长,再加上宽。

  师: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30加18加30加18,等于96厘米。[教师板书]

  师:[又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框架]老师又用铁丝围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将铁丝框架比在长方形的吹塑纸上]现在把它从对角剪开[用剪刀把长方形框架剪成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和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两段,出示其中一段]看看这一部分铁丝是这个长方形的几个长和几个宽?

  生[齐]:一个长和一个宽。

  师:这一段铁丝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长加宽的和。[将这段铁丝展开,粘于黑板上,下面板书:长加宽的和]长方形的周长里面有几个这样的长加宽的和?

  生:[齐]有两个。

  师:[将另一段铁丝也展开拉直,粘于黑板上,并在“长加宽的和”后板书:“的2倍”]也就是说,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的2倍。用这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又该怎样列式呢?注意,要把长加宽的和先求出来,要先算加。

  生:(30+18)×20。

  师:等于多少?

  生:等于96厘米。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可以有两种方法:这是第一种方法[指“长+宽+长+宽”],这是第二种方法[指求长加宽的和的2倍]。这两种方法都算了长方形的几条边的和?

  生:[齐]四条边的和。

  师:哪四条边的和?

  生:两条长,两条宽。

  师:计算结果呢?

  生:都相同。

  师:有什么不同?第一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

  生:长+宽+长+宽。

  师:按照刚才摸的顺序,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那第二种方法呢?

  生:是把长和宽加起来,再乘以2。

  师:[出示长方形木板]这里有个长方形,请哪个同学来量一量,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生:[用尺量后说出]长53厘米,宽40厘米。[要求学生根据量出的数据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巡视,并指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两人板演。订正后再了解用第一种方法或第二种方法计算的各有多少人。再指名一人用皮尺绕长方形木板一周,直接量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并报出结果]

  师:刚才用两种方法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86厘米。现在这个同学用皮尺绕长方形木板一周,直接量出周长也是186厘米。说明这两种方法的计算都是正确的。我们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用第一种方法,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列出的算式容易懂,但计算比较繁。用第二种方法,先要算出长加宽的和,再乘以2,列式要用到小括号,但计算比较简便,你们可以根据各人的情况来决定用哪种方法。现在请看课本第7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先请你们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学生量课本,有的说长是18厘米,有的说长是19厘米,有的说长是18厘米多一点,有的说长是19厘米不到一点。教师根据学生量的情况,统一成长是18厘米,宽是13厘米]再算出周长,填在书上的表格里。周长是多少?

  生:[齐]周长是62厘米。

  师:[再要求学生量练习本的长、宽,并统一成长是19厘米,宽15厘米,算出周长后填在书上的表格里]练习本的周长是多少?

  生:68厘米。

  师:[出示例1,指名学生读题后]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应该先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长和宽。

  师:题目中告诉我们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学生纷纷回答]请同学列式把周长算出来。

  生(l):8+5=13(厘米),13×2=26(厘米)。

  生(2):(8+5)×2=13×2=26(厘米)。

  师:[边板书,边说]能列综合算式的,应尽量列综合算式计算。这是道应用题,还应该答题。[学生补答,教师把例题解答板书写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9页至第70页。并说明课本上“也就是长加宽的2倍”这句话意思不清楚,应改成“也就是长加宽的和的2倍。”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让学生在课本第70页第一行“加宽的”后面添上“和的”二字。并把修改后的这一节课文完整地读一遍]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生:用绳子把长方形围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长方形周长怎样计算?

  生(1):用长加宽,再加长,再加宽。

  生(2):还有一种方法,用长加宽的和乘以2。

  师: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齐]长和宽。

  师: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

  生:[齐]可以量出来。

  师:如果只直接告诉其中的一个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怎么办?

  生:要把另一个条件先求出来。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第4题做在课堂练习本上。大家看第4题,问题是“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这实际上是要求什么?

  生:[齐]求足球场的周长。

  师:请把题目看仔细了,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就先要把它求出来。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篇10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教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篇1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教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