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2
《孔繁森》指导说话
创设说话点 畅所欲言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他身为市长,却家寒清贫,因为他爱藏胞,心系藏胞,把自己的钱无私奉献给贫穷人家。他还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落到卖血维持生计,怎不叫人潸然泪下?
如何让孩子意识到世界上还有如此好人,在当今金钱社会,何其难!但我想: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心灵深处,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啊!应该,也应当让孩子播种美好的思想。
于是,课上我没有局限于课文中仅有的两个事例。还适当拓展了他的一些资料。相机在学文中渗透。
在学到“地震”一段时,我说:“乡亲们失去了美好家园,孔繁森是多么痛心啊!上级拨给的物资,哪能让每个乡亲都过上好日子呀!孔繁森看到哪家缺粮了,就送上粮食;看到哪个孩子少衣服了,他就想办法,让孩子穿上衣服……忙得马不停蹄啊!”在学到“收养藏族孤儿”时,我又说:“孔繁森也有自己的孩子。他在西藏工作,却没寄给家里一分钱,也没买给孩子一样礼物。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他常常在夜里呼喊孩子啊!他要让每个藏族孩子都过上好日子!”
学生在读时,就萌生了一种情愫:感叹孔繁森的伟大!有的说:“孔繁森对三个藏族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有的说:“如果我是孔繁森的孩子,会十分骄傲:我的爸爸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有的说:“如果我将来做干部,就要做他那样的干部!”……
我趁势来孩子说说现在的干部,我说:“现在,一当上干部,有些人就忘了为大家服务,好吗?”学纷纷说:“让他看看孔繁森是怎样做干部的!”
在学最后诗歌一段时,我深情款款的说:“孔繁森爱藏胞,藏胞爱孔繁森!当孔繁森生病住院时,从医院到大街,都排满了看望他的老百姓。有的说,孔市长是为我们,而累垮的呀!有的说,孔市长是天底下最好的市长!……”我说得热泪盈眶,孩子们轻声抽泣!读时,是真情流露,是倾泻情感!
还有几分钟要下课了,我让孩子选择一种角色来对孔繁森说话。或者是孔繁森自己的孩子,或者是他收养的三个藏族孤儿。
有的说:“爸爸,虽然你没有给我买礼物,我也喜欢你。因为你要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有的说:“爸爸,看到有那么多的老百姓来,看望伤病的你,我真为你骄傲!你是伟大的干部!”有的说:“孔市长,你卖血供我们读书上学,你就是我们的亲爸爸!长大了,我们一定会孝敬你的!”
孩子是一块顽石,经过雕琢,就会变成美玉!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m.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云亭实验小学
作者:堵静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2
【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启示.
理解文中的生词,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孔繁森的高尚品质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1,播放音乐《公仆赞》.
师述:有这样一位内地的汉族干部,他曾经两次走进西藏,视藏族同胞为骨肉,最终以身殉职,倒在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实现了他"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人生誓言.他就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课件显示布达拉宫,闪现"孔繁森" 图片和字样)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指导写"孔",记住"繁",评价记字方法.
3,齐读课题,质疑激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孔繁森是什么样的人 课文讲了孔繁森的哪些事 )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
2,听老师范读课文,大家可以跟着老师默默地读,注意听听老师读的哪儿和自己的不一样,从而帮助巩固字音.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在读中识字,在读中巩固字音.)
4,课件出示生字所带的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通过三次的读文,谁能说说孔繁森是一位怎样的人 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你的 (板书:优秀)指导书写,并在书中加上点.
2,齐读第一段.(出示幻灯句)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质疑)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优秀" ,引导联系字面意思了解"援藏", 再读这句话,注意读好"优秀".
3,他到底有哪些优秀的表现呢 我们先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看看这一段哪儿打动了你 用"——"划下来.
2,指名汇报,相机板书,出示幻灯句.引导理解"抚养","孤儿" ,体会孤儿的痛苦,介绍三个孩子的年龄.(板书:抚养藏族孤儿)
3,引导体会:一夜之间,三个孩子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成了孤儿,他们是多么的伤心和痛苦啊!就在他们急需帮助的时候,是市委书记孔繁森伸出了热情地双手,收养了他们.他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让三个孩子在失去亲人后很快地找到了父爱,找到了温暖的家,他是多么关心藏族同胞啊!真可以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就这一点,同学们你能做到吗 你的父母能做到吗 老师也不一定能做到,而孔繁森做到了,这就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引导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深体会)
4,指导朗读这句话.
5,过渡: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困难的乡亲,都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可他自己宁肯吃榨菜拌饭,也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 我们接着学习下一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段.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哪儿打动了你 仍然用"——"划出来.(汇报交流,相机板书:献血,指导写"血")
2,在这一段中你有哪些词的意思还不大明白,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对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都可以提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学习贵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生质疑,释疑:(1),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 他为什么要在夜里悄悄地去献血呢 (引导学生自由说.)
(2)孔繁森请求献血,医生为什么开始没有同意 (抽血不利于身体健康)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呢 医生答应得痛快吗 这就是——加点勉强.(这样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3)课文中出现了"请求"和"恳求"我们来比较一下,他们的意思一样吗出示幻灯句,比较"请求"和"恳求".先指名读句子,再引导:平时你求你的爸爸妈妈给你买过什么东西吗 你是怎样请求的 (学生自由说)师述:像这样告诉自己的要求,希望别人答应,这就是请求.当你爸妈不同意,你的愿望没有得到实现,满足时,你又会怎么做呢 (学生再自由说)师述:像这样"诚恳地,迫切地,一次又一次地请求"就是课文中的"再三恳求"(这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词义(4)我们看看孔繁森当时是怎样请求的 (出示幻灯句)老师示范读.
(5)引导学生读孔繁森的话.(分角色读,齐读)师述:像这样一次又一次诚恳地请求,就是再三恳求.(进一步加深印象)
(6)导读第3段,感受当时的情景,注意读好带点的字.(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加上点,先练读,再指读.)
(四)学习第四段:
设问:孔繁森献血到底是为了谁 也就是他为什么要献血呢 (幻灯出示第4段的句子),然后指导朗读.看,这几个孩子能够上学了,他们多高兴啊!(板书:帮助上学,指导写"助")
师补述:1993年,孔繁森曾经三次献血共900毫升,共得到营养费900元,全部用于三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同学们想想900毫升有多少啊!大约两瓶啤酒那么多,弄不好还会出人命的.如果换了是你,你会不会这么做呢 而孔繁森却做到了.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正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
过渡:孔繁森用献血得来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这件事,让藏族同胞们知道了,他们有哪些反应呢
1,指名读最后一段.
2,后来,这件事让三个孤儿知道了,他们也感动得——(再读最后一段)
3,师述:关心藏族孤儿,只是他一生中许许多多平凡而伟大的事情中最微不足道的,课前老师搜集了这样一个电影短片,现在请同学们来看看.(播放电影《孔繁森》片段)
4,同学们,学了课文,看了这个短片,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地说)师小结:孔繁森关心藏胞,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品质……这些都是他"优秀"的体现.正是有了像孔繁森这样的援藏干部,才有汉藏一家亲的情谊,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的友谊桥梁.
5,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加深情感体验.
师述:孔繁森的这些事情,藏族同胞们知道了,他们感动地——(播放音乐幻灯,学生深情地诵读最后一段)
后来,孔繁森的这些事情,全国人民知道了,他们也感动地——(再读最后一段)
现在,可爱的孩子们,我们也知道了,你被…他被…我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深情地诵读——(师生同诵)
四,总结延伸,加深情感,播放音乐《公仆赞》.
出示幻灯图片:1994年,孔繁森在去新疆办事途中,因出了车祸,不幸遇难,年仅50岁.人们从他的遗体上只找到了6元8角钱,在场的人都感动地流了泪.1995年,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孔繁森同志永垂不朽!孔繁森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让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名字——孔-繁-森!
让我们齐声呼唤他的名字—— 孔-繁-森!!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喊一声—— 孔-繁-森!!!
十一,课件出示作业:孔繁森这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的事迹已广为流传,课后请同学们去观看电影《孔繁森》或搜集关于他的故事,在班里召开一次孔繁森的故事会.
板书:
抚 养 藏族孤儿
孔繁森 { }优 秀
献 血 帮助上学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3
教学目标:
1. 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启示.2. 理解文中的生词,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六课《孔繁森》,同学们想看看孔繁森长得什么样吗
出示孔繁森照片
你们佩服和敬爱他吗
请你们读出这种崇敬的感情出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孔繁森是谁 读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
师相机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体会这句话的精练.
三.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过渡:人们这么评价孔繁森是因为他为西藏人们做了很多好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孔繁森做了什么好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回答
师:孔繁森为什么要收养他们
"孤儿"是什么意思
书上是怎么写的
是啊,多可怜呀,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是啊,孔繁森也很可怜这三个可怜的孩子,于是就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亲自抚养他们,咱们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读
孔繁森对这三个孩子好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同学们,当时孔繁森工作非常繁忙,晚上还要照顾三个孩子的起居,是多么辛苦,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第三自然段)
导入:孔繁森对待西藏人民出手大方,他常常资助一些贫困而又患有重病的居民,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自己却生活俭朴,收养了这三个可怜的孩子,孔繁森的生活更加艰难了,你甚至到了到医院去献了血
出示第三自然段
(引读课文)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地方有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
孔繁森为什么要在夜里到医院
为什么是悄悄地来到医院
师:孔繁森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是靠献血所得的营养费来抚养三个藏族孩子,特别是不想让那三个藏族孩子知道这件事,他怕给别人添麻烦,怕那三个孩子因为不想让孔叔叔去再献血就不去上学.
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孔繁森会怎么向医生请求
医生为什么不答应
如果当时你就是医生,你会怎么说
孔繁森会怎么说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恳求"的近义词也在这一自然段,你能找出来吗 (请求)
你认为哪个词"求"的程度更深些
"再三恳求"是说求了不是一次,可能是
引读:孔繁森————,医生才————.
请同桌同学一个扮孔繁森,一个扮医生来再现当时的情景.
指名表演.
(第四自然段)
引读:
藏胞们听说了这件事,都感动得————,他们深情地唱到:————
出示第四自然段歌词
提问:"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说明太阳和月亮是什么关系 (兄弟或姐妹)
那么藏族和汉族又是什么关系呢
师:这首歌也是孔繁森最喜欢的歌曲,我们来一起读好他!
再读(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音乐)
指名读
男女生比赛读
齐读
四.延伸学习
师:正因为有了像孔繁森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干部才有了我们今天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民族大团结的美好局面,我们把这样一心为民的人民干部称为"公仆",(板书:公仆)"公"的意思是大家,人民;"仆"就是仆人."公仆"的意思就是大家的仆人,人民的仆人.孔繁森无愧于"公仆"的光荣称号,所以在孔繁森去世之后,人民为了纪念他,特地写了一首歌曲,名字就叫《公仆赞》,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公仆赞》歌词,并放歌曲《公仆赞》
听老师读歌词
师:1994年11月29日,是阿里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就在那一天,他们敬爱的孔书记因车祸不幸去世,年仅50岁,噩耗传到阿里地委所在地狮泉河镇,人们纷纷朝着孔繁森殉职的方向哭泣默哀,12月5日,阿里地委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追悼仪式,这个不足五千人的边疆小镇赶来参加追悼仪式的竟有两千多人!这里面有很多人是受过孔书记资助过的民众.
同学们,如果你是阿里的普通百姓,听说孔书记不幸去世,你心里会是个什么想法呢
如果你是曲尼,曲印或者贡桑,面对着孔叔叔殉职的方向,你心里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
如果你是身患重病,经孔书记的资助,得以重获新生,你心里又会想说些什么呢
师:孩子们,孔繁森作为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让我们来看看孔繁森所说的一句话:
出示: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指名回答
师:可能现在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但是我们知道孔繁森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援藏干部,是一位公仆,最后让我们再在《公仆赞》的乐曲中深情地朗读课文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3
《孔繁森》教学随笔
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几位孤儿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对本文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填空练习,请小朋友先读书然后填空。
小黑板出示:
1、孔繁森把( )孤儿接到( )的身边,像对待( )一样抚养他们。
2、孔繁森( )来到医院( )献血。起初医生没有同意。经孔繁森( ),医生( )勉强同意。
3、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 )这几个孤儿( )。
(生各自轻声读课文,师指名填空)
师:现在我们来把黑板上的内容一起朗读一遍。
学生齐读。
师: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孔繁森是一位怎样的干部?请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读)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师:是的。孔繁森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干部,他能关心人民、无私奉献,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板书:关心人民 无私奉献)
这样教学我认为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很有帮助,与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非常符合。采取按课文内容填空的方法,学生不必去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只在不经意间回忆了课文内容,抓住了文章梗概,了解文章的中心也就水到渠成了。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那么我想对本堂课学习要点的掌握肯定也是非常棒了。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m.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id=4304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5
一、教材内容简析
〈孔繁森〉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描写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献血为孤儿交学费这两件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
二、依据课标解读教材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然而要一个8岁的二年纪孩子来感受他的无私与伟大,光靠空洞的说教难以使学生与教者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我们紧扣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引导学生回想,爸爸妈妈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孔繁森对三个孤儿无私的爱,让学生从自己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懂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帮助别人的启示。
2.理解文中的生词,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从孔繁森为资助孤儿读书献血,抚养孤儿的故事中体会他的无私与伟大,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2、让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在诵读中“悟”出一点,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
四、学情分析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9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光靠空洞的说教难以使学生与教者产生共鸣。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6
教学建议之二:在循序渐进中阅读课文,在品读领悟中感受人物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如何选择一种恰当的方式将他们引入课文显得异常重要。鉴于学生对孔繁森这个人物并不熟悉的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搜集的资料对人物作简要介绍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这种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阅读准备是很有价值的。它不仅易于让学生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学生乐于这样的体验交流,且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更轻松的状态下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努力让学生紧紧围绕“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样的轴心,对课文内容展开深入地阅读、体会,交流、感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表达、想象、推测、议论等各种能力,在读与议、思与悟的过程中真正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逐步深入 品读领悟
一、揭示课题,简要介绍。
1. 板书课题:孔繁森,读题。
2. 借机简要介绍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出示相关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多读几遍,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优秀 深情 同意 年纪 答应 再三 营养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适时正音。
三、感悟人物,体验情感。
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孔繁森”的图片:他就是孔繁森。说说你看到他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学生简要交流。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完后对孔繁森有了什么了解?从哪里知道的?
(点评:先让学生在看图后交流初步的直观印象,再通过交流阅读文本后的具体感受,图文结合,有益于帮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亲近文中人物、走进人物内心。)
3.比较句子:孔繁森是一位援藏干部。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理解后朗读体会。
㈡、自读第二自然段。
1.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读第2段,边读边思考:哪一句话或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⑴.随学生的交流借机理解什么叫“孤儿”?可以先联系自己的生活见闻说说,再用文中的话来说说(失去亲人)。
⑵.谁愿意读这句话。指名读后再齐读。
⑶.出示句子: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再比较句子: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抚养他们。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③.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更能让你感受到孔繁森是优秀的?简要说说自己的理由。
④.根据“孔繁森就像对待亲身儿女一样,抚养着这三个孤儿”想象说话:
曲尼夜里生病了,孔繁森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学习退步了,孔繁森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贡桑睡觉尿床了,孔繁森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让我们感受着这亲人般的关心齐读第二自然段。
㈢、细读第三自然段。
1.引言: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上有困难的藏族同胞,总会拿出自己的一些钱来接济他们。所以经常是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用完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而自从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他的生活就变得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
(点评:一节语文课中,类似这样的引言时常能激发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强烈冲动。因为这样的句子既是对上面环节的总结,又有对下面内容的启发。但切忌一避频繁出现,二避过于煽情。个中词句的选择与拿捏还要取决于教师表情达意的习惯。)
2.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⑴.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话,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⑵.围绕“夜里”“悄悄地”“请求”“再三恳求”等词语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到孔繁森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宁愿苦了自己。为了照顾好三个孩子,他甘愿吃苦受累,奉献一切。
⑶.谁愿意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孔繁森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名读后再自读体会。
⑷.孔繁森再三恳求要献血,用自己鲜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藏族孤儿上学读书,所以说孔繁森不愧为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
㈣、吟诵第四自然段。
1.引言:1993年,孔繁森一共献血三次,共得到900元的营养费,他用这些钱来供收养的三个孤儿上学读书。当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满怀深情地唱遍了青藏高原:
借机出示歌词,学生齐读。
2.从这首歌的歌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和孔繁森有什么关系呢?
3.是啊,是因为有了孔繁森这样优秀的援藏干部,才有汉藏两族的深情厚谊。藏族人民深切地怀念、深情地唱,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诵——(藏胞们唱的歌词)。
4.指名读,齐读。
㈤、课后延伸。
1.孔繁森同志在西藏工作期间,与藏族人民同甘共苦,与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地感情,也在藏族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事迹。
2.出示几组孔繁森在高原工作、生活时期的照片,让学生欣赏了解。
精彩片断欣赏:
师:请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能让你感受到孔繁森很优秀的词句,先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读书圈划,在小组中简要交流。)
生:孔繁森对三个藏族孤儿“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
师:能说说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们的吗?
生:爸爸妈妈为了养育我,供我读书,每天都要很辛苦地工作。
生:爸爸妈妈每次到外地出差,都不会忘记给我带礼物。
生:有一次我夜里,我发高烧,爸爸妈妈可着急了,他们顾不上休息,把送我到医院看病。我挂水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夜没睡,陪着我。
生:爸爸妈妈很关心我,每天接送我上下学。回到家还给我做好吃的,帮我复习功课。周末也不休息,要陪我学弹钢琴。
生:我喜欢和同学做游戏,经常把衣服弄得很脏,每次都是妈妈给我洗衣服,从来不说累。
师: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爸爸妈妈都是在无私地爱你们,照顾你们。孔繁森也是这样对待三个藏族孤儿的。你们知道吗?(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生:当时曲尼、曲印、贡桑都还是小孩子。特别是贡桑只有五岁,他晚上经常会尿床,孔繁森经常要给她换洗衣服、床单。
生:等孩子们睡着以后,孔繁森还要在灯下给他们补衣服。
生:孔繁森晚上是和三个孤儿睡在一张床上的,由挤又闹,睡不好。
生:节假日只要有空,孔繁森就会带上他们三个孩子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
生:孔繁森白天当市长,晚上当爹娘,给三个孩子做饭、洗澡、洗衣服,教他们读书学习。
生:孔繁森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
生:钱不够用的时候,孔繁森就去献血,用献血换来的营养费给孩子们添补营养。
师:孔繁森是拉萨市副市长,工作是多么繁忙啊!可是每天回到家,为了照顾三个年幼的孤儿,他却根本顾不上休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孔繁森很关心藏族孩子。
生:孔繁森乐于帮助别人,为了帮助别人,他不怕自己吃苦。
师:是啊,孔繁森关心藏族人民、藏族儿童,为帮助别人他甘愿自己吃苦受累,他所做的正如他所喜爱一句名言所说的━━“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点评:结合文中最能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味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心、呵护自己的,勾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再借助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切身感受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三个藏族孤儿”这句话,从而真正深入体会孔繁森的舍己为民伟大精神品质。这样推己及人、由生活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文本,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0
我读《孔繁森》
一、教材内容: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故事。全文分四段: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藏族孤儿。
3、孔繁森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
课文以歌词作结,前后呼应,反映藏汉一家亲,生动表现孔繁森对加强民族团结所作的贡献,说明他的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二、教什么。
除了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10个生字、识读10个二类字、理解“请求恳求”等词语这些基本功训练外,还要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三、怎么教。
1、寻找“文眼”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个人认为该课文“文眼”是“优秀”。从“文眼”入手,激起学生阅读兴奋: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主读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3、通过品词析句,体会词语含义,体会孔繁森的“优秀”。
四、如何拓展。
课文只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这么一个故事。这对“表现孔繁森对加强民族团结所作的贡献,说明他的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一主题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就很有必要补充阅读量,去了解孔繁森的更多感人事迹,只有这样,“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才会更加丰满起来,“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这样的思想才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每个学生心灵。
农村的孩子,没有条件让他们在课前去收集有关资料,那么,这一部分内容只能由教师讲述。补充教材在什么时候呈现最合适?以什么方式呈现才能发挥最大效果?我以为,不宜在开课前就“讲”给学生听,这样就太无味了。应该是在学生最有疑问、思想堵塞之时“告诉”他们,这样,才更能震憾学生的心灵。我在解读课文的时候,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引起我的疑惑: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他有那么穷吗?那他的工资收入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读了关于他一些资料,“孔繁森每月要买几百元药品为藏胞治病,接济生活贫困的藏胞群众,还要赡养老家90高龄的老母和提供两个孩子的生活费”,所以才没有钱给孤儿缴学费的。所以才去献血的。读后,孔繁森的形象更高大丰满了。我认为,孔繁森的动人事迹很多,但是,作为补充阅读资料,不必过多呈现,否则会冲淡主题。
不知学生们会不会如我一样,在这个地方产生疑问呢?期待与学生产生共鸣。
用什么方式引导学生来理解与区别“请求、恳求”?我还在考虑之中
微笑的鱼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m.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凤凰语文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7
《孔繁森》教学设计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歌声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教前准备:组织看电影《孔繁森》或了解孔繁森的事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一读,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
二读,画出长句子,读通读顺。
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指名读词。
2、引导分析字形。
部,与“都”比较。
市,与“布”比较。
失,与“大”比较。
献,左右结构,左下不是“羊”,右边是“犬”。
书空“血”的笔顺。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细读课文
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查字典理解“优秀”。
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用投影出示以下字词,指名读。
优秀干部拉萨市失去抚养医生献血感动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援藏”是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4)齐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用投影出示)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这两句话都是说的什么?
“抚养”是什么意思?
轻声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这一句。
板书:接孤儿到身边
(5)指导朗读。
3、细读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由这一句可以看出什么?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4)分段释疑。(学生讨论)
第3段:
“夜里”、“悄悄”说明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献血,说明他的无私。
“年纪大”、“身体又不好”还坚持要求献血,更说明的他的无私精神。
“请求”和“再三恳求”写出孔繁森要求献血心情的迫切,强调这是一组近义词,“再三”突出了心情的迫切。
“勉强”说明医生是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下才同意他献血的。(查字典,了解“强”的意思,说明这是多音字。
过渡: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鲜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几个藏族孤儿上学读书,当藏族同胞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感动得留下了热泪)。这时,他们只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和深情。
(5)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知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板书:献血供孤儿上学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学过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你还知道哪些像孔繁森这样的干部?
3、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3)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4、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词卡片。
2、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小黑板。
优秀抚养医生感动
指名读词语。
(2)学习生字字形。
优:左右结构,右边不能写成“龙”。
“养”和“医”要书空笔顺。
感:上面不能写成“成”。
2、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扩词。
感医
部养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匸心
亻阝
板书:
15 孔繁森
↓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
优秀的援藏干部
天城校园热线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读准生字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教师正音。
优秀援藏干部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
请求献血答应感动
3、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写的是什么事?
三、作业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查字典,理解"优秀"。
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几个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句将拉萨市发生了地震。第二句讲三个孩子成了孤儿。第三句讲孔繁森把三个孩子接到身边来抚养。
2、指名读第三句话。
3、指导朗读。
学习第3、4 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
2、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
哪些词语说明孔繁森要求献血的决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引导学生比较近义词:请求恳求
3、"藏族同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他们为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5、指导朗读。
"悄悄"要重读,"再三恳求"要重读。
歌词要读出藏胞们的深厚感情。
三、总结课文。
1、讨论:学过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优秀的援藏干部
2、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 ),用鲜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 )。孔繁森真是一个、的优秀干部。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求医
2、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生字书写。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抽读词语卡片。
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出示词语,指名读。
学习生字字形。
2、指导书写。
医:注意笔顺,里面不能写得太小,右面也不能超出半框口。
感:"心"要托住上面的"咸"。
三、作业 。
1、读一读,抄写。
干部失去来到献血
医生答应知道感动
2、朗读课文。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10
作者:ygr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451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德: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孔繁森的高尚品质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指名拼读:繁(fan)、森(sen)
3、 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2、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抽读生字卡片。
第1段:优秀、援藏、干部
第2段: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
第3段:请求、献血、答应
第4段:感动
3、 范读课文。
4、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5、 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
1、 认读词语: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2、 分析字形,学生描红。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认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 第1段。
(1) 指名读。
(2)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优秀:品德、学习非常好。
2、 第2段。
(1) 自由读。
(2)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 指名读句子: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抚养”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4) 指导朗读。
3、 第3、4段。
(1) 指名读这两段。
(2) 写了孔繁森的什么事?
(3) 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那些词语说明孔繁森要求献血的决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4)“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哪件事?“感动”事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感动得流泪?
(4) 范读歌词。
(5) 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 齐读课文。
2、 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3、 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 ),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 )。孔繁森真是一个( )、( )的优秀干部。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组词:
都( ) 市( ) 失( )
部( ) 布( ) 夫( )
二、教学生字
1、 教学字形。
(1) 出示小黑板。
优秀 抚养 医生 请求 感动
指名读词语。
(2) 学习生字字形。
指名由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加以辅导。
2、 指导书写。
三、作业 :
1、 描红。
2、 抄写下列词语:
干部 失去 来到 献血
医生 答应 知道 感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11
问题提出:
对于孔繁森的事例,六七岁的儿童知之甚少,那么如何让学生较轻松地了解其典型事迹,深刻感受其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重要的一点便是读,通过读去积累、体验、从而内化。通过读积累大量语言材料、形成良好语感,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
案例描述: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曾被国务院授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是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课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营养费帮助三位孤儿上学读书的事。收养孤儿不容易,更何况三个,而且还要帮助他们读书,为何这样做?如何叫学生体会孔繁森无私奉献的精神,对藏族人民的无限深情?
一、 课前阅读探究,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为了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课前我布置学生读孔繁森的故事,可以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可以合作进行,学生可以说热情高涨,纷纷带着资料来到教室和同学交流。当学生了解到孔繁森经常给孤寡老人捎去钱物、给老人治病;当学生了解到孔繁森白天当市长,晚上当爹娘,为孤儿洗尿布,献血为孤儿交学费;当学生了解到孔繁森经常过半月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交不起;当学生了解到孔繁森殉职后,在阿里、拉萨、聊城……成千上万的人呼唤同一个名字——孔繁森,学生的眼睛里流露出敬佩惋惜之情,我知道孔繁森的事迹已感染了学生,这为我下一步的教学做下良好的铺垫。这样课外阅读积累探究、课内交流合作,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大语文,生活的语文。
二、课中品读,找准切入点
课中为了进一步了解孔繁森的典型事迹,感受他的高尚人格,我让学生比较了两组句子:第一组:1、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抚养他们。2、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第二组:1、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2、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通过比较抓住其中的重点词句,如: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悄悄地、请求、再三恳求等体会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儿童及要求献血的迫切心情。另外,藏胞们流泪唱出的一段歌词,我带着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深刻体会臧汉一家亲,藏胞们为有孔繁森这样的好干部而自豪。这样通过抓住文章的切入点,品词析句,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体验。
三、课后复述,知识得以内化
学生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已较熟练的掌握课文的内容,这时复述课文是最佳时机,在我的帮助之下,学生较好的完成复述,特别当讲台上的学生背诵那段歌词时,下面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背诵,较好地表现出其中蕴涵的深情,使知识得以内化。
教学随感:
选择这样的课题应该说是一种自我挑战,学生对于像孔繁森这样的优秀干部的典型事例知之甚少,对于他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更是难以体验。反复思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有通过多读,积累才能降低教学难度。于是安排三步走,课前查阅研读,激发了兴趣,课中品词析句,充分感悟体验,课后复述,知识内化。其中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如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充分地调动,某些环节处理不够细化,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以改进。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67
《孔繁森》教学资料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孔繁森,山东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应征入伍,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复员回到聊城,先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4月,孔繁森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自觉服从组织的安排,毅然放弃“高堂在,不远游”的古训,告别年逾古稀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三个尚处幼年的孩子,首离桑梓,到海拔4700多米手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历时三年之久。1988年,已任聊城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二离桑梓,任拉萨市副市长。1992年12月,二次赴藏已期满,由于工作需要,自治区党委希望他到条件更为艰苦的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此时,他又一次舍“小家”顾“大家”,留了下来,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行程8万多公里,跑遍了全区106个乡中的98个,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寻求阿里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富裕的振兴之路。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孔繁森同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优秀领导干部中的杰出代表。他有着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m.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13
一、看拼音,写词语。
yōu xiù shēn qínɡ yínɡ yǎnɡ xué fèi
dā yinɡ tónɡ yì mǔ qin mínɡ zi
二、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城市(shì sì) 曲尼(lí ní) 献血(xuè xiě)
帮助(zù zhù) 营养(yín yíng) 汉族(zú zhú)
三、选词填空。
1、感动 感谢
藏胞们( )援藏干部孔繁森。
读了雷锋的故事,同学们( )得流下了眼泪。
2、抚养 抚摸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他们。
奶奶( )着我的头说:“孩子,真乖!”
四、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1、永远 会 孔繁森 记住 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方 的 升起 初升 从 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 了 。他们 地唱道:太阳和 有 个 ,她的 叫 。汉族和藏族有 个母亲,她的名字叫 。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1、这段话有___句话。
2、用“——”划出医生不同意孔繁森献血的原因。
3、找出文中两对意思相近的词。
( )——( ) ( )——( )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4
关注文本以外的精彩——《孔繁森》听课感想
《孔繁森》一文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距现在的时间差距也较大,但执教者史老师巧妙地渗透了许多相关背景知识,图、文、声、像多角度结合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情感体验生成精彩。
一、 及时补充资料
要想理解课文内容,必须要了解许多相关背景知识作为储备。史老师能巧妙地抓住课文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援藏”一词,以此为契机渗透相关背景知识,不是枯燥生硬的文字讲解,而是利用图片和歌声,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西藏,领略美丽的布达拉宫、高耸的雪山、广阔的草原,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贫苦的藏民、简陋的陈设、贫困的生活状况。接着,出示一幅中国地图,点明西藏的位置和孔繁森的家乡山东的位置,让学生从图上体会出孔繁森不远万里,离开家乡,奔赴西藏参加支援建设,从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他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二、 珍视情感体验
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因此,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比较困难,史老师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出示了地震后的图片,满目的疮痍把学生带进了文本中的情境,此时教师激发学生去思考:如果你是三个孩子中的一个,你最想要什么?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背景音乐,看着地震后的累累伤痕,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很自然地脱口而出:“我最想要爸爸妈妈”、“我想要我们的家”……再读句子的时候,学生们读到“成了孤儿”时,都不约而同地压低了声音,在情感中与文本共鸣。
三、 联系生活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史老师抓住了“孤儿”一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并出示:我发烧了,妈妈 。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然后通过“曲尼发烧了,孔繁森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比较想象,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基础,学生不难想象出“曲印犯了错误,孔繁森 。”、“小贡桑哭着想妈妈了,孔繁森 。”从而水到渠成地体会出这就是“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此时,再次体会孔繁森真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了更深的理解。
由此我联想到,课堂教学需要立足于文本,但仅仅依靠文本远远不够,还要关注文本背后相关信息的支撑和积累,这样,才会有扎实、高效的课堂,才会有更多生成中的精彩。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m.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15
课题:16、孔繁森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
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2、朗读、复述课文,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繁 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设计思路:出示课题,让学生读认“繁森”,介绍他的资料,从激趣入手,以趣引读,使学生对学习本课感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读准生字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教师正音。
优秀 援藏 干部 拉萨市 失去 孤儿 抚养
请求 献血 答应 感动
3、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写的是什么事?
设计思路:通过以上扎实的指导,学生基本上能把课文读正确,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作业。
正确、流利 地朗读课文。
设计思路:这里的朗读一般情况下,只能把 课文朗读的比较正确,本节课的要求也是如此。为了让下节课能好上,留了这样的作业。(表扬部分在朗读中比较认真的同学。)
四、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查字典,理解"优秀"。
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几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句将拉萨市发生了地震。第二句讲三个孩子成了孤儿。第三句讲孔繁森把三个孩子接到身边来抚养。
2、指名读第三句话。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3、4 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
2、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
哪些词语说明孔繁森要求献血的决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引导学生比较近义词:请求 恳求
3、"藏族同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他们为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5、指导朗读。
"悄悄"要重读,"再三恳求"要重读。
歌词要读出藏胞们的深厚感情。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现藏族同胞对孔繁森的爱戴,激发学生有学习孔繁森的欲望。
三、总结课文。
1、讨论:学过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优秀的援藏干部
2、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 ),用鲜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 )。孔繁森真是一个( )、( )的优秀干部。
设计思路:升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育学生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出示提纲。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学生练习复述。
设计思路: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课后小结:
本课的教学,由于课文题材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生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组织好学生学习本课。
我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事先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有关孔繁森的资料,供孩子们学习时使用,对本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本课的教学,我比较满意。
《孔繁森》指导说话 篇16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在田字格里正确美观地书写“孔、优、秀”三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精读课文1-2自然段,了解孔繁的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援藏”的意思,学会书写“优秀”。
2、体会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小黑板
2、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认识一位大朋友,瞧!(出示孔繁森的照片)这位叔叔,他的名字叫孔繁森。你认识他吗?去喊喊他的名字
2、学习“孔”:谁能记住它?师板书,生书空。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课“孔繁森”齐读课题
4、听故事,要求:你对孔繁森有哪些了解?
5、我们一起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检查
1、打开书读105页把课文字音读准
2、认读词语
优秀援藏拉萨市地震
曲尼曲印贡桑孤儿
献血恳求勉强营养费
帮助藏胞们热泪汉族
(1)同桌互读,提醒容易读错的地方
(2)小老师领读,同时指出读得准的地方
(3)齐读
3、再读课文,句子读通顺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5、出示图片:孔繁森是什么样的人?板书(优秀)谁能读好第一自然段。(2-3人)
6、这一自然段中,有没有不懂的词语?
出示西藏的图片,这是一幅中国地图,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那里有雄伟的布达拉宫、清澈的纳木错,西藏的第一大圣湖、有高耸的雪山和辽阔的草原,风景十分优美,那里生活着勤劳聪明的藏族人民,他们住在帐篷里,帐篷是用牦牛的毛编织成的,他们吃的是青稞面和蘸粑,喝得是牦牛奶和酥油茶,生活非常艰苦,小朋友你们看,孔繁森的家乡在中国的山东,离西藏远吗?他离开了自己的孩子和亲人,经过长途跋涉,不远万里的来到了西藏,帮助藏族孩子读书学习,帮助藏族的老人治病,支援西藏的建设。这就叫做援藏。一起读一读
7、谁能读好第一自然段?(2人)
8、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十几年,他为藏民们做了哪些事情能看出他很优秀呢?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答直接板书:抚养孤儿
3、引读,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播放地震图片,地震过后,房屋倒塌了,人们失去了家园,老人失去了孩子和亲人,坐在床边看着残破的家,痛苦伤心,站在地震后的废墟上,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5岁的贡桑,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失去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所有的亲人,成了孤儿,如果你是这三个孩子中的一个,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你最想要什么?你来读读这四个词语
4、谁能读好1-2句
5、引读,孔繁森把他们……
6、小朋友闭上眼睛想想,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抚养你的?想想他们爱你养你的感人画面。
7、(点击像亲生儿女一样):我发烧了,妈妈。
谁会填?出示:曲尼发烧了,孔繁森______________。
这就是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曲印犯了错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贡桑哭着想妈妈了,。
孔繁森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你能用优美的朗读来赞美他?
8、齐读此节
9、出示词串:
引导学生回忆1-2节的内容。
师述:孔繁森真是一位……1992年,
10、孔繁森在西藏工作的十几年间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小朋友可以读一读《课外同步补充阅读》以及登录孔繁森专题学习网站中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的3-4自然段以及你在课外学到的感人故事。
三、学习生字
1、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多少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2、如果你认识就读2遍
3、你们真了不起,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习4个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4、优:你在哪见过?
秀:换偏旁,师提醒注意笔顺
尼:去偏旁
市:
5、打开习字册把今天学习的5个字描一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