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比例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019-09-2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吗?想一想,在把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后,图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
  板书:位置   形状    大小
  总结:图形在平移与旋转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没有变化。
  2.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图形是怎样变化的?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学生说出变大也可以)
  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缩小。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图形又是怎样变化的?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学生说出缩小也可以)
  3.师:你能说出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吗?
  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有的是将平面图形放大与缩小,有的是将立体图形放大与缩小。那么数学中的放大与缩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要研究图形的放大,怎样考察?你需要知道什么?
  出示数据:第一幅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第二幅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随学生的表述,教师给予评价与引导。(倍数、分数、再到比)
  板书:2:1
  师:你能用2:1说说图中的变化吗?
  师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
  理解:对应边    2:1  的前后项各表示什么?
  小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2:1,就是把原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2)师: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3:1,4:1,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出对应边的长度,或是判定放大都可以)
  师:你怎么看出它是放大的呢?
  (3)师:若变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1:2,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出对应边的长度,或是判定缩小都可以)
师:你怎么看出它是缩小的呢?
  那么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2.教学例2
  (1)教师呈现例题
  学生读题,师:在将图形放大之前,你应该做什么准备?(尺子、数出原图中长和宽各是多少格)
  学生按要求画出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
  (2)师:你能确定你画的图形是按正确的比来放大(缩小)的吗?
师:观察上面的3 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