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凡教案 篇1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江凡(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热爱学习,进取心强,喜欢阅读,阅读理解能力强,但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辅导。
【3】教学内容分析:《江凡》一课是“小英雄”这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讲叙了10岁的江凡面对火灾能冷静地想办法自救,还救出了奶奶的邻居。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培养学生自救意识的教材。
【4】教学目标:1.认会13个生字,学写7个字。 2.在认字、写字的过程中注重字义和字形的联系。 3.提高自救意识,学习江凡慌乱中冷静、机智的品质。
【5】教学难点分析:在认字、写字的过程中注重字义和字形的联系,提高识字效率。
【6】教学课时:2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让同学们说一说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中的自救知识。
2.同学们,当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我们身边的小伙伴江凡(板书:江凡),看看他在火灾发生时的表现。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随文识字
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①圈出生字、词。②标出小节。
2.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3.同桌之间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4.大屏幕出示词语:火焰、迅速、咳嗽、惊慌、商、摸、终(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说说你认为江凡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们谈对江凡的初步认识。
3.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江凡是一个镇定机智的人?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指导。
⑴引导学生从火灾的严重来体会江凡镇定:①当时的火势怎样呢?仔细看图(出示课件),再读一读课文2、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火情。②从课文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火势庞大,情况紧急?(体会“惊慌”的意思,并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③假如你看到这样紧急的火情,你会想些什么?江凡又是怎么做的?(老师引读,学生齐读)
⑵引导学生从江凡的做法来体会江凡的机智镇定。
①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小组讨论:从这些段中写了江凡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可以表现江凡的冷静机智,请把这些词语画出来。(进行相关的朗读)②江凡为什么拿衣服包住口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③在什么也看不见的楼道里,江凡为什么能把这么多的人从火中救出来,想一想我们应该向江凡学习什么?
④填空:着火时,江凡正在( ),他和( )在一起。江凡是( )着在( )找到出去的大门的。
4.你认为江凡是英雄吗?你对江凡说的话有什么看法?
5.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引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江凡的表现,说说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识记生字词
(一)识记词语
1.幻灯片出示新词。
2.识记词语:⑴ 自由读。⑵ 指名读,正音。⑶小老师领读。⑷齐读。
(二)识记生字
1. 幻灯片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由认读。
2. 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3. 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学互考。
4. 游戏巩固识字:摘苹果游戏、开汽车游戏。
(三)巩固练习。
1. 写出同偏旁的字再组词。
( )( ) ( )( ) ( )( )
火( )( ) 扌( )( ) 辶( )( )
( )( ) ( )( ) ( )( )
2.照样子补充词语。
例:(挤)来(挤)去
( )来( )去 ( )来( )去 ( )来( )去
( )来( )去 ( )来( )去 ( )来( )去 (四)阅读再现: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扩词、练习说话。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如何占格,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指导学生书空。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学生抄写生字词,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8】课堂练习:
读句子,再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墙角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摸到了木板。
1.小鸟飞了整整一天,终于 ( )。
2.奶奶走了半天,终于 ( )。
3.( ),终于 ( )。
【9】作业安排: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学习火灾、地震等灾难发生时的自救知识。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与火灾、地震等相关的视频。
【11】 自我问答(教学反思):《江凡》是根据真实的故事编写的,讲的是2002年3月1日,10岁的小江凡所住的楼房失火,父母又不在身边,在危难关头,将奶奶和30多位遇险的邻居带出火海,自己也获救的感人故事。在教学本课时我要求学生认真品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讨论课后题时,我根据学生对江凡行为的理解,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提高了认识。生字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江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自己选择受感动的段落抄写;能复述课文。
2、在对话、交流、质疑中,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体会江凡在火灾中的冷静、机智、沉着的品质。
3、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到事情冷静、沉着、机智;激发学生提高自救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江凡为什么能够从火中把奶奶和邻居救出以及我们应当向江凡学什么的问题。学习江凡冷静、机智的品质。
2、难点: 在阅读中展开联想。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昨天,老师布置大家查找资料,你们找到了哪些?能说一说吗?
2、当火灾发生时,很多大人都有可能被大火吞噬,但在四川南充市却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从大火中救出了30多位邻居,他就是江凡,在发生火灾的紧要关头,他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江凡》。
二、预习检测:
1、生字
焰、迅、速、烧、咳、嗽、慌、商、摸、终。(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怎么读?想一想这些生字是怎么组成的?他的组成与字义、字音有什么关系?说一说这些生字什么地方容易写错?怎样写才好看?用生字组词、搭配词语或造句。)
2、词语
火焰、迅速、蔓延、惊醒、惊慌、镇静、咳嗽、杂物、摸着、烟雾腾腾、烧到、思索、逃生、终于、(开火车)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释疑
(一)、1、通过你的预习你觉得江凡是个怎样的人呢?
2、学生交流
3、课文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江凡是个这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默读课文,画一画,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江凡是个这样的孩子呢?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二)、精读感悟、体验情感
1、精读描写小江凡的句子。
(1)、画一画表现江凡的句子
(2)、读一读表现江凡的句子
句子1: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急忙拿起一件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扶着奶奶弯腰往外走。
句子2 :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墙角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摸到了木板。
(3)、品一品句子
你喜欢这两个句子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这两个句子主要写江凡的动作,请大家拿起笔用“▲”画一画写江凡的动作词语。 学生画词语、交流
(4)质疑
你知道在火灾中,江凡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学生交流
(5)读一读
同学们,要读好这两句话就要把这些动作的词语读好,读响亮,你们试一试。
学生试读、指读、评价读、齐读
(6)总结学习方法 :
“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读一读”
师:在火灾中,小江凡想尽办法找到了楼门,难道楼道里的人们没有找吗?他们在干什么呢?
2、品读火灾中人们表现的句子。
(1)小组合作学习火灾中人们表现的句子。
句子1: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一时间,喊声、哭声、咳嗽声和火苗的呼呼声混成一片。
句子2:惊慌的人们挤来挤去,碰倒了堆放的杂物,撞上了停放的自行车,却找不到出去的大门。
(2)汇报交流
(3)引一引:
师:这两个句子中有一个词语最能说明当时人们的心情,是那一个呢?(惊慌)你什么时候也有过的这样的心情?能用“惊慌”说个句子吗?
(4)读一读
指读、评价读、范读、女生读
3、交流火灾情况的句子
过渡:师:楼道里的人们这么紧张、这么慌乱,这是为什么呢?
(1)小组继续合作学习描写火灾的句子。
句子1:火焰迅速蔓延,很快烧到了楼上。
句子2:楼道里烟雾腾腾,呛得人无法呼吸,熏得人睁不开眼睛,什么也看不清。
(2)汇报交流。
(3)引导想象
师:大家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交流)
(4)情景训练: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捏住鼻子,感受“无法呼吸,睁不开眼”的情景,说说自己现在的感受是怎样呢?
4、总结课文
是啊,小江凡就是在危急的情况下不慌、不乱救出大家,真了不起。现在,你们知道小江凡为什么能够把奶奶和邻居从火灾中救出来了吧?
(1)学生交流
(2)感情朗读表现江凡的句子。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小江凡当时才十岁,和我们的年纪差不多,读了小江凡的故事,你想对江凡说什么呢?
1、学生自由表达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例子谈感受)
2、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大家遇到事情也一定能向小江凡一样勇敢、镇静、机智。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五、巩固检测
( )的火苗 ( )的空气 ( )的江凡
六:作业乐园
1、抄写自己最受感动的自然段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江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其它内容,能通过想象、体验等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进而从正确流利地读文上进一步做到有感情朗读。
2、创设情境,进一步巩固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3、解决课后问题,学习小英雄江凡的品质,从而受到感染。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丰富学词。
设计意图:通过你说我猜的游戏形式,在活跃氛围的同时也缓解了低年级孩子连上两节课的疲劳;并且考查了孩子对上节课段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能力。
二、学文,读中再悟。
(一)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江凡的家住在五楼,他扶着奶奶从五楼走到四楼,却发现四楼楼道已经一片(烟雾腾腾)。
2、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情况,你能想象得出来吗?
3、体验:这种情况下人会有什么反应?(呛得……熏得……)边说边用动作表演“呛”。
4、默读:在烟雾腾腾的情况下,人们怎样表现,而江凡怎样做?默读第四五自然段,画一画动作词。
5、交流(1)人们:惊慌、挤来挤去、碰倒、撞上、却找不到
(2)江凡:思索、趴在、沿着、摸索、摸到、一把推开
(3)读一读,注意读好两个自然段中的这些动作词。
6、你读出了什么?人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太熟悉了,为什么找不到出去的大门?(读第四自然段)
7、再找不到出去的大门,就( )。怎么办(读第五自然段)
8、体会用词:“思索了一下”。改成“思索了一会儿”,行吗?
9、再读。(你还读出了什么?)惊喜、激动。(从哪儿?)
设计意图与效果:这两段话整合教学,以词入手,抓住人物的不同反应,在强烈的对比中进一步突显和感受江凡的急中生智,慌而不乱的英雄行为,从而在反复朗读中走进人物,走进情感。
(二)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体验:啊,“门开了!门开了!门开了!”读(第六自然段)。
2、想象:事后,接大家都夸……(板书:事后,夸)当一位叔叔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们,他激动地说——————;当一位阿姨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们,她哭着说————;当一位爷爷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们中,他——————。
3、可江凡却说(读,板书:却)请注意他说的话中有关键的地方,(再读)
4、听听江凡的话,再看看江凡的表现,你知道为什么江凡能够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安全救出来的原因了吧?
5、江凡能称为小英雄吗?
6、补充介绍故事的背后。
设计意图:两段合并,再次进行对比感受,一边是想象着人们获救后内心的激动和感激,一边是江凡平静谦卑的表白,在朗读与故事补充中进一步感受江凡的英雄品质。
三、回顾,复述课文。
1、怎样复述课文。
2、得法复述。(看着板书的线索)
四、识字,拓展运用。
1、开火车认字词
2、重点学习:倒
读——发现特点——语境中认读——小结汉字特点——要求课后通过查字典进一步去了解。
慌乱中的人们碰( )了杂物,撞翻了自行车,这( )好,原本已经够乱的现场,这时就更乱了。
3、指导写“倒、烟、物”。
设计意图:黑板上的每个词不仅是关键词同时也是课文的脉络,与生一起回顾再引导学生进行复述,这是本册的一个很重要的语文能力训练;课文的生字最终得回归到用,在认字检测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倒”字的学习,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二年级学生查字典的速度和习惯,培养学生会查会读会借字义去实现生字最大化的运用价值。
五、作业,延伸能力。
1、把这个故事生动地复述给家里人听。
2、与同桌互相听写词语,并互相检查。
设计意图与效果:作业设计既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又是技能与方法的巩固。如果课堂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述,则引导课后采用抓住段中关键词,想着课文思路的方法去完成;安排听写词语,既是一种积累,又可以在互检中进一步落实写字习惯。
江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镇静机智。
【教学重点】:
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教法】讲解、引导
【学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想:江凡是个什么样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
2、分组交流:读有关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
3、当时的火势怎么样?找出描写大火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
三、课件随机出示:
江凡非常害怕,刚要张嘴喊妈妈,又想起妈妈不在家。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急忙拿起一件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扶着奶奶弯腰往外走。思考;你从这些句子中知道了那些火灾自救的知识?
1、谈体会:(体会: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怎么办?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墙角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摸到了木板。好,这就是楼门!他一把推开了大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进来。”指名生读,说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江凡在危急时刻镇静沉着,救了自己、救了奶奶、也救了大家。)
3、男女生分别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师生评价)
四、思考:
1、江凡为什么能够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救出来?
2、江凡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小英雄?齐读第七自然段(读后回答)
师小结:
五、讨论:
1、我们应当向江凡学习什么?
总结:江凡也是一个小英雄,他在十分危急的时候,能够不慌张沉着冷静地想办法就出大家,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谈自己的真实想法)
六、分角色朗读全文(全班合作)
七、当堂检测: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惊慌——(镇静)迅速—(缓慢)沉着——(慌张)
勇敢——(胆小)结束—(开始)普通—(特别)
2、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江凡趴在地上。江帆沿着墙角一点一点地摸索。
(2)我们迎着朝阳。我们向田野走去。
七、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搜集你所敬佩的英雄的图片和资料。
江凡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认15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2.在认字、写字的过程中注重字义和字形的联系。
3.提高自救意识,学习江凡在灾难面前冷静、机智的品质。
教材分析
《江凡》一文记叙了10岁的江凡面对火灾不只能冷静地想方法进行自救,还救出了奶奶和邻居。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同学的生活,是培养同学自救意识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同学没有遭遇过火灾,不知道火灾中的应急常识,可能无法体验江凡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同学收集查找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同学多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昨天,老师安排大家查找资料,你们找到了哪些?能说一说吗?
2.当火灾发生时,很多大人都有可能被大火吞噬,但在四川南充市却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从大火中救出了30多位邻居,他就是江凡。在发生火灾的紧要关头,他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江凡》。
3.同学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下来。
2.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自身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的拼音读一读。
4.小组合作,认识生字:焰、迅、速、烧、咳、嗽、慌、商、摸、终。(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怎么读?想一想这些生字是怎么组成的?它的组成与字义、字音有什么关系?说一说这些生字什么地方容易写错?怎样写才好看?用生字组词、搭配词语或造句。)
5.小组汇报,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
6.游戏检测:请动物到家做客。(每张动物图片的背后写上生字的拼音,老师举起图片,同学找出相关的生字卡片,哪一组的同学全部找对,图片归哪组所有,动物图片最多的组为胜者)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同学自由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说说你认为江凡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们谈对江凡的初步认识。
3.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江凡是一个镇定机智的人?在同学充沛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指导。
(1)引导同学从火势的严重来体会江凡的镇定:
①当时的火势怎样呢?仔细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再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自身的话说说当时的火情。
②从课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火势大,情况紧急?(体会“惊慌”的意思,并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③假如你看到这样紧急的火情,你会想些什么?江凡又是怎么做的?(教师引读,同学齐读)
(2)引导同学从江凡的做法来体会江凡的机智镇定。
①自由读课文第3、5自然段,讨论:这些段中写了江凡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可以表示出江凡冷静机智,请找出这些语句来。(抓住有关动词指导朗读)
②江凡为什么拿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
③在什么也看不清的楼道里,江凡为什么能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救出来?
4.你认为江凡是英雄吗?你对江凡说的话是怎样看的?
5.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江凡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我们该向江凡学习些什么?
6.同学交流感受以后,再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7.小组竞赛,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火扑灭了,邻居们也得救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被救人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你会用一句怎样的话来称誉这位小小年纪的少先队员?你会对江凡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
1.在本课优秀教案中,重视同学对教材的整体感悟。让同学通过读课文去体验“江凡是怎样一个人?”接着又紧紧抓住体现人物特点的两个方面(即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动作描写),让同学在朗读中欣赏,在考虑中感悟。从而使同学理解课文,受到了情感熏陶。同时还注重在教学中,让同学边读边找出有关句子,从而让同学明白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培养了同学良好的阅读习惯。
2.经过两年的识字,同学已经掌握了近20个常用字,而且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在此课的识字教学中,尊重同学原有的认字水平。首先让同学自由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让同学对生字有了整体的印象。接着,教师又鼓励同学利用拼音自同学字,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让同学交流认识生字的方法,使学习能力强的带动学习能力弱的,从而让同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习。
3.新课程非常重视同学收集、处置信息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低年级要求极低,但收集资料的习惯则要从小培养。在本课的预习作业中,教师就安排了同学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火灾的自救知识。从本次查找资料的内容来看,目的非常明确,而且涉和的内容有利于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同学养成有目的收集资料的习惯。在同学查找资料之后,教师很重视对这一活动的评价,一上课,教师就让同学汇报,通过汇报这一活动完成对同学检验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同学学习的不时进步。
江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认15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2、在认字、写字的过程中注重字义和字形的联系。
3、提高自救意识,学习江凡在灾难面前冷静、机智的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遭遇过火灾,不知道火灾中的应急常识,可能无法体验江凡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昨天,老师布置大家查找资料,你们找到了哪些?能说一说吗?
2、当火灾发生时,很多大人都有可能被大火吞噬,但在四川南充市却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从大火中救出了30多位邻居,他就是江凡。在发生火灾的紧要关头,他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江凡》。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下来。
2、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的拼音读一读。
4、小组合作,认识生字:焰、迅、速、烧、咳、嗽、慌、商、摸、终。(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怎么读?想一想这些生字是怎么组成的?它的组成与字义、字音有什么关系?说一说这些生字什么地方容易写错?怎样写才好看?用生字组词、搭配词语或造句。)
5、小组汇报,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
6、游戏检测:请动物到家做客。(每张动物图片的背后写上生字的拼音,老师举起图片,学生找出相关的生字卡片,哪一组的学生全部找对,图片归哪组所有,动物图片最多的组为胜者)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说说你认为江凡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们谈对江凡的初步认识。
3、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江凡是一个镇定机智的人?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指导。
(1)引导学生从火势的严重来体会江凡的镇定:
①当时的火势怎样呢?仔细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再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火情。
②从课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火势大,情况紧急?(体会“惊慌”的意思,并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③假如你看到这样紧急的火情,你会想些什么?江凡又是怎么做的?(教师引读,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从江凡的做法来体会江凡的机智镇定。
①自由读课文第3、5自然段,讨论:这些段中写了江凡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江凡冷静机智,请找出这些语句来。(抓住有关动词指导朗读)
②江凡为什么拿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
③在什么也看不清的楼道里,江凡为什么能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救出来?
4、你认为江凡是英雄吗?你对江凡说的话是怎样看的?
5、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江凡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我们该向江凡学习些什么?
6、学生交流感受以后,再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7、小组比赛,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火扑灭了,邻居们也得救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被救人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你会用一句怎样的话来称赞这位小小年纪的少先队员?你会对江凡说些什么呢?
总评:
1、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感悟。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去体验“江凡是怎样一个人?”接着又紧紧抓住体现人物特点的两个方面(即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动作描写),让学生在朗读中欣赏,在思考中感悟。从而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受到了情感熏陶。更可贵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找出有关句子,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经过两年的识字,学生已经掌握了近20xx个常用字,而且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教师在此课的识字教学中,尊重学生原有的认字水平。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让学生对生字有了整体的印象。接着,教师又鼓励学生利用拼音自学生字,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让学生交流认识生字的方法,使学习能力强的带动学习能力弱的,从而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习。
3、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低年级要求极低,但收集资料的习惯则要从小培养。在本课的预习作业中,教师就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火灾的自救知识。从本次查找资料的内容来看,目的非常明确,而且涉及的内容有利于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有目的收集资料的习惯。在学生查找资料之后,教师很重视对这一活动的评价,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汇报,虽然只有短短时间的汇报,但却对学生这一活动的完成起到了检验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