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2023-11-22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充”等14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你写在纸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2、请你把谜底在小组里揭晓,如果是一样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诉老师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板书:充气雨衣)

  3、小朋友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充气)有一个小朋友就发明了一件,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啦。

  二、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互相对读(同桌每人读一段),相互检查,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相互纠正,碰到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

  三、朗读课文,大胆想象

  1、朗读课文,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2、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3、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组推荐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评价。

  四、动脑、动手,学会实践

  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

  五、小结

  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

  【教学后记】

  本文的主人公是与学生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与学生生活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因此本文对学生的触动力更为现实,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 。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读1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想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大致了解内容,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想象能力。

  (2)培养创造力。

  重难点、关键

  1.认读14个生字。

  2.默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 中不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衣气雨衣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 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坡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 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 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

  与同学讨论解决。

  2. 检查生字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义。

  3. 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 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四)朗读口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看课文插图(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五) 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六) 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受到启发)→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

  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二、教学重点: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字词卡、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在下雨时,我们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6课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二)、读通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 。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抓住重点,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以下几个方面: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a、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b、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c、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读好小林想的句子。(出示句子)

  a、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b、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c、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d、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4、板书关键词: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 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呀!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发明家吧,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它们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孩子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1、动动脑筋,做一个小制作。

  2、读一读有关发明家的故事。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记叙了一位“小发明家”小林如何发明了充气雨衣。小林年纪虽然小,但她善于观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当她遇到“下雨时,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的问题时,就想到“得把雨衣改一改”,她一直在想如何改,后来观察到裙子张开,触发到把雨衣改成下摆是可以撑开的。但又遇到不知如何叠起来的问题。她又一直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一次游泳时,由塑料救生圈充气变成圆环形的塑料气囊,触发到用塑料膜来做雨衣下摆,成功发明了充气雨衣。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遇到问题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学会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感知课文。

  1.猜谜语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写在纸上。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

  太阳出来不能穿,雨天穿上好神气。

  汇报谜底

  2.谈话激趣,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雨衣的故事。(板书课题:充气雨衣)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引导总结出几个问题:充气雨衣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雨衣要充气,充气雨衣有什么用等。)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师范读)

  3.听完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挂图:这就是小林,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他发明的充气雨衣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课文旁的小鱼儿或者“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读几遍。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抽词语卡片比赛读:卡片放在小组中间,轮流抽读,读错的大家帮助

  (2)同桌做“红蓝铅笔”的游戏。同桌抽读课后我会认的生字,会读的'字打上红点,不会的字打上蓝点,复习一会以后再抽读带蓝点的字。

  (3)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准确,互相帮助正音。

  3.检查生字自学效果,“开火车”读词卡。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讨论。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播放课件或演示图片。

  普通雨衣—旋转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出示挂图二,小林的充气雨衣怎么样?为了解决遇到的难题,为了做出这种新式雨衣,小林不断地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勾出小林想办法的句子读一读。)

  5.遇到雨衣带来的苦恼,别人没想出办法,小林却发明了充气雨衣,你想对小林说什么?

  6.小结:小林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7.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方法吗?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太满意的日常生活用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思考、讨论、交流)

  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本第一课。

  2、课后动手做一做,用我们勤劳的双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想 旋转起来的裙子→做雨衣(板画)

  想办法 敢尝试

  想 塑料救生圈 →做充气雨衣(板画)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

  1、猜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真神气

  2、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讲授】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义。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活动】

  (四).思考,讨论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6

  一、基础知识★

  1.读一读,连一连

  囊    剪   粘   品   棒   充   旋   泳

  前鼻音     后鼻音

  2. 找朋友

  假期    jia           差不多       cha         石缝       feng

  真假    jia           差别         cha         缝衣服      feng

  3.照样子写句子

  (1)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就像                                  。

  (2)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怎样才能                                               ?

  二、拓展练习★★

  “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说说大家是如何称赞小林的,小林又会说些什么。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7

  切入举偶

  1图片导入。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缝”。

  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

  默读课文

  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

  交流

  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练习

  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8

  《充气雨衣》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因此,本课应该大胆放手,以学生自学为主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共同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学生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学生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学生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如果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部分同学交流自己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己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9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通过默读大致了解内容,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想想小林是怎么改进雨衣的。

  2、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德。

  3想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小林的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德。

  3、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出示生字测试。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朗读。

  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充气雨衣,请同学们跟老师读课题,同学们读了它以后想知道什么吗?

  2、默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受到称赞。

  三、小组交流,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小林看到哪些东西受到启发?

  (2)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花伞”变成一件件雨衣。

  (3)、当新式雨衣做成了,他想: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4)、体验发明中的苦恼和快乐。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交流、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四、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创新,拓展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互动学习

  和同学讨论一下平时使用的哪些文具需要改进,该怎样改进,然后动手做做。

  六、板书设计

  看:裙子

  小林发明充气雨衣      想:铁丝圈—救生圈

  (因雨湿裤脚)        做:塑料膜—气囊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充 膝 联 旋 暑 泳 囊  剪 膜 胎 差 粘 嘿 棒”14个生字,读准翘舌音字:充、粘、差。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课前预习:了解与充气雨衣相关故事,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小组预习汇报,会认我会认的14个生字词,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

  (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中一群可爱的孩子,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这时,有一件非常奇特的雨衣出现了,不管他怎样玩耍,雨水一点,也没淋到他的身上。)

  2.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件雨衣?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发明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2.合作交流,检查预习效果。

  (1)同桌两人合作互考,一人读,另一人听或一人指字,另一个人读给对方听。

  (2)教师指名领读。(看识字卡片)

  (3)“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例:形声字:嘿,泳,膜,胎,剪

  结构相近:羞、着

  多音字:缝(fénɡ)假(jià)得(děi)

  易读错字:膝(xī)

  (5)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6)出示词语

  表演、舞蹈、优美、旋转、称赞、联欢会、展览台、徐徐张开、渐渐模糊、五颜六色

  三、教师分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读文。

  四、小结:

  七:作业:

  (1)连线:

  xī       bāng      pǐn       zhān        tāi

  胎       粘          膝        棒        品  

  六、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嘿   泳   膜   胎   剪   充  

  粘   差   缝   假   得   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积累字词。

  摘苹果,再组词,读文中相关的句子。

  二、细读课文,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想: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2.小组内交流、探讨。

  3.分组汇报,从以下方面引导:

  (1)小林发明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

  (普通雨衣雨水顺着……用心观察)

  (2)遇到问题后怎么做的?

  (联欢会上旋转起裙子……勤于思考)

  游泳中塑料救生圈……

  (3)有了想法后又是怎样动手实践的?

  (弯……缝……剪……买……压……吹……动手实践)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2.从小林发明中想一想,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怎样使设想变成现实?

  四、品味课文,表达情感

  1.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激发感情,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放录音。

  (雨中的孩子们穿上了充气雨衣,既漂亮又实用,一个个可神气了! )

  五、激励创新,实践体验

  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改进一下(思考、讨论、交流)

  2.让我们也动动脑,动手做个小制作,成为一名小发明家吧!

  六、小结

  八、作业

  1、组词:

  fēng(          )             jiǎ(         )

  缝      假

  fèng(          )              jià(         )

  板书设计:

  16 充气雨衣

  普通雨衣旋转起裙子

  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看)(想)(做)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

  2、录音机、磁带。

  3、普通雨衣和充气雨衣图片及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二、合作交流

  1、分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2、识字游戏: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把游戏融入课堂,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可采取如下方式:开火车轮流读、小老师领读、抽字卡快速读等。

  3、再读课文。

  (1)通过识字练习,能把句子读通顺,准确。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感知课文内容

  4、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

  想──改雨衣

  ↓

  做──铁丝圈气囊

  ↓

  受到大家称赞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采用新颖多变的方式,增强娱乐性,活跃课堂气氛。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6课《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为了抓住低段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学时间,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识字环节,同时交流记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词再到课文中的句子,指明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课件进行检查,同桌合作“你读我来纠正”,课件出示有一定识记难点的六个生字集中交流。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生字放入词语个句子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识字环境,同时又能达成记词读句的目标,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我还在理解课文内容适时指导朗读,如“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学生很容易读破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后,经同事点评,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除了识字环节体现出了明确的意图,最后的拓展环节也同样体现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新课程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读自悟的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但我对学生缺乏信心,一环扣一环的教学步骤束缚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飞翔的翅膀,我一步一步引领他们前进,学生学得很被动。我从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三个问题(他为什么会想到要把普通的雨衣改进一下?他在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难题吗?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到讨论小林发明充气雨衣受到的启发,以及指导学生找读小林心理活动的句子,到最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称赞小林,联系身边可改进的物品,都是在我逐步出示任务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成了解答问题的客体,失去了课堂主体性。因此,学生学得很疲劳,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也很冷淡,这正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终将导致课堂的聊无生趣,如果不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那么的翅膀总有一天会失去飞翔的能力。

  这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在把握文本重点的前提下,大胆处理教材,大气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成效。

  板书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

  想──改雨衣

  ↓

  做──铁丝圈气囊

  ↓

  受到大家称赞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看一些漂亮的雨衣板书雨衣

  2、谈话:下雨时看到同学们穿着漂亮的雨衣,像一副美丽的图画,可是美中不足的是雨水竖着衣服的下摆流到裤腿上。有一个小林的孩子动脑动手想了好的办法。制作了一件充气雨衣补充课题16、充气雨衣。

  3、齐读课题认识充平舌音

  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默读,边读边画不认识的字,而后请教“小鱼儿”和“字典老师”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3)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3、是啊!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得到大家的赞同。你能填上合适的词语吗?

  1)区别发明发现

  2)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语句训练

  A:————————受到————————的称赞。B:—————————称赞————————。

  (使语言文字正确运用)

  4、自主识字。文章中的词语、带拼音单字、单字

  5、交流识字方法。

  6、巩固识字1)游戏抢答

  2)、合作交流,换词检查识字的效果。

  (1)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另一人听。

  (2)教师指名领读。“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6)

  三、教师分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读文

  1、为“慢慢”找意思相近的词,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徐徐、渐渐)

  细读课文,探究学习。

  2、默读课文,想: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3、小组内交流、探讨。

  4、分组汇报,从以下方面引导:

  (1)小林发明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

  (普通雨衣雨水顺着……用心观察)

  (2)遇到问题后怎么做的?

  (联欢会上旋转起裙子……勤于思考)

  游泳中塑料救生圈……

  (3)有了想法后又是怎样动手实践的?

  (弯……缝……剪……买……压……吹……动手实践)

  5、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小林“看、想、做”的内容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体会一下小作者的情感。如“想”的句子应注意略带思考的语气;“做”中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找同学读,个别处可教师范读。

  6、说一说通过学习中感受到小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7、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测查:小卷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想──改雨衣

  做──①铁丝圈②气囊

  自我反思:这是二年级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本课识记的生字很多14,在多种形式反复见面,巩固识记生字。但是还有2—3名学生对于生字还有读错的情况,课文的篇幅很长,个别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课文内容浅显学生易于接受,在学习过程中设计的多种形式训练很好。在最后测查部分多数学生完成的较好。

  困惑:二年级是低年段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上好略读课?怎么过渡使学生在上高年级轻松上好阅读课呢?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共同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学生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学生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学生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如果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部分同学交流自己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己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篇14

  【学习目标】

  1、会认“充”等14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你写在纸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2、请你把谜底在小组里揭晓,如果是一样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诉老师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板书:充气雨衣)

  3、小朋友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充气)有一个小朋友就发明了一件,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啦。

  二、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互相对读(同桌每人读一段),相互检查,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纠正,碰到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

  三、朗读课文,大胆想象

  1、朗读课文,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2、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3、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组推荐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评价。

  四、动脑、动手,学会实践

  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

  五、小结

  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