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补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比的认识,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沟通比的实际问题与分数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找合适的解决策略。
3、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预案:
一、基本练习
1、填空:(见天天练补充练习)
填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将数量关系补充完整:(见天天练补充练习)
填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小结:刚才这两个练习中,都是将比转化成分数来理解的,如果转化成份数来理解,你能解释吗?谁来说一说?
二、解决实际问题:
(一)对比练习
1、一根铁丝长120厘米,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的比是5:3:2,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比分别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结果,说明解决方法。
2、一根铁丝长120厘米,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长度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结果,说明解决方法。追问:为什么要除以2?
3、用一根长120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它的长、宽、高的比是
5:3:2。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结果,说明解决方法。
(2)追问:为什么在这里不能直接将120按比例分配?
三、拓展练习:
1、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的比是5:2。这个等腰三角形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请画出这个三角形。
2、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较、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2小时相遇,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那么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3、学校买来1000本图书,发给低年级1/5,其余的按3:5分给中高年级,那么低中高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四、思考题
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620。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乙数与丙数的比是2:3。求甲、乙、丙各数。
(1)引导学生将两两之比改成三数之比。
(2)按比例分配计算。
课前思考: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较广泛的运用,因此这部分学习内容较丰富,但由于解题过程中涉及到转化为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而这又恰恰是很多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因此,根据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实际情况,高教导及时补充了这一课时,和前一课时的练习目标有所不同,本课中教师将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并且把将总数按一定比分配和已知一部分数量和不同数量间的比,求另一数量进行比较练习。通过比较练习和拓展练习,学生们将学习如何灵活运用比的意义和分数的联系来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再补充这样两题,让学生解答并比较解题思路:
(1) 小红期中测试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为80分,三门功课成绩比是5:4:3,这三门功课各是多少分?
(2)小明期中测试时,数学、语文两门功课成绩比是7:6,数学成绩是91分,语文得了多少分?
通过本课时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从大量具体情境中提炼出其本质属性的抽象过程,使学生能在抽象的解题方法与具体情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课后反思:
尽管补充了一节练习课,但发现这个知识点涉及的习题范围比较广,学生掌握得不很扎实,所以接受孙老师的建议,当天再备了上面的练习课,通过这节课的训练,感觉到已将比的实际问题的类型基本上都包含了,对这样有挑战性的习题,部分学习优异的学生学习兴趣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