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两则 篇1
一、教材分析
小学生在读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字之后,他们便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们感兴趣,并产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这个故事很有时代意义。教学时要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许,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看到自己平时的影子,能够想起自己平时的思想与行为,也许还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这篇课文开始,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一点儿自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三、教学重点:学习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知道日记和作文的不同。
四、教学难点: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点儿自己。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学习日记格式
过渡: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朋友,瞧瞧他们是谁?
1.课件显示:动画双胞胎分别出示作文和日记。
问:小朋友,你们发现我们哥俩有什么不同吗?
2.小组讨论。
3.动画小结:小朋友真棒,我叫日记,哥哥叫作文,我比哥哥开头多了月、日、星期和天气,哥哥比我多了题目,小朋友,你喜欢我吗?快来和我交朋友吧。
(一)学习生字
1.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老师正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交流记字方法。
(三)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2.指名答,教师板书。
3.小组分工读,指名读。
指导:“我”的梦想没有实现,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还要注意标点的停顿。
4.“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课件演示日记内容。
5.指名回答。
6.指名、分组或齐读第一则日记。
(四)小结
写日记就要把当天发生的、印象深的事记下来,而不是像记流水帐一样,把一天做的事一件一件罗列下来。
(一)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教师重点正音。
昨(平舌音) 娘(声母是鼻音) 晴(韵母是后鼻音)
2.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分类说说写字时应注意的事项。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有的字偏旁相同。教师抓住字形的相同点进行范写,让学生迁移运用。
3.示范书写,重点指导。
女字旁:撇点的撇写长一些,第三笔不要超过右边的撇。
日字旁:写得瘦长一些,折笔稍向里收。
妹:右边的部件上横短,下横长。
读:第五笔是横钩,不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第2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还认识我和哥哥吗?对了,我叫日记。还记得我和哥哥有什么不同吗?
2.学生回答课件提出的问题。
(二)朗读感悟第二则日记。
1.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议。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
3.齐读要求会认的生字,自读,开火车读。
4.老师范读,小组打擂台读,个人比赛读。
指导:要把“我”梦中开心的事,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5.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
a)阿英妹妹来自哪里?
b)阿英妹妹是个怎样的孩子?(失学、好学)
c)妈妈小气吗?
6.指名或齐读第二则日记,说说你感觉“我”是个怎样的人?
(三)巩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请记字记得牢的同学说说记字方法。
3.自己再读读记记生字,同桌检查读生字。
4.完成“看看写写”练习。
(四)课后作业
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日记。提示: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日记两则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使学生能按照日记的格式,学写日记。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检查生字的读音
3小组自学,识记生字
4小组交流
5给生字组词
6指导写字
四、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则日记的内容。
二、朗读感悟
1. 自由读课文:“我”做了几次梦?每一次都梦见了什么?为什么会不同?
2. 全班讨论:两次做梦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3. 比较朗读
4. 指名读课文:读后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指导学写日记。
日记两则 篇3
24 日记两则
一、教材简说
小学生在读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字之后,他们便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们感兴趣,并产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这个故事很有时代意义。教学时要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许,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看到自己平时的影子,能够想起自己平时的思想与行为,也许还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这篇课文开始,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一点儿自己。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
借助拼音读一读果实和树叶里的生字,再自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认识生字。教师出示带生字的词句,让学生朗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让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纱、斗—料;作—昨、沙—纱。
3组词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可以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如,学生手则、昨天、纱布、寄信、水电费。还可以一字组多词。如,粉条、面粉、粉刷、粉身碎骨;颜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装;寄存、寄托。
学生组词之后,再完成课后的看拼音写词语。
3指导书写。
(1)巩固读音。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容易读错的字较多,建议书写前指导学生反复读一读,以巩固读音。特别是“昨(平舌音)、娘(声母是鼻音)、晴(韵母是后鼻音)”三个字,建议再次领读几遍。
(2)观察发现。
同结构:八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重点讲解。
女字旁:撇点的“撇”要长,“提”不能超出右边的撇。
日字旁:相对瘦长一些。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课,要重点领会作者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并对日记的内容和写法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1自由朗读。抓住“‘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悟。读第一则日记,要注意指导点拨学生,因为“我”的梦想没有实现,心里埋怨妈妈,因而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最后一段朗读的难度较大,要多指导。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如,“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并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读第二则日记,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4教师出示日记格式,并启发学生: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实践活动
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日记(篇数不限)。
提示:(1)今天你做了什么?(2)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什么?(3)你最想干什么?(4)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要让全体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日记的机会,培养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体验写话的快乐。可以指名上台朗读,或在学习园地里展出,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展示。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探究式阅读
(一)分小组阅读质疑
1自读课文,将两则日记联系起来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
2小组讨论: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问题(注意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二)全班交流,在阅读中探究
1各组派代表说说本组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已解决的有意思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2各组再根据其他组的介绍,选择一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三)集中问题,共同讨论
1小组汇报本组讨论交流的情况。
2全班就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学生讨论中共同关心的问题,也可以由教师出示。
日记两则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2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2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具生字新词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学习日记格式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朋友,瞧瞧他们是谁?
1、课件显示:动画双胞胎分别出示作文和日记。问:小朋友,你们发现我们哥俩有什么不同吗?
2、小组讨论。
3、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4、动画小结:小朋友真棒,我叫日记,哥哥叫作文,我比哥哥开头多了月、日、星期和天气,哥哥比我多了题目,小朋友,你喜欢我吗?快来和我交朋友吧。
学习生字
1、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老师正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交流记字方法。
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2、指名答,教师板书。
3、小组分工读,指名读。指导:“我”的梦想没有实现,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还要注意标点的停顿。
4、“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课件演示日记内容。
5、指名回答。
6、指名、分组或齐读第一则日记。
小结
写日记就要把当天发生的、印象深的事记下来,而不是像记流水账一样,把一天做的事一件一件罗列下来。
指导书写
1、认读要写的字,教师重点正音。
2、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分类说说写字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3、示范书写,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还认识我和哥哥吗?对了,我叫日记。还记得我和哥哥有什么不同吗?
2、学生回答课件提出的问题。
朗读感悟第二则日记
1、指名分读课文,大家评议。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
3、齐读要求会认的生字,自读,开火车读。
4、老师范读,小组打擂台读,个人比赛读。指导:要把“我”梦中开心的事,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5、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
6、指名或齐读第二则日记,说说你感觉“我”是个怎样的认?
巩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请记字记得牢的同学说说记字方法。
3、自己再读读记记生字,同桌检查读生字。
4、完成“看看写写”的练习。
作业布置
完成课程探索
完成写字本
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日记
板书设计
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奇---寄 分----份粉 少----纱 斗----料
作---昨 沙-----纱
教学后记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并使他们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日记两则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
分小组阅读质疑,在阅读中探究、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继续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贵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况。
2、准备生字卡和相应的一些课件。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认识生字。
(常规读文识字法)
四、流利读文,熟识生字。
五、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六、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巩固13 个生字。
2、指导书写8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二、自读自悟,探究发现,朗读深悟。
1、自读自悟,自己有什么发现。
2、把自己的发现与感悟,与小组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点播导思,感悟朗读。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汇报1、“我”做了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2、“我”的梦没实现的心情读出来。3、引导体会二则日记,“我”的心情并指导朗读,并相机出示课件,帮助感悟。)
4、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三、延伸拓展
1、出示日记格式,规范日记写法。
2、指导学生按正确格式写日记。
3、组织学生准备展示自己的日记。
四、板书设计
24 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
日记两则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
3.通过学文,学习妈妈热心助人的品质。
重难点 通过学文,学习妈妈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是本课的重点;朗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是本文的难点。
教具学具 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检查预习
情景创设
导入新课 一、板书课题,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借助看图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哪方面的内容?
2.学习日记的格式。
写日记,先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上日期、星期几,天气怎样,再换一行空两格就可以开始正文了。
新课传授
探索研究
二、学习第一则日记。
1.齐读。
2.理解“羡慕”的意思,再说一句话。
3.妈妈给我买回了白纱裙吗?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理解“迫不及待”)
4.妈妈买回了许多礼物,并分成了两份,为什么?
三、学习第二则日记。
1.小声说说这则日记的日期、星期、天气。
2.第一则日记中的阿英妹妹究竟是谁?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勤快、好学)
3.我又做了个梦,我梦到了什么?
4.现在,我还想买那条漂亮的裙子吗?从哪儿可看出来?
四、扩展练习。
1.说说你周围的助人为乐的故事。
上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后反思
日记两则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写好本课的6个字。
2、学能读动课文,基本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知识。
3、学生能初步认识日记的特点;学习写日记。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5、学生能从自然的变化中感受岁月的交替;建立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写好本课的6个生字;基本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知识。
难点:学习写日记。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2、学生日记几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松鼠也会写日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二、感知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字的读音。
3、认读课文里不认识的字,再读课文,想一想松鼠在日记里写了写什么内容?
4、选自己喜欢的一篇日记练习读。
5、展示读,读后师生评价。
三、学习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
1、你觉得哪一篇日记写的是冬天?
2、学习写冬天的日记。
(1)自己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再读课文。
(4)认读生字。
(5)小结学习方法。
3、小组学习第一、三篇日记。
(1)小组自主选择喜欢的一篇日记,读一读,并由记录员负责填写表格。
(2)展示交流。
(3)再读一、三篇日记。认读生字。
4、通读全篇课文,回归整体。
再读全文,不成自己的发现。
5、扩展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日记两则 篇8
数学后就让同学记数学日记,一开始同学们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于是就告诉他们:比如,你学了新的数学知识后,有什么想法;想想身边的哪些生活情景和新学的数学知识是有关联的。目的是想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结构等原因对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还比较弱,所学数学知识也有限,所以一开始学生的数学日记中的数学的成分不多,有些都很牵强,还都比较幼稚。但他们开始模仿着写了,他们确实已经在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生活,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并及时记录下来。看了他们的日记,尽管都很稚嫩,但我十分欣慰。下面几篇是学期刚开始时学了《千米的认识》后写的几篇数学日记:
《亲自体验一千米》三(3)班 乐雨
前几天,我们学了长度单位,从那时起,我才真正知道一千米有多长。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有两百米,五圈就是一千米。上次数学老师叫我们跑五圈,体验一下一千米到底有多长。那真是跑得快把我们累死了,我跑了两圈就跑不动了,接着我走了两圈,最后剩下的一圈是跑的。我家楼下的花园一圈大约有五十米,走二十圈就是一千米。如果我围着它走二十圈,肯定要累死了,如果走十圈,就是五百米;如果走一圈的话才五十米。从我家到易初莲花大约五百米左右。那么走两次的话就是一千米了。一千米是很长的,不相信的话,你就自己跑跑看吧!
《1千米有多长?》三(3)班 张晨曦
说到1千米,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我以前非常小看1千米,是通过一件事情我才明白1千米有多长。
一天,我问妈妈:“1千米有多长?我们学校的跑道是200米”。妈妈说:“沿着跑道跑5圈是1千米,如果是走的话就要走10分钟,如果是跑就要跑5分钟,如果是骑自行车就只要骑3分钟就可以到达终点。”我终于知道1千米有多长了。
《千 米 的 认 识》三(3)班 殷嘉楠
日记两则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
1、认读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果实和树叶里的生字。
3、再自读课文。
4、在朗读中进一步认识生字。教师出示带生字的词句。
5、让学生朗读。
6、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7、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让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纱、斗──料;作──昨、沙──纱。
8、组词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可以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如,学生手则、昨天、纱布、寄信、水电费。还可以一字组多词。如,粉条、面粉、粉刷、粉身碎骨;颜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装;寄存、寄托。学生组词之后,再完成课后的看拼音写词语。
二、指导书写
1、巩固读音。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容易读错的字较多,建议书写前指导学生反复读一读,以巩固读音。特别是“昨(平舌音)、娘(声母是鼻音)、晴(韵母是后鼻音)”三个字,建议再次领读几遍。
2、观察发现:
同结构:八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重点讲解:
女字旁:撇点的“撇”要长,“提”不能超出右边的撇。
日字旁:相对瘦长一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经常写日记,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位小朋友的日记好吗?
二、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抓住“‘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悟。读第一则日记,要注意指导点拨学生,因为“我”的梦想没有实现,心里埋怨妈妈,因而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最后一段朗读的难度较大,要多指导。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如,“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并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读第二则日记,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4、教师出示日记格式,并启发学生: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实践活动
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日记(篇数不限)。
提示: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要让全体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日记的机会,培养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体验写话的快乐。可以指名上台朗读。
日记两则 篇10
一、学生写作,师来回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指导
二、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作中讲解,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以指导自己的习作
三、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
朗读法。
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⑴ 句子是否通顺;
⑵ 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⑶ 有无错别字;
⑷ 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
⑸ 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
四、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
五、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
【同伴互评】
唐老师这堂课的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留心周围事物”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唐老师在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中,力求指导学生把“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落到实处。如:让学生带来水果、玩具等──观察对象实在;学生自己边观察边探索观察方法──观察过程实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对不同事物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指导实在;学生将观察的结果当堂写下来──观察的结果实在。整堂课避免了空洞的编造,让学生不再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因为有了真实可感的观察对象,教师的指导就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当然也就更轻松,也就更有收获。如:观察植物应……观察动物要注意……还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这样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启发。这样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标中对习作的要求,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说空话、假话、套话。
日记两则 篇11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的意思。
2、懂得写日记的意义和格式,学会读日记的方法;理清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事情发展写的顺序。
3、能正确朗读课文。
4、感受雷锋利用休息时间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培养热心帮助别人的品德。
教学重点:
1、学会10个生字,掌握14个词语。
2、懂得写日记的意义和格式。
3、初步弄清第3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4、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雷锋把人民服务当作自己快乐的心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21个生字。
3、懂得写日记的格式,初步学会阅读日记的方法。
4、能按“谁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的句式写话。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雷锋。 自读课文,学习日记格式。
1、自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已知道哪些是关于日记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第一行中间写几月几日和星期几;所记内容(一天中所做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人称(我);记上时间和天气,目的是便于以后查阅。
2、指导学生看单元提示,知道阅读日记要注意日期。思考:雷锋的这则日记记的是哪一天的事,那一天是什么日子?
(二)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可以根据课后的问题去想,也可自由发挥)
2、交流反馈:可以是思想认识上的,也可以是字词上的。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选读课文段落或句子,矫正生字新词的发音。如:多音字“奔”、“扫”,可选读第二段落和第三段落。
在这里解决读音和字形。
(三)三读课文,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提出问题,分层解决。
(1)、让学生了解这篇日记写的是哪一天的事,这一天雷锋主要做了些什么事?
要求用“谁,在哪一天,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事”的句式介绍。
如:大年初一,雷锋在抚顺车站帮老大娘拎包袱,扶她上车。
大年初一,雷锋在抚顺车站的候车室打扫卫生,帮旅客们倒开水。
大年初一,雷锋到抚顺车站先帮老大娘拎包袱,扶她上车,然后到候车室打扫卫生,帮旅客们倒开水。
(2)、做课后第六题。这则日记写的是 。
(四)复习巩固
1、读生词。
2、完成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读日记的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初步弄清课文第3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3、感受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1)回顾:用句式说:“雷锋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
(2)谈话:读了雷锋的日记,我们已经知道了雷锋在大年初一做了许多好事,再读雷锋日记,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施展自己的本领去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
3、作业:这一段共有句话,是按顺序写的。
(1)圈出“我”表示动作的词,结合课文理解“直奔”的意思。用上动词说说雷锋帮助老奶奶的过程。
(2)想一想,这些动词能否调换?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想象雷锋当时的心情吗?老太太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四段。
1、自读课文,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对重要的问题展开学习交流。如:本段主要讲什么?雷锋是怎样想的?
理解雷锋的两句话:我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义务”是什么意思?雷锋认为自己应尽的义务是什么?)我这样做,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同学们通常认为什么是最幸福的?雷锋感到最幸福的是。做作业第五题。
4、读最后一句话,我们从这段话中看到了雷锋是一个的人。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2、4、5题。
2、抄写雷锋思想的两句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懂得写日记的意义,掌握阅读日记的方法,进一步感受雷锋利用休息时间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
2、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入文,阅读日记的方法是怎样的?
2、学习1、2两段。
(1)自读1、2自然段:自己提出问题,学况交流。
说说1、2段的意思。
一段重点指导总分总句式。
雷锋觉得没做的事可能是什么?
用横线划出雷锋心里想的话。读读这几句话,根据下文,可见雷锋此时已决定了什么?
用雷锋的口气接着往下说:“这时候也正是服务部门和运输部门最忙的时节,这些部门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 。
“探家走亲戚”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这些部门是什么部门?
“大年初一”是什么日子?“大年初一”跟雷锋到火车站做好事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
3、 从这篇日记中,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多写日记。
4、听写新词。
5、作业本第三题。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了解雷锋同志利用春节休假时间去火车站作好事的事迹,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了解日记的意义和格式,学会读日记的方法;能理清课文第三段按事情发展写的顺序。
4、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读日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写雷锋同志作好事指导思想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雷锋同志生前的有关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
2、读通课文,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3、学习第1、2小节。
4、理解学习提示。
教学过程:
一、揭题,预习课文。
围绕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通读全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日记记的是哪一天的事?这天雷锋做了哪些好事,雷锋做了这些事后是怎么想的?
二、通读全文,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1、抽读生字,读准多音字。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读准。
3、检查预习题3。
4、解题:简介雷锋生平及主要事迹。
简介日记及其主要种类。(特点、内容、格式)
三、理解学习提示。
1、指名读提示。
2、出示提示前2句,抽生读,并思考:这两句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围绕思考题读、议,得出读日记要明确的3点:⑴哪一天?⑵什么事?⑶日记跟事的关系?明确这3点后,让学生在“学习提示”中圈划主要词语,并在“哪一天、什么事、关系”3个词语下,分别对应标上⑴、⑵、⑶。
4、齐读出示的两句话。
5、对照上面得出第⑶小点,再结合雷锋事迹,体会“学习提示”中后两句话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自由读,边读边想学会了什么?
2、讨论引导
体会大年初一这个特殊日子的意义;
联系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体会此节“总?分?总”的记叙方法;
结合句子,理解“欢度、佳节、痛快”的意思。
3、说说全节的主要意思,然后朗读此节。
五、学习课文第2节。
1、指名读,思考
雷锋“心里觉得有件什么事没做似的”这件事究竟是什么事?
大年初一雷锋也无心思玩,它在想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2、检查思考题,结合理解“探家、运输、需要”等词语,明确“这个时候、这些部门”的的具体所指。
3、说说此节的主要意思,然后有感情地朗读此节。
六、教师小结。
几个方面:什么是日记?怎样读日记?前两节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3、4节。具体要求理清第3节事情发展顺序,体会第4节雷锋“最幸福”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第3节。
1、默读全节,完成
(1)用“Δ”标出描写雷锋作好事动作的词;
(2)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
事情发展顺序:雷锋到站看到老太太 帮助老太太 告别老太太。
3、比较句子
(1)我向副连长请了假,直奔抚顺车站。
(2)我向副连长请了假,朝抚顺车站很快地走去。
4、用“----”划出反映雷锋心理变化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5、朗读指导
把握好节奏,读出激动赞扬的语气。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范读,思考
(1)此节写雷锋做了哪些好事?用“О”圈出。
(2) 人们是怎样夸雷锋的?用“-----”划出。
(3)雷锋是怎样想的?用“?”划出。
2、着重讨论
(1)读“我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指什么?“应尽的义务”是什么意思?
(2)读“我这样做……”句,雷锋把什么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他为什么这样看?说明什么?
四、全文总结。
1、日记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学习雷锋,要学习他的好思想,并落实在行动上。
五、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六、指导完成“作业本”最后3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读日记的要点句段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日记应注意哪3点?
2、对照上述3点,说说本文的内容。
二、阅读方法迁移练习。
读一则日记,要求学生对照上述3点说说。
三、句段练习。
1、读课文第一节,说说写法上的特点。
2、仿照第1节的写法,根据下面内容提示,接下去说几句话。
3、读课文第三节,说说事情发展顺序。
4、依照第三节的写法,把自己近日来为别人做好事的过程写下来。(可作提示: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怎样做?人们对我怎样)
四、作业练习。
1、听写词语。
2、写一则简单的记事日记。
《雷锋日记》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读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精神。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是陌生的名字了,他们对雷锋的了解并不多。如何让学生动情?这是本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时,我先出示雷锋的画象,让学生先从感受观上认识雷锋,然后再让学生讲讲你知道的雷锋。由于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非常有限,无非是从大人口中或为数不多的课外阅读中知道一点。所以我在学生交流后我又对雷锋稍做了一些介绍,最后我还用人们对雷锋的评价“傻子”雷锋自己对这种说法的看法,“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我宁愿做这样的傻子。”肃然起敬。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领悟。通过课件展示法、情境创设法、诵读感染法等多种方法结合闯关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激趣中去体会、去感悟。
在“扫除障碍关”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集体解决等方式扫除了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障碍,如:“傻子”、“灾害”、“甘心”“省吃俭用”“漂亮话”“无名英雄”等词语,为下一关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
雷锋叔叔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永远在我们身边闪光。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他们吧。在“夸一夸身边小雷锋”这一环节中,开始学生很沉默,没人举手发言。我意识到这可能学生对“雷锋”对“做好事”还不太理解。所以我又让学生对这进行再一次的理解,又率先夸了班里的小雷锋。经这一提醒,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兴奋地讲起身边的小雷锋。“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对这一句子的理解本来是课文的难点,但通过上一环,再来理解这句话,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
在教学中,学生对雷锋精神能够理解,但体会得还不够深刻。在朗读上,没有细致地指导语气的缓急变化,学生读得虽然很用情、很流利,但感染力不够。今后要多下功夫,努力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更加激情,让课堂更加精彩。
日记两则 篇12
通过《红花衣和日记本》这篇文章的阅读,你会知道一本日记本里承载的是一种爱。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资料的《红花衣和日记本》的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红花衣和日记本》阅读原文:①我们家里小孩多,布票①远远不够用,母亲就买回一大匹极便宜的粗麻布给我们做衣服。衣服做好后,男孩子的全部用染料染成黑色,只有我的那一套没有染。我记得裤子是紫色的底子上起花朵,上衣是大红底子起小绿叶。我一点都不喜欢这种色彩搭配,觉得怪扎眼的。可是没有别的衣服穿,只能穿它们。我穿着这身衣服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有一个同学还特地到我跟前来问:“你怎么穿这种衣服啊?”我答不出,我的脸发烧,恨不得钻进地里去。
②那一天,大家都不愿和我玩游戏,嫌我土里土气。不过毕竟是孩子,到了第二天、第三天,他们就忘了这事,又喝我玩起来了。想想看,一个奇瘦的女孩,脸色苍白,穿着那种母亲用手工赶制的、硬邦邦红彤彤的大花衣和同样硬邦邦的紫色花裤子,那会是什么样子,当然土得掉渣了。我是不敢同人比穿的,我最大的愿望是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一来我瘦骨伶仃,穿衣服撑不起;二来我的所有衣服是便宜布,母亲粗针大线缝制的上不得台面。
③ 尽管样子难看,尽管从来出不了风头,尽管老师也因为我的“出身”看我时带着异常的眼神,我却并不消沉。现在回想起这事来有点怪,或许是我体内超出常人的活力给了我某种自信?我总是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从来没有一刻消沉过。荡秋千我能荡得高,作文我能写得最好,算术总是第一。当然我做这些事远比别人认真,比别人付出要多。
④老师让我们每天写日记,交给他批改。他要求我们每个人买一个正式的日记本,外面有塑料壳的那种。那时的塑料是很贵的、时髦的东西。
⑤ 休息日,父母带我上街去买本子。我们来到百货店的文具柜,我看中了柜里的好几种,红的、黄的、有花儿的,我激动得一颗心在胸膛里怦怦直跳。可是他们叫营业员拿出来翻了翻,又退回去了,说:“太贵了。”我大失所望。后来我们又去第二家,又看了一遍,父母还是说“太贵”。这时我已经很不高兴了,但还抱着希望。第三家是大百货公司,里头什么日记本都有,我简直看得眼花缭乱。我觉得那本鹅黄色的、厚厚的最合我意。我眼巴巴地看他俩商量了很久,最后,父亲居然叫营业员拿出一个墨绿色的、马粪纸的外壳,然后再要了一个小小的写字本,将那简易写字本往马粪纸的外壳里头一套,说:“好!这不就是日记本吗?”我站在那里,眼泪几乎就要夺眶而出!我脑海里不断地出现同学们那些花花绿绿的塑料壳的日记本,委屈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⑥于是我就在这个一半马粪纸一半漆布做成外壳的日记本上写日记了。我的字迹端端正正。当老师将全班同学的日记本放在讲台上时,我看见我的墨绿色的小本子缩在那一堆花花绿绿的豪华本里头,那么不起眼,那么让人害臊!
⑦当我长大后,再去看父亲给我买的日记本时,才发现了他深藏的一番苦心。本子的纸张十分好,根本不是低档货;而墨绿色的外壳更是大方朴素,很有格调,确实比那些塑料壳本本好看多了。我那个时候看不出,是因为我还没修炼到他那个份上吧。回想这一生,的确从未真正轻浮过,主要还是得益于“老谋深算”的父亲的影响吧。
⑧母亲让我穿难看的红花衣是为了省钱,以维持家庭的收支平衡,父亲给我挑日记本则于无言中教会我什么是朴素之美。那一次的委屈刻骨铭心,是不是就因为这,我的小说里头才从来容不得花哨的形容词,也容不得轻浮呢?
(文/践雪,选自《读者》20xx年第2期)
【注释】①布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限购布料的凭证。
《红花衣和日记本》阅读题目:1.这篇文章叙述的线索是什么?(2分)
2.结合文段,写出母亲对“我”的成长有哪些影响?(3铃)
3.品味词句。
(1)写出文章第⑦段中带点的“修炼”一词中在文中的含义。(2分)
(2)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4.文章末尾一段,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5.请概述你亲人对你成长有影响的一件事,并写出这件事使你明白的道理。(限150字以内)(3分)
《红花衣和日记本》阅读答案:1.红花衣和日记本
2.母亲教会了“我”勤劳节俭、朴素大方、踏实做事。
3.(1)“修炼”是“锤炼”的意思,在文中指父亲买日记本的目的是教育“我”做人要踏实,不轻浮,但“我”当时却不能够理解,后来“我”才逐渐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2)心理描写,形象的刻画出“我”对日记本的期待,及对父母做法的不解与委屈。
4.内容上:点明主旨,进一步突出中心思想,表明自己朴素踏实、不浮华的品质;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上文。
5. 小时候,母亲在我的眼里总是乐呵呵的,在外面对每个人都是小喜 笑颜开,在家里总是热情地款待每一个来到家里的客人。小时候的我总是充满疑惑,总觉得母亲没有必要对每个人都喜笑颜开。等我慢慢长大,我开始学着用母亲的方式对待身边的朋友和每一个喜欢或不喜欢我的人,我才发现,原来快乐时可以传播的,用好的心态善待每一天,每一个人,生活也会善待你。
《破碎华衣》阅读原文:张淑兰
多少次我一个人徘徊在校园无人的角落,仰望着阴沉的天空质问上苍——为什么偏偏把我降生在偏远贫穷的农家——脚上的粗布鞋,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头上的长辫子,难以应付变幻莫测的发型潮流;身上那套褪色的天蓝色套装,伴我春夏秋冬。我自卑、失落,属于青春的激情和欢笑我都没有。我只能低着头,匆匆来往。
贫困,我要逃避你,我要摆脱你!还我激情!还我欢笑!我要把脚上的布鞋、身上的破衣远远地抛进垃圾堆。换上同桌霞的那双白色皮凉鞋,穿上校长女儿艳的那身名牌连衣裙,披开头发,略施粉黛,还有我明亮的双眸、姣好的的面容、晶莹剔透的肌肤,再加上一米六九的身高,我会像月亮一样美丽。再不用低头来往,再不用自卑惆怅。但这只能是一个梦,光是那套令人风姿绰约的连衣裙就要300元。300元对我那贫寒的家庭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不行,我必须拥有那套“曾丹”牌高级连衣裙,它就是为我这样漂亮的女孩设计的,它必须属于我。虚荣心战胜了一切,我再也抵制不住那连衣裙的诱惑。我决定找一个漂亮的借口向父母要钱。可怜的父母亲啊!女儿难为你们了。
一封家书,两句问候的话语,紧接着就是堂而皇之的寄钱借口。五天之后,钱便由那落后的山村寄来了,整整300元。作为一个远在都市求学的女儿,怎能知道父母为凑够这300元的艰辛。第一向父母撒谎要这不该要的钱,花这不该花的钱,我的心也不安地颤动过。然而望着校园里那些俊男靓女的装束,看着他们公子哥儿般的生活,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拿到汇款单的当天,中国名牌“曾丹”连衣裙便裹到了我那苗条的身躯上,再配上“咔咔”作响的皮鞋和飘逸的秀发,我一下子变了个样儿。我很快就从同舍姐妹们惊羡的目光中找到了坦然而骄傲的感觉,于是,校园里又多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多了一道迷人的风景。我挺胸漫步在校园,那极高的回头率让我想起往日低头走过校园时那些鄙视的目光。今天我终于找回了我的自尊。
半个月后,我回到家里。门虚掩着,我推开门,看见父亲半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我愣住了。父亲听到声响,抬起头,见是我,无力地说了一声:“梅儿,你回来了。饿了吧,厨房里有饭菜,你自己吃吧。”我望着父亲那憔悴的面容,泪水充满了眼眶:“爸,你咋了?”“爸没事,只是身体太虚弱,不能下地干活,休息两天就好了。”中午,母亲从田里回来了。看着母亲削瘦的身体和布满老茧的双手,我的眼泪又一次涌出。母亲轻声的讲述父亲病情:“你上次写信要钱,一时没借到,怕你急用,你爸就躲着我到医院卖了血。卖血回来,还没到家,就晕倒了。已经半个月了还没恢复。”血!卖血!我竟逼着父亲去卖血。透过被泪水模糊了的双眼,我分明看到父亲那暴起的血管、汨汨的鲜血和痛苦的面孔。
父亲,女儿榨干了你身上的汗水,还要吸尽你身上的血液,这一切都仅仅是为了满足女儿那膨胀的虚荣心和毫无意义的自尊。我那可亲、可恨、可怕的连衣裙的每一根纤维里浸透着父亲的鲜血,在一滴一滴落下,我的心因此也而流血。
父亲见我流泪,也伤心起来。虽然他还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因为他是不会想到女儿用他的鲜血去换取一条连衣裙,去换取可怜的无谓的自尊的。“苦就苦点吧,罪是人受的。”父亲安慰着我。
《破碎华衣》阅读题目:22、本文主要叙述一件什么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三次写到“我”流泪,前两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第(2)段主要用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3分)
25、“我的心也因此而流血”的两个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的相关语句回答,2分)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你喜欢文中的“我”吗?你的理由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碎华衣》阅读答案:22、在都市上学的“我”为了摆脱衣着土气带来的自卑,向父母撒谎要来300元购买了名牌连衣裙,找回了自尊。半个月后,“我”回到家里,明白了父亲为了“我”而献血卧床的真相,为此而心痛、自责。
23、为父母的劳累而感到心酸 明白真相感到愧疚、自责、心痛。
24、心理 急于摆脱自卑的心理。
25、一是女儿榨干了你身上的汗水,还要吸尽你身上的血液 二是连衣裙的每一根纤维里浸透着父亲的鲜血。
26、喜欢,因为她有良知,能为自己的错事忏悔。 或者:不喜欢,因为她有虚荣心。
日记两则 篇13
一、根据课文组词
份( ) 粉( ) 昨( ) 晴( )
姑( ) 娘( ) 妹( ) 读( )
二、填填记记
1、______的眼光 ____________地打开 (羡慕 迫不及待)
2、妈妈给阿英妹妹买了一条粉红色的__________,一个_______,一套《__________》。
3、阿英是个______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妈妈______寄钱帮助她读书,要不,她早就______了。她穿的______和来我家的______,也是妈妈寄去的。
4、阿英很______,总是帮妈妈______,她很好学,不是______就是________。
5、“我”也梦见自己买好多____送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____________。
三、品味探究
1、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难过。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学会了多想想别人,少想点儿自己了。)
四、实践活动
1、给外地来打工的同学送一份礼物。
五、习作借鉴
1、借鉴第二则课文的写作思路(一谁来到我校读书、二他是个……家住……他怎样的、三我梦见我帮助他什么)。
2、写写日记的格式。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星期______ 天气______
日记两则 篇14
【设计意图】
教案设计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读的训练和指导,作文教学中,我的第一感受是要想办法使他们有内容可写,我觉得写日记也一样,只要有了内容,剩下的就好办多了,怎么样让孩子写日记有内容呢?我就想到了把平常看到的东西拿到课堂中来,作为具体的教学材料。
【学习目标】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人为乐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写日记。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读通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2、通过调查、访问、查资料等了解日记是怎么回事。
3、日记格式图。
4、准备日记本。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写两个字,你了解它吗?(师板书:日记)
生1:日记。
生2: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
生3:把一些好事写下来。
生4:把我们出去游玩过的地方写在本子上。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揭题:24 日记两则,并板书)
二、读书──说话
师:现在我们读课文,老师对小朋友读书没有很多要求,我也不问你问题,什么问题也也不问。只有一个要求:读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说什么呢?说你的感想,说你的理解,也可以说你的疑问。行不行?
生:行。
师:咱们试一试,以后养成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话要说。好不好?那接下来我们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呢?还有一个情况,老师认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一读书就要拿起笔来。现在开始读,怎么读都行,默读可以,朗读可以,两个人一起读也行,小组一起读也行。
(生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还想读吗?真好,好孩子就喜欢读书。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完了你们就坐下,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举手的同学读第一、二段)
师:好,想读的站起来,你们接着读第三、四段。
(生读这两段)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动作慢了点,刚才没有争取到机会,现在请没有读过课文的同学站起来,把机会让给你们,你们要不要大家帮忙啊?
生:不用。
师:好,刚才读的同学都坐下,你们几位读第二则日记开始!
(生读第二则日记的第一段)
师: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生:我是全班读的最好的!
师: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我们请她读最后一段。
(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读得真不错,好,现在谁想说话呢?想说就举手。
生1:第一段有一个字不认识。
师:这个不认识的字你作上记号了吗?
生1:我圈出了。
师:非常好,把难读的字圈出是个好习惯。同桌愿意帮他吗?
生2:我愿意。那是个“投”字,“tóu”。
生3:课文中说,今天是我的节日,我想问是什么节日?
师:哦,这个同学提了个问题,我想,这问题暂时先记下,等会你就明白了,行吗?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生4:在第一则日记中,我做的梦是梦见自己穿上了摆在商店里的那条白纱裙,很漂亮的。
师:那么,课文中的我梦想成真了吗?结果妈妈送我什么礼物呢?请同学拿起笔画出妈妈给我的礼物。(师板书:穿上白纱裙)
(学生边读边画)
生:我的梦想没有成真,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一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一个红书包,还有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就是没有我心爱的裙子。
师:应该说是“她”,而不是“我”。谁能正确的说呢?
(指名同学继续讲)
师:她的梦想没成真,结果心里真不是滋味,哪里能看出来?谁能读出感情?
(生读最后一段,师板书:不高兴)
三、指导写字
师:同桌互读要求写的8个字,并说说可以组成什么词?
(同桌互相检查)
师:有困难吗?
生:没有。
师:考考同学,这8个字可分成几类?为什么这么分?
生:按偏旁可分为4类:女字旁为一类,日字旁为一类,有“分”字的“份、粉”为一类,“读”字为一类。
师:非常好。老师先范写“姑、娘、妹”。
(师范写,提醒学生女字旁的横变成提,生先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同样方法指导书写“昨、晴、份、粉、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是读书──说话,这节课我们是读书──提问,来个问答大挑战,行吗?
二、读书──问答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则日记,读完后,请围绕课文内容,你能对其他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一个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哪个同学来提问?
生1:阿英妹妹是个怎么样的人?
其他组回答:阿英妹妹是苗家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
补充:她很勤快,帮妈妈干活,也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
生2问:你认为妈妈小气吗?
其他组回答:妈妈不小气。她一直寄钱帮助阿英读书,穿的衣服和路费也是妈妈寄去的。
补充:六一节那天,妈妈也买了连衣裙,一个红书包,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也送给阿英的,所以妈妈不小气。
生3问:第二则日记中的我做了一个什么梦?
其他组回答:我梦见妈妈带我去买那条裙子。我没让妈妈买。我把钱省下来买书送给苗家小姑娘。
三、学习日记格式
师: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1;第一则日记开头写了6月1日,星期五,阴。
生2:第二则也写了这些。
生3:我认为写日记要写名、明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怎么样。
师:同学们真行,是的,日记比以前学的课文开头多了日期、星期和天气,但没有题目。
四、练习写日记
师:你觉得我们班的谁最聪明?
生1:蒋科沅,因为他上课爱动脑,常常举手。
生2:可他有一点不好,有时要欺负我们。
生3:他作业不按时完成,字写得很潦草。老师也常批评他。
生4:他很大方的,彩色笔、铅笔常借给我的。
生5:他笑起来眼睛很好看,象一条缝。
生6:他的眼睛笑起来象二个弯月亮。
生7:他还有一点不好,东西不整理的,常常是周颖帮他整理的。
师:你自己说,同学们说的对吗?坏习惯要改正哟!接下来把刚才同学们讲的话用日记的格式记下来,就成了日记。试一试,写一写,行吗?先写他的外貌,接着写他的聪明,最后写他的不好的地方,按这样的顺序,开始。
(生写日记)
五、展示日记
【板书】
日记 梦想 心情
第一则 穿上白纱裙 不高兴
第二则 不买白纱裙
省钱买书 高兴
送给苗家小姑娘
日记两则 篇15
一、设计意图
(一)教案设计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读的训练和指导,运用“读书——说话”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故事,通过“读书——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妈妈和我对苗家小姑娘的那份“爱心”,学生在表达、争辩中认识和体会人物。
(二)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的第一感受是要想办法使他们有内容可写,我觉得写日记也一样,只要有了内容,剩下的就好办多了,怎么样让孩子写日记有内容呢?我就想到了把平常看到的东西拿到课堂中来,作为具体的教学材料。蒋锞沅同学是我们班的一个很有个性的男孩,非常聪明,爱动脑,敢提问,发言大胆,知识面广,但行为邋遢,作业拖拉,字迹潦草,不知道整理书包。于是我就把他拿到课堂上来作为写日记的材料,学生就感到有话要说了,觉得写日记原来就这么简单。
二、学习目标
(一)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人为乐的意识。
(三)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写日记。
三、课前准备
(一)让学生课前读通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二)通过调查、访问、查资料等了解日记是怎么回事。
(三)日记格式图。
(四)准备日记本。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写两个字,你了解它吗?(师板书:日记)
生1:日记。
生2: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
生3:把一些好事写下来。
生4:把我们出去游玩过的地方写在本子上。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揭题:24 日记两则,并板书)
(二)读书——说话
师:现在我们读课文,老师对小朋友读书没有很多要求,我也不问你问题,什么问题也也不问。只有一个要求:读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说什么呢?说你的感想,说你的理解,也可以说你的疑问。行不行?
生:行。
师:咱们试一试,以后养成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话要说。好不好?那接下来我们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呢?还有一个情况,老师认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一读书就要拿起笔来。现在开始读,怎么读都行,默读可以,朗读可以,两个人一起读也行,小组一起读也行。
(生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还想读吗?真好,好孩子就喜欢读书。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完了你们就坐下,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举手的同学读第一、二段)
师:好,想读的站起来,你们接着读第三、四段。
(生读这两段)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动作慢了点,刚才没有争取到机会,现在请没有读过课文的同学站起来,把机会让给你们,你们要不要大家帮忙啊?
生:不用。
师:好,刚才读的同学都坐下,你们几位读第二则日记开始!
(生读第二则日记的第一段)
师: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生:我是全班读的最好的!
师: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我们请她读最后一段。
(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读得真不错,好,现在谁想说话呢?想说就举手。
生1:第一段有一个字不认识。
师:这个不认识的字你作上记号了吗?
生1:我圈出了。
师:非常好,把难读的字圈出是个好习惯。同桌愿意帮他吗?
生2:我愿意。那是个“投”字,“tóu”。
生3:课文中说,今天是我的节日,我想问是什么节日?
师:哦,这个同学提了个问题,我想,这问题暂时先记下,等会你就明白了,行吗?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生4:在第一则日记中,我做的梦是梦见自己穿上了摆在商店里的那条白纱裙,很漂亮的。
师:那么,课文中的我梦想成真了吗?结果妈妈送我什么礼物呢?请同学拿起笔画出妈妈给我的礼物。(师板书:穿上白纱裙)
(学生边读边画)
生:我的梦想没有成真,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一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一个红书包,还有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就是没有我心爱的裙子。
师:应该说是“她”,而不是“我”。谁能正确的说呢?
(指名同学继续讲)
师:她的梦想没成真,结果心里真不是滋味,哪里能看出来?谁能读出感情?
(生读最后一段,师板书:不高兴)
(三)指导写字
师:同桌互读要求写的8个字,并说说可以组成什么词?
(同桌互相检查)
师:有困难吗?
生:没有。
师:考考同学,这8个字可分成几类?为什么这么分?
生:按偏旁可分为4类:女字旁为一类,日字旁为一类,有“分”字的“份、粉”为一类,“读”字为一类。
师:非常好。老师先范写“姑、娘、妹”。
(师范写,提醒学生女字旁的横变成提,生先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同样方法指导书写“昨、晴、份、粉、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是读书——说话,这节课我们是读书——提问,来个问答大挑战,行吗?
(二)读书——问答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则日记,读完后,请围绕课文内容,你能对其他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一个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哪个同学来提问?
生1:阿英妹妹是个怎么样的人?
其他组回答:阿英妹妹是苗家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
补充:她很勤快,帮妈妈干活,也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
生2问:你认为妈妈小气吗?
其他组回答:妈妈不小气。她一直寄钱帮助阿英读书,穿的衣服和路费也是妈妈寄去的。
补充:六一节那天,妈妈也买了连衣裙,一个红书包,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也送给阿英的,所以妈妈不小气。
生3问:第二则日记中的我做了一个什么梦?
其他组回答:我梦见妈妈带我去买那条裙子。我没让妈妈买。我把钱省下来买书送给苗家小姑娘。
(三)学习日记格式
师: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1;第一则日记开头写了6月1日,星期五,阴。
生2:第二则也写了这些。
生3:我认为写日记要写名、明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怎么样。
师:同学们真行,是的,日记比以前学的课文开头多了日期、星期和天气,但没有题目。
(四)练习写日记
师:你觉得我们班的谁最聪明?
生1:蒋科沅,因为他上课爱动脑,常常举手。
生2:可他有一点不好,有时要欺负我们。
生3:他作业不按时完成,字写得很潦草。老师也常批评他。
生4:他很大方的,彩色笔、铅笔常借给我的。
生5:他笑起来眼睛很好看,象一条缝。
生6:他的眼睛笑起来象二个弯月亮。
生7:他还有一点不好,东西不整理的,常常是周颖帮他整理的。
师:你自己说,同学们说的对吗?坏习惯要改正哟!接下来把刚才同学们讲的话用日记的格式记下来,就成了日记。试一试,写一写,行吗?先写他的外貌,接着写他的聪明,最后写他的不好的地方,按这样的顺序,开始。
(生写日记)
(五)展示日记
(六)板书
板书
日记 梦想 心情
第一则 穿上白纱裙 不高兴
第二则 不买白纱裙
省钱买书 高兴
送给苗家小姑娘
爱心
日记两则 篇16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内容,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见闻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
2、将今天来上公开课的事情按照开始、经过和结果记下来,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写成一篇日记。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并逐步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所见所闻。
三、课前准备教师日记本(手札)、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看看你们会不会说?---关于“苗老师”
师:只要是关于我的话题,你们都可以说——
课件出示:你们说的有的是自己通过观察看到的,有的是听老师说的,有的是自己猜测的,只要你善于用你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去心去想肯定有说不完的话。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本日记本),小朋友,猜猜这是什么?(这是老师的日记本)
2、师读几篇有趣的日记给同学们听,问:有趣吗?这些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了,当时老师把它们一件一件地记在本子上,所以,不管过去多久,这些有趣的往事都已被老师永远地保留了下来。把当天发生的事写下来,就是写日记。老师了解一下,班上有多少人写过日记?有谁每天坚持写日记?
二、看看你们会不会学----读懂例文
1、学生快速浏览下例文,思考: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呀?
(1)格式不一样: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
用笔在语文书中画出来,全班来读一读。
(2)指导生分别在作文纸上和条纹纸上写一写。
指导写日期,天气的格式,强调漂亮美观,一般开头空2格,每写一个内容空一格。
2、学生再读例文,体会文中的趣味。
(1)请小朋友再读读这一则日记,虽然不长但是很有趣,把你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这样写就有趣?
(2)小组里交流。
(3)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就有趣?
我抓鱼的动作描写:逼进、舀进、抓住
小鱼的机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挺身、滑到
捉鱼的心情:水溅了我一头一脸。哭笑不得
板书:真实明白(让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听了你的介绍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了)通顺
三、看看你们会不会写?。
1、学生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想今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其中有你觉得特别有趣或者挺有意思、值得写下来的事情吗?
2、提炼题材:今天上公开课
师:每天都上课,但是每天都上公开课吗?那可值得好好去写写,怎么写呢?
3、同桌讨论:
公开课可以写什么内容?
上课的心情上课的准备上课的老师听课的老师上课的过程……
提示:这么多内容,自己多问几个问号?再一个一个回答清楚,这个作文肯定符合300字的字数要求了。好日记的检验的标准就是你把这篇日记写完,带回去给爸爸妈妈一看,爸爸妈妈就知道你今天上公开课了,怎么上的,这就成功了。
4、指导写:上课前课堂上、下课后
上课前:
(1)怎么想怎么写;怎么说怎么写;怎么做怎么写;生自说
(2)师生评议。
5、学生练写。
小朋友说得很精彩,我们赶紧把它写下来,免得溜走了。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了。
四、指导互改:
1、学生练写草稿。
2、同桌互评,互相帮助纠正补充。
3、大组交流,学生互荐作品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4、学生修改,誊写习作。
五、师出示写作文儿歌:
多观察能把文章写真实;
多提问能把文章写明白;
多修改能把文章写通顺;
多读书能把文章写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