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教案设计

2023-08-08

画家和牧童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大一些)

  读课题——有什么想问的?

  2、出示:戴嵩是唐朝著名的大画家。(直到什么叫“著名”)

  3从哪儿可以看出戴嵩的画很著名?

  二、学习课文 体会戴嵩画得很好

  1、自由读读1——2小节,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戴嵩是位大画家,画得很不错?

  2、  自由读  交流

  a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1) 说说你的理由——抓住了“一……就……”来体会的。

  (2)“一”在自然数中表示最小,但在语文中的本领可大啦,他和其他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可丰富了,不信再来看这句

  b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抓住这个“一会儿……一会儿”你又读出了点什么?

  (2)看图理解“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的意思

  (3)没有深厚的功底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幅作品的,看来这句也是在说他画得好。

  (4)让我们一起来读。

  c 看画得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1) “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意思是——:?

  (2)“花大价钱”就算了,还要——?

  是啊,花大价钱都不一定买得到他的画,看来戴嵩确实是当时很著名的大画家。

  d 相机学习(夸赞  称赞  赞扬  称赞  )作者多能干啊!用词多讲究,避免了重复,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推敲用词好吗? ——齐读

  3、大家都是怎么夸他的画的呀?

  出示: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 你也选一句来夸夸吧!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2)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样读

  (3) 可以试着让学生念出不同年龄的商人、教书先生会怎样说这两句话的 。

  (4) 齐读

  4、才两个人夸他怎么能叫纷纷夸赞呢?能不能多来几个夸夸?他的亲戚朋友会怎么夸?围观的人会怎么夸?——指名(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才叫“纷纷夸赞”)

  5、戴嵩为好朋友画的《斗牛图》都到了这么多人的称赞,他会怎样想?

  三、体会牧童的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

  (1) 就在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戴嵩也觉得比较满意的时候,有一个牧童却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谁来读他的话?

  指名读——你为什么读得那么大声?

  (2)出示图画,你看看,当人们听到这句话是怎样的表情? _____指名说

  你觉得他们回过神来后会说些什么话呢?

  (3) 戴嵩又是怎样做的呢?

  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指名读——评价(我听出了你的谦虚、虽然你是个大画家,可是你说话很和蔼、你很虚心,希望自己的画越画越好……)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指名读——什么叫“连连拱手”? 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让我听到你对牧童发自内心的感谢——指名读

  一个大画家在众目睽睽下被小孩指出画错了,还是很虚心的请教,让我们感到佩服。让我们再来读他的这两句话。——齐读

  四、深入感悟戴嵩、牧童的优秀品质

  1、围观人群里有位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到戴嵩身旁问:“大画家,听到这个孩子说你的画画错了时,我还认为是小孩在捣乱呢?你怎么会那么有耐心听他解释啊?”(请你来帮助戴嵩回答)

  2、一位大叔摸着牧童的头问:“孩子,大家都夸他的画画得好,你怎么敢再这么多人面前指出大画家的错误呢?”——指名说(学大叔的语气表扬)

  3正是这著名的画家接受了小牧童的批评,最后他才画出了真正的《斗牛图》。你们愿意看吗?(课件展示《斗牛图》)教师讲解,并说明此图收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

  五、 拓展延伸

  1、 同学们,从古到今,有很多像戴嵩那样虚心求教的人,比如古代的孔子、近代的毛泽东等等,下面咱们就来看一个孔子的“不耻下问”的故事。(flash课件)

  2、课外收集有关中外名人虚心改错的故事或敢于向他人提出意见的故事

画家和牧童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能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熟练地认读一类生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文本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情感目标:在朗读、说话、想象等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并学习戴嵩谦虚的品质,有像牧童一样会观察、说真话、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愿望。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角色,从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中想象人物心理,领悟并学习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等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体会人物品质,让学生有自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巧妙引题

  1、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话题:

  “孩子们,你们的歌声真好听!把老师的心都打动了”“说实话,看到你们这一张张稚气可爱的笑脸,我真喜欢你们,大家愿意和我交朋友吗?”“看看后边,哇! 好多好多的新朋友。知道他们为什么坐得比你们还要端正吗?他们可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分享你们学习的快乐的,作为主人,你打算怎样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他们呢?”

  2、你们的发言真精彩!咱们来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看谁的表现最出色。

  宽—— 强—— 加—— 恶—— 贵——

  3、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真了不起!来几个难一点的,看你会不会。

  表扬—— 虚心—— 平凡——

  4、(老师指着黑板上的课题“画家和牧童”。)猜猜看,这画家和牧童,谁平凡,谁伟大?你还想知道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逐个评价。)“你的猜想很有创意!” “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作为知心朋友,咱握握手”“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与合作,咱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师生问好,上课。)

  [此过程设计的意图重在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为实现愉快的学,主动的学做好铺垫。同时,练习说反义词是本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内容,由此引入课题,具有生成性,体现了教材的纵向联系,也有利于学生接受并激起学习欲望。]

  二、认读生字,感知全文。

  1、创设情景:孩子们,夏天已经到了,晴朗的夜空,有无数的星星,真美丽!谁会认?和它打打招呼。(抽生个人读生词)

  2、读得很正确,咱们用“开火车”的方式接着读。

  3、既然大家这么积极,我们一起大声的读一边吧!

  4、读得真好!这些词就藏在《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中。要是你能在课文中正确地认读他们就更了不起,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然后想想,文章讲了件什么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课也应有一定的体现,个人读、开火车读、齐读,然后在课文中认读,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同时,初读全文也是对文章的一次整体感知。]

  三、品读感悟、了解戴嵩画技高超

  1、你们的发言让我也分享到了大家学习的快乐,老师有一份礼物想送给大家,请看——(课件展示几幅戴嵩的作品)看过之后,你想说什么?是呀,戴嵩的画太美了,让我们从课文中去认识这位伟大的画家吧!

  2、请打开书95页,看第一自然段,谁会读?其他孩子可要认真听、认真看。(抽生个人读两遍)

  “你们怎么评价他的朗读?”“你读得很正确,。”“你比他读得更好,把这一句再读一遍”

  3、这几位同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你们敢不敢向他们挑战?齐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次,你读懂了什么?

  4、(过渡,领读第二自然段。)是的,戴嵩的画画得太好了,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怎么画的?请看屏幕,一起读。“他一会儿……很快就画成了。”把最后几个字再读一遍,再读一边。这次,你又读懂了什么?

  5、对!戴嵩作画总是又好又快,难怪人们说他是唐朝的一位——着名的画家。(板书“着名”)面对这幅斗牛图,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看三、四自然段,都有哪些人在夸?把商人的话用“——”画出来出,教书先生的话用的~~~~“画出来。练习读一读,最好能读出称赞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教师评价。)“你读正确了,面对这么优秀的作品,你能不能发自内心的去称赞一下呢?”“你真会夸奖别人”“你比商人更会称赞”“从他们的称赞声中,你明白了声么?”

  7、围观的人很多,人们还会怎么夸?想象真丰富!像这样商人在夸,教书先生在夸,你也在夸,他也在夸,这就叫做——纷纷夸赞。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好,你们以后可以借鉴。

  [此过程适当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先观赏戴嵩的作品,激发了求知欲,新奇感,为了解人物打下了基础。同时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明白戴嵩作画既好又快,从而发自内心的读商人、教书先生称赞的话,便于打开想象之门,猜猜人们还会怎么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渗透也有一定体现。]

  四、读议结合,理解品质

  1、同学们,就在人们纷纷夸赞的时候,一个牧童却挤了进来。请听——(出示主题图,伴画外音“画错了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仔细看图,人们的表情怎样?猜猜他们会怎么想?然后以“我猜他可能在想……”的方式在小组内就近交流。(老师到学生中倾听)

  2、比比看,谁最先坐端正。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课文的题目是《画家和牧童》,这会儿我们最关心的是画家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反应?牧童又是怎么说的?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汇报、朗读)画家生气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导看图,理解“和蔼”,个人读戴嵩的话。)听清楚没有,画家称牧童什么?这么大的年纪,却称呼牧童小兄弟,多么和蔼可亲呀,咱们一起再读一遍画家的话。

  4、牧童的话很长,谁能读好,那可了不起。(抽生个人,读师生评价,比赛读。)读懂没有?闭上眼睛,抢答开始——

  “戴嵩的画哪儿画错了?”“他是怎么画的?”“应该怎么画?”

  5、睁开眼睛,小博士走进课堂向我们挑战来了,他会填,你会填吗?(照应课前的反义词练习,引导学生从年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方面完成以下填空:)

  画家( ) 牧童

  6、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牧童能指出画家的错误?相机板书“会观察”“说真话”。这样的牧童多可爱呀,让我们一起用天真的语气,诚恳的态度,给这位伟大的画家提提意见吧!

  7、听了牧童的话,戴嵩是什么反应?自由朗读最后一节,用你的表演告诉我们。

  8、你真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咱们给他一点奖励吧!你们愿意把哪条小鱼送给戴嵩?(出示有“ 虚心”“骄傲”的小鱼卡片)

  板书:“虚心”

  9、让我们读一读写戴嵩的这几个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执教。’”(老师相继点评“画得多好呀!”“画得多快呀!”“多虚心呀!” )这里有几个词用得特别好,你能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吗?

  课文后面的学习小伙伴也说了,“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板书“了不起”)交流到这,老师也要惭愧的向大家道歉了,课前,我认为画家伟大,所以写得这么大,牧童平凡,写得这么小。公平吗?(修改板书“画家和牧童”——“画家和牧童”)再读课题。

  10、学了课文,你最喜欢谁,选择你喜欢的角色,在小组内合作读全文。

  [此过程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地、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了解人物品质,突破教学难点。“你想把虚心和骄傲中那个词送给戴嵩”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做出判断,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同时,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也有一定的体现。]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今天的收获可真多!最后,咱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

  2、提出要求,每人任选一个做一做。

  a.这节课你过得愉快吗?用几句话把你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

  b. 接着写——“画家,我想对你说……”

  c. 接着写——“牧童,我想对你说……”

  d. 把本课中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写下来,与同伴交流。

  e. 我想给自己布置这样的作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课堂展示。

  4、总结,布置课外作业:用合适的方式在课外了解历史上着名画家的作品。

  [此过程设计意在检查学生收获,关注学生情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让学生自选作业,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正是关注学生主动发展和个体差异,力求彰显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人文教育的完美体现。同时,体现了课内乡课外的延伸]

  六、板书设计

  画 家 和 牧 童

  着 名 会观察

  虚 心 说真话

  了不起

画家和牧童教案设计 篇3

  一、简说教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先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而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顺带“事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真!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二、学生特点

  本班学生总体的语文水平不高,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差,朗读水平低下,谴词造句能力也不是很好,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围绕“听、说、读、写”的基本教学要求去设计,通过不断的练习来逐步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口头组词造句训练。

  2、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秒表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自做生字卡片,自读课文

  2、   教师制作生字卡片,在黑板上布置游戏背景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效果

  一、猜迷语导入课文

  一、猜两个小迷语(注:迷底是牛):

  1、午觉睡过头了。(打一字)

  2、任劳又任怨,田里活猛干,生产万顿粮,只把草当饭。(猜一种动物)

  二、学生自由说说与牛有关的词语。

  猜迷语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迷语导入课文并说说与牛有关的词语,既可以顺利地与下面的教学过程衔接,又能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二、识字小游戏《摘苹果》

  黑板上画着四棵苹果树,树上结了许多写有生字词的苹果(注:每个苹果上的生字词都不能相同,而且事前要把没有生字的那面展示出来,等到比赛开始时再翻过来),全班分为四个组开火车摘苹果,每人一次机会,随意采摘,读对一个就摘下一个苹果,教师

  通过游戏让学生达到自主识字认字的目的,使学生在快乐中加深对字词的认读。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效果

  用秒表计时,摘得最多最快的组为之胜出。每个组把采到的苹果分给其他组的同学,请那个同学读一读苹果上的词语,读对了就赠送苹果卡片。

  三、生字书写指导

  1、“我的发现”

  学生小组合作归纳本课生字的特点与规律。

  此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并且训练学生一定的归纳能力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指导生字的书写

  学生在书本上进行书写训练,然后进行生字组词练习,并且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多个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以便作出及时的纠正,通过口头组词造句的练习,能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认识,并且能培养学生一定的运用能力。

  四、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通过对课文的通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与疏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2、熟读课文

  3、划出有关人物的对话

  通过写达到掌握12个生字的教学目标,熟读课文有助于加深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效果

  一、课前复习

  (课件展示课文词语)

  1、            学生开火车朗读

  2、   全班齐读

  课前复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以开火车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检查出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        出示课题,导入课文学习

  1、老师板书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2、全班通读全文

  3、谈一谈:大画家与小牧童,你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呢?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

  通过课题的书写引导学生对人物特点的初步了解;通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并且检查朗情况从而作出指导。“谈一谈”主要是了解学生对人物的把握情况以便教师作出引导。

  三、  人物形象分析

  (一)画家

  1、请你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画家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把答案写到黑板上)

  2、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能从课文当中找出一些句子来吗?请你读一读这些句子吧!(注:教师用课件展示这些句子,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形式有指名读,比赛读,男女读等;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则给予朗读指导。)

  3、用“一、就、”和“一会儿、一会儿、”进行造句训练。

  4、收集好词: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绝妙之作、纷纷夸赞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二)牧童

  1、牧童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把答案写到黑板)

  2、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能从课文当中找出一些句子来吗?请你读一读这些句子吧!(注:教师用课件展示这些句子,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形式有指名读,比赛读,男女读等;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则给予朗读指导。)

  (三)围观的人

  1、除了画家和牧童以外,文中还出现了哪些人物?

  (板书:商人和教书先生)

  2、商人和教书先生是怎么评价戴嵩的画的?(纷纷夸赞)

  3、你能找出他们夸赞戴嵩的句子吗?(注:教师用课件展示这些句子,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形式有指名读,比赛读,男女读等;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则给予朗读指导。)

  4、假如你也是围观的人之一,你会怎样夸赞戴嵩呢?

  5、你喜欢他们两个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意见)

  让学生用自己想到的词语来评价人物,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词语的积累;到黑板上书写又能体现学生“写”的训练;不同

  的朗读形式能体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设计学生的评价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以便教师作出指导;口头造句达到了“说”的训练要求;收集好词好句可以丰富学生的词句积累。

  过角色扮演的设计,让学生进入到角色当中去感悟,同时达到“说”的训练要求。

  四、欣赏更改之后的斗牛图

  学生观察之后作一个对比

  通过直观的图像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

  五、演读入境

  1、请学生分别扮演戴嵩、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通过角色的扮演,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演读中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达到“读”的训练要求。

  六、练练笔

  1、接着写:听了戴嵩的话,牧童接着会说些什么?写下来吧!

  2、自由想象:人们听了牧童的话,看了戴嵩的表现,又会说些什么?写下来吧!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且达到“写”的目的。

  七、课外知识拓展

  学生自读课后的“我知道”,简单了解其他画家的画画专长。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知识的积累。

  八、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让听的人给你的演讲评分。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与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21、

  画艺高超指出错误敢说

  为人谦虚真话

  (纷纷夸赞)

  商人、教书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