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导学案 篇1
智慧导学案
一、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查字典)
1、自学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会写会用并积累词语。
2、给“我会写”的生字各组2个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找出本课多音字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读课题想问题:(1)
2、给文中段落标出序号;
3、本课主要内容:————————————————————
————————————————————————————
三、细读课文,思考质疑解疑。
1、问题(1)
(2)
(3)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义。(口头)
2、在书中找感叹句和把字句。
3、造句
渐渐地:
静静地:
惋惜地: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找词找句,品词品句(读讲)
2、赏析
3、积累美词佳句
美词: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佳句:
五、回顾全文,总结提升。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说:
六、阅读拓展。
我还读了《 》并知道了什么:
七、模仿写话,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会用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 时:一节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二、交流质疑
三、分组展示
四、课后检测
玲玲的画导学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脑筋”这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明白“坏事变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消灭拦路虎
1、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读生字,自读课文。
三、明白新道理
1、看第一幅画,玲玲心情满意。
2、看第二幅画,画面弄脏了,玲玲哭了。
3、看第三幅画,想出办法,笑了。
四、生活中的故事
在生活中,同学们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
五、向玲玲学习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困难时,动脑筋想办法。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同学们可要将这句话牢牢的记住,下面就让我们把这个句子抄到自己的课本上。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漂亮 弄脏了 更漂亮
满意 哭了 更满意
(笑脸) (哭脸) (笑脸)
肯动脑筋,坏事变好事。
玲玲的画导学案 篇3
一、教材简说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思考题
(一)本课有8个“我会认”的生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它们,请写下来吧!
(二)本篇课文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根据爸爸说的话回答问题。
爸爸说:“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在本课中“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是指什么呢?
2.画被弄脏了,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明什么?可不可以把“仔细地”去掉,有什么不同呢?
3.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想了想”说明什么?
4.你找到坏事变成好事的秘诀吗?
5.你碰到过类似的“坏事”吗?你是如何把它变成“好事”的?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吧。
四、本课有9个要写的字,其中包括两个词语,在书中田字格写一写。哪几个字你写得最漂亮,你是怎么把它们写漂亮的?(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