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
认识"邮票",引出课题
出示现在发行的邮票,引导学生认识邮票.学生根据课前地调查了解,自由谈谈自己对邮票的认识.
引导观察,认识现在发行的邮票周围的"齿孔".
师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学习生字读音,识记生字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去掉音节,用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情况.
做游戏,识记生字.
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带齿孔的邮票是谁发明的
他为什么会想到发明带齿孔的邮票
反馈,汇报,引导朗读感悟
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借助问题:"阿切尔到底被那个人什么样的举动吸引住了 "引导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问题,指名汇报交流.
出示有关句子,引导学生从词语"便,很容易,而且,很整齐"地理解中,弄清阿切尔被什么样的举动吸引住了,并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教师引读阿切尔的想法,探究问题2,指导学生朗读有关句子.
阿切尔为什么会想到发明邮票打孔机呢 引读第1,2自然段.抓住"摸遍,也,只好,求助"等词语和有关句子,在多形式的反复朗读中体会没有齿孔的邮票使用时的不方便.
小结过渡.
教师引导学生读文中的有关片段,抓住重点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邮票打孔机带来的方便及阿切尔发明打孔机的伟大.
指读"很快,邮票打孔机…世界各地仍在使用邮票打孔机"这段课文.
自读课文有关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对"很容易,非常方便,立即,仍然"等词地理解,体会邮票打孔机带来的方便及阿切尔发明打孔机的伟大.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阿切尔的敬佩.
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教师让学生说说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并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收获.
学生分段赛读,体会阿切尔留心观察,善于发现,探究的精神.
实践活动
收集自己喜欢的邮票,通过课外书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更多邮票的知识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枚”、“裁”、“伦敦”,理解“伦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并能运用课文,语言进行转述。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
2、一张邮票,和一张无齿孔的邮票(自制)。
【教学过程】
一、简介邮票,激qing引题
1、出示一枚邮票,同学们知道邮票的用途吗?(用于寄信、欣赏、收藏……)。
2、听说最早的邮票没有周边的齿孔。(点击放大邮票的齿孔)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出示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多读几遍。
3、检查:认读字词,(点击出示词语),了解“伦敦”、“裁开”、“伦敦”、“每枚”、“摸遍”、“撕开”、“小酒馆”、“邮政部门”。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仔细看图,图上他们分别是谁呢?(提示从姿态、动作分细来形容)
2、“那位先生为什么要用别针在邮票上刺小孔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用铅笔划出有关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
3、反馈讨论:
第一节的最后一句:你能读好这一句吗?简单评议,再指名,你们为什么找到这一句?
第二节的最后二句:指名回答,读读句子,分角色读。评价中体会不方便。
4、那位先生为什么用别针在邮票上刺孔?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5、师引读第三节。
6、这时阿切尔干什么?抓住“吸引”,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阿切尔吸引住的神情、姿态。
如:探着头,侧着身举着酒杯停在半空……
7、这时的阿切尔会想些什么呢?请学生揣摩阿切尔此时的心理。
8、读课文第四小节,前3句重点读好想的句子。
9、请学生撕一撕用阿切尔发明的打孔机打过孔的邮票,体会方便、容易。再读读课文。
10、现在你最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只要作个有心人,发明就在你身边。……)
四、转述故事,语言训练
阿切尔的发明很快传遍了整个英国伦敦,也传到那位先生的耳朵里,他听了很兴奋,没想到阿切尔的发明在自己的身上受到启示,家里人知道后,非要他讲一讲当时的情景。你会替那位先生说说当时酒馆的故事吗?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知道邮票的用途吗?
2比较过去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四周是什么样的呢?
3别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字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做游戏,看看,听听,猜猜的游戏。
a、出示小刀,认识“刀”
b、做动作“裁纸”,认识“裁”
c、做“撕”的动作,认识“撕”
d、听,英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伦敦)
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扔)九个洞(究)
3、开火车再读词语卡。
第二课时
三、学习课文
刚才大家都展示了我们认字的本领,现在我们在一块展示一下,我们的读书本领吧!
1、默读课文,想一想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
2、过去的邮票一枚枚连在一起使用时会怎么样呢?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感受使用起来不方便。
(2)齐读。
b学习2、3、4自然段。
带齿孔的邮票又是怎样发明的?我们一块读书来解决。
(1)指3名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
(2)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3)汇报
a、分角色读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理解“吸引”那位先生怎样的举动吸引了阿切尔呢?
c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你觉得他怎样?
(2)从图中什么地方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神态,动作)
(3)再读此句,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d学习第四自然段
(1)此时此刻,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请用~~~画出来,指导读。
(2)动手实践,说感受。
阿切尔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让我们动手做做,来感受下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吧!在纸上刺一排孔,撕一撕,说感受。
(3)指导读,把这种方便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给“立即”换个词,说明了什么?从“仍然”一词又说明了什么?(了不起)
(5)用敬佩语气读。
(6)你想对阿切尔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示,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2、一个用别针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
3、你知道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事有吗?
小结: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五、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板书设计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切尔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阿切尔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阿切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理解“立即、仍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
1、通过读文,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3、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4、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⑴ 邮票(3张以上)。
⑵ 观察生活中有齿孔的物品。
⑶ 别针一枚。
⑷ 了解邮票的知识。
2、教师准备:
⑴ 搜集有关邮票的一些知识。
⑵ 邮票。
【学习资源】
1、邮票。
2、教师推荐相关的资料:
⑴ 邮票的相关知识: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集邮是对邮票的收集和研究。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获得怡神的乐趣和美的感受,在研究邮票中丰富对邮票知识的了解。
邮票在方寸之中展示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山川江河湖海、军事、体育、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在邮票中留下倩影。邮票是百科全书式的图片概况。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通过画面的故事,可以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
世界上第1枚邮票,1840年5月1日在英国问世,5月6日开始使用。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18岁即位时的侧面像,由弗莱德列克·希思(frederick heath)雕制印版,承印者是派金斯。巴肯(perkins bacon)公司。面值1便士,用有王冠水印的纸印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没有印国家的名称,因为那时别国家还没有发行邮票;至今英国发行的邮票还是不印国名,而以王冠、国王头像作为国家名称的标志。黑便士邮票是无齿孔的,因为那时邮票打孔机还没有发明,邮局出售邮票时,须用剪刀逐枚剪开,非常麻烦。
邮票齿孔的知识:1848年,爱尔兰人亨利·亚策尔发明了打孔机。 1854年1月28日英国首先发明了有齿孔邮票。邮票齿孔发明因其形状、制作原理和所采用的制作设备不同,邮票齿孔也就种类繁多,特征各异。从形状上看,齿孔有孔形齿、线形齿和针形齿之分。其中针形齿采用缝纫针扎制而成,形状简单粗糙,不够精美,现在已很少使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孔形齿。线形齿也随国际上不干胶邮票的推广,使用得重新多了起来。
【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第四册《邮票齿孔的故事》。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共同解疑。
学习流程:质疑──探疑──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知道邮票齿孔的来历。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品质。
【学习时间】二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目标:通过教师质疑,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脑习惯,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形式:展示实物,教师质疑,学生解疑。
过程:
1、教师出示下载的邮票图案若干张,设问:
老师想将这么多邮票整齐快速地分开,你能帮老师想出什么办法?
2、学生发言:
⑴ 用小刀裁开。
⑵ 用手撕开。
⑶ 用剪刀剪开。
⑷ 用别针刺开。
3、教师评价:
大家的办法都不错,但是有的办法用起来不很方便。100多年前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用了一个好办法让大家能又快又好地分开这些邮票,想知道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目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
形式:自读课文,交流汇报。
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三、自主探究,理解课文
目标:让学生在读文、质疑、读词、小实验、谈体会等过程中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和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形式:读文质疑、读词想象、实践体验,交流感受。
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问:
⑴ 为什么以前的邮票没有齿孔?
⑵ 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⑶ 邮票打孔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⑷ 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⑸ 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3、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下列题目:
⑴ 解决的问题:_______________
⑵ 课文中的答案:_____________
⑶ 补充的资料:_______________
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回答“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这一问题时教师随机板书:
阿 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切 想到:机器打孔
尔 做到:研究造出
5、齐读动词,体会动作。
6、小实验:用别针给两张“邮票”中间处刺洞,然后沿洞撕开,再将中间没有刺洞的两张邮票撕开。
(实验时,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拿邮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别针刺洞,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7、学生谈谈实验后的感受:
⑴ 沿着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快,并且邮票很整齐。
⑵ 沿着没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慢,还不容易撕整齐。
⑶ 刺洞很麻烦,我的手差一点就刺伤了。
8、回答“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理解“立即”。(生:马上、立刻、连忙。)
9、回答“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理解“仍然”。(生:还在、依然、依旧。)
10、拓展:
⑴ 因为打孔机打孔快,打孔后邮票能又快又整齐地分开,所以现在它仍然在使用,在为邮票打孔。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
生:我国第一枚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图案是大龙。
生:我国第一枚邮票上面有齿孔。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课后的“我知道”中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
⑵ 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生:1848年。
生:1849年。
师:板书:1854。
生:啊!
⑶ 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
生:在画图纸。
师:那叫设计,随机板书:设计
生:找材料。
生:拼装。
师:对,拼装制造,板书:制造
生:试验。
师:板书:试验。
生:修改。
师:修改也叫改进,板书:改进
⑷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
生:面的票。
生:电话收费票。
生:卫生纸。
生:旺仔小馒头的袋子。
生:方便面的袋子。
生:酒盒子。
……
(学生通过观察,在同学的启发下越说越爱说,完全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大家说的这些东西因为有了齿孔,我们才很容易地将它撕开,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感谢阿切尔。
四、总结课文,探究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3、随机板书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会观察、肯动脑、勤动手)
4、总结。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 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切 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尔 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设计说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难以产生学习热情的。《邮票齿孔的故事》这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完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说、议、做、读、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手、耳、眼、口多种感官,在读中学,在做中学,在看中学,在说中学,在听中学。
二年级的孩子有了一点学习的积累,他们的表现欲强,一开课,我就设疑让他们帮老师想办法,学生在回答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劲头自然足。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我又满足他们爱问的欲望,让学生质疑。在理解课文时,又满足他们爱说的欲望,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
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讲完课文最后一段后,我对课文进行四方面的拓展:设计“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 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学习,会灵活运用学习资料;设计“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发挥合理想象,学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学生尽力思考仍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我给出正确答案,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时我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课文中只是写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制造出来了,没有具体写他如何研究和制造打孔机。我设计这个问题既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课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为了后面揭示人物品质埋伏笔。最后我设计“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这个问题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齿孔”,了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四个拓展的问题是环环紧扣,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质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指导学生利用识字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难字“敦”“裁”。
写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抓关键笔把字书写正确、美观。指导区分“使”和“便”。
【教具准备】
课件;邮票册;别针、小刀、邮票图片。
【学生预习】
勾画生字;朗读练习;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并收集邮票。
【教学过程】
一、欣赏邮票,激情引趣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集邮吗?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邮票册──“中国邮票”)──和学生一起欣赏人物、风景等内容的几组邮票。
老师:下面老师考你们两个有关邮票的小知识,看谁知道。
1、我们习惯上说“一什么邮票?”(老师手拿“一枚邮票”指名说──出示词卡“一枚邮票”齐读)
2、师:看看这(出示一大张邮票,指“齿孔”),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名说──出示词卡“齿孔”齐读)
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
出示课题:14、邮票齿孔的故事。(指名读,齐读,强调翘舌音“齿”。)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老师这里有两个要求:
第一,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
第二,尽量读通句子,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认读:
裁开 裁剪 使用 伦敦 撕开 研究 邮政部门 政府 仍然
3、出示包含生字词的句子:先自读再指读点拨:
老师:接下来由老师检查检查,这几个句子你能读好读懂吗?
⑴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⑵那个人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了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⑶阿切尔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他开始了研究工作。
⑷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邮票打孔机。
三、悟读课文,了解故事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阿切尔是怎么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从中你悟到了什么?
2、读第四自然段,感受阿切尔的科学态度。
(1)哪句话写出了阿切尔善于观察生活小事。
出示: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理解什么叫“吸引”想象生活中你有没有被什么举动吸引住?
3、那个人什么举动?读第三自然段,感受那个人的聪明。
此时此刻,阿切尔产生了一个想法,出示想法,读想法。
4、阿切尔怎么就能想出这办法的呢?这要追溯到当时邮票的缺陷上,课文那几个小节告诉我们当时邮票使用的不方便呢?
5、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当时邮票的不方便
师:用小刀裁邮票使用起来多不方便,用别针刺也不是长久之计,要是有一台机器代替人工操作,该有多好!
6、接着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打孔机造出来了,带给人们多大方便,感受方便
师:邮票打孔机的发明,不仅应用于邮政事业,而且广泛推广于现实生活中,你能举例说说吗?
四、深化情感,读写结合
小朋友,阿切尔为什么能发明出邮票打孔机?难道阿切尔天生就是发明家吗?你从阿切尔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写一写你的感受:——————————————————
五、课外拓展,激发集邮的愿望
1、读读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的故事。如《锯的发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
2、读课后的《我知道》,了解集邮的作用,激发学生集邮的愿望。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2、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大意。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邮票打孔机是(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发明的。(师板书:阿切尔,生齐说)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那么在打孔机发明之前,邮票是什么样子的呢?用的时候有什么不方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2、跟你的理解一样吗?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3、(师出示:事先打印的1840年英国首次发行的邮票。)这就是当年发行的邮票,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以前的邮票跟现在的邮票有什么不一样?)(指名2~3人回答。)
【设计意图:用实物帮助学生认识以前的邮票跟现在的邮票不一样,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训练口语表达。】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师生接读第二自然段。师读:“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在发明家的身旁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生接读:“一位先生左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对不起,我也没带。’”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内容较简单,所以采用师生接读的方式来学习,没有过多的讲解。】
2、那个人想了想,然后做出了一些奇怪的举动,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圈出表示那个人动作的词。(学生默读,圈出词语。)
(指名交流圈出的词语。)
3、让我们一起边读第二自然段边做一做那个人的动作。(生齐读并做动作。)
4、你觉得那个人是个怎样的人?
(那个人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人。)
5、“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吸引”是什么意思?先看看书上的图,哪个人是阿切尔?
(学生观察图画,回答:端着酒杯,站着的人是阿切尔,他一动不动,眼睛盯着那个人的手看,仔细地观察那个人的一举一动。坐着的人是那个人,他一手拿邮票,一手拿着别针。)
是啊,阿切尔多么善于观察,注意力完全被那个人吸引了。(板书:观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来理解“吸引”一词,从而体会阿切尔是个非常善于观察的人,这也是发明家都具备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6、阿切尔看到这一切又是怎样想的呢?(板书: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找到答案。
(指名回答:“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是啊,这个想法真好!于是他开始了研究工作!(板书:研究)他会做哪些研究呢?(指名回答)随机问:他的研究工作会一帆风顺吗?会遇到困难吗?
【设计意图:课文只用一句话来写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并没有具体写出他是怎样研究打孔机的,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经验或自己在其它读物中看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内容,展开自己的想象,想象阿切尔的研究工作会是怎样的,更应了解到每一项发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付出许多努力的。】
7、“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学生接)读:“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
师出示现在打过孔的邮票,请两位学生撕邮票,说说你的感受。
(指名撕邮票,说感受,体会“使用起来很方便”。)
8、(出示:“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学生齐读)
能给“立即”换一个词意思不变吗?(立刻、马上、立马······)
从“仍然”一词你看出了什么?(看出了邮票打孔机使用的时间很长,一直到现在还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着。)
9、把第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了解打孔机发明的过程。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谁能看着黑板上的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先自己小声地练习说一说,也可以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自己练说,指2~3名学生说:“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在酒馆喝酒,他被一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那个人用别针在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孔,邮票就很容易被撕开了。于是阿切尔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他很快研究出了这种打孔机,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这就是带齿孔的邮票。”全部一起小声地说一说。)
四、课外延伸:
正是由于阿切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联想、勤于动手,最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全世界人带来了方便,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发明家!(板书:发明家)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发明家,他们发明了什么?
(鲁班发明了锯子、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贝尔发明了电话······)
五、小结:
所有的发明都离不开观察、思考、联想以及反复的动手试验,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能从中受到启发,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孩子,说不定你们也会有发明创造呢!
六、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切尔
观察 想 研究
发明家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主动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感悟重点词句,了解邮票打孔机的发明过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邮票打孔机的发明中受到启发,懂得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探究的科学道理。
二、重难点:
重点:感悟重点词句,了解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
难点:从邮票齿孔的发明中,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三、课前预习:学生收集邮票,了解邮票,自主识字。老师准备邮票、信封、小刀、别针等。
四、教学流程:
(一)、借助实物图片,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贴在信封上的小图片是什么吗?(引出邮票),寄信时都要贴上一张邮票才能寄得出去。
简单介绍课前收集的邮票。谈谈邮票。老师也带来了两枚邮票,比较四周边缘有什么不同?(引出齿孔)
这邮票齿孔间还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揭题:邮票齿孔的故事
(二)、自读故事,检查预习
1、按要求自读:(1)借助拼音,读通故事,分好自然段。
(2)读完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呆会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考考你。
2、检查预习:
(1)考考小问题
(2)找词语游戏,游戏要求小朋友仔细看老师表演,然后在文中划找词语,并写上序号。
(3)校对划找的词语,认读词语。
(4)识记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三)、读重点词句,悟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阿切尔是怎么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从中你悟到了什么?
2、读第四自然段,感受阿切尔的科学态度。
(1)哪句话写出了阿切尔善于观察生活小事。
出示: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理解什么叫“吸引”想象生活中你有没有被什么举动吸引住?
3、那个人什么举动?读第三自然段,感受那个人的聪明。
此时此刻,阿切尔产生了一个想法,出示想法,读想法。
4、阿切尔怎么就能想出这办法的呢?这要追溯到当时邮票的缺陷上,课文那几个小节告诉我们当时邮票使用的不方便呢?
5、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当时邮票的不方便
师:用小刀裁邮票使用起来多不方便,用别针刺也不是长久之计,要是有一台机器代替人工操作,该有多好!
6、接着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打孔机造出来了,带给人们多大方便,感受方便
师:邮票打孔机的发明,不仅应用于邮政事业,而且广泛推广于现实生活中,你能举例说说吗?
(四)、深化情感,读写结合
1、小朋友,阿切尔为什么能发明出邮票打孔机?难道阿切尔天生就是发明家吗?你从阿切尔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评一评感受,署上自己的名字,不就成了自己的名言。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道路上,记住这些名言,并付之行动,说不定不久的将来,发明家就在我们之中诞生。
(五)、课外拓展,激发集邮的愿望
1、读读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的故事。如《锯的发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
2、读课后的《我知道》,了解集邮的作用,激发学生集邮的愿望。
(六)、写字指导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齿”、“枚”等13个生字,会写“仍”、“便”、“使”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用心思考,不断创新,善于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刀、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黑便士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
2、(多媒体出示:现在的邮票)说说这两枚邮票的区别。(板书:齿孔)
3、补齐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生字)指名当小老师带读。
(2)、合作认识生字。
(3)(多媒体出示去拼音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4)、巩固生字:
实物识记:刀;动作识记:裁、撕;名称识记:伦敦
3、写字指导:
(1)、谜语:借一半,扔一半(仍)。
(2)、师范写,说写字方法。
(3)、找出另外两个单人旁的字:使、便。
(4)、配乐。生书写。要求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三、朗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带齿孔的邮票是谁发明的?
2、指名答。意见不统一,认为是阿切尔的同学坐一起,认为是那位先生的同学坐一起。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到各自的理由小组讨论。
4、分组讨论:
(1)、认为是那位先生的小组陈述理由,读出相应的自然段。
(2)、认为是阿切尔的小组陈述理由,读出相应的自然段。
5、导读第四自然段。
(1)、读“阿切尔被那位先生吸引住了。”一句。
(2)、看图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
(3)、指导朗读。
(4)、读第四自然段。
6、渗透德育: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用心发现,善于思考,勤于动手,会像阿切尔一样发明出许多东西的。让我们来感受阿切尔的发明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吧!(学生动手撕邮票)。
四、拓展:
1、(多媒体出示课后:我会读)学生读,说说知道了什么。观察文中的“大龙邮票”和“大熊猫邮票”。
2、(多媒体出示多枚邮票)学生观察,老师讲解。
3、学生动手设计邮票。展示。
五、作业:将自己设计的邮票内容写一写。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欣赏邮票、激情引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关于邮票的图片(板书“邮票”,点拨“票”)
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可以用来纪念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物,人们称它为“微型百科全书。”
这张邮票是1840年英国正式发行的黑便士邮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枚邮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说
(师板书:齿孔,点拨“齿”写法)
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邮票齿孔的故事》(师补充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师布置阅读要求:
2、出示词语
(1)指名读、齐读,点拨难读字词。
(2) 发现第3、4列的规律
(3)积累量词,完成课本65页练习
三、结合语境,理解感悟
1、师:词语会读了,老师还要来考考小朋友们课文内容读懂了没有?故事中都有谁?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生说(板书:先生 阿切尔)
师:邮票打孔机发明之前和发明之后,人们分别是怎样使用的?请你在课文第1和第四自然段中找一找,画下来。
师:“行、得”这个两个多音字读准了,真不错!使用起来的确十分不方便,还有谁想读?(指名读、齐读)
2、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之后,邮票使用起来又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们快速地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找一找?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让你感受特别深?
师:阿切尔的这一发明,让人们使用邮票非常方便,请你把这份喜悦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3、师:每一项发明,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阿切尔为什么会想到发明邮票打孔机的呢?让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四、指导书写“刀、尔、式、仍、使、便”
1、师:刚才孙老师已经考验过我们班孩子的读书本领了,会读书的孩子还应该是会写字的孩子。
2、出示6个生字认读:
师: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式、使”
4、学生书写练习
5、交流反馈,再写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
师:老师把课文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自己念,齐念。
2、读词语、学生字:求助、英国、整齐、而且(区分“尔”——“而”读音)
3、师范写“整、求”,生练写
二、朗读感悟
1、师:阿切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明邮票打孔机的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2——4自然段。
生交流
2、是呀!找不到小刀多心急呀!请你读这段话。(那位先生摸遍……我也没带)
那位先生急中生智,他做了什么样的举动,让阿切尔受到了启发?(学生回答)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圈出描写他动作的词语。
师:从这些动作描写中,你觉得这位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师板书:爱动脑 爱思考)
师:读书光有感受不行,咱们还得边读边想象画面,谁来读——
师:让我们再次读一读第3自然段。
3、这位先生的举动深深地吸引了阿切尔!
瞧——(师出示课文插图)
观察阿切尔此时的表情和动作,想一想他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生写话)
师:正是这种神情、正是这样的动作,难怪课文会说——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此时他的脑海里忽然萌发了一个想法——
师:“要是”的近义词是什么?
生说
师:要是、假如、如果这些意思相近的词语都表示假设。
师:经过了阿切尔的反复实践和研究,邮票打孔机在1854年1月被发明出来了,离故事发生足足6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阿切尔都克服了,而且他的发明得到了英国邮政部门和全国各地的认可,读——
师: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这项发明特别了不起?
(抓重点词“立即”、“仍然”)
师:10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一起来——
5、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先生遇事能动脑想办法,也感受到了阿切尔的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多思考,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作业:
1、了解更多有关邮票的知识,并主动去收集一些邮票。
2、找一找、讲一讲生活小故事,读一读有关发明创造的故事: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先生 动脑筋
阿切尔 看到 想到 做到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二年级第四单元“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发明、创造等的小故事,启发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就《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来说有两个特点,一是生字数量多,但大多在生活中接触过,二是故事通俗易懂,整合单元和课文的特点,这篇课文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他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讲述发明齿孔邮票故事的文章。学生对故事的内容很感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感悟,而每个人的感悟会不尽相同,要鼓励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不断实践的热情,活跃思维,拓展思路。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掌握自主识字、写字的方法,识字、写字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仍、使、便、英、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的生字卡片、邮票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 16、邮票齿孔的故事.ppt“黑便士” 邮票)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对,这是一张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板书:邮票)同学们看这张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像,面值是1便士,所以又叫“黑便士”。
2、(实物出示现在的邮票)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张邮票,这是现在常用的邮票,请同学们比较这两枚邮票的四周有什么不同?
生:有小孔。
师:嗯,你们看得真仔细,形状像牙齿一样排列着的小孔就叫“齿孔”(师板书齿孔)请大家跟着老师读。
3、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是《邮票齿孔的故事》(师补充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
2、恩,想知道的还真多,那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读这个有趣的小故事。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认真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的故事。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之后,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中的生字。
三、识记生字。
(一)出示生字词(课件出示)
齿孔、英国、一枚、小刀、裁开、伦敦、
酒馆、方便、撕开、研究、邮政、仍然
1、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
2、指名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词。
4、全班齐读
(二)去掉熟字读生字(课件出示)
齿 英 枚 刀 裁 敦 酒
便 撕 研 究 政 仍
1、指名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1)生活区分“裁”和“撕”:“裁”字是跟衣服有关,所以下面有个衣字,而“撕”是用手来撕,所以它是提手旁的。
(2)比较区分:洒——酒
(三)巩固生字
游戏:老师出示实物、做动作、摆口型、猜字谜,学生找相应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再齐读这个字。
(1)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仍) 九个洞(究)
(2)提问:英国的首都是(伦敦)
(3)出示实物:刀
(四)书写生字
师:同学们,刚才展示了你们的认字本领,下面就拿出你们的写字功夫,好吗?先看田字格里的生字,哪个字比较难?哪些字要注意什么?(生交流)
1、师范写生字“仍”:简述要点和笔顺,重点强调第三笔是横折折折钩。
2、范写“使、便”:强调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要伸展。
3、“英”字“撇”应出头。“式”字第四笔是“提”。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写字三个一”“提笔就是练字”。
四、朗读感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生字学得又快又好,真是聪明,下面该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水平了。
师:谁来展示一下课文第一段: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以前的邮票使用很麻烦呢?
(学生交流)
五、实践活动
回家收集一些邮票。
板书设计
16、邮票齿孔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票、整、而、且”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难点
1、写字、朗读感悟课文。
2、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课件出示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而且、方便
二、朗读感悟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师:同学们词语掌握得不错, 那我们接着学课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以前的邮票使用很麻烦,有位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麻烦?
2、读了这一段,谁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发生在什么地方?(解释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有谁?(阿切尔和一位先生)他在做什么?找到了吗?(学生回答)
3、师:于是,他们之间有这样的对话。他用了一个字,我觉得他很有礼貌,你知道是哪个字吗?谁愿意扮演阿切尔和这位先生来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请读出礼貌的语气)。
4、师:那这位着急而又有礼貌的先生接下来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觉得这位先生的举动怎么样?(急中生智、不慌不忙、聪明等)。
5、师:这段话中有个生字朋友我们见过,你还记得它吗?(板书:枚)。它是一个量词,可以形容邮票,还可以形容别针。
课件出示课后的“读读填填”,练习量词的填法。
6、师:请大家看这句话(出示“而且”造句课件)。谁来帮忙补充句子?
7、师:这时的发明家阿切尔呢?他在做什么?(出示课件:第四自然段)。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
8、(出示课文插图)。板书“吸引”。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
9、此时此刻,阿切尔产生了一个想法,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指名回答)(出示课件句子: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师:请你把自己当成阿切尔,读读他的想法,看谁读得最像阿切尔。
10、师:多好的想法啊!阿切尔马上就要开始行动了。请同学们齐读后面几句话。问:“立即”可以换成什么词?
11、师:那现在你知道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了吗?
12、师:邮票打孔机到现在还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看来,发明创造真了不起,小小的邮票齿孔同样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三、教写生字
讲了这么多,下面我们把生字学写一下。
1、学生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在哪儿出错?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并强调写字姿势。
四、总结拓展
师:同学们科学就在咱们身边,发明就在咱们的生活中,任何发明都是从生活小事开始的。今后,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小困难、小难题,别放过它,要想办法解决它,就会有新发现的,老师对大家充满了期待。
3、实践作业:
请同学们找一找,讲一讲因为受到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下节课我们一同分享。
板书设计
16、邮票齿孔的故事
枚
阿切尔 吸引 有心人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齿、枚”等13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创造的意义。激发在生活中用心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发明创造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1.各种精美邮票的图片及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图片。
2.本课11个生字词(带拼音),13个生词(不带拼音),13个生字(不带拼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精美邮票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板书:邮票)
2.出示“黑便士”图片与现在的邮票的对比图,请学生观察两枚邮票的四周有什么不同?(板书:齿孔)
师:别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板书: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小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学习生字
(1)小老师带读带拼音的生词。
(2)开火车读不带拼音的生词。
(3)男生女生竞赛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3.巩固生字:游戏:看看、听听、找找(规则:老师出示实物、做动作或说字谜,让学生找出相应的生字,举起来)
三.精读感悟
1.小朋友的生字学得又快又好,真聪明!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读了这一课,有个问题搞不明白:究竟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
3.找到答案了吗?
4.意见不统一。分成两组(“阿切尔”小组和“先生”小组)自由争论。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或段落说明观点。
(1)先请“先生”小组的同学们说说你们的看法。
(2)师:看来“先生”小组的同学们主要是根据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判断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一段(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
(3)请“阿切尔”小组的同学们说说你们的看法。
(4)师:看来“阿切尔”小组的同学们主要是根据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判断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一段(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学习第四自然段,看图引导朗读,板书引导,比较读,男女比赛读,个别读等)。
(5)师小结:那位先生爱动脑筋,在遇到困难时,相出了一个十分巧妙的方法解决了难题,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想到要去发明一台机器,让所有的人都享受到这种方便。阿切尔首先是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吸引”一词看出),阿切尔是生活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断实践,最终为大家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6)动手撕邮票,感受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请学生谈感受)
(7)你想对阿切尔说些什么?
四.拓展
师:其实我们只要作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生活,也会像阿切尔一样,发明出能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东西。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了那些不方便?有没有想过发明点什么来解决它?(学生自由谈)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三准备材料: 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见过邮票吗?(师板书邮票)有人没见过吗?生汇报,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了,在以前,书信可是亲朋好友之间联系的纽带,邮票的使用也是很广泛的,请大家翻书页,看看中国最早的邮票,观察一下,知道邮票四周一圈波浪线叫什么吗?生汇报(师板书齿孔),最初发明的邮票是没有小齿孔的,这些小齿孔是怎么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读这个故事,(板书完整)
二 初读课文
(一)初读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 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
(二) 读思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三)交流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五)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
“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1、 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2、 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16邮票齿轮的故事
读课文
刀、仍、便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认读生字:1、双列火车读;2、小老师领读;3、指名读字并组词
2、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二、品读课文,重点分析
1、请大家再读课文,思考带齿孔的邮票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1)生汇报,如果学生意见一致,教师作为反方发问,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读一读。
2)认为是那位先生的同学说明理由后,请其把把课文中写的这个小故事完整地读一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3)读得真不错!由认为阿切尔的同学说明理由,请其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总结,学生意见达成统一。
2、大家喜欢那位先生还是阿切尔呢?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分别让学生汇报评价依据的课文内容,师相机板书
3、大家说得都很对,从课文三、四自然段可以看出,那位先生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我们怎样读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指名读、范读三四段)
4.理解重点词句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出什么?看插图你能想像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和神情吗?(学生汇报)
是呀,正是因为阿切尔的认真观察,才发明了打孔机,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谁愿意为我们读读?
师点评,他刚才读得好不好?请生互评,引导有哪些词需要重读?比比看?你为什么要这样读?通过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师引导全班用敬佩的语气读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
四、总结全文,再读课文
让我们分组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一起感受发明的快乐吧!
师可问小组选哪一段,注意纠正读音,并请其余小组划出关键词,请生领读关键词。
五、拓展延伸
1)带齿孔的邮票真方便,我们应该感谢谁?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就要看谁是有心人,以前用手洗衣服,很累,也很慢,后来就发明了。。。,以前做饭到处是油烟,很呛人,后来就发明了。。。,想想我们生活中的小细节,让我们大家都做个有心人,细观察,勤思考,争做小小发明家。
六 实践
a.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
b.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检测题填空
一位( ) 一位( ) 一台( ) 一台( )
一张( ) 一张( ) 一把( ) 一把( )
板书设计
16邮票齿孔的故事
先生善于动脑、动手
阿切尔 看别针刺小孔
想机器 打孔
做研究 造出
细观察 勤思考实践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齿”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
〖重点难点〗认读生字是本课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本课难点。
〖教法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导入(简介邮票,激qing导入)
1、出示第一枚邮票。同学们知道邮票的用途吗?(寄信、文化交流、欣赏、记录重大事件、收藏……)
2、每一枚小小的邮票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邮票的齿孔是怎样发明的?
2、默读课文,初知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小组讨论:
“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什么?”小组推荐代表或自荐在全班交流。
4、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真方便,我们应该感谢谁?是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的人,还是研制邮票打孔机的人?一个反映灵敏、聪明手巧;一个善于观察、用心思考,要创造发明,二者都需要。
5、老师设计或选择一个问题,启发学生尝试解决:
据说,最初生产的卫生纸是完整无孔的,人们使用时需要用手撕开,使用起来不方便。后来,有人建议在一小段一小段之间切成孔隙,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拓展思维,动脑实践:
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哪些不方便?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三、巩固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组合互帮互助认读生字。
2、互相检测生字的认读。
3、教师抽查,游戏认读等。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正是因为阿切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才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才有了邮票打孔机的发明,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作业:同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勇于创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刀、尔”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克服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准确书写生字是本课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难点。
〖教法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幻灯片。
〖学习过程〗
一、小结所学,交流感受
1、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带齿孔的邮票怎么发明的?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集体解疑。
2、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了解邮票齿孔的故事,认识了阿切尔这个伟大的发明家,我们应该向阿切尔学习什么?
3、假如阿切尔就在我们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二、指导朗读
1、找好朋友商量这篇课文应该怎样读?反复练习。
2、指名朗读,适时评议。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我会认:
把要求会认的生字读一读,口头组词。
2、我会写:
⑴ 认读要求写的生字,口头组词。
⑵ 介绍自己识记这些字的方法。(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合一合、减一减……)
⑶ 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写字姿势。
三、作业
1、完成“填填写写”。
2、组词:
刀( ) 尔( ) 更( ) 正( )
力( ) 你( ) 便( ) 整( )
四、拓展知识
1、读一读“我知道”。
2、学生自由交流所了解的有关邮票的知识。
3、展示介绍自己收集的邮票。
五、板书设计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切尔:英国 发明家
善于观察、思考、实践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4
佚名
学生分析:
学生默读课文后,一定会有所感悟,而每个人感悟到的又不尽相同,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二、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把它挑出来,摆到一边,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三、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刀”字放手让学生临写,“仍、便”二字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二、整体感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选择读书方式。
2.合作学习,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
(1)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此时教师可示范读,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3)“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4)“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5)“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一大张邮票 一枚别针 一台机器 一家小酒馆 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依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可引导积累以下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四、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出示“黑便士” 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
三、读思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四、交流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五、练习
填空
一位先生 一位( ) 一台( ) 一台( )
一张( ) 一张( ) 一把( ) 一把( )
六、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 “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开火车竞赛读、摘果子游戏。
2、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二、读思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1)“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2)“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拓展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小发明的实例,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勇于探究,乐于发现的兴趣。】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此处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同时还要顺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四、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五、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不好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邮票的齿孔: 齿孔是邮票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早期邮票的齿孔基本可分为线齿和孔齿两类。线齿又细分为占线、弧线、蛇形、矩形几种孔齿则有圆形、菱形等区别。根据打孔设备和程序的不同,打孔方式主要有线式、梳式、整式三种。根据打孔外观效果,又可以分光齿、毛齿、盲齿三种。
2、目前我国使用的邮票种类: 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五种。
3、我国最早发行的有水印邮票是“小龙”邮票,其水印图案为太极图。
阅读在线: 世界最早的宇航员
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加加林成了人类飞往宇宙的第一个宇航员。
然而,在加加林登上飞船前四百多年,即公元1500年,我国有一位学者万户,就开始研究利用火箭来实现人类飞向宇宙的理想,并冒着生命危险做了世界上首次航天实验。万户把47枚当时最大的火箭绑在一把椅子的后面,自己坐在椅子上,一手拿一个大风筝,让别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希望借火箭的力量送他上天。但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后,只见烟雾弥漫,碎片纷飞,再也找不到万户这个勇敢的人了。现代科学家为了纪念这位世界上最早的宇航员万户,把月球背面的一个火山口命名为“万户火山口”。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理解“立即、仍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
1、通过读文,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3、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4、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邮票(3张以上)。
(2)、观察生活中有齿孔的物品。
(3)、别针一枚。
(4)、了解邮票的知识。
2、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邮票的一些知识。
(2)邮票
三、学习资源
1、邮票
2、教师推荐相关的资料:
(1)邮票的相关知识: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集邮是对邮票的收集和研究。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获得怡神的乐趣和美的感受,在研究邮票中丰富对邮票知识的`了解。
邮票在方寸之中展示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山川江河湖海、军事、体育、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在邮票中留下倩影。邮票是百科全书式的图片概况。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通过画面的故事,可以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
世界上第1枚邮票,1840年5月1日在英国问世,5月6日开始使用。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18岁即位时的侧面像,由弗莱德列克·希思(Frederick Heath)雕制印版,承印者是派金斯。巴肯(Perkins Bacon)公司。面值1便士,用有王冠水印的纸印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没有印国家的名称,因为那时别国家还没有发行邮票;至今英国发行的邮票还是不印国名,而以王冠、国王头像作为国家名称的标志。黑便士邮票是无齿孔的,因为那时邮票打孔机还没有发明,邮局出售邮票时,须用剪刀逐枚剪开,非常麻烦。
邮票齿孔的知识:1848年,爱尔兰人亨利·亚策尔发明了打孔机。1854年1月28日英国首先发明了有齿孔邮票。邮票齿孔发明因其形状、制作原理和所采用的制作设备不同,邮票齿孔也就种类繁多,特征各异。从形状上看,齿孔有孔形齿、线形齿和针形齿之分。其中针形齿采用缝纫针扎制而成,形状简单粗糙,不够精美,现在已很少使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孔形齿。线形齿也随国际上不干胶邮票的推广,使用得重新多了起来。
四、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第四册《邮票齿孔的故事》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共同解疑
学习流程:质疑——探疑——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知道邮票齿孔的来历。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品质。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目标:通过教师质疑,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脑习惯,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形式:展示实物,教师质疑,学生解疑。
过程:
1、教师出示下载的邮票图案若干张,设问:
老师想将这么多邮票整齐快速地分开,你能帮老师想出什么办法?
2、学生发言:
A:用小刀裁开
B:用手撕开
C:用剪刀剪开
D:用别针刺开
3、教师评价:大家的办法都不错,但是有的办法用起来不很方便。100多年前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用了一个好办法让大家能又快又好地分开这些邮票,想知道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目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
形式:自读课文,交流汇报。
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三、自主探究,理解课文。
目标:让学生在读文、质疑、读词、小实验、谈体会等过程中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和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形式:读文质疑、读词想象、实践体验,交流感受。
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问:(1)为什么以前的邮票没有齿孔?
(2)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3)邮票打孔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4)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5)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3、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下列表格:
解决的问题:
课文中的答案:
补充的资料:
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回答“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这一问题时教师随机板书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切想到:机器打孔
尔做到:研究造出
5、齐读动词,体会动作。
6、小实验:用别针给两张“邮票”中间处刺洞,然后沿洞撕开,再将中间没有刺洞的两张邮票撕开。
(实验时,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拿邮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别针刺洞,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7、学生谈谈实验后的感受:
A:沿着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快,并且邮票很整齐。
B:沿着没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慢,还不容易撕整齐。
C:刺洞很麻烦,我的手差一点就刺伤了。
8、回答“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理解“立即”。(生:马上立刻连忙)
9、回答“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理解“仍然”。(生:还在依然依旧)
10、拓展:
A、因为打孔机打孔快,打孔后邮票能又快又整齐地分开,所以现在它仍然在使用,在为邮票打孔。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
生:我国第一枚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图案是大龙。
生:我国第一枚邮票上面有齿孔。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课后的“我知道”中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
B、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生:1848年。
生:1849年。
师:板书:1854
生:啊!
C、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
生:在画图纸
师:那叫设计,随机板书:设计
生:找材料
生:拼装
师:对,拼装制造,板书:制造
生:试验
师:板书:试验
生:修改
师:修改也叫改进,板书:改进
D、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
生:面的票
生:电话收费票
生:卫生纸
生:旺仔小馒头的袋子
生:方便面的袋子
生:酒盒子
……
(学生通过观察,在同学的启发下越说越爱说,完全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大家说的这些东西因为有了齿孔,我们才很容易地将它撕开,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感谢阿切尔。
四、总结课文,探究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3、随机板书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会观察肯动脑勤动手)
4、总结。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切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设计说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难以产生学习热情的。《邮票齿孔的故事》这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完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说、议、做、读、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手、耳、眼、口多种感官,在读中学,在做中学,在看中学,在说中学,在听中学。
二年级的孩子有了一点学习的积累,他们的表现欲强,一开课,我就设疑让他们帮老师想办法,学生在回答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劲头自然足。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我又满足他们爱问的欲望,让学生质疑。在理解课文时,又满足他们爱说的欲望,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讲完课文最后一段后,我对课文进行四方面的拓展:设计“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学习,会灵活运用学习资料;设计“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发挥合理想象,学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学生尽力思考仍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我给出正确答案,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时我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课文中只是写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制造出来了,没有具体写他如何研究和制造打孔机。我设计这个问题既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课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为了后面揭示人物品质埋伏笔。最后我设计“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这个问题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齿孔”,了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四个拓展的问题是环环紧扣,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质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