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023-11-17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汉字”一组形声字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根据汉字形旁来区别基本的字义,帮助辨别和识记汉字。培养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

  2.指导学生辨别形近字,按笔顺规则书写形近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选词写话,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写句子,培养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阅读欣赏短文《树真好》,引导学生体会树的好处,懂得爱护树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朗读感悟能力。

  5.语文生活,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敢于表现,乐于交流的品质。引导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区别形近字;规范地书写;选词写话;进行阅读和语文活动。

  [教学难点]

  开展“我来露一手”的语文活动,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

  形近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阅读欣赏范读录音。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导入:看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有公鸡在报晓,有好看的花草,有美丽的彩云。)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谣。(出示小黑板:黎明鸡报晓,彩云山中绕。花草清水浇,晚霞似火烧。)

  3.仔细观察歌谣中带点的汉字,你发现了什么?

  这四个字是形声字,它们的形近,音近,只是偏旁不同。

  4.你能根据这些字的偏旁说说你所理解的字义吗?

  5.小结:这些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形旁表示了字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的形旁区别它们,这样就不会把它们弄混淆了。

  二、写字板。

  1.认读要写的六个字:晓、浇、卷、巷、旧、归

  2.辨别它们的字形。

  3.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教师范写,提示学生观察教师书写时的运笔方法和笔顺规则。

  5.学生描红,提醒学生注意“晓”和“浇”右边不要多一点,“卷”和“巷”下面的写法不一样,“卷”字的下面部分是两笔写成:横折钩,竖弯钩。“巷”字的下面部分是三笔写成:横折,横,竖弯钩。

  6.学生将每个字书写两遍,写完以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三、选词写话。

  1.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吗?将一块块积木想办法搭成一座房子,真好玩。我们今天来玩一玩用“词语积木”搭“句子房”的游戏吧。

  2.小小建筑师,来看看有哪些词语积木可以让我们选用吧。

  出示词语:芳香向往坚定迎接非常敬佩

  3.想一想:你准备用其中的哪些词语写话呢?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学生写句子,写完后在全班交流。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解读:

  《小露珠》是冀教版语文第四册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诞生的时间及地点,小露珠就这样悄无声息、毫不张扬地来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小露珠受到小动物们的喜欢。小动物们见到小露珠纷纷和她打招呼,并且赞美她“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归结起来,这些赞美称颂的是小露珠美丽的'容颜和纯洁的品质,这也正是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装点了花草树木。小露珠不仅本身很美,而且还会用自己的美来装点别人,让植物们显得更精神更美丽。第七自然段写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植物与她依依惜别。

  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4个生字。3.抓住重点句子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习仿写句子。

  4.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使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优美语言。难点:

  使学生从动物、植物对小露珠的态度中,感悟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四、设计理念:

  《小露珠》是一篇极美的课文。翻开课本,细细读来,如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我想,教学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带孩子进入审美的天地!让我们的孩子感知美、感受美、为美感动,并进入审美佳境。因此教学时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美读感悟的方法展开教学。

  五、教学准备:

  课件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显示谜语: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太阳出来去无踪。

  师: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露珠)2.板书露珠,同时指导书写。

  师:“露”是上下结构,上面是雨字头,第二笔是点不是竖,第三笔是横钩,千万别写成横折钩。下半部分是“路”。“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王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是朱德的朱。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风》这首小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写。诗歌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但只要仔细观察风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就能发现它的踪迹。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风,让学生初步感知风的特性,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认字2个,写字3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4、依照课文仿写诗歌,做到语意清楚,语句通顺。

  教学突破:

  组织学生在读中感悟,启发学生思维,并体会风中景物的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结合诗的内容进行理解。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极汇报,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汇报班级诵读活动积累的名言名句。

  ……

  师:同学们注重词语积累,能交流带有“风”字的词语吗?

  生:风吹雨打、和风细雨、风雨交加、狂风暴雨……、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今天老师也搜集一些带“风”的成语与大家交流。

  出示:风雨同舟 风平浪静 风言风语 风尘仆仆 风调雨顺

  风和日丽 风吹日晒 迎风招展 一帆风顺 甘拜下风

  生读一读带“风”的成语。

  师:同学们,风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汉语中带“风”的词语也非常丰富。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诗歌《风》。

  生:齐读课题。

  (思考:《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 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警句”。教学联系班级的诵读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把静态的词语进行“盘点”,巧妙地由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迁 移到新课的学习兴趣上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营造一派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二、认读字词,熟知课文。

  1、学生读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后的拼音,或者猜一猜;

  2、出示卡片:“颤动”、“ 河水起波”、“ 游戏”检查认读词语的情况

  3、开火车认清生字(正音)

  出示卡片 chàn bō yóu xì

  颤 波 游 戏

  4、给生字找朋友:

  “起波、波浪、游泳、看戏、游玩、演戏……”

  5、再指名读文

  (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 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学关注识字的重点,相信同学的认字能力,依照“从文到句,从句到词,从词到字”的顺序,让学生自读,互读,读中认字识词,读准字音,观察字形,意会字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生认字学词的效果事半功倍。)

  三、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闭眼听录音,想象画面;

  2、师生交流画面,同时指导朗读。

  (一)“树叶颤动”的画面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文是个好办法。那你想怎样读这一节呢?

  2、指导读(“树叶颤动“应读轻一点;发现风后要读得高兴。)

  学生个别读,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看小黑板试读。

  (二)、“林木点头“的画面

  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林木在向谁点头啊!)

  (林木向草地点头、林木向花儿点头、林木向小河点头。)

  师:多么有礼貌的风,怎么读出来?

  先试着读,个人读,小组读,看小黑板试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5个生字。

  2、看图理解课文,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到过骆驼吗?出示骆驼的图片。骆驼有什么特点?(高大)那你们见过羊么?羊有什么特点?(矮小)高大的骆驼和矮小的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新授:

  (一)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或录音),请同学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有几幅图,每幅图分别和哪一段文字相对应。

  4、检查并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5、分段读课文。

  (二)借助插图,理解课文重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1、出示几幅插图,指着图,提问: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争论起来?

  2、讨论:到底高好呢还是矮好?

  3、分段、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讲读二、三自然段。

  1、看图读思: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它们在做什么?

  2、读第二段,思考:骆驼用什么方法证明高好?请你找出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3、羊认输了吗?羊又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呢?

  4、看图理解:“又窄又矮、大模大样”等词语和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

  5、齐读课文,思考:骆驼和羊到底谁对呢?它们各有什么长处?它们互相服输吗?不服输怎么办呢?

  三、作业:

  熟读课文,熟读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二、三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字,会认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了解新式房屋的特点,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激发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读文了解新式房屋的特殊功能,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生词卡、教学挂图

  2、查找收集现代化住宅的资料及图片,了解我们平常所见的房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梳理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教师巡视辅导。

  2、组内自主识字。教师要注意发现会学习的小组,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采用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挑读等形式,大面积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4、送生字宝宝回家,默读课文。要求:静下心来读课文,嘴里不出声,在心里读。一边读一边想这种新式房屋有什么特点?

  5、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了解新式房屋形状的特别,并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式、仅、超、瓦、华”五个字,问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最会记哪个字?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瓦”,学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好、听、非、住、胆、平、完”7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和多音字“好”。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小鹿活泼,快乐,体会文中营造的童话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好、听、非、住、胆、平、完”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清净,激趣导入

  1、师:今天又一位新朋友来到我们中间,他是谁?

  2、出示“梅花鹿”的词卡,请同学们跟小鹿打招呼。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过渡:小鹿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想去吗?翻过生字山,走过生字桥,那片美丽的小树林就是小鹿的家。

  1、(课件出示生字小山)我们来爬山!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2、(课件出示生字桥)我们来过桥!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过渡:(课件出示美丽的风景图)瞧,我们的朋友来迎接我们了!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欣赏课件展示的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鹿?

  (3)读读这一段,用你的声音告诉我们,你的心中有一、只怎样的小鹿。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鹿跑呀,跳呀,来到小池塘边,他看到了什么?

  (1)说说画面上的景象。

  (2)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小鹿在夸你们呢!

  (3)同座互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读,上台表演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看到这幅奇妙的画面,小鹿会想什么呢?请你猜猜看。

  (1)指名说一、说,肯定学生的大胆想象。

  (2)小鹿真的是这么想的吗?快来读读吧!同座互相读,推荐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读,齐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3、学会保护更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会保护更弱小的人。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了解“弱小”的意思吗?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弱小的?

  2、可是有一位叫萨沙的五岁男孩,他却是一个勇敢的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课题)

  二、共同研究

  1、课文中有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先去认识他们。(屏幕展示词语,点名读,再齐读)

  2、这个故事发生在“夏天的一个周末。”这里面有我们要学的两个生字,是什么呢?

  3、(ppt中展示田字格,出示“夏”和“末”)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这两个字。(尤其是“夏”字的折文)

  4、打开书,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妈妈为何会夸奖萨沙是个勇敢的孩子。(萨沙保护了比它更弱小的蔷薇花。)

  三、交流归纳

  1、(PPT出示蔷薇花,进行欣赏)文中几次提到蔷薇花呢?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这些花真美啊!让我们用甜美的嗓音来夸一夸这些花,读一读。

  3、文中还有哪里提到了这些花,找一找,谁来读一读?

  4、欣赏两张图片,你还觉得那些花儿美吗?你认为这时这些蔷薇花,会说些什么呢?

  5、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这些花变得无力可怜了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答案。能概括出两个词语吗?

  6、看图理解“雷声大作”和“倾盆大雨”,用横线画下来积累词语。

  7、这么大的雨,这么可怜的蔷薇花,如果你是萨沙你会做些什么呢?自读课文的4-9自然段,找一找萨沙一共提了几个问题,把他的`问题用波浪线画下来。

  8、谁找到萨沙的第一个问题了?读一读。妈妈又是怎样回答他的呢?

  9、萨沙听后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0、既然他不服气,他做了些什么呢?找到那个自然段,将表示他动作的词圈出来。

  11、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萨沙又说了些什么呢?

  12、为何他会从充满疑问变为自豪呢?为何妈妈会夸他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呢?(因为他学会保护更弱小的蔷薇花)

  四、课堂小结

  希望我们也可以像萨沙一样自豪地喊出“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

  五、板书

  7、我不是最弱小的

  夏末

  不解

  弱小不甘勇敢

  不是学会保护更弱小的

  六、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主要围绕着萨沙保护弱小的蔷薇花,抓住萨沙的三个问题,一步一步的语气变化,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到萨沙由不解到不甘,最后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人。学生在朗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要保护更弱小的。

  教师抓住课文内蔷薇花的样子的对比,充分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并在其中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在其中抓住重点词语“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倾盆大雨”“雷声大作”。,让学生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而在文中重点语段,萨沙的三个问题时,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朗读。分角色朗读,不同的语气,抓住提示语,体会情感。

  但是本课在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瑕疵的。比如在细节的重点词语分析上,还可以在如何运用上下下功夫,出些相应练习。教师应更富有激情的去带动学生,营造气氛。这都是教师应继续努力的地方。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和4个多音字“将、蒙、埋、降”,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戚继光是如何布下口袋阵消灭倭寇的,体会抗倭寇名将戚继光的沉着、机智、勇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练习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和4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戚继光是怎样巧布“口袋阵”,以少胜多击败倭寇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课文朗读录音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抗击外敌的英雄?学生交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在四五百年前的明朝,一位民族英雄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

  5、听了课文录音,你知道了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吗?

  6、你知道戚继光是谁?倭寇是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二、朗读第一段,学习本段生字。

  1、自由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标出本段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学生交流,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带读,扩词。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3、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正音。

  4、游戏巩固生字。

  开火车游戏、看口形猜字游戏,选词说话巩固生字。

  三、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区、杀、勇、敢。

  1、先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区字的笔顺,勇字的占位。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的3—7自然段,了解新式房屋的特点,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激发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热情;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

  2、师:昨天我们了解了一种新式房屋,它的形状真特别,谁来说一说。今天呀,我还想进一步了解一下这种新式房屋、看看它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二、自主体验,合作学习

  1、教师提示。

  那你们赶快准备一下,打开课本第101页,默读第3—第6自然段。看看究竟有哪些特殊的功能?

  2、学生默读课文第3—第6自然段。(教师巡视,相机鼓励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3、学生小组交流。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估计)有的小组在认真地读相关要介绍的部分;有的小组边读边勾画重点词句体会;有的小组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还有的小组读完后,将有关内容画出来了。

  5、教师巡视,发现小组学习好的方法就相机向学生推荐。

  三、多向交流,读中感受

  1、谈话。

  大家真会合作学习,研究挺认真的!相信你们一定准备好了,我已经等不及,看看哪一组的介绍,可以找到相应的地方读一读!

  2、全班交流。

  3、生:介绍的特殊功能是新式房屋的“屋身是一个大型的球形气垫房,气垫房可以随季节变换而自动伸缩变化”。

  教师引导。你向我介绍的这种新式房屋是不是就像我们到东湖动画城看到的气垫城堡,而且它还能随季节的变换而自动伸缩变化。(相机板书:随季节变换而伸缩变化)

  夏天能伸,冬天就能缩,这样的屋身就不会破裂了!多有趣啊!谁还能来介绍一下?读读这句话。

  4、学生读句子。

  (1)生:介绍“那扇既可称门又可称窗“门窗”,是用特别的感应材料做成的,能根据天气的变化调节室内温度,相当于一个恒温器。如果烈日炎炎的夏季来临,自动感应窗就会立刻行动起来,把室温调节在摄氏25度以内,房内凉爽极了”。

  (2)教师引导。这种感应材料做的门窗还真是很特别!

  (出示句子:“如果烈日炎炎的夏季来临,自动感应窗就会立刻行动起来,把室温调节在撮氏25度以内,房内凉爽极了。”)

  (3)教师范读这句话,点红“如果”“就”两词。指名学生读。教师评。

  (4)此时,屋子里的温度不冷不热,你仿佛把我带进了空调房里。夏天,大家进空调房都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交流感受。夏天进空调房很清凉!很舒服!

  (5)教师拿出词卡“凉爽”,指名学生读,齐读。教师评。我已经感受到屋内凉爽极了!

  (6)拓展练说。

  如果在其他的季节,自动感应窗又会有什么反应呢?指名学生说。

  (7)教师小结。

  原来新式房屋就是这样随天气变换而自动调节温度的。(相机板书:随天气变换而调节温度)

  如果我住进这房屋,就能一年四季感觉到不冷不热,那简直太舒适了!这一功能太吸引我了。

  5、生介绍(读第4、第5自然段)

  (1)师相机谈话:你瞧,风暴说来就来了!像猛兽一样凶猛,一般房子屋内的东西到处滚动,砸碎了,连房屋都被掀倒了。不一会大地震相继爆发,普通房子震动剧烈,屋内人们惊慌失措,顷刻间,房子全倒塌了。这太可怕了!如果我住进了这种新式房屋,就一

  点儿也不必担心了。这样的房子多安全呀!谁愿意再介绍一下。

  (2)出示句子“只要风一起……也不会滚动。倘若……根本不会倒塌的。”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教师读这句话。(将“绝不会”“也不会”变红)再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教师评。这会让我感觉到住进这房子更安稳了,是根本不会倒塌的!(将“根本不会”变红)

  (3)来,想介绍的就一起来介绍吧!

  (4)这样的房屋住着有什么感觉?(安全)出示句子“你瞧,多安全的房子!”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句话。

  6、生介绍的特殊功能是“从屋内往外看风景,要数晴天最美。白云从屋顶飘过,玻璃瓦将它映得五彩缤纷,实在是漂亮极了’。

  (1)这么奇特呀!好,我们就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到屋内去看风景吧!(相机板书:从屋内往屋外看风景)

  (2)播放音乐,学生闭眼想象。

  (3)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景象。

  (4)教师评。呀,云彩真漂亮,是五彩缤纷的!

  (5)出示词卡:五彩缤纷。指名学生读、齐读。

  (6)教师质疑。云彩颜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咦!平时,我们看到的云不是白色的吗?怎么现在看到的云是五彩缤纷的呢?哪一组的代表能进一步给我介绍一下?

  (7)教师反馈。

  听了你的介绍,这下我可明白了。你真聪明!能联系前文来学习,真有方法!好美的景象啊!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6自然段。

  (8)播放音乐,师生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7、整体回归。

  哎呀,住进这样的房屋就是一种享受!你们向我推荐的新式房屋的特殊功能可真多!我都很需要。这样吧,大家就一起读一读第3至第7自然段,再给我来个全方位的介绍吧!学生齐读3至7自然段。

  8、教师交流感受。你们介绍得太吸引我了,这座新式房屋不仅形状特别,而且功能也很特殊。

  四、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谈话。瞧!这些生字娃娃也被吸引来了,它们也想住进这新式房屋。只要你们帮我记住它们,它们就可以住进去了。

  2、出示。新式房屋外有“换、恒、市、狂”4个生字。

  3、学生识记生字。

  4、教师引导。

  在你们的帮助下,生字娃娃终于都住进了新式房屋,它们可高兴了!可这些生字还得住进田字格里,那它们在田字格里怎么摆才好看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03页,仔细地看一看!

  5、学生先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然后在小组内说这些字怎么写好看。教师巡视,相机引导学生重点从字的结构上去看。

  6、学生描写生字。发现哪个字很难写?

  7、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8、学生描写,写完后在小组内评议。

  五、想象拓展,实践盾动

  1、说说你们自己心中的新式房屋是怎样的?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和自己的伙伴说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学生在小组内试说,相互提出好的建议。

  3、全班交流,指名说。

  4、布置自由练习作业。回家以后,可以向自己的家人介绍一下;可以查找一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新式房屋;可以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房屋设计;也可以写一写你自己心中的新式房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戴上”等词语的意思,会用“越来越……越来越……”说话。

  2、知道动物和植物都很喜欢小露珠,初步感知小露珠形成和消失的原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四个多音字“降、露、乐、钻”。

  2、“越来越……”句式的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光彩熠熠”。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那是自然一奇观。

  2、是的,它就是小露珠。谁见过小露珠?具体说说。(什么时候见的?在哪见过的?什么样子?)

  3、初步了解小露珠形成的原因。(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小露珠吗?)

  PPT出示:露珠也是水珠,不过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水珠。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的花草、石头等物体散热很快,地面的温度迅速下降,当热空气遇到地面的物体时,便会凝结成小水珠留在了草叶上、树叶上、花瓣上,于是清晨起床,我们就看到了可爱的小露珠。

  4、看来,露珠虽小,学问却不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露珠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15小露珠)

  “露”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朋友。怎样容易记住它?(形声字)

  雨字头的字还有哪些字?(雪、雷、雾、霜、霞、雹、霄、霆、雯、雲、電),你发现了什么?(都跟天气有关)

  PPT出示小露珠图片

  今天老师把小露珠请到了我们的教室,请欣赏,看完后,能用一个词语美美的来形容这位朋友吗?

  (璀璨闪亮透明晶莹透亮洁净晶莹剔透晶莹透亮圆润可爱)

  过渡:同学们的词汇量可真丰富,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词语,想检查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初步理解词语

  PPT出示词语:降临草秆俊俏(前鼻韵母)

  (2)蒸发珍珠植物(翘舌音节)

  (3)钻石乐曲小露珠(多音字)

  (4)喇叭花早哇笑盈盈(轻声)

  (5)戴上、一股、吹奏

  (6)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越来越轻

  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PPT视频欣赏小露珠

  喜欢这个故事吗?我想,此时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自己去读一读这个故事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5课,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请你们多读几遍。开始吧!

  PPT出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课文读通、读顺,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

  PPT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评价

  2、指导朗读:注意逗号、顿号朗读时要稍微停顿(想读好这段话,秘密就藏在这些标点中)

  3、理解词语:夜幕降临(天快要黑的时候、傍晚、太阳下山了)、黎明(天刚刚亮)

  4、学习生字“临”

  (1)读音

  (2)部首

  (3)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4)指导书写

  (5)组词

  PPT出示: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完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师板书:夜幕降临出现)

  5、小结: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露珠出现了,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二)指导朗读第2、3、4、5自然段。

  PPT出示2—5自然段。

  1、清早,当小动物们看到了黄豆粒般大的小露珠,都很喜欢,课文中哪些小动物跟小露珠打招呼了呀?PPT出示三个小动物

  谁来读读课文2—5自然段指名读。

  2、评价

  3、你们发现这三段文字的句式都是一样的。指导学会引号的使用。(这些标点真调皮,一眨眼,不见了,你还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指名加标点。质疑:说的后面是句号对吗?)做引号使用的练习

  4、默读2—5自然段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吗?

  PPT出示:小动物们都喜欢露珠。

  小动物们都喜欢露珠,因为它像水晶、像钻石、像珍珠,那样美丽漂亮。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喜欢、赞美的语气)

  PPT出示图片对比,指名读,指导朗读读出小动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找同学戴头饰表演读,加上动作体会“蹦、爬、落”三个动词用词的准确。师生合作问候)

  (三)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过渡:这么美的小露珠,是不是只有动物喜欢它呢?

  PPT出示第6自然段

  指名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好,当评委。评价。

  1、理解词语:光彩熠熠: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光彩夺目!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或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俊俏:漂亮;美丽;容貌俊秀俏丽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借助图片,联系生活;换个词语,请教老师,联系上下文等等

  2、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学会断句)

  ①PPT出示长句子:“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3、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理解“戴上”,掌握“戴”的字形、字义。你们的头发上会戴什么?手上?天冷了,脖子上?“戴”都是往身上穿或套某个东西,都是来装扮我们身体的。指导书写“戴”十字头写上一点,一横要拉长,田字要写扁一些,下面是个共字,撇长点短形成对角,斜长要出尖,一点不能少。师范写,生上黑板写。点评:真是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PPT出示图片小结:有了小露珠,植物们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更漂亮了,所以植物们也很喜欢小露珠。板书。(板书:植物们)

  (四)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PPT出示第七自然段

  过渡:小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小露珠很开心,她爬着,笑着,滚着,可这时发生什么变化了呢?谁来读一读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第7自然段。评价。

  过渡:这一小节中这句话比较长,谁再来读一读。

  PPT出示句子: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

  指导朗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这种朗读方法叫做入情入境的读。

  2、还有一个长句子,谁来用老师教过的方法试试?

  指导读长句:PPT出示:“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

  3、出示两个越来越的句子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比一比。

  PPT(出示句子2个越来越句子)。比较相同和不同

  教师结合例句指点:第一个句子中,讲的小露珠这样一种事物的变化,第二个句子中太阳公公的变化引起了小露珠的变化,讲了两种事物。

  五、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同学们,小露珠真可爱呀!夜幕降临的时候,她悄悄地来了,小动物和植物们都是那样地喜欢她,可是当太阳公公一出来,她却又轻轻地飞走了,多有趣呀!谁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个童话故事。

  指名概括课文内容。

  我想同学们一定不舍得小露珠离开我们,没关系,下一节课,我继续走进小露珠,去感受小露珠的美丽。以及动物和植物们对她的喜爱!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 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改革开放给我过城镇带来的繁荣景象和欢乐气氛。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初步学会给多义字据词定义的方法。

  3、会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会用“有……有……还有……”写话。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刚欢度完春节,都沉浸在愉快的气氛中,那热闹、喜庆的景象同学们也许都历历在目,请同学们说说节日的大街上都有什么呢?

  2、揭示课题。

  3、你从那些地方看出这是节日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填空:全文共自然段。第1自然段总写节日的大街是一条的河,的河;第2自然段写节日大街时的景象;第3自然段写节日大街时的景象。

  (2)插图上画的是课文哪一部分的内容?

  三、自学课文,检查自学。

  (1)出示自学要求。

  (2)检查:正音,分析难写易错的字。

  四、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通过读通后明确单元训练目标和操作步骤。

  五、讲读课文。

  第一段

  齐读后讨论:

  (1)这句把节日的大街比做什么?句中“河”指什么?

  (2)这条何有什么特点?圈出有关的词语。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六:小结课文

  1、小结课文

  2、布置作业: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讲读课文,词句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到大街上的哪个地方?用“。”圈出

  (2)大街上的.人们是怎么样的?节日大街的装饰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分别用“—”忽然“~~~~”划出有关词语。按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词语:人来人往、喜气洋洋、张灯结彩、装饰一新。

  (3)课文是怎样写节日大街商品很多的?找到有关句子划下来。

  (4)这几句分别写什么地方的什么商品?读第1句,这一句是怎么写百货大楼里的商品很多的?读第3句,理解词语“应有尽有“,为什么说”应有尽有“?这一句是怎么写出商品多的?

  (5)白天,节日的大街是热闹、繁荣、欢乐的,该怎么读呢?

  (6)拼拼读读,看谁读好第2节?

  2、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节日的大街傍晚时分是“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2)理解词语“变幻、兴致勃勃”,并用“兴致勃勃”造句。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并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

  讨论:为什么说“节日的大街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带着赞美之情朗读全文

  四、完成〈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