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和整数相乘》说课稿

太仓市王秀小学 管志阳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第1~5页。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乘法运算的范围从整数、小数扩大到分数,其意义、算法以及实际应用都有较大的发展。 “分数与整数相乘”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教学要求是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掌握算法,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探索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实际入手使学生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知道计算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过程目标

通过探索、交流、比较。培养学生的类推、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

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计算法则。

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五)、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练习纸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

(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前几天国庆节的时候,我们王秀小学的六(1)班同学为了美化自己的教室,开始动手制作绸花。(出示学生制作绸花的照片)

1、已知制作一朵小绸花用3分米绸带,小军做4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分米绸带?

师:可以怎样列式?

生1:3+3+3+3=12(分米)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设计意图:鼓励算法多样化,又要追求算法的优化)

生2:3×4=12(分米)

生3:4×3=12(分米)

师: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列式呢?你能说说它的意义吗?

生:3×4表示4个3相加。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在整数中,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归纳提炼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为分数的意义做铺垫。)

2、出示例1图,标出长是1米。

做一朵小绸花用米绸带,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的绸带?

师:表示啥意思?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三份。

师:你能在图中涂出表示米吗?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