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六年级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例5,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四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结果相同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复习旧知,情境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先让我们看一个修路队修路的情况。
课件出示一个修路队修路的情况:
(1)修一条300米的公路,甲队修10周完成,平均每周修多少米?
(2)修一条300米的公路,甲队每周修30米,多少周能完成?
教师:默读题目,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根据回答,教师板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追问:要求工作时间,需要知道什么?(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图片引入:为了建设新农村,各地都在进行乡村公路的建设。王庄村也准备新修一条公路。现在有两个工程队准备应聘参加这条公路的建设。(课件出示)他们单独修完这条公路所用的时间是甲队10周完成,乙队要15周完成。
教师:如果让你选择工程队,你怎样选择?还可以怎么选择?
学生可能会回答甲队,也可能选择乙队,或合修。(对学生的选择作追问,为什么选择甲)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王庒村选择了两队合作的方式进行。
1、学生看课件
(1)修一条300米的公路,甲队修10周完成,平均每周修多少米? (2)修一条300米的公路,甲队每周修30米,多少周能完成
2、学生默读题目,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目标展示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学生读目标引导自学学生自学教材119页的相关内容,分析题意,理解其中算式表示的意义。不能理解的地方作好笔记。学生看书探究交流
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分析题目信息。
王庄村要修一条公路,甲队10周完成,乙队15周完成。如果两队同时从公路两端修,几周可以完成?
教师:观察题目,要求合修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教师指着数量关系)
学生:需要知道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教师:这里工作总量,也就是公路全长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预设:如果学生说单位“1”,教师肯定他的想法。
教师:还可以假设公路全长是多少?(预设:如果单位不太合适,说明修公路,这里用千米更好一些)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00米,150米,60米,30米,1等。
教师:现在,你们假设了这么多数据。那好,就选择一个公路的全长试一试解决这道题吧。
2.辨析各种解法。
(1)学生用假设法解决,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各种方法,并抽不同假设的同学板书自己的方法。
(2)小组交流: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方法,看看其他同学的方法能给你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