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案 篇1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爸爸的话。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培养善于思考的情感。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初读识字
1、请大家齐读课题。(指导“玲”的轻声读音。)
2、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3、你们刚才想的问题,玲玲都知道。我们一起去问问她吧!
4、玲玲是个很任性的小姑娘,谁要是没把生字学会,没把课文读熟,她是不会告诉你答案的。你们能做到这些吗?老师相信你们自己一定能把生字学会把课文读熟。我们开始自学吧。
5、现在,我替玲玲检查你们自学的情况。看,这是本课的生字卡片,谁读完生字再组一个词?
6、玲玲还有一个特别的能耐,就是看到大家读的口型不用听就可以知道你们读的什么字。要不要试试?
7、现在,我就是玲玲。请大家开始看着生字卡片做口型,记住,可千万别发出声音啊。(学生做口型老师读生字)
1、齐读课题。
2、玲玲画的什么?玲玲的画怎么样? 这一课写了什么事呢?
4、能。自主学习。
5、认读生字。
6、要。
朗读感悟
1、生字认得很好。课文读得怎样啊?
2、很好?愿意试试吗?
3、你们愿意齐读呢还是愿意个别读?当然分角色读也可以。
4、那大家得先练练。这样吧,三人一组,一个读爸爸的话,一个读玲玲的话,一个读叙述部分。开始练习。
5、那个小组先来?
6、读的非常生动。下面该你们小组了。
7、小朋友们把课文读得这样好,玲玲已经把答案告诉你们了。
8、不信?那我问你:玲玲画的什么呀?
9、她画得怎么样?
10、怪了,一幅已经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呢?
11、说的好,这就是这一课主要的一件事。
12、看,你们不是都知道了吗?其实聪明的小朋友都知道,是谁告诉了你们?
13、对,就是你们自己。是你们自己通过读书读懂了课文。看来,会学习的孩子不仅能提出问题,而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14、如果你是玲玲的好朋友,得知她得了一等奖,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1、很好呀!
2、愿意。
3、分角色读。
4、练习分角色朗读。
5、分角色朗读。
6、分角色朗读。
7、没有啊。
8、我家的一角。
9、很漂亮,还得了一等奖。
10、玲玲的画脏了以后,在爸爸的帮助下,把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得了一等奖。
12、我们自己。
14、⑴ 祝贺之类的话语;
⑵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写字写句子
1、玲玲这么可爱,大家想和她交朋友吗?
2、但是,和玲玲交朋友可不容易。她很挑剔:任何人和她交朋友都得先递上自己的名片,而且,名片上还必须写着她最喜欢的两句话,还要写的好看。你们猜猜,她最喜欢的是哪两句话?
3、真聪明!玲玲最喜欢的就是这两句。(课件出示这两句话)不过,这两句话当中可有几个字特别难写。就是那几个红色的。能写好吗?
4、第一个“糟”字我可以帮大家。请先看老师写,然后大家再跟着写。(示范写“糟”)
5、还有三个字,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能发现这三个字有相同的地方,而且这个相同的地方还有点不同。仔细看看。
6、嗯,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7、哎呀,看的真准!看来大家遇到问题能认真动脑筋想办法,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了不起!那就先把这一个字一个词写一遍吧。(巡视)
8、写的很漂亮呀!好了,现在大家可以动手写这两句话了。写的时候还要注意:这是写句子,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那样既慢又写不好看,要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连着写。最好能一句一句地连着写。我建议大家把这两句话再读读,读熟,记在脑子里才好呢。开始读吧。
9、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开始!
10、第二,写句子时,最好能理解你要写的句子的意思。你们理解吗?
11、请把手放下。不要说它的意思,我想听大家说说你遇到过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如果说的好,就说明你真的理解了。
12、玲玲是把脏地方改成了什么才得了一等奖的?
13、所以,我觉得她一定很喜欢小狗。你们可得把“小狗”的“狗”写好看哦。我先帮帮大家(范写“狗”并讲解反犬旁)请大家也写一个“狗”字吧。
14、好了,现在可以写了。不过,最后提醒一点:还要小心那两个黑色的字,很容易写错的哦!
15、写完了咱们就下课,回家做名片去。下课! 1、想。
2、“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能。
4、看后再书写。
5、三个字都有“月”。
6、⑴ 肯字下面的月字底要把撇变成竖。⑵ 脑字的月字旁要写的瘦瘦的,长长的。⑶ 筋字中的月字要写的瘦瘦的、小小的。
7、写字。
8、自由读句子。
9、齐读句子。
10、理解(纷纷举手)。
11、说例子。
12、小狗。
13、写字、写句子。
玲玲的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读出爸爸与玲玲的对话,读出爸爸关切的语气,玲玲的画被弄脏后伤心着急的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同上2
教学难点:
同上2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评价如:你的画一定很美!你将来一定能成小画家!)
2、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也喜欢画画,想认识她吗?瞧!(板书:玲玲)快来和她打声招呼吧!(评价如:真热情,玲玲一定会喜欢你的!你知道第二个玲要读轻声,读准了,真不错!)想看看玲玲的画吗?那咱们今天就走进第25课《玲玲的画》去欣赏一下吧。(出示幻灯片1,补充板书:的画,齐读课题)
3、不过呀,玲玲说只有上课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乖孩子才能欣赏她的画。现在老师就来帮她考考你们。(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评价如真是咱班的金嗓子!)
4、(多媒体出示幻灯片2)瞧,这就是玲玲,你发现了什么?.(高兴-难过-高兴)
这是怎么回事呢?快快打开书第25课,快去读读这篇课文吧。
二、感知课文内容,解惑。
1、孩子们,读了课文,你们心中的这个问号解开了吗?
2、(出示幻灯片3)看,这就是玲玲的画《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学校评奖了,你觉得这画能得几等奖?玲玲自己是怎么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评价如:你们真会读书!)
3、(解端详意),能把端详和别的词语换换吗?为什么?(评价如:你真会思考。)看得出来,玲玲特别喜欢这幅画,(幻灯片4)咱们就带着喜欢的感情来读读这段话吧!
4、玲玲正高兴地收拾画笔准备睡觉呢,忽然,叭的一声,发生什么事了?(出示幻灯片5)
5、这可怎么办呀?这么美的画被弄脏了,假如你是玲玲,心情会怎样?从哪个词语体会玲玲很着急?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幻灯片6)
6、是啊,孩子们,玲玲多难过,多着急呀,美丽的画儿被自己弄脏了,正在她着急难过的时候,救星爸爸来了!爸爸的主意是什么?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呢?(指导朗读爸爸的话,出示幻灯片7)你觉得爸爸这个人怎么样?
7、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呀?用你喜欢的线勾画出来吧!(鼓励:都在认真的思考问题,玲玲决定把自己的这幅画给大家欣赏,出示幻灯片8)结果怎样呢?(板书令人满意的事)
8、这时,你们想对新朋友玲玲说点什么?(板书:肯动脑筋)
9、(出示幻灯片9)这话是谁说的?刚才孩子们读得那么带劲,我也想来读读。
孩子们,玲玲的画虽然不小心被弄脏了,但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自己动脑筋,这幅画变得让大家更满意了,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个小故事吧。(幻灯片10)
三、交流,感悟。
孩子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吗?在事情变得很糟的时候,通过动脑筋去弥补,反而成功了?(评价如:原来你就是生活中的玲玲,真会想办法。)
四、小结。
动脑,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完美,那就让我们都做像玲玲那样爱动脑筋的孩子吧!(补充板书:只要动变成)
今天,玲玲觉得大家表现太棒了,想把得一等奖的这幅画送给大家,愿意接受吗?(幻灯片11)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通过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 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重点:
1、 会认8个字,会写9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
评1:你画的肯定很美。
评2:你将来一定能当上小画家。
2、 不仅大家喜欢画画,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瞧!(板书:玲玲)快来和她打打招呼吧!你来吧!(生1说)(生2说)
评1:你这么热情,玲玲肯定会喜欢你的。
评2:我发现第二个玲你读得是轻声,读准了,谁还行?齐读。
3、 多好听的名字啊![板书:的画]齐读课题
4、 “玲”是这一课的生字,在这篇课文里还有许多生字,你瞧!
二、 识记生字。
1、[课件:带音节生字]你认识哪几个就领大家读哪几个?(生1)(生2)
评:了不起,你都认识啊!
评2:你读得真准,就是金嗓子。
2、 你们都认识吗?自己快借助拼音读读吧!
3、 [课件:去拼音生字]这样你还行吗?自己先试试。
4、 咱们来玩个游戏吧!你看!这是什么?[出示:魔方]生字魔方。
[师抛]怎么读?这个?会玩了吧?在小许里玩一玩吧!玩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开始吧!
5、 咱们一起来玩玩吧!(师抛生读)
6、 这些生字和词语你都读好了,这篇小短文肯定没问题了,不信你试试?[课件:小短文]
7、 谁来读?(指名)
评:我要和你握握手,你知道为什么吗?(生说)这么短的时间你读得这么通顺,你很棒哎!
8、 还有谁行?我们一起来读吧!
三、 情境中感悟
(1――3段)
1、想不想看看玲玲的画?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第一遍读课文你想提醒大家什么?(生1)(生2)
评1:提醒的好! 评2:是得注意!
2、就按这个小朋友的建议读一读吧!(生读课文)
3、大家看![课件:玲玲的画]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认为他能得几等奖?(生随便地说)
4、玲玲自己是怎么想的?(生说)你怎么知道的[课件:第一段]
评1:你们多会读书。
5、玲玲满意地端详――[课件:满意地端详变红]再看看这句话[课件:]里还可以填什么?(生说)
6、和端详比比,你认为哪个词好?为什么?
评1:你说了自己的理解,你多会思考啊!
7、所以玲玲满意地端详――,那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这幅画。你看!这小表情,太喜欢这幅画了,让大家看看,就带着这种感情读读第一段。自己读。
8、指名读。
生1:读不好。评:你不知道你画得有多好啊!你的画太美了,快美美地读。
生2:读好。评:你的画肯定能得第一的。
生3:读好。评:你看到奖状了吗?我看到奖状上有你的名字。
9、还有谁想读?齐读。
10、就在这时,你听到什么了?(生说)
11、[课件:第二段]谁来读读?(指读)
12、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催你?带着这种感觉读,谁来?
评:爸爸着急了,你怎么着急了?(生说)
评:你是担心他的身体,所以又一次催他。
13、还有什么样的爸爸?(生读)
评:你是位和蔼可亲的爸爸。
14、不论是脾气着急的爸爸,还是和蔼可亲的爸爸。都是疼爱你们的好爸爸,多幸福啊!现在我们合作着读读课文1――3段,四人小组里分工。你准备怎么分?还有一个呢?好注意,开始读吧!(上台展示)
(4――6)段
1、 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课件:叭的一声]
呀!画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她哭着会说什么?(生说)
评:多着急啊! 评:得不了一等奖了。
2、 怎么读第6段?[课件:第6段]
生1:读不好 评:哭着说,这么美的画弄脏了,伤心死我了。
生2:读得好。 评:我都快哭了。
3、 这可怎么办?谁来帮帮玲玲?
生1:自己的办法。 评:爸爸是什么办法呢?大家看。
生2:爸爸的办法。 评:你和爸爸的办法一样。大家看。
(7――10)段
1、[课件:爸爸的办法]这一次我想来读读爸爸的办法,可以吗?谁来指导指导我?(生读)
生1:师读不好。这样可以吗?不行,为什么?
谁再来指导指导?还有谁行?
生2:生读。 我再试试。你们听听!师读。谢谢你们三位老师的耐心指导。
2、在爸爸的指导下,你看到了什么?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用――画下来。如果是词语呢用 标出来。(生画)
3、 谁来读读?(生读)
4、 这时你想对你的这位新朋友玲玲说点什么?
评:你表象也很棒! 评:你也很会动脑筋。
5、 瞧![课件:画]看着这幅画,玲玲满意地笑了。(音乐)
6、 不仅玲玲满意了,爸爸也很高兴。[课件:9段]谁来读?
7、 看见了吧,同学们,今天玲玲的画不小心弄脏了。很糟糕!但在爸爸的指导下,她自己动脑筋,这幅画变得让大家都满意了,获得了一等奖。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分角色读读全文。
8、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事情变得糟糕的时候,通过动脑筋去弥补反而成功了,有没有?
评:原来你就是生活中的玲玲。 评:弥补得多好!
玲玲的画-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谈话激趣:
(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识字
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
三、指导朗读,深入领悟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
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
4、过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觉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10自然段,想一想在这部分课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
5、交流,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 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 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 爸爸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读懂。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
7、集体交流:
(1) 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你能从哪儿读懂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被弄脏的图画:想一想,此时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导读好4—6自然段。)
师: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把有关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图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玲玲现在怎么样了?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2)师:看到玲玲很满意,爸爸怎么样?他可能说些什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做?(随机出示文中插图,观察图画。)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互读。
师:你们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
(4) 随机指导这句话中生字的书写:糟、肯
引导: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评写)
(5) 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四、总结:
课前小朋友们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新想法?(生答)看来,玲玲爸爸的话让我们受到了启发,课下,请大家把这两句话抄下来,记在心里好吗?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 动脑筋--- 好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充分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对于二年级的孩子,默读还是一个比较难的读书方法,考虑到马上生三年级了,我让他们尝试了这种读书方法。
在默读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注意力容易受到干扰、读书时自然而然的出声音、生字词的干扰让孩子手足无措等等。事后我分析了一下,这些可能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思维的专注度、读书习惯的转换等都有关系,当然有些问题是可以随着时间得到改善的。我现在的默读尝试可能是有些拔高了,对于少数成绩好的孩子,他们能很快的接受,可是对于大多数而言,可能有些拔高的成分了。
看来,教学中确实应当考虑孩子的心理生理情况,才能让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啊。
玲玲的画-教案 篇6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课后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置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示范 “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但对待这些事的态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玲玲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她是怎样把坏事变好事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玲玲的画-教案 篇7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②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③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④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ɡ”,心脏的“脏”。
⑤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⑥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①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③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⑤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①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处拟,要求有三个栏目:①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②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③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玲玲的画-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重点:会认生字,写生字。教学难点:明白“坏事变好事”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字卡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1、老师知道大家特别聪明,我想考考大家,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挑战!
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还记得他的谁吗?(司马光)
还有一种鸟,它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是什么?(乌鸦)
师: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很可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她吗?
(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我们一起和玲玲打个招呼吧!一起喊喊玲玲的名字。(出示“玲”)这个字就读“líng”,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字,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玲”多用于人名,第二个音读轻声,来和老师一起读。玲玲!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左面一个王字旁,右边一个令。)它还有很多的兄弟呢?你能说说都是谁吗?(领、零、岭、龄……)
同学们的记忆力可真是不错,帮助玲玲找了这么多的兄弟们。(学写“玲”)现在我们把玲玲的名字写在田字格里,就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师边写边说笔画)。同学们会写了吗?我们在本子上写上玲玲的名字。(生写,师巡视)
看谁写得既美观又漂亮。写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他写的是不是好看,如果他写得漂亮,就在那个字的旁边画上一颗小星星。(相互检查)
2、大家写得真好看,如果你在坐的精神点,老师就更喜欢你了!玲玲不仅聪明还画了一手的好画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滴25课《玲玲的画》。(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让我们打开书,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大家要认真听呦!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标出自然段。大家听得很认真,从你们的表情里,老师可以看出,你们很喜欢这个故事,想不想自己读?同学们,请大声地朗读课文,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或是问问同桌,读完了就标上自然段,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3、大家读得多认真啊!一起说说这篇课文共分了几个自然段?下面就请十名同学来展示展示自己的风采。(分段朗读课文)
三、感悟、品析课文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玲玲画的是什么?你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玲玲的画)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谁还想读读下面的话?(出示段落)。(指明读)
(理解“端详”),大家想一想,“端详”是什么意思呢?(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
这个词里还藏着一个谜语呢?老师说,你们猜:小羊开口说话了!(详)(认读“详”)这个字就读“xiáng”,大家一起读。(指名读)它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现在大家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这里边还有两个字,这个字就读“fú”,跟老师一起读。(分排读)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咱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字含有右半部分?(副、福、蝠、富……)“幅”是个量词,谁能给它找朋友?(一幅画、几幅图……)
还有这个字,想和我们大家见面呢?这个字读“jiǎng”,一起读。(指名读)师:谁能帮它找朋友?(奖励、奖品、抽奖、奖状……)
谁能用喜欢的词说句话?(奖状:我得了一张奖状。……)
师:咱们把这三个字宝宝认识了,再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谁还能准确、流利地读一遍啊?玲玲的这张画多漂亮啊,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咱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在读一遍。(齐读一遍)
2、(1)出示第二幅图
多漂亮的一幅画呀,可惜呀,这张画怎么啦?快从课文中找出来。
(课件出示句子)谁还想读读这段话。(指名读)(学习“叭、脏”)师: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字卡“叭”)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叭,还是个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词。比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叭。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流水声——哗哗哗,春雨声——沙沙沙,敲门声——当当当……)还有这个字读(脏)什么?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分组读)脏,左边是个月,右边是个庄。谁能给它组词?
这个字还读zàng,它是个多音字,心脏。跟老师读,脏,弄脏。脏,心脏。
同学们,指一下自己的心脏在什么地方?
(师也抚摸心脏)在你胸前的左侧。明天要参加评奖的画,现在弄脏了,玲玲现在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谁能带着伤心、难过的语气再读一读?
(2)师:这就奇怪了,这么一张弄脏了的画怎么能得一等奖呢?快从课文中找一找。玲玲画了一只小花狗。(出示图小花狗)玲玲是怎么想到画小花狗的呢?你能读读爸爸说的话吗?
看看这只小花狗多可爱呀!(出示句子)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咱们一起读一下句子。(齐读)
玲玲看着修改后的画,怎么样了?(出示句子)这时玲玲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那咱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一遍这句话。(齐读)
玲玲的爸爸真是一位好爸爸,能指点玲玲作画,爸爸多关心玲玲啊?哪些句子还能体现出爸爸很关心玲玲?自己找找。
(学“催”)这个字就读“cuī”,一起读。(指名读、分排读)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你们的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有没有催促你赶紧上床睡觉啊?还有哪些句子啊?
(3)师:看着玲玲修改后的画,爸爸也很高兴,爸爸是怎样说的?自己找找。现在谁来当爸爸,再和玲玲说说话?
(出示句子)在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字和我们捉迷藏呢?这个字就是“筋”。(学习“筋”)。和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男女生读)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师:谁能给筋找朋友?(脑筋、皮筋、动脑筋……)
这个字还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观察这个字的字形、结构、笔顺)举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边写边讲解)大家会写了吗?
在本子上写上“筋”。(师巡视,写完后互相检查,画小星星)。我们全体男生再当爸爸读一遍这段话。(男生齐读)
(4)结果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还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对玲玲说点什么?(生自由发言)
四、拓展
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以后,我们也碰到像玲玲这样糟糕的事,应该怎么办呢?
五、总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难题动脑筋想办法(出示句子)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掉的!!
六、自由读书
板书:25.玲玲的画哭笑花弄脏画小花狗(坏事)肯动脑筋(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重点: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不仅大家喜欢画画,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瞧!(板书:玲玲)快来和她打打招呼吧!你来吧!
师:我发现第二个玲你读的是轻声,读准了,谁还行?齐读。
3、多好听的名字啊![板书:的画]齐读课题
4、玲是这一课的生字,在这篇课文里还有许多生字,你瞧!
二、识记生字
1、[课件:带音节生字]你认识哪几个就领大家读哪几个?(抽生领读)
你们都认识吗?自己快借助拼音读读吧!
[课件:去拼音生字]这样你还行吗?自己先试试。
2、咱们来玩个游戏吧!你看!这是什么?[出示:魔方]生字魔方。
[师抛]怎么读?这个?会玩了吧?在小组里玩一玩吧!玩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开始吧!
师抛生读。
三、情境中感悟
1.表演朗读,感悟满意。
①指名读玲玲一开始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句子。(出示句子)分男女读句。
②教师出示玲玲的画实物,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玲玲,看着自己即将参加比赛的作品心情怎样?
③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表演端详自己的画,感悟玲玲的心情。
④学生带着表演中的感悟诵读,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⑤指名读,全班读。
2.移情体验,感悟伤心。
①指名读玲玲哭了的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②分组读句。
③出示课件:(弄脏了的图),
引导学生体会:一幅那么美的画被弄脏了,多伤心、多难过呀!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些什么?学生移情体验,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
④指导学生感情读。
⑤指名读、男女读、全班读。
3.展开辩论,感悟满意。
①指名读玲玲又笑了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②师:玲玲为什么又笑了?我们再读读想想!(出示两幅图:图1为弄脏了的画;图2为画上了小花狗的画)
③师:玲玲为什么画小花狗?想想这儿还可以画什么?
④出示了三幅图:第一幅是玲玲一开始画的没有小狗的画;第二幅是弄脏了的画;第三幅是添上了小狗的画。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⑤学生展开辩论,体会到玲玲肯动脑筋,把画变得更美了!坏事变成了好事!
4.角色表演,体会含义。
①自由读爸爸说的话,在小组中讨论读懂了什么?
②指名答。
③教师扮演爸爸说这段话,祝贺玲玲获得成功,学生扮演玲玲,表达此时最想说的话,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④指导背诵爸爸说的话。
3.角色诵读,深化体验。
(1)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按角色演读课文。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l.教师介绍自己动脑筋把坏事变好事的真实事例.
2.学生谈自己生活中像这样的事。
赠学生名人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玲玲的画-教案 篇11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圈划文中生字
2、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3组)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老师就让你们看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⒉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让学生欣赏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⒊谈话激趣
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小组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出示多媒体课件(二),让学生看大屏幕,再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⑶将词语的拼音去掉,又让学生练读,开火车读,最后,再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⑷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⑸将这些生字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6、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词语:“端详”;理解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8、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⒈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⒉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五、联系实际、渗透思想
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出示多媒体课件(三):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七、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听语文课《玲玲的画》有感
《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一堂由新桥小学陈忠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
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
“聪明的小眼睛看过来,我姓陈,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陈老师!”“能不能甜甜的叫一声呀?”“陈—老—师!”正式开课前,素未谋面的师生们营造了和谐的气氛。“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齐声回答。“再加上一声‘y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顿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
“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读了‘玲玲的画’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
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他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
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
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
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
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结合低年级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多尝试书写,以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课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给孩子书写记忆生字的时间应更加充足,更应在课堂中得到突出。
玲玲的画-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设计理念
1、以学生随文识字,教师引导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产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会认生字,写生字。
教学难点
明白“坏事变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1、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还记得他的名字吗?(司马光)还有一种鸟,它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是什么?(乌鸦)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我们一起喊喊她的名字。(出示玲)这个字就读“líng”,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字,跟老师一起读。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还有哪些字右边带“令”啊?(学写“玲”)。
2、玲玲不仅可爱还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去看看吧。让我们打开书,先听老师读一遍,大家要认真听呦!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标出自然段。
同学们,请大声地朗读课文,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或是问问同桌,读完了就标上自然段,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3、瞧你们一个个读的多认真啊!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共分了几个自然段?下面就请十名同学来展示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感悟、品析
1、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玲玲画的是什么?你从哪知道的?(生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玲玲的画)
(1)指名读。
(2)玲玲的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她多高兴啊!带着高兴的心情在来读读。
(3)理解“端详”,(端详)点红色 。认读“详”,记忆字形、扩词、形近字。
(4)现在大家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这里边还有两个字,这个字就读“fú”,跟老师一起读。(分排读)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巾,一口田)咱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字含有右半部分?谁能给它找朋友?还有这个字,想和我们大家见面呢?这个字读“jiǎng”,谁能帮它找朋友?谁能用喜欢的词说句话?玲玲的这张画多漂亮啊,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一起带着高兴的心情在读一遍。
2、(1)出示第二幅图
师:多漂亮的一幅画呀,可惜呀,这张画怎么啦?(生观察,回答)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学习“叭、脏”
(2)这么一张弄脏了的画怎么能得一等奖呢?快从课文中找一找。(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自由读,并回答)生:爸爸让她画点什么,玲玲就画了一只小花狗。师:真是一位好爸爸,指点玲玲作画。(指名读爸爸的句子)
师: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怎样做的?(指名读课件)
(3)看着玲玲修改后的画,爸爸怎样对她说的?
(出示句子)。学习“筋”。(组词、造句、写字)现在谁来当爸爸跟玲玲说说话。(指名读)。全体男生读一遍。
师:从哪里还能看出爸爸很爱、很关心玲玲?(自由读书找有关句子)
(学习“催”。这个字就读cuī”,来和老师一起读一读。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4)结果: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还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对玲玲说点什么?(生自由发言)
四、拓展
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以后,我们再碰到类似的事,应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言)
五、总结:同学们,(出示句子)。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掉的!!
六、自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