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2023-11-16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

  一、 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 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 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 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 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 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 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 反馈。

  (1) 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 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 教师小结。

  二、 读背古诗《村居》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 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 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 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 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 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 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 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 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

  《蚕姑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蚕的图片)这是什么?

  板书:蚕(强调平舌音)

  2、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3、从字形看,蚕是“天下一条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4、(出示文中蚕姑娘)你们喜欢这些可爱又有用的蚕宝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媒体辅助,读懂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播放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蚕卵”,直接感受“蚕卵里钻出蚕姑娘”的情景。

  (3)读后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蚕是在奏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2、第二~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各阶段照片,生动形象地演示蚕生长的过程及形态变化。

  (2)讨论蚕的形态变化及生长过程。

  (3)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4)比较四、五自然段的异同,并仔细观察蚕姑娘“发胖—发亮”的变化。

  (5)谁能不看书,把四、五自然段蚕姑娘的变化说一说?

  (6)连读二~五自然段,把蚕姑娘的四次变化在脑子里想一想。

  3、第六~七自然段

  (1)指名读六~七自然段,播放录象。

  (2)把看到变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各自边读边在脑中重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三、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文中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朗读有关写蚕的诗句。

  2、上网搜索,了解更多的有关蚕的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会写字、4个会认字,能够用生字来组词。

  2.学习课文,了解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其他各种色彩都能够由他们配成。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喜爱之情。

  3.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

  教学准备:

  红黄蓝彩色笔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会写会认字,会写“彩、游、戏、相、绿、新、玩”7个生字。

  2.初读课文,能够把课文正确地读出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用具: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述:老师来变个魔术你们看,好吗?(好)

  师演示:红黄两色相加看看成了什么颜色?

  师导入:在色彩的王国里,红黄蓝三种颜色可有趣了,他们彼此相加可以变出很多的颜色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写的就是他们,让我们去看看书中写了什么,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宝宝,想办法记住他们。反馈交流(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够在课文里准确地认读出生字宝宝吗?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反馈交流(把你读得的、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3.三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反馈交流(让学生简单说说课文内容,并且质疑)

  4.小结学生字的情况,告诉学生对于不懂的知识,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再来弄懂。

  三、学习课文中的一节(根据学生的意愿学习)

  1.指名读所选的一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一节里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读懂的内容,启发学生明白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其他各种色彩都能够由他们配成。

  3.指导感情朗读。

  4.尝试背诵。

  5.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所选小节中的两种颜色变出的色彩。

  6.尝试用书中的格式也来写诗。

  四、学写生字

  1.看看生字宝宝还记得吗?认读“彩、游、戏、相、绿、新、玩”

  2.游戏给字宝宝找家(生字和读音合成一个房型)

  3.观察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型。

  4.交流方法。

  范写“游、绿”引导学生注意容易错的地方。

  5.学生描红练写。

  6.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写字。

  7.小结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课下尝试用红黄蓝颜料调出更多色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元素的用途,激发学生课下尝试积累认识经验以及对色彩的喜爱之情。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巩固会读会认的字,会写“穿、牵、界”这3个上下结构的字和独体字“世”。

  教学重难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词。

  教学准备:红黄蓝三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一节内容,说说学习方法是什么。

  2.交流学习方法,师板书:读课文,想内容;再交流读懂的,有感情读出来;最后背诵。

  小组中由小组长负责:读课文,想内容;再交流读懂的,有感情读出来;最后背诵。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引导学生了解红与黄变橙色,就有了橙色木瓜、橙色的橘子……;蓝和黄变成绿色,就有了绿叶……;红与蓝变紫色,就有了紫色牵牛花、紫色的茄子……

  4.指导感情朗读。

  5.尝试背诵。

  6.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他们变出的色彩。

  7.尝试再用书中的格式也来写诗。

  三、课外延伸

  师叙:红黄蓝三色如果是水彩或水粉颜料,那么,当我们所添加的各种颜料的分量不相同,调出的色彩的颜色深浅就会有变化。

  学生;尝试调色,然后想想生活中有什么是这种色,写诗。

  四、学写生字

  1.看看生字宝宝还记得吗?认读“穿、牵、界、世”

  游戏:将部件拼成生字。

  2.观察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型。

  3.交流方法。

  4.范写“界、世”引导学生注意容易错的地方。

  5.学生描红练写。

  6.评价交流。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4

  《学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生字词了解课本内容

  1、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老师先说一个:古时候,有两个学生跟秋学棋。

  2、专心致志能手用因为……所以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3、指名读,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可以做动作来解释给大家看。什么时候会走神,因为他走神了,所以老师――提醒他要注意听讲。

  二、学习第一段

  1、(直接出示内容)指名读。

  2、第一段的内容老师觉得太长了,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帮一帮老师,用一句话把这一段的意思说出来。(用因为……所以……复述内容)

  出示:因为秋______,所以有两个学生______。多指名说

  3、过渡:说得真是太棒了!不知道你们的眼睛亮不亮?

  看图:两个学生开始学下围棋,你觉得他们学得怎样?看看哪位同学的眼睛最亮。自主看图

  三、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两个学生分别是怎么学的(指导注意观察眼神、动作、表情)。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2、轻声读第二段,用你聪明的脑袋,灵巧的小手,找出你认为能反映他们学习情况的地方(先找出表现那个学习特别认真的学生的词语)

  专心致志一边一边问上几句(学问学问,要学要问,眼到耳到心到)

  (1)谁能读出一个学生学棋的认真劲儿,指名读,师生评价

  哪儿读得好,哪个词,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再读,品读,齐读

  走了神想拉弓射箭只听了一会儿(三心二意、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又去想别的事了

  指名说为什么

  (2)能不能读出另一个学生走神的感觉,如果你愿意可以在需要的地方,加上一些动作,因为是走神嘛,动来动去是正常的。同桌练一练,一人读,一人演,看谁练得最像那个走神的学生。

  指名练,(脱离书本)评价眼神、动作、表情。

  3、轻声连起来自读,老师巡视

  4、小结

  农民伯伯有一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汗水,就会有丰收的喜悦,你心不在焉、上课走神,不付出努力当然什么都得不到。现在,老师请你猜一下,这两个学生最后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说(说出理由)

  四、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当然一下子就猜到了他们的结局,果然如此(出示)齐读

  五、总结课文

  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就像那个专心致志学棋的学生一样,个个很认真,看来,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大收获,是不是?你能勇敢地举起你的手,向我们大家说一说你心里的话。注意表扬评价

  出示:

  一个学生因为___,所以后来成了(出色,了不起、独一无二)____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因为___,所以棋艺_____。看来,学习、读书时都要___,不能____。指名说(还有不一样的吗?)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5

  《闪光的金子》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已经”造句。

  3、学习徐虎用自己掌握的本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和新词;用“已经”造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虎是个一心想着别人,为人民服务的好人。

  三、教学难点:

  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字词句中理解徐虎总是这样一心想着别人,利用休息时间为千家万户服务。

  四、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课题的意思;学习生字:修谈供凡及。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2“闪光的金子”

  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课文的题目是?(学生齐读),难道课文真的向我们介绍那些会发光的金子吗?课文中“闪光的金子”指什么?自己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并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

  (1)出示新词:

  修理谈起凡是及时提供工具箱按劝

  方便普通居民急需地段咕嘟咕嘟障碍

  污水附近规矩戴上誉为称赞特约服务箱

  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3)齐读课文

  (4)讨论:“闪光的金子”在课文中出现几次?

  A出示: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

  徐虎是个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却被上海的居民誉为“闪光的金子”。

  人们感激徐虎,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

  指名读、齐读

  B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的题目的?

  C在这里题目上加上双引号,表示课文不是真的写金子。其实是写徐虎,写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

  D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闪光的金子”,这叫首尾呼应。同学们在写话的时候,也可以采用首尾呼应的方法来写。

  四、书写生字:修谈供凡及

  1、读生字

  2、师范生字

  3、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课文的字词句来理解徐虎是个一心想着别人的人。学习徐虎他利用自己的擅长为人民服务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书空默写生字修谈供凡及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闪光的金子”指?(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

  3、徐虎到底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

  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话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相机学习第一段

  (1)出示:

  徐虎是个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却被上海的居民誉为“闪光的金子”。

  指名读

  理解:普通水电修理工

  徐虎他特别擅长于修理水电。只要水电出现故障,他都能修理。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上海的居民为什么把这样高的荣誉送给徐虎呢?

  请读一读下面的文章,

  2、相机学习第二、三段

  (1)交流:徐虎怎样做的?

  (2)理解:

  “特约、故障、提供”

  (3)自从那以后,徐虎就——

  出示: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4)读了这一段,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徐虎的确是“闪光的金子”?

  (5)交流:

  圈出“每天、总是、挨家挨户”。

  3、学习第四、五段

  (1)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就写了他为居民服务的情景。

  指名读

  (2)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3)找出徐虎一心想着别人的词语、句子。

  交流后,齐读。

  (4)小结:(引读)许多年来,徐虎就是这样————。他利用————走遍————,给大家带来了————。人们感激徐虎,都说——————————。

  (5)齐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

  读完课文,请你再来说说徐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你应该向徐虎学习写什么呢?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生字:具按劝便;用“已经”造句;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

  1、出示:

  天已经黑了。

  我已经是一名少先队员了。

  当他做完第四家的活赶到第五家时,已经是夜晚10点多钟了。

  2、指名读句子

  3、先口头造句,再写下来。

  4、教师个别指导。

  二、学习生字:具按劝便

  1、抽生字,识记生字(书空默写)

  2、师范写字

  3、学生完成习字册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6

  《友谊桥》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学会欣赏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追求真挚的友谊。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及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4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出示课题,指名认读“谊”字。

  2.全班读题,设疑而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友谊桥是一座什么样儿的桥?谁架起了友谊桥?)

  二、自主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翻课后生字表,把字音读准。

  2.学生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田字格中的“会写字”用圆圈圈画,横线上的“会认字”用横线画,边画边读。

  3.出示会认会写的字,指名认生字。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5.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并正音。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娃、肤、吵、厚”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生字组成的新词:娃娃、皮肤、争吵、忠厚、麦田、一支歌、架起

  二、联系生活实际,读文感悟

  1.学生围绕“争吵”这个话题,讲述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1、2、3、4、5自然段,了解蜡笔娃娃们为啥争吵?

  3.分角色朗读2、3、4、5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蓝娃娃”说的话,读中理解“傲慢”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蓝娃娃”傲慢的态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读中理解“忠厚”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图文结合,深化体验

  1.出示插图,欣赏蜡笔娃娃们一起画的“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8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的感受:“啊——真是美极了!”理解“惊叹”一词.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惊叹的语气。

  2.在“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的画面上添加“一道彩虹”,让学生联系前文,展开讨论:“一个蜡笔娃娃能画出美丽的彩虹桥吗?”自由练读最后几个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们的自豪、快乐的心情。

  四、自主选择,读文背诵

  1.学生朗读全文,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蜡笔娃娃?为什么?

  2.自主选择合作角色,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忠、麦、支、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教师重点指导“麦”字。

  3.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7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8

  《医生的心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2、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平时是怎么看病的?

  2.怎样与医生交谈的?

  3.医生在听病人讲病情的时候表情怎么样?

  4.你是否知道医生在想什么?

  5.出示课题,质疑:这位医生是谁?什么叫心思?他的心思是什么?

  二、读课文,解决疑问

  1、读后解疑

  2、这位医生是——学习生字“德”

  3、读课文第一节。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划出描写医生心思的语句。学生读后找,找后交流。

  4、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

  5、医生的心思并不被病人所理解,大多数病人都是怎么做的?

  6、有一位特殊的病人让格里辛格难忘,请读课文§2—14。体会这是怎样的一位病人。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9

  《小作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桌、台、闪、印、忙、怕、乎、诉、但”9个字,会认“睡、着、探、构、寄、楚、耐、结、称”10个了,掌握多音字“着”、“结”、“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小作者想当作家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付出的努力,感受“我”实现梦想的自豪,激发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付出行动。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我”为自己的梦骄傲的原因,感受小作家美梦成真的自豪和他在追求梦想中

  教学难点:了解小作者想当作家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付出的努力,感受“我”实现梦想的自豪,激发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付出行动。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生词,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概括文章的大体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说一说,由课题,你猜测文章是写什么内容的?

  理解“作家”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自主识字,认读生字。

  方法:自读课文,找出田字格的生字画上圈,找出双横线线中的字,画上波浪线。

  2.同座互读互查。

  3.集体正音。

  4.认读词语:书桌、拧开、构思、闪耀、依旧、兴奋、几乎、安慰、着急、称呼、骄傲、耐心(注意“兴、几、着”等多音字的读音)。

  5.分段读课文,评读正音。

  6.指名读全文,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

  7.指导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举例:第一自然段,说说谁什么时候做什么?

  后面的内容学生说,看谁的语言精练。

  提示:“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早日发表,连做梦都梦到自己的作品发表了,我把这个梦告诉了小朋友,可大家都不相信。这段话讲得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8.用一段完整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说说刚才的问题你知道了哪些答案,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三、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桌、台、闪、忙、印”,指名读后全班读。

  2.同桌交流:如何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生交流,重点指导:“印”左右大小差不多,左上右下。“桌、”下面要能托住上面部分,写平稳。

  4.学生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几个,写好后同桌交换评一评。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朗读和理解课文,理解“我”为自己的梦骄傲的原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换位体验,领悟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通作互相朗读,说说自己会怎样读这段?

  2.说说这段中哪些地方写的?问什么?

  3.勾画出这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背诵第一自然段。

  4.看课件练习背诵。

  我( )爬起来,( )衣服,( )鞋子,( )走到书桌前,( )台灯,( )我构思的童话。

  (二)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悄悄地”怎样读好。

  如果是你把自己的作品信寄出去以后,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2.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体验情感

  3.说一说从这两段中你感受到小朋友怎样的心情?

  提示:极度盼望、企盼自己的童话能发表的心情。其中也有遭到小朋友的笑话后心里难过的感情。

  4.把小朋友梦中的情景勾画出来,积累背诵。

  过度: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事情的结果怎样呢?

  (三)品读体味,激起共鸣。

  1.读课文最后两节,说说你从这里知道了什么?

  (小作者的梦实现了,从小朋友叫他“小作家”可以体会出来。)

  2.应该怎样读这两段?(读出高兴、活泼、顽皮)

  3.指名读书。

  二、整体回顾,完成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出示拼音)书桌台灯闪耀印书依旧连忙几乎告诉但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悄悄地( )轻轻地( )兴奋地( )耐心地( )

  闪耀的( )跳舞的( )构思( )格外( )

  3.学会完整地回答问题。

  “我”做了一个什么梦?为什么“我”会为自己的梦骄傲?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有趣的发现》

  教学目标

  1、学会容、易、研、究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会按课文内容表演,评议。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我们继续学习《有趣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

  2、讨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

  3、小结:小朋友,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着他的名字,这就是著名。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课文2至3自然段

  提问:课题是有趣的发现,那么达尔文到底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至3自然段。

  2、谁来说说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

  4、出示: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5、指名让同学读好这句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奇怪在那里?

  6、指名回答

  7、达尔文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达尔文,你正在小岛上考察。如果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

  8、讨论交流

  是呀,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呢?那些翅

  小的昆虫哪里去了呢?

  9、朗读第二自然段

  10、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达尔文又是怎样做的呢?

  1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2、思考后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然后汇报。

  出示句子: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便逐渐消失了。

  13、让学生说说这段话中讲了哪几种昆虫?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清三种昆虫的情况。

  14、思考后讨论

  出示句式训练: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所以

  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

  翅膀小的昆虫因为所以

  15、让学生表演2至3自然段的内容,集体评议。

  16、那么,达尔文是如何找到答案的呢?

  板书:反复观察比较

  1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

  是啊,达尔文通过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明白了只有适应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来。

  即适者生存,这才是达尔文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发现。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科学研究成果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学习生字

  容、究、易、研

  ①观察容、究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学生发现回答

  ③说说怎样记住易、研这两个字。

  ④学生交流

  ⑤老师范写生字,学生监写、描红。

  四、复述课文

  1、老师指导复述

  考虑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2、学生自己练习复述

  3、同桌自己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母亲的恩情》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

  图片。

  第一课时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

  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

  二、总结。

  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岁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反映诗人不忘母亲的恩情。

  学生谈体会。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背诵《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2、分两个大组,一个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3、同桌交替背、听、互评。

  4、指名背诵。

  三、课堂练习。

  1、读句子,写话。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2、比一比,组词。

  补( )摸( )恩( )

  扑( )漠( )思(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 )身上的衣服,( )那又( )又( )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 )不就像这( )吗?

  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样都( )不了太阳的( )啊!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寒号鸟》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正确地评判故事中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续编、改编故事}。深入领会课文内客,发展儿童创造性。

  三、继续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时按排]

  一课时。

  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课文。交流、检查自学情况。读讲课文。创造性复述(续编、新编故事)补充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起学习兴趣。

  这一课,李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民间故事。很早以前,很远的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从石崖里传来的小鸟的哭叫的声音:哆罗罗,哆罗罗,所以人民就给这小鸟取了个名字,叫寒号鸟。(板书课题)“号”

  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hao,例如“号叫”、“号哭”,课文上的“哀号”都读第二声。啊,这名字多么难听,但又怪可怜的。

  寒号鸟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号哭呢?我们可以去问问它的邻居喜鹊。喜鹊就住在寒号鸟对面的大杨树上。(作图)

  二、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这是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看你们自己能看懂多少?有什么不懂的,一遍看不懂,可以再看一遍,然后同座的交流,谈谈你怎么自学的。

  学生自学。

  同座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大家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也可以说说我是怎么自学的,注意了什么问题,还可以说说读了以后的感想。

  (从自学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上加以引导。)

  四、利用反馈,引导掌握下列内容。

  ①了解大意。

  ②弄清时间顺序。

  ③注意对比的特点。

  五、读讲课文。

  1.分段。

  出示句子。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那样狂吼。

  概括成:开头

  冬天快到

  冬天到了

  寒冬腊月

  2.着重理解喜鹊看得远,为了将来,早作准备。

  “几阵秋风……”哪一个字告诉我们冬天快要到了?(尽)

  “冬天说到就到……”从哪儿告诉我们天气冷了?(写了寒风)用了两个词,一个模拟声音的“呼呼地”,一个表示动作的“刮”,就不是秋风习习地吹着,“寒风腊月……”同样写风,怎么写,告诉我们天气更冷了,打了一个比喻“像狮子一样狂吼”。

  现在把这些描写天气的句子读读。刚才提示的词儿要突出一些。

  提示、指点:同样写天气,用词很讲究,再例如课文中同样写太阳暖和就有“太阳暖和”、“大好晴天”、“太阳暖烘烘”、“太阳普照大地”。

  冬天来了,寒风这么冷;寒冬腊月,北风这么大。这些在冬天还没有来到的时候,喜鹊有没有想到,从哪儿知道?(准备过冬)对,当冬天还没有到,喜鹊就想到冬矢,它想得远,做得早,从哪儿可以看出它这样想得远,很对,这样做很好?(温暖、熟睡)

  你们说喜鹊傻不傻?

  3.指导朗读。

  真正傻的是谁?现在读他们的对话。

  男女声轮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指导喜鹊的话。

  喜鹊热心帮助,语气诚恳。“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

  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现在不垒巢的危害,语气加重。“趁天晴,快垒巢,现在懒惰,将来糟糕。”

  如果用“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从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从喜鹊说的话,更看出喜鹊看得远。

  指导寒号鸟的话。

  寒号鸟有没有接受劝告?为什么不垒窝?在冬天来到的夜晚,冻得受不了,说第二天就垒窝,到了第二天为什么又不垒窝?谁来做填充。

  只看___________,不看___________。

  只顾___________,不顾___________。

  这就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

  “得过且过”(过得去就过去,过一天是一天。)

  “得过且过”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

  读寒号鸟的话把它的糊涂、懒惰读出来。

  指导读寒号鸟的两段独白。

  内容一样,读起来语气语调是不是一样?

  示范。各自练习。

  指名读。

  第一次是“悲哀”,表示难过。

  第二次是“最后的哀号”奄奄一息。

  4.朗读全文。

  小组分角色读。

  指名分角色读。(集体读叙述的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1、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重点:

  会认会写目标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课前准备:

  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让学生看图:谁认识这种植物呀?

  2、有一些同学悄悄在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着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考考生字,再把读给对方听。

  3、运用多种形式练读生字和词语。

  4、朗读展示,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朗读中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之情。

  2、学习一、二小节。

  A、自读自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B、想一想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进小院呢?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

  3、学习三到五小节。

  A、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同学们希望紫丁香能给老师做些什么呢?

  B、全班交流,指名读相关小节,相机指导感情朗读。例如:通过回忆老师对我们点点滴滴的关怀,体会时时挂牵的意思。抓住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中深、困二字,体会教师的辛苦,从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美好的祝福。

  4、听或唱《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诵读诗歌

  ①学生先自由练读,再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a、分小组练读,选出本组的小诗人。

  b、全班交流,由选出的同学比赛法,大家评议。

  C、小组之间比赛读。

  ②看图,练习背诵诗歌。

  a、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b、教师背诵每小节的前两行,学生齐背后两行。再交换背诵。

  C、小组读读背背。

  d、指名背诵课文。

  三、识字写字

  ①猜字谜:舌头尝出甘蔗味(甜)。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②小组自学要写的字:歌、牵、院、您、除、息、困。重点记字形,理解字义。

  ③通过谈话,交流各自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教师强化常用的记字方法。注意歌的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

  ④练习书写。

  院、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双耳旁。

  休要和体区另字形。

  休、伸: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单人旁。

  息、您: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都有心字底。

  歌:第一、六两笔横要短,给右边的欠留出位置。

  牵:上边的大要写得小一些,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

  ⑤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四字格中的位置,描一个,写两个。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

  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议。

  四、拓展活动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