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a)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的例2,练习四的第6~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发展学生思维.教学过程一、复习1.先说出下面各题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3 3× × × 25×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和把谁看作单位“1”.(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3)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教师给上面第2题的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梨,…………?(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二、新课1.教学例2.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教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表示小亮储蓄的钱数.)“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这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小华储蓄的钱数.)表示小新储蓄钱数的线段应该怎样画?(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教师:“要求小新储蓄了多少元,必须先求谁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那么,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计算?”(两步.)教师:“要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应该怎样想?”让学生自己说说,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然后,进行适当归纳: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元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教师板书算式:18×==15(元)教师:“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仍让学生讨论.再归纳: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元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教师板书算式:15×==10(元)教师:“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18列出算式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问:“18×求的是什么?是把谁看作单位‘1’的?第一步乘得的数再乘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是以谁为单位‘1’的?”使学生明确用综合算式解答,分析的思路和分步解答的思路是一样的,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的题目.教师先说明可以用分步列式解答,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有学生不理解,可画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3.小结.教师:“从上面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课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样的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确定计算方法?”让学生适当讨论.使学生明确: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样的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确定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