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补充:用比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
2、能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谈话导入: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二、拓展练习
(一)填空:
1、下面两个量“成正比例?”“成反比例?”“不成比例?”
如果3a=4÷1/b,那么a与b( )
引导学生将这个算式改成a与b的比,计算比值后再判断。
2、(1)8/x=y;(2)x/8= y;(3)x- y=8( )式中的x与y成反比例,( )式中的x与y成正比例。
3、(1)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2)比例尺一定,分母和分数值。(3)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成正比例,( )成反比例,( )不成比例。
引导学生将以上3个表达式进行变式,如能变成两个字母的比值或积,即成正或反比例。
4、a和b成正比例,并且在a=1.5时,b的对应值是0.15.
(1) a和b关系式是a/b=( ).
(2)当a=2.5时,b的对应值是( )
(3)当b=9.2时,a的对应值是( )
引导学生理解每题要求,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4吨,可以烧72天,由于改成节能炉灶,实际每天只烧2。4吨,这堆煤可以烧几天?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估计学生都用算式解,引导学生判断题中4个数据是指哪两个量?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共行了5小时,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估计学生都用算式解,引导学生判断题中4个数据是指哪两个量?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条公路,3天修了75米,照这样计算,再修15天就可完成任务。这条公路全长有多少米?
用算术方法如何解答?用比例任何解答?引导学生用多种比例方法解答。
4、拓展练习:在标有0 40 80 120千米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相距9厘米,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5:4,求客车的速度。
课前思考:
虽然教材上只有安排了四课时的教学内容,但从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及本单元的一些相关练习来看,很有必要学习用列比例式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了高教导设计的教案后,我想结合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实际情况,稍做调整。如:1.在课始部分,增加一些判断练习。正好前一课时的练习课中,还有补充的判断练习来不及练习,那就在本课中进行练习。2.在第二部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再做如下调整,即把第1和第2两个问题当作例题来处理,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方法,所以在这里要讲清解题的步骤,第一,要学生认真读题的基础上思考题中有哪几个量,这些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来列出比例式;第三,要规范解题格式。当学生用列比例式的方法解答前两题后,还可以让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答,验证一下新方法是否正确。最后一题拓展题综合性较强,有些学生可能在理解题意上都会有所困难,所以需要教师适当点拨。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