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

2023-09-14

《画家和牧童》 篇1

  一、教学目标

  1. 会认“戴、价”等15个生字,会写“兄、呆”等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 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二、重点难点:提手旁的写法、“商”字中间的小“八”与“滴、摘”等字中小“十”字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四、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本课的13个生字:戴 价 购 墨 抹 蔼 批 翘 驱 蝇 惭 愧拱。都出现在大屏幕上,10秒钟后,每个生字要闪动一次,每字闪动的时间是2秒钟,闪动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按顺序。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powerpoint课件)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 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 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 绳-蝇 渐-惭 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如:夸赞 称赞 赞扬 和蔼 惭愧观赏 沉思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 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如:我想对戴嵩说:

  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课外惧能说明"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自己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五、小结:通过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画家和牧童一样,具有良好的品质。

  板书设计

  24画家和牧童

  画家    谦虚谨慎

  牧童    挑战权威

《画家和牧童》 篇2

  学习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能理解“称赞、赞扬、夸赞”三个意思相近的词;

  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感受画家的著名。

  学习重点:

  1、能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2、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画家的著名。

  学习准备:预习课文。

  ppt课件、智慧果、生字卡。

  学习过程:

  ▲课前交流:

  你们喜欢画画吗?那跟大家说说都喜欢画些什么呀?

  我们来欣赏一幅国画吧?

  ppt  欣赏戴嵩的画。

  这是一幅《斗牛图》,画的是两头牛搏斗的惊险场面,这幅《斗牛图》被视为绝世佳作,珍藏在中国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画这幅画的就是唐朝著名大画家戴嵩。

  指导读准:戴嵩

  戴嵩就是课文中的画家。看,他带着一个小牧童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揭示课题

  一起读课题《画家和牧童》。

  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

  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相信你一定能读准生字了。

  同桌互认生字。  出示生字卡认读。

  看,这些字宝宝都交上了朋友,我们也一起去认一认。我们和它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好不好?

  游戏:摘智慧果。(读准出现的三个词,答对一道题,便可得一智慧果)

  涂抹  纷纷夸赞  价钱  (给“价”组个词。)

  购买  连连拱手  批评  (看动作,猜一个字。)

  翘起  浓墨涂抹  惭愧  (字谜:黑土,打一个字。)

  和蔼  沉思片刻  牛蝇  (老师说意思,请你猜词语)

  齐读词语。

  词语读得真棒,老师还想听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

  指名同学朗读。(在读中正音。)

  同学们,在你们读和听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指名交流。(同学们真会读书,自己读懂了这么多。)

  三 、研读感悟“著名”。

  ppt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

  什么样的画家才叫“著名”?   这节课,我们先去感受这个画家的著名。

  自由读读1-4段,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他的“著名”?

  ppt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ppt对比句子: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你注意到了“一……就……”。)把一和就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这样看来“一……就……”的本领还真大!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读。  齐读句子。

  ppt2、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没有不点头称赞”是点头称赞还是不点头称赞呢?还可以怎么说?(都)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就……”的句式说说。

  ppt看画的人一     ,就      。

  有钱的人一     ,就      。

  (你能用朗读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吗?)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戴嵩可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板书:著名)

  看,又有人请他画画了。

  ppt 3 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读读这段话,说说从哪体会到了“著名”?

  “沉思片刻”、“一会儿……一会儿”(画画速度多快啊!)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画画技术多高超啊!)

  ppt“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区分词语。

  谁能用朗读把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词语读得这么有韵味,相信句子一定能读得更味道了。)

  指导多生朗读。(读出胸有成竹、自信的语气。)

  是啊,戴嵩的画画得这么快,这么好,难怪画一挂出来就有人欣赏,还不停称赞呢?

  你听到谁在称赞了?(商人  教书先生)

  ppt“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夸一夸。

  指名夸一夸,说说为什么?

  句中有两个词,都是表示夸奖的意思。请找一找。(称赞  赞扬)。

  (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会使文章更生动,以后小朋友写作文时也要这样。)

  像这样意思相近的词文中还有一个,你能找到吗?ppt(夸赞)

  师生合作读。男生读商人,女生读教书先生,老师读提示语。

  引: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还不停称赞呢?

  一位商人称赞道——男生接;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女生接。(老师听出你特别强调神笔这是为什么呀?)

  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戴嵩的画确实是绝妙之作。如果你也在场,请你也夸夸他的画技?

  请用这个句式夸夸戴嵩的画技?

  戴嵩的画一        ,就          。(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围过来看。……)

  指名生夸一夸。(学生自由练习后,教师指名回答。)

  看来,戴嵩的画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你也夸,我也夸,大家都在夸,就叫——ppt(纷纷夸赞)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1-4段,再次感受大画家的著名。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ppt生字:抹  商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4、评议修改。

  5、看看其他几个字在写时还应注意什么。

  《牧童和画家》教后反思

  今天,我参加了本校与小浦中心小学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在设计课时,我想起了崔峦教授的一句话: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对崔老师的这三个“教语文”,我仔细地揣摹,认真地思考,细细地咀嚼。课前我对教材进行细读,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重点熟读课文,学习字词,研读感悟画家的“著名”,为下一节课学生感悟画家的“虚心”作好铺垫。在教学《画家与牧童》这一课时,我努力将语文课堂还给“语文”。

  一、阅读识字,理解语言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我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识字。比如,“连连拱手”一词,通过模仿动作理解它的意思。又如学习“轻笔细描”和“浓墨涂抹”这两个词语时,我出示了两幅画面,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两个词,能较容易地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再通过朗读指导加强理解,进而读好整个句子。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反反复复地感悟、朗读,实现语言的积累。在第2、3、4自然段的教学时,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了“夸赞”、“称赞”、“赞扬”一组同义词。

  二、模仿练习,学习语言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比如:在学习了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这句话,用“一……就……”练习说话。有的学生说:“看画的人一看见戴嵩的画就点头称赞。”有的学生说:“有钱的人一看见戴嵩的画就争着花大价钱购买。”通过句式训练,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再如,当学生读到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戴嵩的句子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的画呢?但在让学生夸赞时,我又用了“一……就……”的句式让学生说,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多练习这个句式,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所讲的内容就有所限制。

  三、想象说话,发展语言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结合文字进行大胆地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学第2、3、4自然段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同桌读、师生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在场,你会怎样夸?将学生带入了“纷纷夸赞”的情境。学生对“纷纷夸赞”这个词的理解水到渠成。

  四、多读感悟,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读”占鳌头。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每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在学习第二段感悟“著名”时,我让学生通过读、思、画、议、悟等几个环节,将文章读通、读懂。最终使学生的言语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重点句子的品读,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

  课中还有许多不足,勉励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

《画家和牧童》 篇3

  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生动的儿童故事。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及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议、演、评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悬殊差别,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图文结合阅读理解,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和文意插图、画家戴嵩

  2、课外搜集大画家戴嵩的生平介绍、绘画作品等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教师出示插图)同学们,你们认识画中的两个人是谁吗?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阅读一个新的故事。(板题)

  2、激发体验: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如果众人面前你发现了别人的画中出现了问题,你会怎样做呢?如果那个画画的人是你,你又如何面对呢?

  (组织学生交流,创设学文情境,相机引出课题)

  对话平台

  自学

  1、轻读课文,划出生字,争取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合作识字。

  3、组织全班交流识字成果。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随机指读等。重点挖掘学生识字记字的方法。

  4、同桌之间互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及读文是否通顺。

  (以多形式的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扎实巩固识字成果,为学文扫清障碍。)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抹、挤、拱、批评、决”

  2、引导学生从字的部件组成、结构形式上观察体会,找出字的特点。

  3、教师范写学生确认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问题。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后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突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突出重点字的书写指导,有的放矢,扎实有效。)

  细读

  1、指读课文,师生评议。重点解决生字正音,长、难句子的阅读指导,把课文读通顺。

  2、细读,思考: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哪些问题?

  3、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在读文中思考,发现,了解课文内容,体现读书指导的层次,目的性。在学生的读书交流中,及时吸收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安排。)

  研读

  1、思考:戴嵩你了解吗?在课文中对于他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引导学生从课外资料和文中大家的表现认真体会。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图文对照,激发想像。除了文中的描写,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3、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练习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挖掘学生的读书体验。如: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说说自己的理由。

  4、启思:正在大家盛赞戴嵩画作的时候,牧童为什么说戴嵩画错了呢?

  (引导学生多形式的练习感情朗读,体验文中的情节变化和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书交流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1、指读字词,练习听写。

  2、指读课文前两自然段,再现课文情境。

  (抓实基础,把握内容,自然过渡。)

  品读

  1、结合课文5、6自然段指导读书:听到牧童的异议,围观的人什么反应?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戴嵩的表现如何?如果你就是当时的戴嵩,你的感受如何?

  2、多形式(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有感情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表现和心理。

  3、师生合作分角色,共同演读课文内容。

  (古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采用多形式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与故事内容产生共鸣,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拓展

  1、营造情境,教师当记者对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进行采访,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组织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和整个故事进行评论。可以采取“我送给一句话”的形式。、

  (变换读书理解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启思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的理解,从而受到启迪与熏陶。)

  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引导观察,交流发现。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练习书写,互相评价,优秀作业全班展示。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纷纷:(许多人或者事物)接二连三地。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指教:请人对自己的工作、作品等提意见。

  观赏:观看,欣赏。

  相关链接:

  1、 戴嵩:唐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师韩晃,笔致精细入微,山泽水牛尤为著名。牛能得“野性筋骨之妙”,与韩干画马并称“韩马戴牛”。

  2、注:《画家与牧童》就是根据这篇故事而来的。                                                  戴嵩画牛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②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③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尾⑤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⑥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⑦。”不可改也。                              

  【字词注释】①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嵩(s#ng)。②囊(n2ng):袋子。此处指画套。③拊(f掌:拍手。④搐(ch)):抽缩。⑤掉尾:摇尾巴。⑥然:认为对。⑦婢(b@):女佣人。

  【诗文翻译】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阅读在线:           小学生的大发现:蜜蜂有发音器 

  近日,湖北监利县科技副县长来到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看望一位名叫聂利的六年级小学生,并向她请教一个问题:蜜蜂到底靠什么发出嗡嗡声?

  “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它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聂利说。

  8月中旬,在兰州市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12岁的聂利撰写的科学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个结论,是聂利对蜜蜂进行了一年多的观察和试验后得出的。

  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是哑巴,它们没有发音器官,但却有会叫的翅膀,这些昆虫在飞行时不断高速煽动翅膀,使空气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嗡嗡的声音。后来,聂利在《十万个为什么》中也看到,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每秒达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她向老师求证,老师的观点也同书上一样。

  去年春天,聂利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对教材、科普读物和老师的讲解产生了质疑,并开始了对蜜蜂的试验和研究。她先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她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每次用去48只蜜蜂,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这项试验她反复做了10次,结果都一样。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据悉,聂利的论文已被大赛组委会收进获奖作品集,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也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画家和牧童》 篇4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课文词语、句段、练习题)

  第 一 课 时

  一、读题激趣,导入新课

  1.仔细观察老师板书课题。

  2.朗读课题三遍,低声议论对课题的理解。

  3.交流对课题的理解,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学习。

  二、自由读文,随机识字

  1.第一遍: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并标上段落序号。

  2.第二遍: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困难处多读几遍。

  3.第三遍:同桌对读(逐段),针对“音准句通”相互评议纠正。

  4.指名、集体认读生字新词。(屏幕或黑板出示)

  戴嵩  价钱  购买  浓墨涂抹  和蔼

  批评  翘起  驱赶牛蝇  惭愧  拱手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交流读后的感受。

  四、字词检测,巩固认读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2.用生字扩词。

  3.读带生字的词语,再指名从课文中找出带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五、写字练习,练中识字

  1.认读田字格中12个字并组词。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3.提出书写困难的字,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握笔姿势)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师生评议,老师随机指导。

  六、课外作业

  1.把课文朗读给家人、邻居、小朋友听,并记录他们的评语

  2.阅读“我知道”,搜集名画家的故事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第 二 课 时

  一、朗读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现在我们把课文再读一读,好吗?

  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组读得好。

  二、读词语,说句子

  1.出示词语:购买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批评  和蔼  翘起  驱赶  惭愧

  2.用多种方法认读词语。

  3.学生自由选词语说句子。

  三、自读感悟

  1.自己默读或轻声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阅读感受。

  四、预想反馈:

  1.戴嵩画画本领高。

  2.戴嵩十分谦虚。

  3.牧童敢于批评大画家。(引导:坚持实事求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分类板书。

  五、小组合作,品读课文

  1.根据自己理解,选定品读的语段,自由组合。

  a.读懂戴嵩的画技。(课文第1~4自然段)

  b.读懂戴嵩谦虚品质。(课文第5~6自然段)

  c.读懂牧童坚持实事求是。(课文第5~6自然段)

  2.合作阅读,小组讨论: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戴嵩画技高、为人谦虚和蔼,牧童敢于说真话、实事求是?

  3.自选交流的方式,反馈对课文语句的理解、感悟。

  六、感情朗读,运用积累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文。

  3.介绍自己搜集或了解到的画家优秀作品的图片,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用游戏形式巩固要求会认、写的字。

《画家和牧童》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会写“价、钱、购”三个字。

  2、学习课文1-4自然段,体会戴嵩的著名。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通过对四句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戴嵩的著名。

  教学难点:“一……就……”这个承接关系的复句的理解和“”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词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1、推荐读《皇帝的新装》等敢于挑战权威的故事书。

  2、课件。

  3、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毛笔、宣纸、墨.

  【教学流程】

  一、激趣启思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一位是画家,(教师板书:画家)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画家呢?

  生:画画非常好的人。画画很有名的人。

  2、师:你说得很对。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的这位画家的名字叫“戴嵩”,(卡片出示:戴嵩)跟老师叫一叫他的名字吧。谁来给“戴”字找个朋友。

  生;戴红领巾。

  师;对,戴红领巾的“戴”就是这个戴,还能组什么词呢?

  生;戴帽子、戴手套、爱戴、张冠李戴……

  3、师: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另一位朋友,他是牧童,(教师板书:牧童)

  4、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写的字,有谁知道我为什么把“画家”写得大一点,把“牧童”写得小一点呢?

  生:画家是大人,牧童是小孩。画家是个大画家,牧童只是个放牛娃。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这么一大人、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赶紧来学习21课《画家和牧童》。(教师板书:21、和)请小朋友齐读课题。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课题读得真不错,接下来的故事更精彩,请小朋友翻开课文,借助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开始吧。

  2、好,静下来,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认识了吗?(课件出示生字)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这些生字词。同学们学得真认真,我们一起读。

  3、小朋友读得真不错,(点击课件)看,现在拼音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小火车读吗?

  生;愿意。

  师:火车火车哪里开?生:火车火车这里开。师:这列火车开起来。

  4、师:如果只剩下生字,你们还认识吗?请小朋友把生字卡片拿出来一边读,一边摆放在桌子上,比一比谁读得最认真,摆得又快。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也可以请书上的拼音朋友帮忙,开始吧。

  5、师:好,停下来,现在老师把生字都集中在生字卡片上了,老师抽哪一张,你会念的就大声念出来,我们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最多,也可以给生字组组词。我们直接读出来,不需要举手,开始……

  6、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做一个“看看、听听、找找”的游戏,认真看老师的动作,仔细听老师说的话,快速从你的生字卡片中找出相应的生字举起来,听明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好,仔细听,这是一个字谜,“黑土——”读出来什么字,可以组什么词。

  生:浓墨涂抹、墨水、墨汁。

  师:好继续,下面认真看老师的动作,“拱手——拱、抹润肤乳——抹、翘起大拇指——翘”,小朋友们真聪明,全找对了,老师翘起大拇指表扬你们。现在请小朋友快速收起卡片,仍然放在抽屉里。

  三、自读自悟,品读课文1——4自然段。

  1、师:刚才老师认识了小朋友识字的本领,小朋友个个都学得很认真,接下来你们想展示一下读书的本领吗?老师也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读懂课文内容的!刚才我们从课题中知道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现在老师就请大家读读课文1——4自然段,找找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找到了用“——”划下来。(课件出示1——4段的内容)

  2、师:找好的同桌交流一下。

  3、师:现在有谁来汇报一下,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的?(全班交流,交流到哪句就学哪句。)

  汇报a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a、师:哪个小朋友能读准这句话。

  生读。

  师:你读得真准。谁还愿意读。

  生读。

  师:你读得又准又通顺,我们一起来读。

  b、师:为什么你认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戴嵩很著名呢?

  生:戴嵩的画才刚刚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来看了,可以看出戴嵩的话非常好。

  c、师:你真会动脑筋,理解的非常对。

  师:谁还想说?

  生: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来看了,可以看出来他的画很好。

  师:你理解的很好。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读得真棒!谁能读得比他更好。

  生读。

  师:你读得也很棒!我们一起读。

  d、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想用“一……就……”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夸夸你们:“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的问题一提出来,你们就能正确回答!”你们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夸夸老师或同学吗?

  生:老师真能干,我一有错误,你就指出来了。老师真能干,你一讲,我们就听懂了。真好学,他一到教室,就认真读书了。真爱干净,他的手一脏,就去洗手了。

  师:还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戴嵩很有名。

  汇报b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a、师:谁能把这句话读准?你读得真准,谁能读得比他更好。男生读。

  b、你从这句话的那些地方看出戴嵩的画非常好呢?

  生: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就是说看画的人都在点头称赞,可以看出戴嵩的画非常好。

  生: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可以看出戴嵩的画非常好,大家都想买。

  c、师:你能把理解到的意思读出来吗?

  指名读。

  师评:你读得真好,大家仿佛看到每个人都在不停地点头呢!女生读。我们一起来,起……

  或:如果“你从这句话的那些地方看出戴嵩的画非常好呢?”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要进行引导。

  b、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教师边说这句话边点红“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

  生:看画的人,人人都在点头称赞。

  师:人人都在点头称赞,看来戴嵩的画确实非常棒,怪不得有钱的人都要怎么样啊?

  生: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师随着生的回答,课件点红:争着、花大价钱)

  c、师:你能把理解到的意思读出来吗?

  指名读。

  师评:你读得真好,大家仿佛看到每个人都在不停地点头呢!女生读。我们一起来,起……

  师:还可以从哪句话中看出戴嵩很著名。

  汇报c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a、师:谁来读这句话。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很难读,我们来读一读,(卡片出示: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一起读,男生读,女生读。

  b、师:“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画图画的两种方法,请小朋友来看老师来画一画。(老师边画边讲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像这样用浓浓的墨用力地涂抹开来就是“浓墨涂抹”,像这样轻轻地描画出一样东西的轮廓,就是“轻笔细描”。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c、你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什么?

  生: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戴嵩的画技很高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戴嵩很著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戴嵩画画的水平很高。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戴嵩画画的速度很快。

  d、谁能把画家这种高超的技巧读出来。

  指名读。

  师评:你这样读,我们好像看见了大画家在那儿认真地画画,学着他的读法一起读。大画家很快就画成了一幅什么图?(斗牛图)

  汇报d句:“围观的人见了,纷纷称赞。”

  师:围观的人见了是怎么做的?请你从书上找找答案。(出示:围观的人见了,纷纷称赞)

  (1)、读商人的话。

  师:围观的人里有哪些人在夸呢?请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出示商人的话)

  师:谁来当商人夸一夸。

  师评:你读的真好,大家好像看到了这幅画,画得太像了。

  师:谁也想来夸一夸。

  师评:我听出来了,你准备掏钱买这幅画了,是吧。

  师:谁还愿意来夸一夸?好,举手的小朋友站起来,都来夸一夸,在夸的时候,还可以想一想商人会做些什么动作,可以边做动作边来夸。

  (2)、读教书先生的话。

  师;教书先生又是怎么夸的呢?(出示教书先生的话。)

  师;谁来当教书先生夸一夸。

  师评:你这样读,我们好像看到了这幅画。

  师:谁还想夸一夸?

  师评:这样读,才是在赞扬人呢!

  师:我们一起当教书先生夸一夸,全体起立,起……

  (3)、说话训练,理解“纷纷夸赞”一词。

  围观的人除了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外还有谁也会来夸呢?生:亲戚、邻居、过路的人、大官……

  这么多人都来夸赞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生:“纷纷夸赞”。(出示:围观的人见了,纷纷夸赞。)我们一起读,起……

  看来戴嵩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画家,让我们带着夸赞的语气齐读课文1——4自然段。

  (如果学生找不出c句,就这样引导:在1—4段中有一句话是直接描写戴嵩画技高超的,请小朋友再好好读读1—4段,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四、写字。

  师:小朋友们课文学得真认真,接下来,我们要学写生字了。

  1、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这三个字,(出示;价钱、购)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左右结构。

  生;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

  2、你说得真对,这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型结构的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把握好这个结构,看教师来写“钱”字。

  3、学生书写,每个写两个。

《画家和牧童》 篇6

  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身为著名画家,戴嵩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文章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感悟,在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

  另外,对于戴嵩和我国一些著名的画家,学生知道的很少,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请爸爸妈妈帮忙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 :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名画家的作品、学生给画配话的练习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画家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帮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

  4、参加“智慧乐园”: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摘到智慧果吗?

  注:字音——惭can愧、蔼ai

  扩词——批、驱、蝇

  动作表情识字——惭愧(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感觉?)、抹、戴、翘、拱

  联系生活识字——中百平价商场、连山购物中心、墨水瓶。

  5、写字:抹、挤、拱、批评、决

  (1)、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对比感知。

  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1)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3、大家为什么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2)重点指导这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戴嵩的画画得好。)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画完了。(戴嵩画得很快。)

  (3)师:你们看,汉语中的“一”多神奇啊!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夸夸它吗?

  四、总结:

  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说他画错了。

  二、读文品悟:

  1、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

  5、深入思考:

  (1)读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指名任意说。

  (2)课题这样写合适吗?(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律动: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

  三、拓展延伸: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四、规范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描摹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

  五、总结建议: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网上向牧童挑战,想了解具体情况吗?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有关的资料。

《画家和牧童》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写课后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欣赏作品,导入新课

  1、(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欣赏两幅名画,一幅叫“三牛图”,一幅叫“归牧图”。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

  2、这两幅名画是我国唐朝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板书:戴嵩。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强调“嵩”与“高”读音的区别)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他和牧童的故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 读了课文,你能简单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2.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认读课文中生字、新词,结合正音。(朗读困难处,老师范读)

  3.引导合作朗读。在小组内把自己读得最棒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相评价。把自己读得还不够好的段落请同学帮一帮。

  4、口头填空:戴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初步感悟到:戴嵩是唐朝一个著名的画家;戴嵩是一个非常虚心的画家)

  三、巩固生字,积累语言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去掉拼音),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2.这些生字、词语你还在哪里见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3.在这篇课文中你又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并结合完成课后“读读写写”作业)

  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12个字,并用这些字组成词语。

  2.观察字形特点,按结构、偏旁归类。(如“兄”“呆”都是上下结构,口字旁;“抹”“挤”“拱”“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它们都有提手旁,字义与手有关)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提示:“商”的同字框里不是“古”;“抹”右边上横长,下横短;“批”右边的两个“匕”,大小不同。范写“钱”“购”二字)

  5.学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美读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深深地为大画家戴嵩的虚心好学所感动。现在,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1.老师有激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朗读感悟,品味语言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来读读课文,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呢?请你画出来。

  2.学生独立读文,画出有关语句。

  3.四人小组交流,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

  4.学生交流,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a.朗读感悟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

  “多谢你的指教。”(读出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语气,并用动作表演来理解“拱手”这个词语)

  ◆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b.朗读感悟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读好下面两个句子,并引导用此句式说话。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分角色读好下面的内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称赞、夸赞、赞扬、绝妙等词语)

  三、齐读全文,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戴嵩虚心地接受了牧童的意见,从此,他更加注意观察牛的生活习性,在他画笔下的牛,更加栩栩如生了。

  (再次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让学生欣赏)

  四、拓展练习

  1、完成课后句子练习。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

  2、预习22课。

《画家和牧童》 篇8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画家?牧童呢?

  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游戏识字。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个著名画家的句子。

  2、全班交流。

  随学生回答朗读感悟有关句子:

  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理解“观赏”,用“一……就……”说话练习。

  ⑵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换种说法说句子:看画的人都点头称赞的,有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说说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⑶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理解“沉思”“片刻”,教学多音字“斗”

  ⑷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教师用简笔画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练习(5)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说说“夸赞”的近义词

  (6)“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抓住“绝妙之作、活、神笔”,让学生明白戴嵩的画技超群。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两句话。

  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②、小组派代表展示朗读成果。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抹、挤、拱、批:都是提手旁的字,重点指导“抹”。

  2、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四自然段

  二、朗读感悟最后两段。

  1、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

  2、默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如:写“戴嵩”谦虚的句子:

  (1)这时,戴嵩吧牧童叫到跟前,和蔼地说:“……”

  抓住表情、称呼,可以看出他的虚心。

  (2)戴嵩挺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

  同样抓住表情、动作体会戴嵩的虚心。

  写“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句子:

  “画错啦,画错啦!”……

  3、分角色朗读。

  4、人们听了牧童的话和戴嵩的表现,会说些什么?

  5、学了课文,练习自己的体会,说说自己向对谁说什么?

  如:我想对牧童说:“……”

  三、自由诵读课文。

  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再表演朗读评议。

  四、拓展

  我国还有很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五、写字指导

  “商”字要跟“摘”字的右半边区别,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写,然后作点评。

  22、我为你骄傲

  一、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片、字卡

  三、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

  1、出示课题,质疑问难。

  理解“骄傲”的意思。

  2、书写“骄傲”。

  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骄傲",师巡视。

  3、你们字写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骄傲。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课题中“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为什么会喂“你”骄傲?

  二、识记生字。

  1、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轻声读、默读、小组读、同桌一起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带拼音)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3、(出示生字不带拼音)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

  4、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5、识字游戏:

  (1)、说偏旁猜字。

  (2)、开火车扩词。

  三、初读课文。

  1、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小组推荐组员读。

  2、学生自主评价朗读情况,正音。

  3、你读懂了些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在生活中你砸破了别人的窗户,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5、下堂课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璃、滑、碎”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板书:我为你骄傲

  二、感情朗读,想象感悟。

  1、感悟“我”的心里变化。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描写“我”心情的变化。

  (2)感悟有关句子:

  开心:想象"我"和小伙伴扔小石头时那开心、有趣的场面,想象在这种情境中。"我"和小伙伴的神态、动作、语言,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重点练读: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害怕:重点练读: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我会想些什么?

  不自在:这以后,……我却觉得很不自在。说说为什么会不自在?轻松:为什么会轻松?

  把小男孩想的和做的画出来。汇报小男孩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假如你是课文中老奶奶,当你看到小男孩写的信和送来修理窗户的7美元时,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让生充分说。)

  2、课文中的老奶奶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让生自由读课文的6.7自然段。

  (1)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小组)讨论。

  (2)汇报讨论的结果。在慈爱又善良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质——诚信、孩子的诚信。

  (3)说说读到这里最让你感动是什么?

  (4)你想对老奶奶,“我”说些什么话?

  三、扩展延伸

  1、你觉得"我"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弥补这次过失?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做错了事,应当怎么办?

  四、实践活动: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跟老奶奶写信?写一写。

  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在学习中理解词语,理解时积累,积累后运用词语说句子。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教学难点: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课件出示戴嵩的画作,第一幅:牡丹图   出示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第二幅:牧牛图  (出神入化、绝妙之作)学生欣赏并夸夸这些画作,学生用上这些词语练说句子。

  一、导入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画家和牧童》,请小朋友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画家”二字大,“牧童”二字小)

  师:看课题后你发现什么了吗?(   )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

  师:小朋友很会发现问题,想想该怎样读才能把一大一小的意思告诉听课的老师(以手示意“画家”二字读大声些,“牧童”二字读小声些),学生再读课题。

  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文95页,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二、品读课文,从画作的画法、旁人的夸赞、态度等体会“著名”

  (一)引出“著名”

  师: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师: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

  谁能用“著名”来说说戴嵩这个人。(二)品“著名”

  重点句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现在我们知道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那课文哪些句子具体写戴嵩画画的?请小朋友们拿起笔,找到写戴嵩画画的句子画起来。(学生汇报后齐读)

  师:(课件)看看这幅画,谁来指指,哪儿是“浓墨涂抹”,哪儿是“轻笔细

  描”。(请一学生上台指画)

  师:好,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是戴嵩,请起立,拿起笔,伸出手,边读句子边画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师:两个“一会儿,一会儿”让我们看到戴嵩画画得(又快又好、真快啊)对,这里用两个“一会儿”是表示戴嵩画得很快的意思,那些小朋友能用上这两个“一会儿” 来说说句子。(学生说句子,教师相机评价。)小朋友们说的句子都是表示做事快的,咱们的戴嵩他一会儿      一会儿       

  师:戴嵩的画画得又快又好,所以〈课件出示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学生齐读

  重点句2: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课件“一  就”变红)你能把这两个变红的字读好吗?让学生读句子,想画面,(可让学生边听老师朗读,边闭起眼睛相画面,然后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从而感受来看画的人来得可真(快啊),来得也(真多啊)那是因为戴嵩的画画得(好啊)

  师:哪些小朋友能用上“一    就    ”来说个句子吗?(学生练说,教师相机评价)戴嵩的事可是一       就       

  重点句3: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师:人们一边欣赏着戴嵩的画,一边大声地称赞他的画画得画画得好。请听一位商人大声地称赞说(课件出示商人说的话)

  生:齐读商人说的话。

  师:商人的话音刚落,一位教书先行又大声夸赞(课件出示教书先生说的话)

  生:齐读教书先生说的话。

  师:我就是那个商人,你们就是那个教书先生,来一起夸夸戴嵩的画。注意老师的表情和动作(师生互读)男同学当商人,女同学当教书先生,一起来夸夸(分男女读),这位商人摇头晃脑的夸赞道(指一学生读)这位教书先生摇着扇子称赞道(指一学生读)。

  师:戴嵩画画的现场除了商人、教书先生外,还有很多人。他们看到戴嵩的画,会怎么夸赞他呢?师:小朋友们,课文中商人和教书先生夸赞的时候用上了“绝妙之作”这样的词语,如果我们也能用上这样的词语,那戴嵩听了会更高兴的。(提示学生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出神入化)

  师:大家你夸一句,我夸一句,都在夸赞戴嵩,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找一找,是(纷纷夸赞)。

  三、读议结合,理解人物品质

  师:就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一位牧童挤了进来,并大声喊道(课件出示插图和牧童的话,示意学生学着牧童的样子喊)

  师:牧童这一喊就像(炸雷一样),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师:大画家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是怎样做的?有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戴嵩是怎样做的?像我一样吗?(师做生气状)(  )从哪儿看出来的?(和蔼)谁能学学戴嵩和蔼的表情?

  师:现在我是小牧童,你们是戴嵩,一起来学学。

  师:大画家,您这么大的年纪,并如此著名,却叫我这个放牛娃“小兄弟”,这“小兄弟”三个字表达了戴嵩对小牧童的(    ),来,带上我们对小牧童的尊重,再叫叫他(     )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吗?(     )可戴嵩却对小牧童说“我很愿意      ”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戴嵩呀?(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虚心或谦虚),来,让这位谦虚的戴嵩来到我们身边吧(师生互读对话)再互换角色读

  师:此时我就是戴嵩,小朋友们就是小牧童,我有问题请教你们了。小兄弟,请你说说我什么地方画错啦?(课件出示:这牛尾巴……)提示学生用上动作表示

  师:小牧童们,真了不起,我还真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你们怎么对牛这样了解呀?

  生:认真观察,细心……

  师:这不仅是个细心观察的小牧童,他还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出一位大画家的错误,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小牧童?(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细心或勇敢)

  师:让这位细心、勇敢的小牧童也来到我们身边吧(师生互读对话)

  师: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谁能学学戴嵩的表情,做做他的动作。(      )你的头向下低着,脸有点红,这种表情叫(惭愧),我们一起带着这种表情再来读读。这个“连连拱手”怎么做呀?在这表示什么意思。(    )来,做上拱手动作读读,再带上惭愧的表情,做上连连拱手的动作,再读读这个句子。

  师:我就是戴嵩,小朋友们就是小牧童,咱们再来学习一下人物的语言,(课件出示对话)。开始。(师生互读对话)互换角色再读,同桌互读,指导学生带上表情、动作读。

  师:多谢你的指教,多谢你的指教,小兄弟,你还有什么话想对我戴嵩说说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评价)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大画家戴嵩,还有一位大胆指出他人的错误小牧童,他们的品质一样(了不起、让我们学习、敬佩),孩子们,再看看老师的课题,有需要改的地方吗?怎么改?是啊,小牧童那样大胆那样了不起,我们可不能小瞧他,我们也要把“牧童”写大(修改课题字体大小),让我们带上对他俩的敬佩之情再读课题——《画家和牧童》。

  (课件作业)课后请同学们从这两个人中选择一个或两个你喜欢的人,用一句话来夸夸他们。

  下课!

《画家和牧童》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能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熟练地认读一类生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文本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情感目标:在朗读、说话、想象等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并学习戴嵩谦虚的品质,有像牧童一样会观察、说真话、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愿望。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角色,从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中想象人物心理,领悟并学习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等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体会人物品质,让学生有自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巧妙引题

  1、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话题:

  “孩子们,你们的歌声真好听!把老师的心都打动了”“说实话,看到你们这一张张稚气可爱的笑脸,我真喜欢你们,大家愿意和我交朋友吗?”“看看后边,哇! 好多好多的新朋友。知道他们为什么坐得比你们还要端正吗?他们可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分享你们学习的快乐的,作为主人,你打算怎样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他们呢?”

  2、你们的发言真精彩!咱们来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看谁的表现最出色。

  宽—— 强—— 加—— 恶—— 贵——

  3、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真了不起!来几个难一点的,看你会不会。

  表扬—— 虚心—— 平凡——

  4、(老师指着黑板上的课题“画家和牧童”。)猜猜看,这画家和牧童,谁平凡,谁伟大?你还想知道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逐个评价。)“你的猜想很有创意!” “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作为知心朋友,咱握握手”“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与合作,咱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师生问好,上课。)

  [此过程设计的意图重在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为实现愉快的学,主动的学做好铺垫。同时,练习说反义词是本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内容,由此引入课题,具有生成性,体现了教材的纵向联系,也有利于学生接受并激起学习欲望。]

  二、认读生字,感知全文。

  1、创设情景:孩子们,夏天已经到了,晴朗的夜空,有无数的星星,真美丽!谁会认?和它打打招呼。(抽生个人读生词)

  2、读得很正确,咱们用“开火车”的方式接着读。

  3、既然大家这么积极,我们一起大声的读一边吧!

  4、读得真好!这些词就藏在《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中。要是你能在课文中正确地认读他们就更了不起,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然后想想,文章讲了件什么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课也应有一定的体现,个人读、开火车读、齐读,然后在课文中认读,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同时,初读全文也是对文章的一次整体感知。]

  三、品读感悟、了解戴嵩画技高超

  1、你们的发言让我也分享到了大家学习的快乐,老师有一份礼物想送给大家,请看——(课件展示几幅戴嵩的作品)看过之后,你想说什么?是呀,戴嵩的画太美了,让我们从课文中去认识这位伟大的画家吧!

  2、请打开书95页,看第一自然段,谁会读?其他孩子可要认真听、认真看。(抽生个人读两遍)

  “你们怎么评价他的朗读?”“你读得很正确,。”“你比他读得更好,把这一句再读一遍”

  3、这几位同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你们敢不敢向他们挑战?齐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次,你读懂了什么?

  4、(过渡,领读第二自然段。)是的,戴嵩的画画得太好了,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怎么画的?请看屏幕,一起读。“他一会儿……很快就画成了。”把最后几个字再读一遍,再读一边。这次,你又读懂了什么?

  5、对!戴嵩作画总是又好又快,难怪人们说他是唐朝的一位——着名的画家。(板书“着名”)面对这幅斗牛图,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看三、四自然段,都有哪些人在夸?把商人的话用“——”画出来出,教书先生的话用的~~~~“画出来。练习读一读,最好能读出称赞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教师评价。)“你读正确了,面对这么优秀的作品,你能不能发自内心的去称赞一下呢?”“你真会夸奖别人”“你比商人更会称赞”“从他们的称赞声中,你明白了声么?”

  7、围观的人很多,人们还会怎么夸?想象真丰富!像这样商人在夸,教书先生在夸,你也在夸,他也在夸,这就叫做——纷纷夸赞。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好,你们以后可以借鉴。

  [此过程适当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先观赏戴嵩的作品,激发了求知欲,新奇感,为了解人物打下了基础。同时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明白戴嵩作画既好又快,从而发自内心的读商人、教书先生称赞的话,便于打开想象之门,猜猜人们还会怎么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渗透也有一定体现。]

  四、读议结合,理解品质

  1、同学们,就在人们纷纷夸赞的时候,一个牧童却挤了进来。请听——(出示主题图,伴画外音“画错了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仔细看图,人们的表情怎样?猜猜他们会怎么想?然后以“我猜他可能在想……”的方式在小组内就近交流。(老师到学生中倾听)

  2、比比看,谁最先坐端正。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课文的题目是《画家和牧童》,这会儿我们最关心的是画家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反应?牧童又是怎么说的?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汇报、朗读)画家生气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导看图,理解“和蔼”,个人读戴嵩的话。)听清楚没有,画家称牧童什么?这么大的年纪,却称呼牧童小兄弟,多么和蔼可亲呀,咱们一起再读一遍画家的话。

  4、牧童的话很长,谁能读好,那可了不起。(抽生个人,读师生评价,比赛读。)读懂没有?闭上眼睛,抢答开始——

  “戴嵩的画哪儿画错了?”“他是怎么画的?”“应该怎么画?”

  5、睁开眼睛,小博士走进课堂向我们挑战来了,他会填,你会填吗?(照应课前的反义词练习,引导学生从年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方面完成以下填空:)

  画家( ) 牧童

  6、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牧童能指出画家的错误?相机板书“会观察”“说真话”。这样的牧童多可爱呀,让我们一起用天真的语气,诚恳的态度,给这位伟大的画家提提意见吧!

  7、听了牧童的话,戴嵩是什么反应?自由朗读最后一节,用你的表演告诉我们。

  8、你真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咱们给他一点奖励吧!你们愿意把哪条小鱼送给戴嵩?(出示有“ 虚心”“骄傲”的小鱼卡片)

  板书:“虚心”

  9、让我们读一读写戴嵩的这几个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执教。’”(老师相继点评“画得多好呀!”“画得多快呀!”“多虚心呀!” )这里有几个词用得特别好,你能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吗?

  课文后面的学习小伙伴也说了,“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板书“了不起”)交流到这,老师也要惭愧的向大家道歉了,课前,我认为画家伟大,所以写得这么大,牧童平凡,写得这么小。公平吗?(修改板书“画家和牧童”——“画家和牧童”)再读课题。

  10、学了课文,你最喜欢谁,选择你喜欢的角色,在小组内合作读全文。

  [此过程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地、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了解人物品质,突破教学难点。“你想把虚心和骄傲中那个词送给戴嵩”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做出判断,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同时,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也有一定的体现。]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今天的收获可真多!最后,咱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

  2、提出要求,每人任选一个做一做。

  a.这节课你过得愉快吗?用几句话把你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

  b. 接着写——“画家,我想对你说……”

  c. 接着写——“牧童,我想对你说……”

  d. 把本课中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写下来,与同伴交流。

  e. 我想给自己布置这样的作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课堂展示。

  4、总结,布置课外作业:用合适的方式在课外了解历史上着名画家的作品。

  [此过程设计意在检查学生收获,关注学生情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让学生自选作业,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正是关注学生主动发展和个体差异,力求彰显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人文教育的完美体现。同时,体现了课内乡课外的延伸]

  六、板书设计

  画 家 和 牧 童

  着 名 会观察

  虚 心 说真话

  了不起

《画家和牧童》 篇11

  一、导入新课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对着著名的大画家戴嵩的画大喊:“画错啦,画错啦!”这胆量令人佩服。这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齐学习21课《画家和牧童》。

  2、相机出示课题。画家和牧童

  (“画家”写的大些,“牧童”写的小些)

  (齐读课题)

  3、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⑴ 自已小声读课文。要求不指读,不读错字,不加字添字,边读边想,把使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

  ⑵ 小组中展示,同桌或小组中互相读读,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情况。

  ⑶ 小组中交流一下,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

  ⑴ 出字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⑵ 图上的哪一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⑶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⑷ 对比,感悟人物品质:

  戴嵩──牧童

  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

  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

  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

  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⑸ 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人们的评价。

  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用对话的速度,天真质朴的语气读牧童说的话。

  (教师可适时范读,引导评读、仿读、赛读、表演读等)

  ⑹ 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叙述部分的内容表现出来。

  ⑺ 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

  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⑴ 想象当时的情况,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

  ⑵ 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

  (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⑶ 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快来告诉老师和同学吧!

《画家和牧童》 篇12

  教学目的:

  1.认识“戴、价”等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斗牛图》

  2.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生答)这幅图是唐朝著名的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在他画成这幅图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想知道吗?(想)好,让我们一起走进21课来了解这个小故事。(板题;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

  (一)读文

  1.自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多字也不丢字。

  2.检查读文:指名读文,看谁读得准,其余同学跟着默读。

  (二)识字

  过渡:同学们课文读得不错,老师想看看你们对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1.课件出示带音节词语认读:

  ①借助拼音自己在下面练习读一读。

  ②谁愿意当小老师来领读?

  2.去掉音节你们还认识吗?

  ①我们来开火车读字再读词。

  ②男女生接读词语,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3.看,本课的生字宝宝向我们飞来了,快和他们认识一下吧。

  ①我们来分排领读。

  ②小队之间比一比,看谁是最棒的。

  4.这些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老师觉得“戴、翘”两个字记起来有些困难,你有什么好方法吗?(指导用熟字换部件、根据字形来识字),其余的字跟同位说一说。

  5.巩固识字: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师手拿鸭梨图片)每个鸭梨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如果能大声地读出这个字,并且组个词或说句话,那么大鸭梨就归你啦!(生分两批到前面认读,领取鸭梨)

  过渡: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不错,相信再读课文一定会更加流利。

  三、再读感悟

  1.指名读文,看谁读得准确、流利,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汇报(课文主要写了画家戴嵩画了一幅画,牧童指出了他的错误,戴嵩接受了。意思对即可)

  3.文中的人物很多,你最喜欢谁?

  课文的哪些句子让你喜欢上了他,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班级交流,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谁?

  ①喜欢牧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勇敢、实事求是)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喜欢画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虚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教师小结:一位是著名的画家,可面对小牧童的指点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恳地向牧童道谢,虚心的美德令人感动;而一位身份贫凡的小牧童面对著名的大画家却能勇敢地指出错误并根据事实加以说明,他的胆量着实让人敬佩。戴嵩也正是接受了牧童的指点才画出了闻名于世的《斗牛图》。

  6.出示《斗牛图》,观察这幅图与书上的图有什么不一样?想象一下,此时此刻,围观的人会说些什么?(生答)同学们真有想象力!

  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反顾整体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不用读旁白,只读人物的话。(教师参与小组指导)

  2.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表演(引导评价)

  五、拓展

  在我国现代的画家中,有不少画家以画动物而闻名,你还知道哪些大画家?他们擅长画什么动物?(生答,出示课件)你们知道得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课下去收集他们的其他作品,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

  板书设计:        21、画家  和   牧童

  ↓          ↓

  虚心        勇敢

  实事求是

《画家和牧童》 篇1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学习课文,朗读语句,加深体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在优美词句的赏析中,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不同的优秀品质,从而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新板书,设问导思。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教师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得小一些。)【生齐读课题】

  2、看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生:我发现老师写课题和平时不一样,老师你为什么要把“画家”两字写得特别大,“牧童”两字写得特别小呢?

  师:谁知道呢?

  生:我知道,因为画家是大人,牧童是小孩,所以老师把“画家”两字写得特别大,“牧童”两字写得特别小。

  师:你真聪明,知道他们的年龄不一样。

  生:因为画家是很有名的大画家,牧童是普通放牛的小孩。

  师:你真会思考,知道他们的身份不一样。

  可是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初读,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画的斗牛图画错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

  三.以读促悟,体验品质。

  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戴嵩很著名,画画得好呢?请你再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找出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

  知道什么叫默读吗?就是不出声,用心读,边读边想。 (学生默读课文)

  a、感悟戴嵩的画艺高超。

  师:谁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指名回答)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生:我从“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句话知道,他的画画得很好,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观赏。

  (课件出示: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能把你的感受读进句子里吗?(指名读、齐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句子的“一”和“就”去掉,听老师读。

  (课件出示: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师:对比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生:如果没有“一”和“就”的话,就说明戴嵩画画不是特别好,可能挂出来很久才有人观赏,但是如果加上“一”和“就”才能说明戴嵩画画画得特别好,刚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欣赏。

  师:说得真好,这就是关联词语的作用,你能用“一……就……”说一句话吗?

  生:我一回到家,就写作业。

  生:我一进公园,就闻到花的香味。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的问题一提出来,同学们抢着回答,多快呀!

  师:戴嵩的画得多好啊,咱们再来用喜欢的语气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师:瞧;这就是画家戴嵩笔下的代表作《斗牛图》,他的画是那样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引读第一自然段)

  怪不得       

  怪不得       

  怪不得

《画家和牧童》 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教学方法】指导朗读注重层次:再现文本,走进文本,创造文本。

  【教学准备】flash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斗牛图》、词卡、毛笔、宣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课,激趣明理

  1、配乐讲孔子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他叫什么名字,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后来孔子绕道而行。

  2、提问:

  这个故事中有哪两个主要人物?你觉得他们都怎样?

  3、书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再介绍两个人物。

  (板书课题后齐读)

  二、释题

  1、你们心中画家是个什么样子?牧童呢?

  2、画家画画,牧童放牛,两个毫不相干的身份走到了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想知道吗?

  三、初步感知课文

  请把书翻开,自由读一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四、学习生字

  1、(用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谁会拼读这些字?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拼读。去掉拼音,还会认吗?

  (指名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课件展示词语)

  五、精读课文,指导朗读“夸赞”,体会感情

  1、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出指导夸赞朗读)

  3、指导个别朗读夸赞的句子,注意指导朗读时的层次感:再现文本,走进文本,创造文本。

  4、你赞我赞他也赞,可真是“纷纷夸赞”啊!

  (黑板上贴词卡)

  5、(面对一学生)大画家,大家都这么夸赞你,你怎么一言不发呀?如果你是戴嵩会怎么说?(谢谢大家的夸奖)面对大家的夸奖毫不骄傲,可真是位谦虚的画家呀。

  (初步揭示课文中心)

  6、大画家是怎样画这幅画的呢?引出“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黑板上贴词卡)看老师画。(师画中国画)怎样画的?又怎么画的?谁能把老师画画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画的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整地说话。

  六、精读课文,指导朗读“画错了”,体会感情

  1、(配急促古筝音乐)就这样,画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一幅精美的《斗牛图》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纷纷夸赞时,一个牧童挤了进来,喊道:(学生回答)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是啊,又有谁会相信大画家会画错画呢?

  2、师生对演:老师拱拱手:“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学生扮牧童答:“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老师又拱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3、刚才我们师生对演,(课件出示画家和牧童的对话)现在谁来扮一扮牧童,谁来扮一扮画家?分角色指导感情朗读,从读中感悟画家和牧童的美好品质。

  4、在小组里演一演这个故事。

  (师巡视辅导)

  5、(展示实物《斗牛图》)哪个小组上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学生上台表演。)

  6、看了他们精彩的表演,你认为这个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牧童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师板书)

  七、拓展结课

  1、面对牧童的指正,大画家虚心接受,其美德令人感动,面对大画家画中出现的错误,小牧童大喊:“画错了”又是何等的诚实何等勇敢。

  (板书)

  2、从此以后,大画家虚心接受指正,又画了一幅《斗牛图》,清朝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还在上面题诗呢。

  3、出示现存名画《斗牛图》和乾隆题的诗,师生读诗。

  4、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心潮澎湃,也写了一首诗,想不想读一读。

  (课件展示配乐诗:戴嵩画牛有误笔,虚心接受童指正。实践躬行求真心,千古佳话传至今。)

  5、现在,这位虚心的画家和诚实的小牧童就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6、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戴嵩和牧童这样有着美好品质的人,你想去看看更多这样的故事吗?你可以登陆到以下网站观看。

《画家和牧童》 篇15

  《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情境说明]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一方面表现了戴嵩的虚心之美,另一方面表现了小牧童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

  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采取对比的手法进行教学,将围观人与牧童的语言、围观人与戴嵩的态度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读中感受到戴嵩的虚心与小牧童的勇敢。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画,他们都是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课件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这其中的一位画家和一个牧童的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画家、牧童,同时强调“家”和“牧”的写法)。生齐读课题。画家和牧童之间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大家赶快去读读课文吧。

  [指导写字是低年级的一个重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指导写字。]

  (要求: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自学生字词。)

  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位画家的名字了吗?一起叫叫他的名字(课件出示戴嵩)

  生:齐读“戴嵩”

  师:“高”字上面一个“山”字,它可不念  而是念,大家再读读画家的名字。

  生:齐读“戴嵩”

  师: “戴嵩”的“戴”字可不是我们学过的“代”也不是“带”,它是戴红领巾的“戴”,它还是戴什么的戴?(学生组词:戴帽子、戴围巾、戴手套、爱戴、拥戴……)

  展示课文中的其他生词。指名读词语,随时纠音,评价。

  师:“浓墨涂抹”这个词语特别难读,很绕口,跟老师读一读。

  生: 齐读  

  师:(拿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区别“墨”“抹”)这两个字读音相似,字形和意思都不一样,谁能让我们最快记住它们?

  生:古时候的墨水都是黑色的,所以“墨”是黑字加一个土,“抹”要用手,所以抹是提手旁加一个末字。

  师:听他这么一说,我们就能很快区别“墨”“抹”了,再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个“抹”字不仅我们要会认它,还要会写它。(指导写“抹”,学生临写)

  师:现在,我们再次一起读读这些词语。(齐读——开火车读)

  师:大家这么快就读准了生词,如果把这些生词送进课文,你还能读准它们吗?

  (生读第一自然段时,最后一句话断不好。)

  师:这句话是不太好断句,老师教教你们。(课件出示断句)同桌的同学互相试一试。

  师:还是请你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都会读了吧?咱们继续。(指名读后面的课文。)

  师:大家都能把课文读通顺,还很流利,真好,能告诉老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画家吗?

  生:画画得很好的人才能被称为画家。 

  师:对了。那么戴嵩是一个画画得很好的人吗?请同学们快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吧!一边读,一边把找到的内容做上记号。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小应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精读感悟

  师:你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戴嵩画画得很好呢?

  生:我从“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知道戴嵩的画画得很好。

  (相机出示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为什么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戴嵩画画得很好呢?

  生:因为这里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观赏总是用的美好的事物上,所以我从这一句话中感受到戴嵩画画得很好。

  师:还有吗?

  生:“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从这里我看出他画画得很好。

  师:接着讲。

  生:“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意思就是说“看画的人都点头称赞。”

  师:说得对极了。

  生: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戴嵩的画呢。

  师:你认为花多少钱,才算大价钱?

  生:100元买一幅画。

  师:比较高的价钱了。

  生:10000元买一幅画。

  师:真的够高的价钱了。

  师:花高价购买戴嵩的画就行了,干嘛还要“争着”?

  生:怕戴嵩的画被别人抢走了,买不到了。

  师:戴嵩的画多么受人们欢迎啊!就因为这样,戴嵩的名声传得越来越远,他就成了

  生:著名的画家。

  师:什么就“著名”?

  生:著名就是很有名。

  师“是的,著名就是非常有名。

  师:戴嵩师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他的画很受人们欢迎,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自然数中,“1”是最小的,在我们汉语中,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子中,往往和别的词语组合起来,表达丰富的内涵。像我们说的这一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用上“一……就……”就让我们知道戴嵩的画画得很好。你也能用"一……就……"说一句话吗?

  生:我一放学回家,就做作业。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生:我一进超市就来到卖玩具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老师的问题一提出来,同学们就抢着回答,多快呀。(生笑)

  [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载嵩的画画得这么好,他是怎样画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把想到的做上记号。

  生:他是这样画画的“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读读这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

  生:我读出了戴嵩很会画画。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浓墨涂抹”就是用很多墨水浓浓地涂上去,“轻笔细描”就是用笔细细地描。

  师:你真会读书!“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是国画中的两种画画技巧,你们看,老师这儿有一幅斗牛图,你们说哪儿是浓墨涂抹的,哪儿是轻笔细描的?(生指图说)

  [通过直观的图画,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不管是浓墨涂抹,还是轻笔细描,戴嵩都掌握地恰到好处。可见他绘画技巧多么娴熟。

  师:你还能从这一句话中读出什么?

  生:我读出了他的画不仅画得好,还画得很快呢。

  师:你也会读书,请具体说说。 

  生:我从“很快就画成了”知道他画画得很快。

  师:你真会读书。

  生:我还从“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看出他画画得很快。

  师:这个本领强大的“一”又出来了。你们看 “一会儿……一会儿……”连在一起用就表示戴嵩的画画得很快。

  师:你平时也一会儿干什么,一会儿干什么吗?

  生:我一会儿读书,一会儿看电视。

  师:这样的习惯可不好。

  生:我一会儿读书,一会儿写字。

  师:你还看到其他人一会儿干什么,一会儿干什么吗?

  生:妈妈一会儿拖地,一会儿擦桌子。

  师:是啊,戴嵩的画技真是太高超了,咱们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你们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学生做动作齐读)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说明戴嵩的画画得很好呢?

  生:我从围观的人的夸赞声中感受到戴嵩的画画得很好。

  师:是吗?都有谁在夸赞?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师:商人“称赞”的?称赞就是

  生:表扬。

  生:赞美。

  师:哪位商人再来称赞一下?(生感情充沛地读)

  师:嗯,你为什么要用上两个“画得太像了”?

  生:因为戴嵩的画画得实在是太好了。

  师:你情不自禁就用上了两个“画得太像了”?

  生:是的。

  师:我再请一位商人来称赞一下。(指名读)

  师:男商人一起来称赞一下。(男生齐读)

  师:女商人一起来称赞一下。(女生齐读)

  师:只有商人在夸奖戴嵩的画吗?

  生:不是,还有教书先生。

  师:请这位教书先生来夸一夸吧。(5名学生朗读)

  师: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吗?

  师: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怎么夸奖呢?  

  生:哎呀,实在是画得太像了,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 

  师:好吧,我们先去加油站加加油吧。(课件出示:绝妙之作  上乘之作  神来之笔 神乎其神  出神入化  妙手丹青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师: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画作精美的。我们可以借用它们来夸夸戴嵩的画。一起读读它们。(学生读词语)

  生:画得太好了,画得太好了!这真是神来之笔。

  生:画得太神了,画得太神了!这真是上乘之作。

  生:画得太逼真了,画得太逼真了!这真是活灵活现啦。

  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真是妙手丹青啦。

  生:画得太出色了,画得太出色了!这真是出神入化呀。

  师:对,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赞美,就叫做

  生:纷纷夸赞。(师板书:纷纷夸赞。)

  师:同样表示称赞的意思,书上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语,他们是

  生:夸赞、称赞、赞扬。

  师: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前四个自然段,我们知道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他画的《斗牛图》受到很多人的赞扬。我们还学会了一些生字,。我们再一次和它们见见面吧。

  课件出示:     识字歌

  画家戴嵩本领高,  

  浓墨涂抹大手笔,  

  轻笔细描精勾画,  

  富人高价把画购,

  众人纷纷点头赞。

《画家和牧童》 篇16

  一、基础知识★

  1.加一个偏旁,变成几个新字,再组词。

  末      共     齐    比  (    )

  公      古     口    白  (    )

  2.从下列词语中找出四组近义词。

  夸赞   惭愧   欣赏   著名   羞愧   观赏   出名   称赞

  (    )——(     )     (    )——(     )

  (    )——(     )     (    )——(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戴嵩是   朝著名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                  。他的画《斗牛图》,商人称赞是“               ”,教书先生说“只有                  。”可一位牧童却说“            !”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是                     。

  4.照样子,写句子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                  ,就                           。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一会儿            ,一会儿                        。

  二、拓展题★★

  1.读读下列词语,挑2个感兴趣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一下子    一会儿   一举两得   一心一意    一不小心

  (1)                                                  

  (2)                                                   

  2.连一连

  齐白石    徐悲鸿   李苦禅   黄胄    厉归真

  老鹰      虾      马      老虎      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