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2023-08-24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1

  一、读一读

  写 生

  杭强圣

  清晨,我去写生──

  在盛开的花朵上,写下太阳神讲的童话;

  在摇动的绿叶上,写下风姑娘跳的舞蹈;

  在幽静的山谷里,写下唱歌的泉水;

  在茫茫的林海中,写下奔腾的松涛。

  写呀,写呀,

  写下小草的信念,

  写下野花的情操,

  写下大山的坚定,

  写下瀑布的力量……

  写呀,写呀,

  画夹上,是我彩色的梦。

  二、判断对错

  这道题有点难,要多动脑筋。对了打√,错了打×。

  面粉( ) 份条( ) 晴天( ) 眼睛( ) 

  纱布( ) 纱土( ) 姑娘( ) 读书( ) 

  羡慕( ) 毛羡( ) 材料( ) 手套( ) 

  费力( ) 学费( ) 珍贵( ) 昨业( ) 

  三、恰当搭配

  一份  西装    一条  粉笔

  一则  报纸    一根  纱巾

  一套  日记    一位  老大娘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套(  )  一(  )东西

  一份(  )  一(  )白纱裙

  一则(  )  一(  )布料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2

  一、根据课文组词

  份(      )    粉(      )    昨(      )    晴(      )

  姑(      )    娘(      )    妹(      )    读(      )

  二、填填记记

  1、______的眼光   ____________地打开   (羡慕 迫不及待)

  2、妈妈给阿英妹妹买了一条粉红色的__________,一个_______,一套《__________》。

  3、阿英是个______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妈妈______寄钱帮助她读书,要不,她早就______了。她穿的______和来我家的______,也是妈妈寄去的。

  4、阿英很______,总是帮妈妈______,她很好学,不是______就是________。

  5、“我”也梦见自己买好多____送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____________。

  三、品味探究

  1、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难过。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学会了多想想别人,少想点儿自己了。)

  四、实践活动

  1、给外地来打工的同学送一份礼物。

  五、习作借鉴

  1、借鉴第二则课文的写作思路(一谁来到我校读书、二他是个……家住……他怎样的、三我梦见我帮助他什么)。

  2、写写日记的格式。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星期______      天气______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3

  第一课时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生读课文第二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妈妈买了哪些节日礼物?

  生:妈妈给我买了两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两个红书包,两套心爱的裙子。

  师:妈妈买了那么多的礼物,图上的小朋友却怎样?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小朋友的表情吗?

  生:图上的小朋友一点也不高兴,她很失望。

  师:板书“失望”

  生:她愁眉苦脸的。

  师:说的真好,我们把这个词语积累下来好吗?能给它找个反义词吗?板书:愁眉苦脸

  生:扬眉吐气

  师:对。在课文的第二段还可以看出“我”很失望,是哪里?

  生:就是没有我心爱的裙子。

  师:为什么说是“心爱的裙子”

  生:说明我非常喜欢这条裙子

  师:还从哪个词语看出非常喜欢这条裙子?

  生:迫不及待

  师:你能用迫不及待说说话吗?

  生:爷爷从地里摘来大西瓜,我迫不及待地切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师:真是个小馋猫

  生:我考试得了一百分,放学了我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把分数告诉妈妈。

  师:这种急切的心情老师非常理解,想给妈妈一个惊喜。

  师:我心爱的、非常喜欢的这条裙子到底是怎样的一条裙子呢?

  生:那是一条镶着花边的白纱裙。

  师:是吗?镶着花边的、白色的、纱料做的裙子,假如我穿上它会怎样呢?

  生:像个新娘子。

  生:会像美丽的天使。

  生:穿上它就像白雪公主。

  生:像天仙女。

  生:像月宫里的嫦娥。

  师:哦,天哪,简直太美了!我穿着它走进学校,同学们——

  生:都投来羡慕的眼光。

  师: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

  生:哇,你的裙子好漂亮啊,是哪里买来的呀?

  生:哇,你今天真是太漂亮了,我要是有一条这样的裙子那该多好啊!

  生:这条裙子太美丽了,你好像公主一样漂亮!

  师: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听着同学们的赞美声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啦!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生:这只是个梦。课文写着“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我穿上了摆在商店橱窗里的那条裙子。”

  师:哦,原来只是个梦,我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

  生:因为我非常喜欢这条裙子,我白天一直在想着它,所以晚上做梦了。

  师:是啊,有句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因为喜欢所以都梦到它了,不仅喜欢,还非常想——

  生:得到它。

  师:非常渴望得到它。板书:渴望。我原以为今天是我的节日——

  生:妈妈一定会给我买那条裙子。

  师:我的美梦成真了吗?

  生:没有

  师:美梦破碎。当我看到妈妈买回来的两份礼物会怎样想呢?

  生:妈妈怎么会买两份礼物,难道外面还有一个女儿?

  生:妈妈为什么要买两份呢?

  师:课文里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读——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读到这里又有什么问题?

  生:英子是谁?

  生:她在哪里?

  生:果然让我猜对了,妈妈果然还有个女儿。

  师:课文里的我也是这样

  想的,读——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读。

  师:英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妈妈明明知道我喜欢那条裙子却不给我买,妈妈是不是很小气?且听下回分解,下课。

  第二课时

  师:阿英妹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请读读日记第二则,来介绍一下阿英。

  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阿英住在贵州山区。

  生:阿英是个苗家小姑娘。

  生:阿英很会唱歌跳舞。

  生:阿英很勤快,总是帮妈妈干活,她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生:妈妈一直寄钱帮助阿英,要不她早就失学了,阿英穿的衣服和来我家的路费也是妈妈寄去的。

  (反思:学生通过读课文对阿英有了感性的认识,这里可以找一些有关苗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对苗族有更深入具体的了解。)

  师:阿英妹妹和我们家是什么关系呢?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帮助她呢?

  生:阿英是妈妈的女儿。

  师:是吗?同意阿英是妈妈的女儿也就是我的亲妹妹的小朋友举手。

  (三个孩子没有举手,其他的学生竟然刷刷地都举起了小手。可能在他们的印象中,也只有妈妈才会对女儿这么好,会送那么多的东西。)

  师:你为什么认为阿英不是妈妈的亲女儿?(问没有举手的小朋友)

  生:可能是阿英的妈妈跟我的妈妈是朋友吧。

  师:哦,也就是她们之间不是虽然不是母女关系也是亲戚关系?

  生:是的。(异口同声)

  师:可是,老师告诉你们真实情况,妈妈和阿英妹妹是毫不相识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板书:毫无关系 陌生人)

  生:啊(都作惊讶状)

  (学到这里我有些黔驴技穷的感觉,我只能用苍白的语言诉说贵州山区如何贫穷,孩子们如何上不起学,而却又很多像妈妈一样的有爱心的人无偿地资助山区的孩子读书。在这里如果能找一些这方面的真实的资料,对孩子就更会有说服力。因为我听到有个孩子在轻声说:如果是我我才不做这种事情呢?还有一个孩子问我,老师你资助过别人吗?我只好老师地回答没有。所以有时候嘴巴说的再好听还不如看实际行动。)

  师:你觉得妈妈对小女孩的爱是怎样的一种爱?

  生:是无私的爱

  生:伟大的爱

  师:对,是博爱!板书。

  师:晚上我又做了个梦,为什么这回妈妈带我去买那条我日思夜想的白纱裙,我却不想要了。

  生:我要把钱省下来,买更多的书给苗家的孩子。

  生:我喜欢像阿英这样的苗家小姑娘,他们收到了书会很高兴。

  师:一起兴高采烈地读这一段。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4

  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9个生字,复习以前记字的基本方法。

  2试着根据旁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初步学习自主阅读,自己动手批读学习体会,领悟简单的表达方法。

  4学习写日记的方法、格式,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激发儿童记日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借助旁批读懂课文。

  2了解日记的要求和方法,知道日记的内容可以写哪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小动物的繁殖过程的资料、图片,自制生字卡片。

  教师:母鸡孵蛋的挂图或录像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讨论谈话:说说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

  2小鸡是鸡妈妈生出来的.吗?

  3看挂图(或录像):这只大母鸡在干什么?

  4小鸡是怎样从鸡蛋壳里钻出来的呢?有一个小朋友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我们一起随他去看看。板书课文题目《日记两则》。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随文识字。

  2生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间互相抽认。

  3开火车认读生字,师正音。

  4把生字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想办法解决,然后小组交流。

  5课文主要讲什么事?(能说大意即可)

  三、借助旁批,自读课文

  1生仔细阅读两则日记,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前面的课文比一比,日记有哪些不同?

  (1)日记没有题目。

  (2)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记日记的日期和天气情况。

  (3)内容是当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自己的新发现。

  2生小声或不出声读第一则日记。讨论:我为什么要记下这件事?

  (1)生读文讨论,师巡回指导。

  (2)抓住重点词语好奇地问真想亲眼看看,引导生体会作者记下母鸡孵小鸡的事,是因为感兴趣。

  (3)师小结:日记就是把自己感兴趣的事记下来,多有意思呀!

  3生默读第二则日记,结合旁批读懂小鸡怎样出壳的。

  (1)用勾画出描写作者所见、所听、所想的句子。

  (2)请生把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提出来,考考同桌,相机助生理解不懂的词句。

  (3)全班讨论:小鸡出壳的过程。

  板书:

  听:嗒、嗒嗒看:硬喙、小脑袋想:帮、剥

  (4)讨论: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

  (5)学生讨论总结:写日记还可以怎么写?

  4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把自己学了课文后最大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四、小结提炼,了解写日记的好处

  五、巩固生字,学习写字

  六、实践活动

  写一则日记,尝试写日记的快乐,然后评一评,看谁写得好!

  附:板书设计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继续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4、让每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习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贵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日记能记录心情,日记能记录梦想,你想写日记吗?今天我们走进一位小朋友的日记,走入她的梦中吧!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由读全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字词和成语多读几遍。

  (2)识字时可以尝试多种方法。

  (3)读读课文,了解日记写了哪些事。(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4)能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生字新词,我学会了则、昨、料、费、等词语,明白了橱窗寄钱苗族高兴路费    裙子  山寨  失望 羡慕

  2、我会用高兴、失望、迫不及待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会写。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识字。

  生1:我学会了一种新方法——加一加,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我要用它来学习生字。

  生2:我知道“镶着”是指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羡慕”是说看见别人有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迫不及待”是说急迫得不能再等待的意思。

  ……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

  2、展示创造性朗读。

  3、展示自创性诗歌。

  三、激发知识冲突(5分钟)

  写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呢?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2、日记记录着一个人的心情,记录着每个人的喜怒哀乐,记录着我们走过的点点滴滴,孩子们,把我们平时做过的好事,写到日记中去,让同学、老师、妈妈……和你一起分享分享吧!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

  喜怒哀乐是人心情的写照。现在的你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还是让我们快乐写日记,保持快乐好心情吧!今天继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2、提出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多读几遍。

  (2)“我”做了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认真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还知道这是一篇日记,也知道了日记的格式。

  2、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设计意图:求知离不开文字基础,此环节意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差异,补缺补漏,扎实基础知识。展示顺序的确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调动了全体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关键为每位学生都要动起来,投入学习。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感受写法。

  生1:阿英妹妹是谁?她在哪里?妈妈明明知道我喜欢那条裙子,却不给我买,妈妈真小气!要读出生气、失望的语气。

  生2:我说把钱省下来,可以买好多书。在梦里我和阿英一起去了苗家山寨,看到了许多苗家小姑娘。我从书包里拿出书送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生3:她告诉我,是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读书,要不,她早就失学了。她还说,她穿的衣服和来我家的路费,也是我妈妈寄去的。要读出关心的语气。

  ……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展示对语言的个性理解,然后通过自己不同形式的表达,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力求每个学生善倾听,能质疑;能展示,善解疑。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则日记。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设计意图:所有的学习目的,就是运用和再创造,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舞台,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1、比较一下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

  2、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设计意图:没有矛盾就没有创新,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知识冲突中才能促进对文本知识和自己内在知识的冲击,才能将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链,才能激发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四、延伸拓展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学会了写日记,现在,就把我们今天的学习感受写到我的日记里进行展示。

  2、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生活,你的日记就会更精彩。

  五、板书设计

  24 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

  附作业设计:

  一、 认字乐一乐。

  则    费   羡   慕   寄   纱   料

  二、     词语对对碰。

  粉(    )读(     )助(     )昨(    )份(   )学(   )

  三、标点小天地。

  1、阿英妹妹是谁( )她在哪里妈妈明明知道我喜欢那条裙子( )却不给我买妈妈真小气

  2、书包里有一本书书名是( )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四、 小小创作家。

  我想从今天开始写日记,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

  分小组阅读质疑,在阅读中探究、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继续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贵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况。

  2、准备生字卡和相应的一些课件。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认识生字。

  (常规读文识字法)

  四、流利读文,熟识生字。

  五、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六、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巩固13 个生字。

  2、指导书写8个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是读书──说话,这节课我们是读书──提问,来个问答大挑战,行吗?

  二、读书──问答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则日记,读完后,请围绕课文内容,你能对其他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一个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哪个同学来提问?

  生1:阿英妹妹是个怎么样的人?

  其他组回答:阿英妹妹是苗家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

  补充:她很勤快,帮妈妈干活,也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

  生2问:你认为妈妈小气吗?

  其他组回答:妈妈不小气。她一直寄钱帮助阿英读书,穿的衣服和路费也是妈妈寄去的。

  补充:六一节那天,妈妈也买了连衣裙,一个红书包,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也送给阿英的,所以妈妈不小气。

  生3问:第二则日记中的我做了一个什么梦?

  其他组回答:我梦见妈妈带我去买那条裙子。我没让妈妈买。我把钱省下来买书送给苗家小姑娘。

  三、学习日记格式

  师: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1;第一则日记开头写了6月1日,星期五,阴。

  生2:第二则也写了这些。

  生3:我认为写日记要写名、明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怎么样。

  师:同学们真行,是的,日记比以前学的课文开头多了日期、星期和天气,但没有题目。

  四、练习写日记 五、展示日记

  【板书】    日记                梦想               心

  第一则             穿上白纱裙          不高兴

  第二则            不买白纱裙

  省钱买书          高兴  

  送给苗家小姑娘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7

  设计理念:

  1,《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和写字技能,教学环节中应该适当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要选择自己难记的字重点记,力求识用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4,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写日记的兴趣,能按格式写日记.

  教学难点:培养写日记的兴趣;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日记的格式,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小考验:请你连一连.(课件)

  《小壁虎借尾巴》 寓言

  《坐井观天》 古诗

  《赠刘景文》 童话

  《山行》

  2,板书课题《日记两则》,学生读题,相机教学"则".

  3,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提醒读书姿势)

  自读提示(课件):

  1,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日记的格式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3,想想这两则日记记录了什么

  (二),自读情况反馈.

  1,读完了课文,谁愿意告诉大家这两则日记写了什么

  2,指名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出示课件)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适时评价.

  5,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记忆字形.平时我们记字形都有哪些方法 将你认为最难记的生字在小组里与同学们说一说.

  6,小组汇报学习方法,集体共享.

  7,组词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三),指导写字.

  1,学写"份","粉".

  2,将"份"和"粉"在书p114临一遍,写二遍.(提醒学生用正确的姿势书写.)

  3,指名上台展示,学生评价.(师给予星级评价.)

  4,挑战学习.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分组合作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读得连贯.

  2,这两则日记,小作者分别是什么时候写的

  3,课文中的"我"在"六·一"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同桌交流.

  4,集体汇报.(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梦裙子 高兴 失裙子 失望)

  5,小女孩失望了,心中还有太多太多的疑问,谁来帮帮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见阿英 理解)

  6,7月22日,"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

  (板书:梦送书 希望)

  7,学到这里,你喜欢日记中的谁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身边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有,你准备怎样给他一些小小的帮助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你们像小女孩和她的妈妈一样这么富有爱心.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写日记.

  六,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将今天所学的生字收集到自己的识字成长记录袋中.

  3,搜集关于帮助他人的格言,俗语.

  板书设计:

  日记两则

  梦裙子 失裙子 见阿英 梦送书

  高兴 失望 理解 希望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8

  《日记两则》教学反思

  《日记两则》一课生字较多,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齐读生字词,小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读错及记字方法。这样学生从个体自学课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再到小组的学习,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人。在小组合作中,我改变以往的做法,实行轮流坐庄,定期轮换小组组长,使每位小组成员都能过把瘾,都能亮亮相,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又推出“小组连坐”的管理方式,小组能否得到小标签,取决于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不再是个人的行为。实行后效果不错,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学习合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虽然小组“树”上结出了合作“果”,但我认为合作不仅仅是课内的事,课外呢,下课铃响之后呢,是不是就没有合作。我想这也是我们以后要做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日记,课后我让每个学生都写了一篇日记,效果不错。写日记可以培养小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写日记,要写出带有自己思想感情的日记,日记不能说假话,说空话,要说真话,说实话。要通过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久而久之,就能积累许多有趣而生动的写作素材。

  <24.日记两则>教学反思

  理解日记内容的过程,既是学生体会关爱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教师应以朗读,听读,评价的方式去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写的日记也许有不少问题,或许标点不正确,或许有错别字,或许掉字,或许加字,但肯定有值得赞赏的地方。教师要在学生初学写日记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好学生学写日记的兴趣。结合我们今年开学初就开始练习日记,对日记我没有给以严格要求,而是以激发学生写日记兴趣为主,每次日记进行点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每次评点日记中学生对日记要求和格式也慢慢有了很好的领悟,所以在上这节课时很轻松,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日记两则》教学反思

  今天将日记两则结束,课堂伊始,以自己做过的梦来进入这一课。孩子们的兴致还是很高的,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日记两则。学生读全文说说自已的体会及问题。读第一篇日记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梦中的美,同时注意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但是让学生说话练得太多,时间没把握好。如:羡慕、迫不及待等并通过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指导朗读。现实中对妈妈做法的不理解,所以认为妈妈很小气,在这里我先引着学生顺着小作者的思路读,体会小作者从高兴——生气——不高兴的心情。先不以自已的认识去分析,当学生把第一篇日记读得十分符合人物时,我问:小作者对自已妈妈这样做很不理解,那你的认为呢?你认为他的妈妈到底小气吗?再默读课文思考。结果学生就开始了分析,有认为她妈妈舍得买那么多书给她,并也买了裙子给她,只是和她要的不一样罢了,说明她妈妈还是很关心她的等等,学生的意见也还真多。后一则日记,主要解决刚才的问题:阿英是谁?她在哪里?妈妈为什么要给她也买一份礼物?最后这个小女孩为什么又不要那条白纱裙了呢?经过读思结合学生理解得算是透的了,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反复读,并结合理解读出不同的语气。小作者的心情也高兴了。

  至于日记的格式强调的还是不够详细。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没能把握好,研究教材还不够透彻。板书过于简单,没能突出主题,重点词的板书不够到位,应该注重简洁明了,并且一些重点词应该及时地写在黑板上。其实应该在课尾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想法。联系生活说自已的决心和做法,说自已也要怎样节省来帮助阿英及像阿英一样的小孩。我应该顺之将其引入现实,那就是节省钱,来资助济源山区的一些贫困学生。 可是时间不够了。整堂课时间安排有些前松后紧。还有很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多批评指教。

  《日记两则》的教学反思  

  教学情节  

  本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第一则日记,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体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 

  我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准确地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在第一则日记中的第一自然段中的“一定”依次是理解全篇的关键,作者对梦中的幸福感和对妈妈给自己买裙子的自信就是通过这个词表达的。后来小作者的失望和对妈妈没有给自己买白纱裙的埋怨也是由这个词铺垫和衬托的。可以说理解了“一定”一词在这里的作用,就理解了第一则日记小作者的心情。我在这一环节用了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作者做了什么样的梦?她醒来后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读出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什么是“一定”。体会出作者非常自信的心情。尤其后来,抓住“就是没有……”这一句式体会他在希望落空时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能准确的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的丰富内涵,对于增强语感有很大作用。  

  教学反思  

  《日记两则》一课生字较多,于是上课开始,学生藉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同桌互相检查绳子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齐读生字词,小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读错及记字方法。这样学生从个体自学课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再到小组的学习,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人。在小组合作中,我改变以往的做法,实行轮流坐庄,定期轮换小组组长,使每位小组成员都能过把瘾,都能亮亮相,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又推出“小组连坐”的管理方式,小组能否得到小标签,取决于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不再是个人的行为。实行后效果不错,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学习合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虽然小组“树”上结出了合作“果”, 但我认为合作不仅仅是课内的事,课外呢?下课铃响之后呢?是不是就没有合作。我想这也是我们以后要做的。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

  3.通过学文,学习妈妈热心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文,学习妈妈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日记】你了解它吗?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出示:24日记两则)

  二、学习生字

  要读好课文,先得过生字关。

  【出示:带音节生字】多形式读。

  【出示:不带音节生字】多形式读。

  【出示:生词】多形式读。

  生字会读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的?把你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三、读书——说话

  现在我们读课文,老师对同学们读书没有更多的要求,我也不问你们问题,什么问题也也不问。只有一个要求:读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说什么呢?说你的感想,说你的理解,也可以说你的疑问。

  咱们试一试,以后养成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话要说。

  接下来我们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

  现在开始读,怎么读都行。

  读完了吗?还想读吗?真好,好孩子就喜欢读书。哪些同学愿意来轮读一下第一则日记?【出示:第一则日记】

  一起读。

  【出示:第二则日记】哪些同学愿意来轮读一下第二则日记?

  一起读。

  都读过了,老师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我们请她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课文中的我梦想成真了吗?结果妈妈送她什么礼物呢?(她的梦想没有成真,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一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一个红书包,还有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就是没有她心爱的'裙子。)

  她的梦想没成真,结果心里真不是滋味,哪里能看出来?【出示:最后一自然段】谁能读出感情?【出示:不高兴】

  四、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同桌互读,并说说可以组成什么词?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这8个字可分成几类?为什么这么分?【出示:按偏旁可分为4类:女字旁为一类,日字旁为一类,有“分”字的“份、粉”为一类,“读”字为一类。】

  师范写“姑、娘、妹”。【出示:动态笔顺】(提醒学生女字旁的横变成提,生先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同样方法指导书写“昨、晴、份、粉、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上节课我们是读书——说话,这节课我们是读书——提问,来个问答大挑战,行吗?

  二、读书——问答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围绕课文内容,你能对其他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哪个同学来提问?

  预设:

  【出示:阿英妹妹是个怎么样的人?】(阿英妹妹是苗家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她很勤快,帮妈妈干活,也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

  【出示:你们认为妈妈小气吗?】(妈妈不小气。因为她一直寄钱帮助阿英读书,阿英穿的衣服和路费也是妈妈寄去的;六一节那天,妈妈买了连衣裙,一个红书包,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送给阿英,所以妈妈不小气。)

  【出示:第二则日记中的我做了一个什么梦?】(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那条裙子,她没让妈妈买,她把钱省下来买书送给苗家小姑娘。)

  三、学习日记格式

  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日记比以前学的课文开头多了日期、星期和天气,但没有题目。写日记要写明【出示: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情况】。

  四、练习写日记

  你们觉得我们班谁最聪明?为什么?

  同学们说的对吗?坏习惯要改正!接下来把刚才同学们讲的话用日记的格式记下来,就成了日记。

  试一试,写一写,行吗?

  先写他的外貌,接着写他的聪明,最后写他不好的地方,按这样的顺序,开始。

  五、展示日记

  板书设计:

  日记梦想心情

  第一则穿上白纱裙不高兴不买白纱裙爱心

  第二则省钱买书

  送给苗家小姑娘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

  3.通过学文,学习妈妈热心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文,学习妈妈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是本课的重点;朗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日记、了解日记格式

  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借助看图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哪方面的内容?

  2.学习日记的格式。

  写日记,先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上日期、星期几,天气怎样,再换一行空两格就可以开始正文了。

  3.作者的这篇日记格式是怎样的,请学生谈论。

  4.作者在日记里写了些什么内容呢?

  二、学习第一则日记。

  1.齐读。

  2.理解“羡慕”的意思,再说一句话。

  3.妈妈给我买回了白纱裙吗?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理解“迫不及待”)

  4.妈妈买回了许多礼物,并分成了两份,为什么?

  5.同桌交流讨论。

  三、学习第二则日记。

  1.小声说说这则日记的日期、星期、天气。

  2.第一则日记中的阿英妹妹究竟是谁?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勤快、好学)

  3.我又做了个梦,我梦到了什么?

  4.现在,我还想买那条漂亮的裙子吗?从哪儿可看出来?

  5.梦境说明了什么?

  6.交流讨论。

  四、扩展。

  1.说说你周围的助人为乐的故事。

  2.写一则日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步骤:

  一、复述课文。

  二、指导学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同桌互认,自由认读,指名读,齐读。

  2.扩词,造句。

  3.分析各字字形,指导写字。

  4.重点学习:

  读:左右结构。

  粉、昨、晴、姑、娘可与份、作、猜、故、粮进行区分。

  三、引导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l.看“我会写”中田字格中的字,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关键笔画的位置。

  四、练习认读,书写。

  五、指导完成课后“看看写写”内容,并读读。

  昨天    妹妹    学校    书包

  帮助   读书    少年    儿童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你热心助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4 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对日记的格式反复强调。只是板书过于简单,没能突出主题,重点词的板书不够到位,应该注重简洁明了,并且一些重点词应该及时地写在黑板上。另外应该联系生活说说怎样节省来帮助阿英及像阿英一样的小孩,将其引入现实,那就是节省钱,来资助济源山区的一些贫困学生。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则”等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份”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则日记,感悟小女孩的情感变化。

  3、有写日记的兴趣,初步了解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规范日记格式。

  教学过程:

  交流碰撞,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奇的新朋友,请看大屏幕(出示动画日记)谁发现这位新朋友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发现。

  2、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女孩的日记,请同学们跟老师一块儿认真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则”就是“篇”的意思,“日记两则”也就是说有两篇日记,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日记。

  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第一则日记,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看看课文下面的拼音,力争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标出段号划出词语。

  2、日记读完了,生字都会认吗?

  (1)哪位小老师来给大家领读一遍?(课件出示:则昨纱羡慕粉料套份妹)

  (2)我来指你来认。

  3、生字会读了,那词语你们也敢读吗?

  (1)咱们来开火车读词语吧!(出示词语:学校妹妹书包一份一套昨天镶着布料橱窗小气羡慕迫不及待)

  (2)有请女生读。

  (3)男同学挑战读。

  4、现在我们把生字和词语送进课文里,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把这篇日记读得更加通顺、流畅。谁来试试?(学生分段读课文,评议。)

  5、同学们,会读书的人往往会把一篇文章读成自己的话,我们把课文已经读了两遍了,哪个小博士会用读到的课文内容把这段话补充完整?〔课件出示课文内容我会填:昨天晚上,我梦见我。我想,今天是我的节日,妈妈。可是妈妈下班回来却买了,就是没有我心爱的裙子,我说妈妈真小气。〕

  三、感悟体味,激情诵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朱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默读,猜猜:默读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读,用脑想。)请同学们试着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这段文字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逐句汇报,教师相机逐句指导朗读,并随机引导了解“羡慕”的意思。(羡慕的眼光是什么样的?那你有没有羡慕别人的时候?别人羡慕过你吗?说一说被人羡慕的感觉怎么样?)

  3、带着这份感觉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买白纱裙已经成了小女孩的一个愿望,她的愿望实现了吗?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妈妈下班回来了,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此时小女孩的心情怎么样?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写出了她此时的心情,你能快速的找到吗?“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她找到了吗?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此时小女孩的心情怎么样?

  2、此时你就是那个小女孩,把你的迫不及待,把你的失落,把你的生气通过朗读读出来吧。(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愿望落空了,小女孩十分的失望,还带着埋怨,可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请同学们齐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妈妈说那一份是给阿英妹妹的,此时的你有什么疑惑?其实文中的小女孩跟你们一样有她的不明白,谁能读读这两个带问号的句子,读出她的疑惑,读出你的见解?(个别读)

  2、刚才我们通过两个问号读出了小女孩的疑惑,那你从感叹号中有读出了什么?

  3、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竟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情感,看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还应该要关注文章的标点符号啊,我们一起把作者的疑惑和她心中的怨气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

  4、课文学完了,那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说妈妈小气吗?

  5、(由“小气”的意思导入)妈妈真的小气吗?请同学们默读二、三自然段,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6、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小女孩理解了妈妈,自己也变得快乐起来了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

  四、了解日记,熟悉格式

  1、课文学到这儿,你知道日记的格式吗?日记里可以写一些什么?(同桌讨论)

  2、汇报交流。

  3、总结:日记就是把我们在这一天所见到的,所想到的,所经历的,所听到的事记录下来,如果能加上你的感受就更好了。希望日记能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好朋友。

  五、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课文读懂了,相信大家把字也能把写得很棒,看着大屏幕,谁来读读这4个字?

  2、大家仔细观察这4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3、你会用它们组词吗?

  4、范写“妹”。

  5、剩下的字,老师不做提醒,相信你也会写好,大家说是吗?我们把这四个生字练一练吧。

  6、同桌评议。(如果书写正确、工整、规范且顿笔摁笔到位请画三颗星。)

  7、作业:

  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这么多的老师,我们上了一节语文课,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课后把你想说的话试着用一篇日记写下来,我们下一节课交流好吗?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找一找。

  板书设计:

  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

  (喜欢)(生气)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12

  【片断】

  探究式阅读

  一、分小组阅读质疑

  1、自读课文,将两则日记联系起来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

  2、小组讨论: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问题(注意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二、全班交流,在阅读中探究

  1、各组派代表说说本组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已解决的有意思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2、各组再根据其他组的介绍,选择一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三、集中问题,共同讨论

  1、小组汇报本组讨论交流的情况。

  2、全班就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学生讨论中共同关心的问题,也可以由教师出示。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13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学习默读。

  3.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能阅读浅近的童书,向往美好的情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有学写日记的兴趣,有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在听中投入阅读思考:

  听老师读第一篇日记,想想说说: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妈妈会做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学习根据词句和图画从已知猜测将会发生的事。预测没有对错,而是有意识的阅读,让自己跟文本很快建立关系。预测文本的发展能帮助学生投入阅读。)

  二、在读中初步感知课文:

  读课文,提要求:

  1.读准字音,读正确;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和前面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完成字词检查,初步感知文体特点)。

  三、在讨论中把握课文的特点: 回忆上节课学的日记的特点,讨论这两篇日记的特点。

  (可提出问题来帮助学生思考:这两边日记都写了“我”的梦,而两个梦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两幅插图也表现出“我”的不同的心情)

  四、学习在默读中思考:

  1.默读课文后说说:妈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

  2.“我”对妈妈的看法变了,心情也变了,“我”想做什么?重点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3.我们可以用哪些具体行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五、在扩展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一起读绘本《凯琪的包裹》。

  在环衬中发现“一九四五年五月的美国印地安纳州曼菲尔市”和“一九四七年五月的美国印地安纳州曼菲尔市”的不同。体会“你们的友谊不但填饱我们的肚子,也振作我们的精神。”

  2.说说课文中的阿英面对帮助是如何做的,《凯琪的包裹》中凯琪面对帮助是如何做的?

  3.游戏:促膝谈心:面对帮助你的人你会怎么做?

  (学习文本与文本连接,文本与生活连接)

  六、按照日记的格式试着写一篇日记:

  1.说说日记的格式。

  2.如果写一篇昨天的日记,说说你怎么写?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14

  教学目标:

  1、借助字音,初读课文。

  2、运用识字经验,识记生字。

  3、初步接触日记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掌握日记的格式和内容来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一些“心里话”“悄悄话”是吗?有时这些悄悄话不想对别人说,只想把它写下来,这就是“日记”。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个小女孩的两篇日记,看看她有什么“心里话”。

  板书:日记两则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能借助字音,读通顺。

  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3、(课件出示)师生合作,找出识记方法。

  换偏旁:作—昨 沙—纱 份—粉 科—料

  加偏旁:奇—寄 未—妹 次—羡

  要注意:“慕”的下面不是“小”字。“套”字的笔划规则。

  4、师随机抽读卡片,巩固识字。

  三、借助经验,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拼读字音,找出分析字形的方法。

  2、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本课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除了“昨”字,都是熟字加偏旁。

  3、生字组词比赛,看谁说得多。

  4、开火车练读。

  5、师范写生字,生注意观察。

  6、生临写,是巡查。

  四、复习巩固:

  1、做课后“看看写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简单说说:“日记”写的是个人的什么内容?

  五、作业:

  朗读课文,记住日记的书写格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读好人物不同心里的情感表达。

  3、学会写日记。

  4、能从故事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使学生在学文基础上体验“爱”和“被爱”的幸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生字卡片,朗读课文:

  1、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试说说日记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第一篇日记,找出我写日记的时间、天气、掌握日记的格式:日期、星期、天气。让学生自己说说以“今天”为例的书写格式。

  2、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是真实的吗?从“我”的梦中,可以看出小女孩的什么心思?她对那条裙子有怎样的感情?(期盼)指导朗读。

  3、可是“我”的希望实现了吗?我没得到想要的东西,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用失望的语气读第二段。(课件出示插图)

  4、妈妈不但没给“我”买裙子,还把礼物分给了谁?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想?你的心情又会怎样?(用疑问、生气的语气读)

  5、同学们,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一起翻开“我”的下一篇日记。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妈妈这样做的理由?

  6、谁来说说:“阿英妹妹”是谁?妈妈为什么那么关心她?妈妈都是怎样帮助她的?(介绍贵州山区,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做的理由)

  7、阿英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快、好学)用叙述的语气读。

  8、“我”又做了个梦,这回又梦到了什么?这次“我”对裙子的态度有转变吗?我的梦境中还出现了什么人?我们一起在干什么?

  9、通过这个梦,说明了我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我”还会生妈妈的气吗?“我”理解了妈妈吗?

  10、引导学生用幸福、渴望语气读第三段。

  三、教学回顾: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变化。

  2、思考讨论:妈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我得不到自己喜爱的裙子应该生气吗?想一想,今后的我会有什么思想与行动上的变化与进步?

  四、作业设计:

  学会这篇课文后,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也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

  五、板书设计:

  梦裙子—— 失裙子—— 见到阿英—— 梦跳舞

  (希望)——(失望)——(理解)——(希望)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15

  生字学习,我最棒!

  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自己一定能读好!

  生字中会认的字:                                       

  经过努力认识的字:                                     

  2.“我会写”的字中容易记住的字:                        

  组词方面有困难的字:                                   

  书写方面有困难的字:                                   

  3.从课文中我又认识了几个新词语:                         ,我还能说几句话呢:                                       。

  朗读课文,收获大!

  1.读了课文,我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写日记还要注意格式呢!日记格式包括三部分内容:(1)        

  (2)                 (3)                 

  边读边想,我能行!

  1.妈妈为什么没有给“我”买那条白纱裙?                      

  妈妈真得很“小气”吗?为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2.两则日记中的“我”有变化吗?表现在哪儿?                

  3.读完课文,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呢!想和老师、同学一块交流。  

  生活探秘,我在行!

  在生活中,我也有关爱他人的事例,和大家说说吧!             

  今后我会做更多的事,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因为“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日记两则》快乐练习:习题 篇16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作者的转变。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日记吗?(请知道的小朋友说一说,老师相机点拨,特别讲日记的格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朋友写的两则日记。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两遍,用“□”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2、认记生字:

  ⑴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它组词。

  ⑵ 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如:昨:“作业”的“作”去掉单人立,加上日字旁,就是“昨天”的“昨”。

  纱:“沙子”的“沙”去掉三点水,加上绞丝旁,就是“纱巾”的“纱”。

  粉:与“份”比较记忆。左边相同,右边不一样。粉:粉红。

  份:几份。

  妹:想一想,女字旁的字还有哪些?归类记忆。

  3、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

  1、在识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看看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抽生读课文。

  3、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齐读课文。

  3 想想日记和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师根据学生回答规纳总结。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一则: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看看这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2、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3、她的愿望实现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4、妈妈回来了!她的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呢!里边有些什么呢?(老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学生仔细听,看看包里有些什么)(抽生说说)

  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份给我,一份给阿英)

  6、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如果你是她,你心里会怎样想?(抽生说说)

  7、试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的语气。

  8、齐读第一则日记。

  第二则:

  1、请女生齐读第二则日记,男生仔细听,看看这一则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了些什么?(7月20日写的,写阿英妹妹来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个梦)

  2、阿英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贫穷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学)

  3、阿英妹妹告诉我些什么?(她说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上学)

  4、读到这里,你觉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你还生妈妈的气吗?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生说说)

  5、小作者又做了一个梦,这次她又梦见些什么呢?(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她又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裙子,可是她没有买,她用钱买了许多书带到苗家山寨,把书送给苗族小朋友,还和他们一起高兴地玩。)

  6、如果你是小作者,你还会买那条裙子吗?为什么?(请生说说)

  7、齐读第二则日记。

  三、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

  3、学生观察生字,说说观察的是哪个字,你想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注意些什么?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份”和“粉”:左边不同,右边一样。

  “昨”和“晴”:部首相同。

  “昨”与“作”比较:昨:昨天 作:作业。

  “晴”与“清”比较:晴:晴天 清:清水。

  “姑”、“娘”、“妹”三个字部首相同。

  “姑”与“故”比较:姑:姑娘 故:故乡。

  “娘”与“食”比较:娘:姑娘 食:粮食。

  强调写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的笔画。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上有课后练习“看看写写”。

  2、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做,其余在书上做。

  3、集体订正。

  4、齐读。

  五、 拓展训练

  1、课文里树叶、苹果、桃子里的生字还有两个我们没学,你认识吗?认一认。

  2、展示小朋友写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