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2023-11-05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1

  一、导课谈话,感受树林的美丽与宁静。

  1、复习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2、师:想知道我和父亲见到的是怎样一片树林吗?

  那是一个清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我们来到一片雾蒙蒙的树林,这是清晨的树林。(欣赏课件)

  3、师:它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3-8自然段。

  (一)、品读句子: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意思。

  (1)引出两词。

  这是一片美丽的树林,我和父亲从这片树林走过,他朝着树林……谁来读这个词。(生:望了又望)(师贴“望了又望”卡片),他还……(生:闻了又闻)(师贴闻了又闻卡片)。一起来……

  师指着黑板上卡片,生齐读两词。师:这两个词中都有什么字?(又)

  师:两个词都有“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说)

  说说这样的词语。(2-3人)

  (2)读通句子。

  师:让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中去

  (自由读、指名1人读(正确)、同桌互读)。

  (3)领会句意。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设计理念

  以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人物感情的主要方法;直奔主题,围绕课文题目,抓住重点文段和重点词句,朗读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并用舒畅、快活造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质疑课题。

  读了题目,爱动脑筋的孩子脑子里必定会闪过一些疑问。(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见一见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

  3、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汇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板书)

  指名读句子,体会一生最喜欢。

  师:读了这句话,爱动脑筋的孩子此时又会产生疑问了,请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感悟。

  到底这树林和唱歌的鸟凭什么魅力而成为父亲一生的最爱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树林里的鸟吧。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个段落描写了树林的鸟?(提示:默读时动眼、动脑、动手画。)

  2、学生汇报,指导学习第十自然段。

  师:谁能把这一段话读正确、通顺、流利?(指多名学生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鸟的什么特点?(鸟有气味)

  师:哪句话最能让你了解到小鸟有气味?

  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每一只鸟才张开呼吸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随机指导理解舒畅一词:你用什么办法理解这个词?

  小结:、换近义词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导朗读句子,读出鸟儿的欢快舒畅,可以加上动作读。

  师:谁能用舒畅来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快活吧――齐读一至四句。

  4、这是鸟特有的气味,非一般人所能闻到,那如何才能闻到?读第十段最后一句,用刚才的.办法,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或者两个词语,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结合学生的汇报,随机指导理解:你怎么理解用心一词?(换近义词:专心,认真。)我们平常闻气味都是用鼻子闻,可父亲却说要用心闻,那么,怎样闻才是用心地闻呢?你能联系前文,找到文中的的话来解释吗?

  5、默读课文第二至第九段,思考前面的问题。

  6、学生汇报,随机指导理解用心地闻。

  突然,父亲站住了闻了又闻?(从上上下下、望了又望体会父亲仔细看、用心闻。)

  我茫然地望着兀立的父亲。指导朗读,体会父亲静静地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

  随机指导理解:茫然、凝神静气。(、联系上下文)

  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亲是地站在那。

  7、一旁茫然的我,这时心里想什么?(哪有鸟?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请位父亲来回答。

  8、指导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用心爱护鸟的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的熟悉。

  9、父亲这么仔细观察、用心地闻鸟味,再次读文段,读到父亲的心里去,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爱鸟――读第一段)

  10、看来,父亲对于鸟来说真是个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的父亲对鸟的了解仅止于气味吗?――

  11、默读课文第十一至十六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读句子-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

  12、学生汇报学习结果,随机结合课件指导朗读。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想知道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样的吗?――看课件。

  理解群鸟齐鸣,指导朗读第十一段。

  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指导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鸟儿歌唱着要飞上天空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可是却不知它面临的危险――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所以,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看,父亲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也了解鸟儿最快活与最危险的时刻,父亲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于――读第一段中心句。

  13、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

  1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我心情为什么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15、小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再次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2、将题目的顿号换成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读一读。(爱)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写作方面: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法。

  内容感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拓展。

  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语文课,要让学生经历难忘的精神之旅,师生一起为情所动,为美所醉,为真所净,在课堂上一起感动,一起享受.感动,是一种养分,一种保养心情,滋养灵魂的养分.让孩子们透过语言文字,在父亲与鸟一起构筑的和谐美好的世界里震撼,感动.如此,语文课,便会成为学生精神的天堂.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用想象描摹图画,让情感激起涟漪

  1,(播放音乐《鸟叫》)孩子们,音乐好听吗 这美妙的音乐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

  2,是呀,这美妙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鸟的天堂,此时,你会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3,有一位父亲不仅知道这些,他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最快活,什么时候最容易面临危险呢!这样吧,我们就来听一篇课文《父亲和鸟》,轻轻地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范读)你都听到些什么

  二,用声音触摸文本,让激qing荡漾心间

  (一)自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第一遍时,要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第二遍时,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3,抽读课文.

  4,读了几遍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你们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 (父亲知鸟,爱鸟)

  (二) 品读课文

  之一——体味"父亲的知鸟"

  1, 那么,你们又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父亲的知鸟呢 请大家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体现父亲知鸟的句子.

  2, 交流反馈,深入研读

  (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a, 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b,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 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c, 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d,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2)父亲真了不起,简直就是一位鸟类专家!这鸟类专家为什么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呢 谁来读一读

  出示: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谁知道,父亲在说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呢

  在"嗯,还有鸟味."前又会有什么动作或神态呢 说话的声音呢

  你能把父亲的话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轻一点,别惊动林中的小鸟!

  师:父亲不仅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他还闻到了鸟味,可我呢

  生读: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师:父亲不仅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他还闻到了鸟味,可你呢

  生读: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师:父亲不仅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他还闻到了鸟味,可我们大家呢

  生读: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3)真的有鸟味吗 出示:"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冬天,我们的小手都快冻僵了,妈妈拿什么为你们焐手的 小鸟们是怎样将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还可以怎么组词

  (4)父亲还知道什么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什么时候鸟最快活 你能给快活换个词吗 你什么时候最快活 快活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到林子里感受他们的快乐吧!(课件.燕穿雀跃莺歌燕舞 百鸟争鸣 鸣声清脆 婉转动听 低徊盘旋 凌空飞翔 迎风展翅 轻盈优美姿态飘逸 小巧玲珑 俊俏可爱)

  是啊,此时在我们的眼里又多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小鸟们成群地站在枝头上,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尽情地歌唱.他们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低飞,那么活泼,那么可爱!你听,它们掩藏不住内心的喜悦向我们诉说________

  生: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假如你们就是鸟儿,你们会怎么说 树林,你们为什么如此快活 鸟儿,你又为什么如此快活 对,多么美好的清晨!生: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5)但父亲知道鸟儿最幸福的时刻也是鸟儿最危险的时刻.出示: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一瞬间"是多长的时间

  你能感受到父亲说这话时的心情吗

  谁能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

  为什么呢

  父亲真不愧是个鸟类专家,那他为什么对鸟有如此超乎寻常的了解呢 (生答)

  千言万语化为一个字,那就是——"爱".

  之二——体味父亲的爱鸟

  1,你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对鸟的热爱 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反馈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

  父亲为什么而快活 此时,你看到父亲快活的神情了吗

  情境引读:此时,林中的小鸟多么欢快,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舞蹈,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此时我知道——

  生读——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

  清晨的小鸟是最活跃的,她扑楞楞,展翅飞翔,忙着捕捉害虫,此时父亲——

  生读——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

  小鸟是快乐的,树林是快乐的,父亲更是快乐的.他为小鸟的快乐而快乐.

  生读——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

  (三)演读课文

  请同桌分别演父亲和孩子,练习对话.全班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孩子的话,老师给课文加入提示语.

  三,用拓展延伸文本,让课堂诗情飞扬

  1,此时,我真高兴,父亲——生:不是猎人.父亲是——

  2,父亲不是猎人,我为什么如此高兴

  3,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他是鸟儿的朋友,一位爱鸟,知鸟,护鸟的人.孩子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

  出示儿歌:《小鸟的朋友》(音乐起)

  四,作业超市:

  1, 用"快活"写句子.

  2, 抄写课后的词语 .

  3, 抄写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对话.

  4, 搜集爱鸟,护鸟格言.

  5, 以《我是一只小小鸟》为题目写一段话.

  板书:

  29,父亲和鸟

  不是猎人——知鸟 爱鸟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味、轻”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字。

  教学难点:能体会父亲爱鸟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今天咱们来学习第29课,指生读课题。(“父亲”要读轻声)齐读。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父亲和鸟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答案就藏在课文的一句话中。听老师读课文,找到这句话。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交流中心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指生读。(你读得非常流利;是呀,父亲一生最喜欢的是树林和爱唱歌的鸟;你把父亲这种最喜欢的感情读出来了。)

  3、父亲是怎样爱树林、爱唱歌的鸟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童年时代的那天清晨。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语读准确了,把课文读通顺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生字词语反馈。

  雾蒙蒙     热腾腾(读好后鼻音)

  浓浓的     喃喃地说( “喃喃地说”就是怎样地说?)

  黎明       猎人  (你知道“黎明”是指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吗?)

  焐热      一瞬间      打中(读好多音字“中”)

  味    轻(组词)

  5、写字:味  轻

  观察字的结构:左窄右宽。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两个。(配乐)

  三、研读课文。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爱唱歌的鸟,从哪儿看出来呢?请小朋友快速地读课文,找到一处最能看出父亲爱树林爱鸟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全班交流。

  2、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些句子?指生读。

  学生把所有的句子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喜爱;了解;感兴趣;熟悉……)板书。

  3、研读第三自然段。

  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1)指生读,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读懂了哪句话?哪个词语?)

  (2)交流。

  ◎父亲为什么在树林边“突然站定”?

  ◎“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是怎样一幅样子?

  父亲在望什么?又在闻什么?

  ◎“雾蒙蒙”的树林,看起来模模糊糊的,还要从茂密的枝叶之间发现鸟的踪迹,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那父亲为什么却能发现“有不少鸟”?

  (3)朗读。

  正因为父亲爱树林爱鸟,所以当我们从树林边走过的时候,父亲——突然站定

  正因为父亲爱树林爱鸟,所以他才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正因为父亲爱树林爱鸟,所以尽管树林此时雾蒙蒙,但他还能通过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判断出——林里子有不少鸟。

  四、小结巩固。

  1、小朋友们,我们正是在这样的句子中,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看到了父亲对鸟的喜爱,对鸟的了解,对鸟的痴迷。像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瞧,现在林子里的这些鸟飞出来了,我们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巩固生字。

  板书:      29  父亲和鸟

  父亲      喜爱   了解           鸟

  熟悉   感兴趣                 

  ……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5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优美的文句。

  3.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受父亲和鸟之间那种相知相融,和谐无间的感情,领悟到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你们的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回忆?指名说。

  2.师:是呀,那些美好的回忆将伴随着我们成长。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父亲和鸟》(出示课题)是留在一个孩子心灵深处的美好回忆。记得那是一个清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我们经过一片树林(课件出示清晨有雾的树林)

  师:清晨的树林,它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当学生说到有雾时,先出示“雾”,然后再出示“蒙蒙”并带音节“méng”。教学“蒙”,积累词语。)

  师:在这样一个雾蒙蒙的清晨,在这片茂密的树林里,父亲和鸟之间会发生什么呢?(课件先出示“父亲”和“小鸟”图,后两者之间“?”)让我们走进书本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1)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树叶”读准字音,并多读几次。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词语,纠正字音。

  (3)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朗读成果。)

  2.检查词语。

  (课件逐个出示):

  雾——雾蒙蒙——雾蒙蒙的树林——我们在雾蒙蒙的树林里行走。

  喃——喃喃——喃喃地说——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味——气味——浓浓的气味——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

  腾——热腾腾——焐得热腾腾——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猎——猎人——可怕的猎人——可怕的猎人在捕杀动物。

  黎——黎明——

  3.检查初读课文情况。指组接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师:这是一片美丽的有着清新空气的树林,我和父亲朝着小路经过这个树林,他朝着树林……

  (1)(出示卡片:望了又望   闻了又闻)你来读读这两个词语。

  (2)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去读读。(出示: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a.生自由读。

  b.指名读。

  c.齐读。

  (3)师:那父亲望见了什么呢?又闻到了什么呢?好好地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到第8自然段,然后与大家来交流。

  a.(当学生说到望见树叶在动时引导)那他就知道了什么了?我就站在父亲的身边知道树林里有鸟吗?我必须怎样才能知道树林里有鸟?而父亲呢?

  b.(当学生说到父亲闻到鸟味的时候)鸟味是怎样的?你知道吗?你能闻得出来吗?谁能闻得出来?为什么我们大家都闻不出来而父亲却能闻出来呢?

  c.父亲为什么对鸟的味道这样熟悉呢?(长年累月的感觉,他也许每一天都要那样地望一望,闻一闻。)

  (4)请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它们之间那种熟悉的感觉。

  (5)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它们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a.那听你们这么说,我感觉到有点不对了,父亲对鸟很熟悉,应该望一下就知道,闻一下就能闻出鸟味才对,为什么要“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呢?

  b.你面对怎样的东西会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c.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理由,父亲对熟悉的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自由试读)

  (6)这种感觉真的不一样,让我们回到3-8自然段,把这种感觉连起来感受一下。

  学生自由试读。

  (7)师:读完的小朋友向老师看一眼。父亲呀,每次来到这片树林,都会情不自禁地朝这片树林望望。父亲说鸟要唱歌了,瞧,我们刚坐下鸟儿就唱了起来。(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播放小鸟的叫声。)

  师:小鸟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8)师:是啊,这是树林和小鸟最快活的时候。(课件出示: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带着你的快乐来读读这两句话。(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引导领会快乐。)

  (9)师:你们说此时父亲的心情怎样?(高兴)读9—12自然段,读给同桌听,把你的快乐传达给你的同桌。(同桌互读)

  (10)师:就在我最快活的时候父亲却说了这么一段话(课件出示: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生自由读。

  师:再读这句话,思考:父亲的心里除了快活,还有什么?

  (指名读)

  师:此时,父亲的内心感受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受,在座位上自由地读。

  (11)父亲已经把它们融入自己的生命,小鸟快乐他快乐,小鸟危险他担心,你觉得这样的父亲可能成为猎人吗?为什么?

  板书:父亲和鸟。

  n是啊,所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课件出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n那如果父亲是猎人的话会怎么样?

  n如果父亲是猎人那真是太可怕了,幸亏父亲不是猎人,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n难道我仅仅是在高兴父亲一个人不是猎人吗?我的内心有更大的愿望你知道吗?

  三、总结提升

  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跟父亲一样,用自己的真心去善待我们身边的生灵,我们的生活才会处处充满温情,大自然与人类的情感才会日益密切,日益和谐。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课改实验人教板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在课文的最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以知道我同样也是爱鸟的。本课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课后的“我会读”是一个词语积累的练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是学习课文。

  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这是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多媒体设计为:出示课文中小朋友的形象,他先自我介绍,然后出现父亲的图片,由小朋友介绍他的父亲一生都喜欢树林,喜欢爱唱歌的鸟。这时,出现课题《父亲和鸟》。由师提问,这一课到底讲了父亲和鸟的什么事呢?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自读课文,感悟体验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自由读、同桌读、找伙伴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

  反馈学生读的情况时,指导学生感悟出父亲“喃喃地说”该怎么读,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来指导。父亲怕惊动幼鸟时,说话很轻,指导学生读得轻些,学生读不到位时,可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引导。

  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小组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反馈学情时让学生给课件配音。课件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加上学生的配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1、师提问:朗读了课文,你觉得父亲对鸟怎样?从哪里看出?通过讨论深入体会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

  2、读最后一句话,与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感情。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在新课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2、积累词语。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让学生观看一则公益广告《我是一只小小鸟》,在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么做?等等。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第一句,就明白地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读着课文,你会感到父亲真是“神了”,他简直就是一个鸟类专家,他的话和鸟的活动配合得那么默契,他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

  本文题目是《父亲和鸟》,但作者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父亲”可算得上是鸟的知音了。而“知鸟”,不正是对鸟深深的爱吗?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谁说 “我”不会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呢?

  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阅读本文,就像温习着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本应是十分和谐、十分融洽。反复诵读,用心体味,相信你对本文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态度,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的方法。

  2、在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态度,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本单元的前面几课后,已经基本形成了爱护动物的态度,具有了一定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因此学习本课在理解感悟内容方面会更加得心应手。教学本课时,学生已经在前面学过许多识字的方法,自己能够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识字的学习,对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在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学会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生字卡片,课前搜集有关鸟类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9课《父亲和鸟》。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分层质疑:

  首先请同学们仔细地阅读一下课文,老师有几个要求:

  (一)大屏幕出示课件:

  1、读书姿势要端正。

  2、自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3、边读边用铅笔画出自己不明白地方,提出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读完课文后,把不明白的问题写在纸条上,每张纸条上只写一个问题

  (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不明白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三、合作探究,朗读感悟:

  (一)4人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1、老师希望(课件出示)每一位同学都要发表见解,发言时要按照顺序,不发言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2、请同学们按照这三个步骤学习:(课件出示)

  (1)组员依次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帮助他解答。

  (2)解答不了的问题全组同学通过读课文,讨论交流得出答案。(先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再交流自己的见解)

  (3)最后,组长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问题,肯定提出的好问题。

  4、肯定同学很爱动脑筋,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

  (二)还有哪一组有不明白的问题?

  组长举手发言,并带着问题纸条到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

  1、组长依次上台读本组的问题,与前面重复的就不再展示了。教师挑出重要问题留在实物投影上,不重要的以后再研究,放一边;与老师课前提的一样的,可换成教师准备的小纸条;简单的问题随机解决。

  2、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这些问题,有没有我们刚才已经解决了的?

  如果有,请相应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以全组的角度发言。然后去掉实物投影上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三)依次解决剩下的问题:经过筛选,应该只留下这三大问题:

  父亲怎么知道林中吸不少鸟的?为什么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生生、师生互动,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问题1、父亲怎么知道林中吸不少鸟的?

  学生继续分组学习:先找出书上哪几段讲了这个问题,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几段。最后发表见解:结合课文3、5段学习。

  第3段: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父亲是怎么做的?

  喃喃地说是怎么说?谁能用小声说话的样子来读读父亲的话?

  ②一生读叙述,大家来当父亲,先做父亲的动作,再一起读他的话。

  第5段:①学生解释: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鸟味是什么样的?(结合第8段:焐、热腾腾来理解。)

  ②我们该怎样读父亲说的话?(很轻)

  ③指名读,齐读课文。

  教师小结:父亲通过望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许多鸟。(板书:望、闻)

  看来父亲对树林和鸟十分了解。

  问题2:为什么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

  小组学习方式同上。

  (1)9—12段:①鸟为什么唱歌?(板书:唱歌)

  ②学生闭眼想象:清晨,我们走在安静的树林里,听——(课件放鸟叫声)听了小鸟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舒畅、高兴、快活)

  ③出示第1段:(齐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父亲如此喜欢树林和鸟,听到鸟的歌声,父亲肯定会比我们更高兴,更快活。(板书:快活)

  问题3: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学习方法与前两个问题相同。(学完后板书:受伤)

  4、小结:父亲知道鸟什么时候会唱歌,什么时候会受伤,这说明父亲非常了解鸟,也非常喜爱鸟,也就是知鸟、爱鸟。(板书:知鸟、爱鸟)

  四、分角色读课文,升华情感:

  分角色读课文:齐读叙述,一生读父亲,一生读“我”。

  五、课外拓展,总结提高:

  1、(课件出示作业一)下课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收集的鸟类资料,制作一份“爱鸟护鸟”手抄报

  2、(课件出示作业二)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对老师和学习小组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课下,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8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我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同桌互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优点: 1、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2、复习课后的词语,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3、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4、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老师的评价更是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这些鼓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不足: 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由于准备不好,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练。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和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测一篇文章,进过自己课堂实践后,我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有自己的一点见解。我在课后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结出一些经验,我觉得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一定会有很大帮助。我相信经过深入的思考,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

  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总的来说,我对本课教学的设计及课堂上师生的表现都比较满意,但细细推敲,也有不少遗憾:

  1、在学生自读了课文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知鸟的语句,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一些潜能生一片茫然,无从下手,因为课文中没有直接的描写。还好,中上学生已经找出,我不至于措手不及。

  2、课时划分不够合理,用一课时时间完成全课教学,学生实难承受。因而,虽“拖堂”三、四分钟,有些环节仍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虽各教学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但因学生没能拥有充分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课堂缺乏“生成的美丽”。

  此外,我总在想,如果将“父亲知鸟”、“父亲爱鸟”这两大板块合二为一,先抓结尾,反观全文: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知道猎人是干什么的?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的人?(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接着读课文领悟情感: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然后逐句研读品味,也许效果更好。学生的自主性更能得到保障,个性更能得到张扬,课堂更能诗情飞扬,美丽流淌!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读好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首先复习课后的词语,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接着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然后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学习课文,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又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在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并给以学生许多鼓励性的评价。这些鼓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引导,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一系列追问,“爱鸟 ——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应该是水到渠成。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9

  这篇文章真新鲜。可是因为要赶课,所以没有细讲,只是让学生读。为了要赶课,把读书时间都停了下来。哦,不是读书时间,是调整了一下读书时间的读书内容。不再是读课外书,而是要学生读没有学过的课文。我觉得这样可以加快课堂的进度。那么只在课堂上讲字就可以了。我知道学生消化得不好,可是有什么办法了。时间已经不够了。我没有耽误上课呀。有时还建议两到三课时,我们是一课两课时上下来的,还是不够用。而且有的口语交际都拿到了班队会上进行了。可是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初了。课时还有不到两周,可是课还有十课。这怎么能讲得完。为什么新书这么多学习内容,我真的不知道别人别的学校别的地方是怎么进行的/反正我们年年上不完。我一直在想对策,可是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什么好方法。上网发现别的教师也是这样紧张的。是不是教材有问题,不应该安排这么多内容。我想,可能是教材只管编教材不管学校还有别的活动吧。/可是一线教师没有发言权。可是, 为什么实验者只能实验却没有发言权呢?那实验的可操作性从哪来呢?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10

  【内容简析】

  课文通过一件事,生动地讲述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文章先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再具体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具体而生动,使人回味无穷。课文以对话的形式推进整个故事情节,适于进行分角色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突出训练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朗读训练、思维训练,整体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关键词句,通过朗读,体验、感受父亲一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借助插图,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

  3.会认“黎、凝”等6个生字,会写“雾、蒙”等10个字。学会文中的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感受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插图)、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牛汉。

  2.提问:就课题,猜猜课文会讲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猜对了吗?

  2.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自主识字。(自读识字→小组内交流记字的方法→教师检查学习情况,注意指导把字音读准。)

  3.同桌互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留足时间,让学生多读。)

  4.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把文读通、读顺的困难点,及时指导,尽量使学生做到:不读错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特别要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如:“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等。

  三、借助插图,整体把握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插图反映了什么。(反映了“我”和父亲坐在树林边,高兴地观看树林的鸟和听鸟叫的情形。)

  2.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的内容描写了这幅插图的情形。(从第2自然段开始到课文结束。)

  3.默读思考: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什么?与下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后面的内容具体地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这是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层次清楚,给人印象深刻。)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读生字。先读读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的字音:指、浓、舒、畅、猎、膀。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互相提醒:这些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五、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生字的书写。

  2.朗读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材简说: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第一句,就明白地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读着课文,你会感到父亲真是“神了”,他简直就是一个鸟类专家,他的话和鸟的活动配合得那么默契,他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

  本文题目是《父亲和鸟》,但作者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父亲”可算得上是鸟的知音了。而“知鸟”,不正是对鸟深深的爱吗?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谁说“我”不会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呢?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12

  一、导课谈话,感受树林的美丽与宁静。

  1、复习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2、师:想知道我和父亲见到的是怎样一片树林吗?

  那是一个清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我们来到一片雾蒙蒙的树林,这是清晨的树林。(欣赏课件)

  3、师:它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3-8自然段。

  (一)、品读句子: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意思。

  (1)引出两词。

  这是一片美丽的树林,我和父亲从这片树林走过,他朝着树林……谁来读这个词。(生:望了又望)(师贴“望了又望”卡片),他还……(生:闻了又闻)(师贴闻了又闻卡片)。一起来……

  师指着黑板上卡片,生齐读两词。师:这两个词中都有什么字?(又)

  师:两个词都有“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说)

  说说这样的词语。(2-3人)

  (2)读通句子。

  师:让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中去

  (自由读、指名1人读(正确)、同桌互读)。

  (3)领会句意。

  师:那父亲望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打开课本读第3-8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a生自由读。

  b交流。

  师:父亲望见了什么?

  师:你从哪里读到的?(你真会读书)

  看见叶子在动,他知道了什么?我知道吗?

  师:那父亲闻到了什么呢?

  父亲说鸟的味道是一种怎样的味道?(热腾腾)贴、读、找、说abb的词

  师:我闻到鸟味了吗?为什么只有父亲闻到鸟味?

  再读这一句话。(指名3人、师评、齐读)

  (4)、朗读指导。

  师:父亲应该很熟悉树林,为什么要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说理由。(这是一个怎样的早晨?)

  师:因为父亲喜欢树林,喜欢小鸟,所以他对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让我们回到3-8自然段,把这种感觉连起来感受一下。(分角色读)

  师:父亲的话刚说完,小鸟就唱了起来。(出示课件。)

  师:小鸟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3人)

  三、学习课文9-12自然段

  1、品读句子: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师:你们感受到了小鸟的快活,父亲也说……(课件出示句子)

  指名读句子。(3人,师评)

  生齐读这句话。

  师:此时,父亲的心情如何?

  2、理解句子:父亲又对我说:“ 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打中。”

  请打开课本自由读9-12自然段。

  生同桌互读。(愿意把你的快乐传达给你的同桌吗?)

  师:就在我快活的时候,父亲又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生自由读。

  师:再读这句话,思考:父亲的心里除了快活,还有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13-16自然段

  1、师:当小鸟快乐时,父亲就快活,小鸟有危险时,父亲就担心,父亲和鸟就像一对什么?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

  2、“我”会成为猎人吗?从哪里看出?(出示句子:“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读一读)

  3、 你会成为猎人吗?你想为鸟儿做些什么?

  4、带着对小鸟的喜爱,齐读课文13-16段。

  5、学完了课文,我们再看课题:能把“和”换个字吗?(读题)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田字格中的四个生字:“并、喜、重、群”

  2、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多横排列时距离大致相等。一个字只有一个长横。)

  3、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作品,评议,奖励。

  课后反思: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 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读好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我觉得,这堂课有这么些比较好的地方:1、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

  2、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学习课文。

  3、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又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

  4、通过“父亲会是猎人吗?——我会是猎人吗?——你会是猎人吗?”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此处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老师的追问,“爱鸟——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可谓是水到渠成。

  5、最后引导学生给课文改题,提炼出本课的主题“父亲爱鸟”,使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更进一步。

  在这堂课的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教学时准备得不够充分,课堂上出现了离不开讲稿的现象。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这样设计: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你还有哪些疑问?合作探究父亲爱鸟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自己通过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从而解决重点、难点:父亲“知鸟—爱鸟—惜鸟”的情感变化,引领学生感知课文,体味父亲与鸟的深厚情感。这样课堂的思路会更清晰,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会更自然、对课堂的参与可能会更积极。但这种设计开放性较大,对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我有点不敢如此尝试。

二年级语文上册《父亲和鸟》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后“我会读”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快活”说句子。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鸟鸣声。

  教学思路:

  一、揭题设疑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是《父亲和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一般都会围绕父亲和鸟的关系猜?

  [设计意图:由疑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句中学词

  (一)自由读课文。

  带着小朋友提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学生先把课文中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再一边读,一边把生字圈出来。)

  (二)句中学词。

  出示课文中难读的句子:

  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有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指名读句子,指导学生读准生字“雾、喃”,知道“雾蒙蒙”是abb型的词,同时积累本课的“热腾腾”。指导理解“喃喃地”的意思。

  2、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味道,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浓、味”,联系生字的偏旁理解字形和字义。

  (2)小组齐读句子。

  3、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瞬、猎”,联系生字的偏旁理解“猎”的字形和字义。同时知道“中”在这里读“zhònɡ”

  (2)指名读句子,正音,再齐读句子。

  4、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1)自由读句子,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与“黎明”意思相近的词。

  (2)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识字过程由整体到部分,再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子到课文,这样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遵循了识字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以突出重点、音形义结合、以多种形式、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再现生字。]

  (三)交流导入时学生提的问题,同时教师问:你对父亲还有什么了解?教师小结:这是一位知鸟、爱鸟的父亲。

  [设计意图:自主读书与交流读结合,引导有目的性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三、再读,体会“父亲”的知鸟、爱鸟

  (一)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1、学生齐读。

  2、师:这句话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读着课文,你会感到父亲真是“神了”,他简直就是一个鸟类专家,他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请小朋友默读课文,划出写父亲知鸟、爱鸟的句子。

  (二)交流找到的句子,体会父亲知鸟、爱鸟。

  预设:

  1、句子一:父亲突然站定,朝蒙雾雾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有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师:你从哪儿看出父亲很了解鸟?指导学生从“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 闻了又闻”体会父亲观察的仔细。指导朗读句子。

  师:“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小声地说?指导朗读,体会父亲的爱鸟。

  2、出示句子二:父亲指着一跟树枝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师:父亲朝蒙雾雾的树林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望见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而站在旁边的我却只闻到浓浓的草木味道,没有闻到鸟的气味。(学生接读)从而可以看出父亲对鸟的 ?(了解)

  师: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父亲把小鸟当作自己的什么?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练读,指名读,学生评价,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读、找、想、读,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出示句子三:“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第7、8自然段,

  “鸟也有气味?”

  “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师:父亲连鸟的气味也闻得出来,真不愧是鸟的 ?(知音、知己、专家等都可以)

  男女生一问一答第7、8自然段。

  4、出示句子四:“听,鸟要唱歌了。”我们刚坐下,鸟就唱了起来。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师:父亲不仅闻得出来鸟的气味,连鸟唱歌的时间也知道。

  播放鸟鸣声,齐读出示的句子。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此时父亲也最 。(快活)小朋友,你们觉得自己什么时候最快活?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是看到 。(鸟儿的快活)

  带着快活的心情齐读出示的句子。

  5、出示句子五: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自由读句子,父亲此时除了快活还有什么心情?(担心)他担心 ,因为 。指名说,并读出自己的感受。师评价。齐读句子。

  6、出示句子六: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齐读,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小组交流讨论,交流。

  师小结:若这样的父亲成为猎人,真可怕呀!所以——引读“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我不仅希望父亲不是猎人,我心里还有更大的愿望,你知道吗?交流。

  师:这是我最美好的心愿,希望我身边所有的生灵都不要受到伤害,我们的自然和人类能友好相处,和谐相处。这是我们大家美好的心愿,让我们把这个心愿深藏在心底。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中体验,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思,读中悟,通过“读”与“体验”的有机整合,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尤其是在 “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聚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此处没有生硬的说教, “爱鸟——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可谓是水到渠成。]

  四、巩固复习并指导写字

  (一)我会读。

  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语,指名读,正音,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我会读”将文中的词语进行复现,让学生进行记忆与巩固。]

  (二)我会写。

  本课要求写的8个字,横画特别多,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写好横的变化上。

  1、指导书写“喜” “重”。 从而让学生发现下面的书写规律:

  (1)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

  (2)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可以没有)。

  2、教师范写“喜” “重”。

  3、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4、同桌互评。

  5、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方法在于平时的培养和指导,写字的环节要切实做到扎实。]

  五、板书设计:

  父亲 和 鸟

  知鸟、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