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综合实践我们的生态环境教案

2019-12-19
我们的生态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2.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3.能够独立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处理信息及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社交能力。
3.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
4.通过在班级内做交流报告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1.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2.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的事例,初步形成这种观念: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二教学重点
1.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三教学难点
完成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四教学方法
调查法、分析讨论法。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有关生态环境状况。
(2)通过多媒体收集一些相关资料。
(3)帮助学生分组,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制定可行性的调查方案。
2.学生准备:(1)笔记本、笔。
(2)确定调查方案。
(3)调查工具:如铁锹、塑料袋、集气瓶、污水取样瓶、手套、照相机、录像机等。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和探究活动对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对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乡镇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地区的各项生态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并拟定一个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近一年的初中生活,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方法,我们今天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调查的方法及如何撰写调查报告(也即小论文)。
同学们先阅读课本120页的“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和121页的“退耕还林还草”两部分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
教师:我国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学生: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尘暴。
教师: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毁林毁草开荒和陡坡种粮。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书上写的,电视里看到的。
教师:书上和电视里的信息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学生:实地调查得来的。
教师:如何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学生:退耕还林还草。
教师:提出这项措施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来的。
教师:很好。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如果我们想调查本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应该怎么做,基本步骤有哪些?大家按小组进行讨论,制定各自的调查方案。
学生:以小组展开讨论,制定调查方案。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应包括以下内容:①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所选题目宜小不宜大,调查就是要“小题大做”,每个小组以一个题目(或内容)进行调查为宜,每小组之间的调查题目如能错开最为理想。教师可投影事先经过咨询准备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城市学生可以侧重调查大气污染(如餐饮业、冬季取暖烧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排放尾气、工厂排放的废气等)、水污染(如居民生活污水、化工厂、造纸厂、色织厂排放的废水和宾馆、饭店排放的污水等),固体废弃物污染(如塑料袋、一次性筷子及饭盒、玻璃、金属、废电池、灰渣土、纸张等),噪声污染(建筑工地的机器声、歌舞厅的音乐声等)。农村学生可以侧重调查水污染(如禽畜粪尿的排放、鱼类饲料等)、土壤污染(如农药、化肥的使用等)、水土流失和森林面积减少等。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