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统计一、关于“统计”的整体说明(一)整套教材关于统计的编排1、学段分步情况: 整套教材关于统计的编排情况(一)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类、计数 数据的描述单式、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 2、年级分布情况: 整套教材关于统计的编排情况(二)年级和册数主要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分类 、计数一年级(下)认识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二年级(上)认识单式统计表,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二年级(下)认识复式统计表和1格代表多个单位三年级(下)认识横式条形统计图和平均数四年级(上)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下)认识折线统计图五年级(上)认识中位数五年级(下)认识众数六年级(上)认识扇形统计图六年级(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3、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关于“统计”的调整信息:
(1)、降低了第一学段的要求;
下面是课标修改稿第学段内容标准调整后的要求:(实验稿有7点)
①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②.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统计图和平均数放到第二学段)。
③.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2)、强化了统计图的实用性。
如:
实验稿中的要求:
“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修改稿中的要求:
“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参见例37、例38)。”
4、关于“统计”教育价值一点认识
《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太密切,也许有人会说,统计不就是计算平均数、画统计图吗?这些事情计算器、计算机就能做得很好,还有必要从小就开始学习吗?确实,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计算平均数、画统计图等内容不应该占据学生过多的时间,事实上它们远非统计学习的核心。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统计观念。既然是观念,就绝非等同与计算、画图等简单的技能,而是一种需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以随机的观念来理解世界,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六年级上册《统计》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一)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从前面介绍的统计的整体编排情况来看,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