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识字

2023-08-27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识字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椰、牦、骏、塞、骄、岛”,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塞、骄、岛”。

  2、图文对照,充分发挥想象,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结合图片理解词串里的词语。

  3、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和自然风光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大中国》

  老师刚才给大家播放的歌曲是《大中国》,歌里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出示中国地图,谈话。

  师:看——(出示中国地图)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这是一幅——中国地图。我们的“家”像一只雄鸡高傲站在世界的东方,我们的“家”是个大家庭,有56个民族。我们的“家”地域辽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3.揭示课题。

  有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旅游,他去了哪些地方呢?(教师根据地图逐一出示塞北、江南、海岛、高原四个地方。)边出示边介绍——

  塞北: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河北省外长城以北地方。

  江南: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特指长江以南的苏南、皖南、浙北地区。

  海岛:海洋里被水环绕的较小陆地。(海南岛)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不大的辽阔地区。(青藏高原)

  这个小朋友还把自己在祖国各地见到的景物编成了一首词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6》,跟着他一起到祖国这四个地方游一游,去欣赏风格各异的美丽风光。

  二、词图联系,初识生字新词。

  过渡:听,小火车开来了,我们赶快乘上小火车,踏上我们的旅途吧!(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火车带着我们先来到了塞北。(跟老师一起写:塞北)

  1、学习“骏马  秋风  塞北”( 出示塞北图;读词语)

  (1)看,在这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有什么呢?(马儿)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对,像这样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出示词卡)读词。

  (2))骏马喜欢在塞北辽阔的草原上奔驰, 看马的鬃毛高高飘扬,那是因为有阵阵凉爽的秋风迎面吹过!(出示秋风)

  假如你就是那只骏马,迎着凉爽的秋风奔跑,那是怎样的感觉啊?

  (3该怎么读这个词串?(自由练习——谁想试一试?)

  2、学习“杏花  春雨  江南”

  过渡:游览了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火车继续向南方开去,它带着我们来到了哪儿呢?(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

  (1)(出示图片)对,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江南。(板书词语)

  瞧,这是什么?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这个词语该怎样读?)

  江南不仅有美丽的杏花,还有绵绵春雨,看——(出示“春雨”)读词

  (2)粉红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在蒙蒙春雨中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这美丽的江南该怎样读?

  (练一练,读好这个词串——指名读——女同学一起来读——男同学想读吗?老师也给你们一个机会,赛过女同学)

  3、学习“椰树  骄阳  海岛”

  过渡:(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走过了半个中国,下一站,我们将来到的——海岛!(板书词语,读词语)

  (1)这是祖国的最南端——海南岛,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海岛风光。海岛上的太阳怎么样啊?阳光好厉害,这就是——骄阳(出示骄阳)

  理解词语“骄阳”(这样的太阳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季节?(夏天)是夏天的什么时候?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虽然海岛骄阳似火,可是这儿却有一种植物它不怕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椰树)你们对椰树有什么了解?

  椰树长的很高大,,如果你去采一个椰果,把它剖开来,还会流出乳白的椰子汁,喝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来读读试着读好这个词串。

  (4)指导朗读词串。 指名读——喜欢这儿的同学一起读!

  4、学习“牦牛  冰雪  高原”

  过渡:(播放飞机起飞的声音)小朋友,祖国的南部骄阳似火,而祖国的西部却飞雪飘飘,让我们乘上飞机,去青藏高原!

  (1)出示高原风光图片。来到高原你有什么感受?(板书)

  相机出示“冰雪”(是呀,高原上白雪覆盖,好冷啊,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相机出示“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

  它全身都是宝,它的毛长长的,黑黑的,可以做绳索,做帐篷,它的奶可以制成酥油,它还是人们耕地运输的好帮手,被誉为“高原之舟”。在那么冰冷的高原上,它一点也不怕冷,真了不起!

  (2)我们走进冰雪覆盖的青藏高原,认识了不怕寒冷的牦牛,让我们来读一读这行词串!

  三、熟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1、刚才,咱们迎着凉爽的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骏马 秋风 塞北;在蒙蒙春雨,漫步美丽的江南——杏花 春雨 江南;又来到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椰树 骄阳 海岛;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牦牛 冰雪 高原。

  2、可无论是塞北、江南,还是海岛、高原,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 !那就是——中国!

  3、从祖国的大江南北游览了一番,下面我要考考大家,先来看看几个生字,会读吗?

  (自由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

  4.现在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吧,可以邀请小伙伴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先练一练。

  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5.下面还有道难题呢?我看谁能解决它。用词串里的词语填空,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识记生字字形。

  过渡:大家顺利完成任务,现在我们休息一下,一起来做《写字操》。

  1.做《写字操》。

  2.识记字形。还记得这几个字吗?你准备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交流。

  3.指导写字。看课件,提示重点部分及笔顺。

  4.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5.欣赏课文录音。(机动)

  6.“我要做”游戏:“扬扬修理工”(连词成句)、“魔法镜”(看图片选出对应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韵文。

  第二课时

  1.进一步理解韵文、识记生字新词。       2.背诵韵文。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识字 篇2

  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从中领悟到做事要细心。

  3初步理解会意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重点难点:规范书写,认识新偏旁“”“弓””斗”.

  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请看老师做一个动作,老师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做出一个向远处看的样子。师提问:“同学们老师在干什么?”生答:“老师在向远处看。”“是呀,那老师为什么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呢?”生答:“因为老师怕太阳照着眼睛,所以用手挡起来。”“对,你们真聪明。”师出示“看”上面是一个撇手,下面是目,手搭在凉棚向远处看,这就是“看”字。

  2.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的《识字三》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些这样有趣的字,不信,请你们打开书本仔细观察书上的几副图,看谁先发现有趣的地方。

  板书《识字3》

  齐读课题

  3.初读课文,理解会意字的特点。

  ⑴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在熟字的基础上,用铅笔把文中的生字圈出来。

  ⑵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书,其他同学一边看着书,一边认真听,看他是不是读准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了句子,当他有读错或读得不理想的地方,请同学们帮助他纠正、改进。

  ⑶利用三个熟字“笔、尖、看”,借助旁边的图来说说这几个字的构字方法。

  a出示“笔”图:学生会发现:“笔”的笔杆是竹子做的,上面是竹子头;笔头是动物的毛做的,下面是毛字。所以人们把“竹”和“毛”合在一起就是”笔”。

  b出示“尾、看、歪、灶、尖”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每个字由哪两部分构成的,你是怎么记住的。

  ⑷师小结。

  4.学习生字,“歪、灶、尖”。

  ①指名读。②生分析字型。③猜字谜。④师范写生书空。

  5.课堂练习

  描写书中田字格中的三个字。

  第二课时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识字3》。

  板书《识字3》

  齐读课题

  复习生字,提默生词:尾巴、笔尖、灶台。师生共评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宁宁是一个粗心的小画家?用笔画出来?

  2.自由讨论.

  3.指导看图生回答.师板书:炉灶-----------------没有门

  鸭子------------------尖嘴巴

  桌子------------------腿歪斜

  大马------------------没尾巴

  4.那正确 “炉灶、鸭子、桌子、大马”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用笔在书上帮宁宁改过来.

  5.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6.课文说宁宁是一个粗心的小画家?你觉得它是粗心吗?生讨论.

  7.指导朗读第三句,注意读出疑问句的语气来.

  8.再次让学生有感情诵读儿歌:看看宁宁到底粗心不粗心,体会宁宁的粗心,让生知道做事要细心。

  9.指名背、自由背、师生背。

  三.教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新偏旁“三撇”“弓””斗”.

  2.师范写带有偏旁的生字,生跟着书写”:彩张斜”

  3.描红,师巡视,提醒学生做到“三个一”

  四.作业

  1.找一找生活中的认识的会意字,看谁知道的多。

  2.续编儿歌,不再让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课后把你们编的儿歌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识字3

  彩      斜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