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的教学生涯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这些年来,我已记不清自己执教过多少公开课了,更不用说亲历过多少公开课的学习,我喜欢反思,但由于自己是个“懒笔头”,所以很少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教无定法 ”,因为教学是一门艺术,所以我们没有资格来说“什么课怎样上才好”,下面我结合最近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法”这一课,谈几点粗浅思考: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学生只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里,不断地积累和丰富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更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才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经验世界。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前,我布置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个实际应用的百分数带入课堂,并且直接把学生调查到的数据和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让学生在理解和解释自己及同学调查得来的百分数的过程中认识了百分数。这样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利用了现实中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唤醒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学生在认识百分数的过程中,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及价值,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问题情境创设的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从而获得一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现行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富有童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有生动的童话、有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美丽的图画中蕴含着许多奇妙的知识。我们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把静态的文本资源加工成动态的数学学习资源。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让学生读出含有百分数的几句话:(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2%;(3)人脑的重量约是人体重量的2%~3%。然后引申出新的问题: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联系起来看,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有学生想到: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这样我们的生活水平会更好;我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们必须节约土地,合理使用土地,保护耕地;甚至还有同学想到了我们要强大起来把过去被侵略者侵占的土地“夺”回来,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等等。这些问题情境创设,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立即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使他们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
三、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将数学知识很好融入在活动中,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把握,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在学生学完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环节,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比赛写百分数,在规定的时间内任意写十个百分数,在我叫停后,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百分数的知识来描述各人完成任务的情况,学生有的想到我完成了任务的80%,更有学生想到了还剩任务的20%等等,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根据别人所说的完成情况,猜出他写了几个吗,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百分数读写法的认识,又加深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真可谓是“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