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2023-07-21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能认13个生字。

  二、初步感知课文。

  三、能读带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四、大概了解邮票。

  教学重、难点:

  一、能认13个生字。

  二、读带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请看看这副图片,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了,是邮票!教师点击并出现邮票两字,那中间和边上的这些小孔是什么孔呢?对,是齿孔。教师点击并出现齿孔两字。老师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十四课《邮票齿孔的故事》。

  二、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把着篇课文念一遍。

  三、现在就请同学们读这篇课文,并标上自然段。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读完了以后,老师要叫同学们起来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好,开始!

  四、同学回答这篇课文的要点。

  五、那么同学们,你们在自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有些地方会读得不是很通顺,那时因为你们还和今天的生字宝宝不熟悉,这没有关系,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认识今天的生字宝宝,好不好?

  六、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就是今天的生字宝宝了,请同桌之间利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比如说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或熟字换偏旁来共同学习今天的生字,学完的同学就坐好了!好,开始!

  七、恩,同学们都学习好了吗?好,那老师就来看看你们都认识了没有,请同学们把每个生字读一遍!(教师起头)

  八、同学们读得可真好,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老师这里有一些带生字的词语,不知道能不能难到同学们。好,那我们就来试试?(出示词语)请同学起来读词语,每个同学读三个。然后叫同学领读三个词语。恩,那你们都认识了今天的词语,能不能从头到尾的读给老师听听?好,开始!恩,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来鼓励鼓励!

  九、看来词语没有难到同学们,可是老师还有一些句子,想考考同学们,不知道有没有问题!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四句话!同学们,请举手告诉老师,你想读第几句给同学们听就读第几句。(读完以后,全班一起读)恩,真不错,鼓励鼓励!!!

  十、同学们,你们真厉害!!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做个游戏!

  十一、恩!!同学们真厉害,让所有的小蜜蜂都找到花朵了!

  十二、下面老师就来给你们介绍一下邮票!

  十三、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对十四课的初步感知,大概了解了邮票!明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十四课!请同学看看今天的家庭作业!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五、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知道邮票的用途吗?

  2、比较过去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四周是什么样的呢?

  3、别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字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做游戏,看看,听听,猜猜的`游戏。

  ①出示小刀,认识刀。

  ②做动作裁纸,认识裁。

  ③做撕的动作,认识撕。

  ④听,英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伦敦)。

  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扔)九个洞(究)。

  3、开火车再读词语卡。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刚才大家都展示了我们认字的本领,现在我们在一块展示一下,我们的读书本领吧!

  1、默读课文,想一想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

  2、过去的邮票一枚枚连在一起使用时会怎么样呢?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感受使用起来不方便。

  (2)齐读。

  B、学习2、3、4自然段。

  带齿孔的邮票又是怎样发明的?我们一块读书来解决。

  (1)指3名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

  (2)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3)汇报

  a、分角色读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理解吸引那位先生怎样的举动吸引了阿切尔呢?

  C、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你觉得他怎样?

  (2)从图中什么地方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神态,动作)

  (3)再读此句,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D、学习第四自然段。

  (1)此时此刻,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请用~~~画出来,指导读。

  (2)动手实践,说感受。

  阿切尔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让我们动手做做,来感受下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吧!在纸上刺一排孔,撕一撕,说感受。

  (3)指导读,把这种方便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给立即换个词,说明了什么?从仍然一词又说明了什么?(了不起)

  (5)用敬佩语气读。

  (6)你想对阿切尔说什么?

  (二)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示,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2、一个用别针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

  3、你知道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事有吗?

  小结: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三)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八、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切尔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阿切尔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阿切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1.学习字词,部分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邮票二张。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直观演示、板书课题

  1.演示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同时出示邮票。撕开邮票后说,你们看这些撕开的小孔像什么?这叫齿孔。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生字)

  (②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并正音)

  2.汇报识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②生字开花,看谁组的词语多)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3.读课文(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①从“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划出重音字,指名读,范读)

  (②学一学他当时的动作和神情,你学得像吗?比赛读)

  ③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善于动脑筋?怎样读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注意语气变化、练读、指名读)

  5.快乐体验(让学生撕—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方便之处)

  6.再读课文(巩固字词,再现生字,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依次出现刀、尔、求、仍、使、便)

  三、指导书写

  1.教师指导仍、使、求后,学生练写

  2.学生观察后书写另外三个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再现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1)开火车读(2)竞赛读

  2.读句子,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二、借助重点词,了解课文

  1.读课文(你喜欢哪一自然段,请你读给大家听。)

  2.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发明齿孔邮票的过程一段)

  3.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①“立即”“仍然”可换成什么词?你从这两个词知道了什么?②用敬佩的语气读一读)

  4.积累词汇(把你认为好的词语圈一圈,记一记,看谁记的多)

  5.拓展延伸(像这样的小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讲给同学听一听)

  三、指导书写

  1.分自然段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英、票、整、式、而且)

  2.你们要求老师范写哪个,指出来,师范写。

  3.学生认真观察余下生字,练写,师个别指导。

  4.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新邱区新开小学 付秀艳)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演示操作。(教师出示长方形纸条,要求学生不使用任何工具,将纸条平均分成三份。然后再出示一联邮票,请一名学生把它撕开。)

  2.师生小结。(比较两次操作有何不同,为什么?)

  3.引出课题。(最初发明的邮票是没有小齿孔的,这些小齿孔是怎么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指名读)

  (三)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汇报: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小结:刚才大家说的真好! 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你喜欢堆呢?为什么?

  2.指导朗读

  (1)能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两个人的对话吗?

  (2)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三、四自然段),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指名读、范读)

  3.理解重点词句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出什么?看插图你能想像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和神情吗?(学生表演)

  (2)“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哪些词?通过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3)“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能知道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读第四自然的后两句。)

  (四)总结全文

  (1)带齿孔的邮票真方便,我们应该感谢谁?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想说点儿什么吗?

  (五)再读课文,感受发明的快乐。

  (1)指名分段读;分角色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喜欢文中的哪些词句,说给大家听。

  (六)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哪些不便?怎样能解决。

  (七)板书设计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一位先生启发阿切尔

  别针刺小孔发明打孔机

  (动脑筋、想办法)(观察、思考)

  发明的快乐

  (八)作业设计

  1.读读“我知道”

  2.收集邮票

  第二课时

  (一)展示台

  1.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

  2.欣赏集邮册,简单了解集邮的一些小知识。

  (二)读课文,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3.多种方法读。(比赛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三)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或用字组词。)

  (四)写字指导

  1.说说写每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仍、使、便、英、式”。

  3.在书上临写。

  4.在田字格上独立写。

  (五)板书设计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仍使便英式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4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 课件:

  ⑴ 中国大龙邮票,点击后出现邮票齿孔。

  ⑵ 田字格出现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一定要按顺序):

  刀 尔 求

  仍 使 便

  英 票 整

  式 而 且

  2、多媒体课件:

  本课的13个生字:齿、枚、刀、裁、伦、敦、酒、便、撕、研、究、政、仍,都出现在大屏幕上,10秒钟后,每个生字要闪动一次,每字闪动的时间是2秒钟,闪动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按顺序。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在生活中用心考虑、不时实践,勇于发明发明的情感。

  第一课时

  环节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说明

  引入

  1、(出示课件──大龙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同学回答板书“邮票”)

  2、你从哪儿知道的?

  3、请大家都看看课后的“我知道”,都读读。

  4、(课件:邮票齿孔)谁知道这些像波浪线的东西是什么吗?(板书:“齿孔”,写齿时强调一下笔画:先写一个停止的止字,再写一个小人,最后写一个凶字框。)

  5、请大家跟着老师读。

  6、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1、大龙邮票。

  2、课文后面的“我知道”。

  3、读课后“我知道”。

  4、邮票齿孔。

  5、跟读“邮票齿孔”。

  假如同学回答不正确,教师可以直接告知。

  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有趣吗?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别忘了请下面的拼音朋友还有你小组里的学习伙伴帮助哦!

  2、读的多认真啊。还想读吗?

  3、那好!不过,这次读课文得请大家帮我解决解决一个问题。

  4、我读了这一课后,有一个问题总是搞不明白:究竟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小朋友,请你们说说看。

  5、请你说!

  6、看看,两种意见都出来了吧!大家先别争,请认真默读课文,我希望大家从课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7、找到答案了吗?

  8、还是没统一意见。这样吧,请你们两个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同学到这儿坐,你们四个认为是阿切尔的也坐到一起。两个小组再次读书,找到理由开始争辩。请注意,当争辩难分胜负的时候,就以朗读课文水平的高低来决定输赢。所以,要把课文读好哦!开始吧。

  9、讨论的真热烈啊!现在可以发表你们的观点了吗?(问认为是“那们先生”的小组)

  10、说的有道理。不过,不知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怎么样?可以读给大家听听吗?

  11、嗯,读的不错。(转向“阿切尔”小组)该你们组了。

  12、这可是急中生智呀!

  13、嗬,连申请专利都出来了。听了你们小组说的,我明白了:首先,阿切尔认真观察了那位先生的举动,这叫善于──

  14、其次,他动脑子想了发明的问题。这叫用心──

  1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想过之后就开始研究,不时实践。我知道了,带齿孔的邮票原来就是这样发明的。同时我也认为是阿切尔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

  16、别耶,朗读课文的水平还没展示呢!

  17、读的真不错啊!现在,我真正供认了! 1、自由读书。

  2、想。

  3、什么问题?

  4、(纷纷)我知道!

  5、生1:是阿切尔发明的。

  生2:不对,是那位用别针刺邮票的先生发明的。

  6、默读课文考虑,并小声讨论。

  7、(回答不一)

  8、朗读课文、讨论。

  9、我们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因为是他第一个用别针在邮票上刺了一个个小孔。

  10、朗读课文第二、三段。

  11、我们认为应该是阿切尔发明的。因为那位先生是没有小刀,一着急才用别针刺小孔的。

  12、但是,他没有用心考虑,也没有认真研究。还有,他没有申请专利!

  13、观察。

  14、考虑。

  15、耶──!

  16、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17、耶──!

  第二课时

  环节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说明

  认读生字

  1、上节课大家表示得非常聪明,很快就把课文读懂了。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课文,咱们再朗读一遍好吗?

  2、小朋友们,大家一起朗读吧。

  3这一课有13个生字,很多的'呀!既然你们把课文读得这么好,生字也认识了吧?

  4、再给大家2分钟时间,赶快把生字再读读,马上我就会考大家了。

  5、小朋友,一起读读。

  6、现在,老师把本课的生字集中到一起来了。注意,我们看看那个生字在闪动就大声读一遍,看谁读的又快又准。(出示课件)注意,就要闪动了。

  7、大家真不简单,这些生字在课文里时大家认识,集中到一起大家还认识。现在,老师把它们给换个地方,不知大家还认识不?

  8、那就请大家看大屏幕:一枚邮票作用大,现代邮政仍用它。齿孔邮票最奇妙,方便你我方便他。不用刀裁不用剪,轻轻一撕就开啦。发明专家阿切尔,曾在伦敦研究它。喝酒不忘动脑筋,我们应该学习他。

  9、请大家先练习读读。

  10、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1、好。

  2、朗读全文。

  3、认识了。

  4、打开课文认读生字。

  6、读生字。

  7、认识!

  9、同学练读。

  10、朗读短文。

  写字

  1、(出示课件:要写的字)这一课还有12个要求我们写的字。请看第二行,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谁还记得写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2、再看第三行,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又要注意什么呢?

  3、这12个字当中,大家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提供给大家吗?

  4、真聪明!最后,我想请大家看老师写两个字,看完后要说说写这两个字应该特别注意什么?(范写:仍 式)

  5、请大家拿出铅笔,坐端正,把这些字写一遍。别忘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哦! 1、两边都要写的瘦一点。这几个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上下两局部都要写的扁一些。

  3、发表意见(和时反馈。)

  4、仍:横折折折钩要先写,是一笔写成的。式:斜钩要写得弯一点。

  扩展

  1、小朋友们,你们有集邮的习惯吗?

  2、说说看,你们都有什么样的好邮票?让大家欣赏欣赏,分享你们的幸福与快乐。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文章对两个人物行为、心理的描写品读,了解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识字,写字。

  2、了解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

  3、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动手操作、读议结合,感悟理解。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带齿孔的邮票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吸引留心观察

  一个人阿切尔善于思考

  刺小孔发明打孔机勇于实践

  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到:“薄薄一张纸,四边生长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你能猜到吗?

  2、出示邮票课件:图片“黑便士”和现在使用的普通邮票进行比较。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左边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邮票,它的名字叫黑便士。右边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邮票。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比一比,这两枚邮票的四周(强调)有什么不一样?

  3、揭示课题:引导观察,现代的邮票四周有齿孔。(板书“邮票齿孔”)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邮票齿孔”。师:可别小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有趣的故事,好吗?(板书课题的后三字:“的故事”)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

  第二,尽量读通句子,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2、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从中受到启发,通过不断研究,他终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3、认读生字词:师: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啦。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认识了吗?

  出示注音生字词。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读这些生字?(在读时如有错误需要纠正或者请学生指出并纠正)。

  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看,现在没有了拼音,大家还能读一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读。

  刚才老师见识了你们的识字本领,个个都是识字大王,想展示一下你们读书的本领吗?

  4、指名读全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正音)

  三、细读思考,梳理疑难。

  轻声读课文,质疑。(可能提出诸多问题,但是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发明齿孔邮票?

  2、邮票打孔机是怎么发明的?

  四、精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别忘了边读边用笔做上记号。然后小组交流。

  (二)全班交流汇报:

  1、学习第1自然段。

  中心问题:为什么要发明齿孔邮票?引导学生读,感受以前邮票的.使用很不方便。

  2、学习第2、3、4自然段。

  中心问题:邮票打孔机是怎么发明的?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体会那位先生遇到的困难和他的解决办法。

  再次默读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取下”“刺上”“撕开”并理解

  具体演示,促进理解。合作表演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看到的情形。

  (2)学习第4自然段,观察插图:从哪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眼神、动作)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细心观察的品质。

  看了那个人的举动,阿切尔有什么想法呢?谁来读一读?

  (3)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出示课文第四段最后几句)。指导朗读,体会邮票打孔机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这个词让你知道了什么?

  (5)从“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中“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

  (6)体验: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7)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阿切尔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读了课文你想对阿切尔说些什么?带着敬佩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五、整体回顾,拓展升华。

  1、回顾全文: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2、朗读全文:再次回顾发明家阿切尔细心观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3、引领启发:你们当中有谁的理想是当发明家的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像阿切尔一样成为一名出色的发明家呢?

  师小结:是啊,只要你们留心观察,乐于思考,善于探究。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的。

  4、拓展实践: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哪些不方便?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六、积累欣赏,延伸拓展。

  1、师出示大龙邮票。引读课后我知道内容,读后交流,谈感受。

  2、展示各种邮票,欣赏交流。

  3、鼓励学生课后设计邮票

  七、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字形,师生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仍、使、便”三个字右半边的写法。“仍”右边第一笔“横折折折钩”“英”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第四笔是提,斜钩要写美观。

  2、练习书写,学生评价。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创造的意义。

  3、积累数量词,体会它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学习多种识字方法,初步学习质疑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在生活中用心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发明创造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教师制作课件,生词、生字。世界上的第一枚邮票及不同年代的各种邮票,让学生欣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示揭题:

  出示: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和现在的邮票,学生对比,找出不同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英国发行的第一枚邮票,它叫黑便士。这是我们现在流行的邮票,大家看,这两种邮票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  邮票齿孔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

  一枚   伦敦   裁开   齿孔

  撕开   邮政   研究   仍然

  小刀   方便   喝酒

  a 指读  领读  齐读   开火车读

  b 指哪个读哪个

  2、出示生字:

  怎么记住这些字呢?生说办法,给予表扬。

  3、生字掌握得不错,课文读得怎样?找四名同学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合作感悟。

  1、默读课文,带齿孔的邮票是谁发明的?是怎么发明的?

  2、全班交流。

  a  英国的发明家阿切尔发明了带有齿孔的邮票。

  他是怎么发明的呢?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出示第四自然段:

  “吸引”什么意思?

  b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动作、神情,理解“吸引”一词。

  看图,那个人在干什么?

  c  阿切尔为什么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了?

  从第一自然段来理解。

  那个时候的邮票没有齿孔,许多没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这个人的动作与众不同。他是怎么做的?

  d  出示第三自然段。

  e  那个人没带小刀,向阿切尔借,阿切尔也没有,于是,那个人就想出了这个办法。

  在这个人的启发下,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找出了邮票打孔机。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至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立即”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为什么这么快就采用了这种机器?

  “仍然”怎么理解?(和过去一样)说明了什么?

  f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这么方便,我们应该感谢谁?

  对,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说明了任何的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习惯,就一定会有所创新。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四、拓展思维,动脑实践。

  师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启发学生思维。

  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五、说说自己收集的邮票上有什么?

  欣赏邮票:

  邮票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也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

  板书设计: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别针   刺小孔      留心观察

  发明    打孔机      乐于发现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简介邮票、激情引趣

  ①出示一枚邮票。同学们知道邮票的用途吗?(用于寄信、文化交流、欣赏、

  记录重大事件、收藏……)

  ②每枚小小的邮票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要了解一个有关邮票齿孔的故

  事。板书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邮票的齿孔是怎么发明的?

  ②学生自读课文。

  a. 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读准字音。

  b.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互相评议。

  ③认读生字卡片,交流记字方法。

  ④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质疑互答,合作学习

  ①小组内轮读课文,读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

  ②提出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解决。

  具体演示,促进理解

  ①老师提供几张纸,让学生撕下纸中的“邮票”。这样撕邮票有什么不便?

  ②同桌读课文2、3段,合作表演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看到的情形。

  ③选几个学生上来,为他们提供纸、别针,让他们表演课文中的情节,让学生充分了解阿切尔敏锐的观察能力。

  ④导读第4段,用直线勾画出阿切尔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写邮票打孔机作用的句子。

  充分想像,感悟课文

  ①读第4段,启发想像:阿切尔会怎样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反复构思、画图、设计、制作、实验)

  ②再读课文,你认为阿切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总结课文:正因为阿切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才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才有了邮票打孔机的`发明,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第二课时

  小结所学,交流感受

  ①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集体解疑。

  ②通过读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邮票齿孔的故事,认识了阿切尔这个伟大的发明家,我想向阿切尔学什么呢?

  ③假如阿切尔就在我们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

  ①找好朋友商议这篇课文应该怎么读,反复练读。

  ②指名朗读,适时评议。

  ③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我会认。(把要求会认的生字读一读,口头组词)

  ②我会写。

  a. 认读要求写的字,口头组词。

  b. 介绍自己识记这些字(要求写的字)的方法。(如:“力”字的第二笔不出头就是“刀”;“你”字去掉单人旁就是“尔”;“扔”字的提手旁换成单人旁就是“仍”)

  c. 重点指导“使”“整”“式”的笔顺。

  ③书写生字。(老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写字姿势)

  作业

  ①完成“读读填填”

  ②组词。

  刀( )尔( )更( )正( )

  力( )你( )便( )整( )

  拓展知识

  ①读“我知道”。

  ②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邮票的知识。

  ③展示介绍自己收集的邮票。

  板书设计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切尔:英国发明家

  看:翻找求助想取刺拽

  想:机器打孔

  做:研究很快超出

  善于观察、思考、实践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8

  学生分析:

  学生默读课文后,一定会有所感悟,而每个人感悟到的又不尽相同,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把它挑出来,摆到一边,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三、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刀”字放手让学生临写,“仍、便”二字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纸片、大头针、小刀。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两遍。

  2、搜集关于邮票的有关材料,制作成资料卡片。

  第一课时

  一、欣赏邮票、激情引趣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集邮吗?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邮票册──“中国邮票”)──和学生一起欣赏人物、风景等内容的几组邮票。

  老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收集到了邮票,拿上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老师:下面老师考你们两个有关邮票的小知识,看谁知道。

  1、我们习惯上说“一什么邮票?”(老师手拿“一枚邮票”指名说──出示词卡“一枚邮票”齐读)

  2、师:看看这(出示一大张邮票,指“齿孔”),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名说──出示词卡“齿孔”齐读)

  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

  出示课题:14、邮票齿孔的故事。(指名读,齐读,强调翘舌音“齿”。)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老师这里有两个要求:

  第一,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

  第二,尽量读通句子,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读准生字字音:

  老师:利用字卡,小组长组织学习,目标是使每个小组成员读准生字字音。

  ⑴ 小组长组织集体认读、开火车读或指读检查。

  ⑵ 游戏:抢读得卡,比比谁得的生字卡片多。

  3、小组长汇报自学情况:

  老师:刚才在小组学习中,有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读音吗?

  (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指名汇报,老师板书拼音强调。如,生:“我提醒大家‘裁’是平舌音,‘裁’”。(全班跟读集体认读本课生字再次巩固。)

  4、利用识字板找规律巧记生字。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识字板和生字卡片,找找规律,把本课的生字在识字板上摆一摆,想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上台介绍各自不同的识记方法。)

  5、游戏巩固生字词。(贴邮票送信──“音、形、义”连一连)

  老师:(出示“小鸭”图片)小鸭邮递员请小朋友帮忙,给这些信贴上邮票,并送到小动物们的家里。

  指名上台连线:

  án zhèng cái lún réng shǐ

  伦 研 政 仍 使 裁

  ( )府 ( )究 ( )敦 ( )用 ( )然 ( )剪

  6、出示生词认读:

  裁开 裁剪 使用 伦敦 撕开 研究 邮政部门 政府 仍然

  (自读──小组开火车带读)

  三、结合语境,理解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大意

  1、出示包含生字词的句子:先自读再指读点拨:

  老师:接下来由老师检查检查,这几个句子你能读好读懂吗?

  ⑴ 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⑵ 那个人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了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⑶ 阿切尔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他开始了研究工作。

  ⑷ 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邮票打孔机。

  老师:自己读读,不仅把句子读通顺,还要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你读懂了吗?(指名读、集体读)

  老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老师点拨:

  ⑴ 你能用小刀把这张纸裁开吗?(上台操作)

  ⑵ (出示“别针”)这是“一……什么别针?”除了一枚别针、一枚邮票,还可以说一枚什么?/ 你能用这一枚别针把这两张邮票整齐地撕开吗?

  ⑶ 理解“研究”:阿切尔开始研究什么工作?/ 我们这次《品德与生活》课正在研究什么问题呢?

  ⑷ 句中的“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仍然”呢?(换词后读一读,如“依然”“一直”“还”……)

  全班齐读四句话。

  2、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难句读好读懂了,相信读好课文一定也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一读课文,这一次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男女合作分段朗读课文)指名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展示平台

  1、让生读文一遍。

  2、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

  3、简单了解邮票的一些知识。

  二、指导书写“刀、尔、求、仍、使、便”

  1、出示六个生字认读:

  ⑴ 说说“求、便”还可以组什么词?

  ⑵ 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刀、尔、求”是独体字;“仍、使、便”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单立人,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三个字,拿出红笔仔细观察,把每个字的关键笔描出。

  3、指名汇报找到的关键笔,师范写,生仿写:

  老师:现在,谁来教教许老师,这三个字要怎么写?(学生汇报,教师在投影仪上范写。)

  ⑴ 范写“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⑵ “便、使”右边有什么不一样?(范写“便、使”)

  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老师:三个独体字,请大家自己写,提醒同学们“求”字右上一点不能漏掉。

  4、学生书写练习:

  书写完后自评(给自己认为漂亮的字打上红旗,不满意的字再加以改进)、同桌互评(给同桌漂亮的字画上笑脸,同时指出同桌需要改进的字)。

  三、作业: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板

  书

  设

  计14、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 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会观察

  切 想到:机器打孔 肯动脑

  尔 做到:研究造出 勤动手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1、会认读13个生字,正确书写左右结构易混字“使”“便”。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1、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2、渗透“批注”这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邮票  小刀    废纸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朗读生字词:

  师:小火车开起来,看看谁在昨天的预习中把生字变成了自己的朋友(ppt课件):

  生:生字:齿、便、枚、撕、究、敦、刀、裁、研、伦、政、仍、酒

  词语:举动求助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伦敦齿孔  邮票小刀

  裁开撕开阿切尔

  2、理解词语:

  师:我们做个看看、听听、猜猜的游戏,看哪位小朋友了解自己的朋友。看老师这里。(老师做裁纸、撕纸的动作让学生区分——“裁”与“撕”的意思)

  听: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是英国的首都,被人们称为“雾都”(伦敦)

  评价:真是名不虚传,你们的识字本领让老师佩服,我也想见识见识你们的写字本领。

  3、指导写字:

  出示:“使”“便”

  师:要想记住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办法?

  要想写好这两个字应该注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谁愿意指导老师写好它们?(范写)请你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写好的同学把书扣上坐好。(学生写,教师巡视)

  师生评价:他的这两个字写得好在哪里?还应该注意什么?

  过渡:同学们读得好,写得棒,老师奖励你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二、阅读理解课文:

  师: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上面是当时女皇的头像,这是现在的邮票,仔细观察这两枚邮票的四周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齿孔)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观察得非常正确,非常仔细,书上就是这样说的,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朗读。

  师(ppt):从划线的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没有齿孔的邮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是啊!邮票齿孔从无到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思考(ppt)到底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书中的两个人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默读学习,教师巡视。

  师生交流:

  生1:我认为带齿孔的邮票是那位先生发明的

  生2:我认为带齿孔的邮票是阿切尔发明的。

  生1:我喜欢那位先生。因为他有礼貌。

  师:请你展示一下那位先生的风采。(朗读)

  生2:我喜欢阿切尔。

  1) ……一位先生左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

  师:同桌合作,一个读书,一个做动作,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并划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同桌合作)

  台上同桌表演,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翻”与“摸”的不同体会——没有齿孔的邮票使用不方便。更重要的体会到阿切尔观察仔细)

  师:如果是我,就在这句话的旁边写上这样几个字“留心观察”(ppt)

  师:谁愿意在读一读,让我们感受阿切尔的细心。(指导朗读)

  师:你们还从哪些地方发现阿切尔是个留心观察的人?

  2) 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

  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抓住“取”“刺”“很容易”“整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阿切尔的细心观察。)

  3)  ppt:他想……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爱思考。

  师:你也很会思考。如果是我,我会在这句话旁边写上“勤于思考”(引导学生做批注)。

  4)ppt:那位先生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阿切尔造出来了邮票打孔机。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

  师:认真么默读这两段话,思考他们两个有什么不同之处?到底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造”就是发明(ppt)也就是创造了新的事物或方法。

  师:给邮票打孔氏那位先生先“发明”的,为什么世界人民却记住了阿切尔?你认为那位先生和阿切尔之间到底差了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感悟。)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2、3、4自然段再次走近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阿切尔。(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这项发明有什么好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ppt: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

  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指导朗读

  三、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板书)留心观察、勤于思考,肯于钻研的阿切尔,因为有他,我们才能简单方便地交流。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人,世界才会不断进步。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那就把它写在今天的日记本上,明天我们一起交流(渗透读后感)。

  四、课后延伸:(联系批注)

  老师还找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邮票的发明”大家回去读一读,看看是谁发明了邮票,想一想,他为什么能发明邮票?把你在读书过程中感受到的划一划,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词。

  2提高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

  过程中受到启发。

  3体验目标: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课文蕴涵的道理。

  教法学法:

  《邮票齿孔的故事》这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完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说、做、读、写的`机会,调动他们的手、耳、眼、口多种感官,在读中学,在做中学,在看中学,在说中学,在听中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万事万物都有其适和的生长环境,这样才能生根发芽。所以在课前学生讲述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蒸汽机的故事》和《邮票的发明》三个发明创造的小故事,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思考,异常生动的世界,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让他们走进另一个发明创造的天地。

  二 动手体验,情感回归。

  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做小实验引入挖掘邮票打孔机的内在价值,我设计了让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撕一撕有孔的纸和无孔的纸,经对比后说出自己的感受亲身体验到有齿孔带来的为人们方便,从而为学习下文做下铺垫。

  三 放飞思维,自由翱翔。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一个缺乏想像力的人他似于干沽。因此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培养有思维想像力的发展,最终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所以在本课我安排了两个小的思维想像训练。第一次思维练习,在学生动手体验之后,这又是一个深入挖掘发明邮票打孔机内在价值的契机。于是我在学生们还对之前的体验余意未绝的时候,提出:你猜阿切尔站在那位先生身旁会想些什么?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借助前面的活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动机能启迪思维,惊叹更能引发思考,我告诉了学生两个数字:“1854年”和“6年”,随着学生的一声惊叹,我提出问题:在这漫长的6年中阿切尔做了什么具体的研究工作?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翱翔在自由的国度里。

  四 注重双基 扎实动脑

  新准课程标中明确指出,在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双基的教育,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环节,书写时重点讲解,“邮”字右耳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由于学生的地区差异性,发音时容易出现前后鼻音韵母,平翘舌字音区分不清的现象,我重点领读`“伦敦”“仍然”“撕开”等词,纠正其发音,说话书写话和作文的基础,所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用你在什麽时候或什麽地方被什麽事物吸引过?引入说话练习,在学生说话的同时,纠正其语病,鼓励学生说完整话,养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

  教学小结:

  通过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写一写的活动,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对关于邮票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面。

  课时按排:《邮票齿孔的故事》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板书说明:板书凸显简洁,明确的特色,清晰的展现了以发现——解决—研究—发明为主题的授课思路。

  板书设计:

  发现 — 解决 — 研究 — 发明

  善于思考 动脑 动手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理解"立即,仍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

  1,通过读文,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3,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4,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⑴ 邮票(3张以上).

  ⑵ 观察生活中有齿孔的物品.

  ⑶ 别针一枚.

  ⑷ 了解邮票的知识.

  2,教师准备:

  ⑴ 搜集有关邮票的一些知识.

  ⑵ 邮票.

  【教学流程及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目标:通过教师质疑,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脑习惯,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2,形式:展示实物,教师质疑,学生解疑.

  3,过程:⑴ 教师出示下载的邮票图案若干张,设问:

  老师想将这么多邮票整齐快速地分开,你能帮老师想出什么办法

  ⑵ 学生发言:

  ① 用小刀裁开;

  ② 用手撕开;

  ③ 用剪刀剪开;

  ④ 用别针刺开.

  ⑶ 教师评价:

  大家的办法都不错,但是有的办法用起来不很方便.100多年前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用了一个好办法让大家能又快又好地分开这些邮票,想知道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目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

  2,形式:自读课文,交流汇报.

  3,过程: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⑵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⑶ 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三,自主探究,理解课文

  1,目标:让学生在读文,质疑,读词,小实验,谈体会等过程中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和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2,形式:读文质疑,读词想象,实践体验,交流感受.

  3,过程: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⑵ 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问:

  ① 为什么以前的邮票没有齿孔

  ② 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③ 邮票打孔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④ 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⑤ 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⑶ 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下列表格:

  解决的问题:

  课文中的答案:

  补充的资料:

  ⑷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回答"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

  ⑸ 齐读动词,体会动作.

  ⑹ 小实验:

  用别针给两张"邮票"中间处刺洞,然后沿洞撕开,再将中间没有刺洞的两张邮票撕开.

  (实验时,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拿邮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别针刺洞,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⑺ 学生谈谈实验后的感受.

  ⑻ 回答"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理解"立即".

  ⑼ 回答"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理解"仍然".

  ⑽ 拓展:

  ① 因为打孔机打孔快,打孔后邮票能又快又整齐地分开,所以现在它仍然在使用,在为邮票打孔.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

  ② 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③ 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

  ④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

  ……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大家说的这些东西因为有了齿孔,我们才很容易地将它撕开,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感谢阿切尔.

  四,总结课文,探究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3,总结.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邮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关于邮票的知识,板书课题:邮票上的齿孔。

  2、齐读课题,别看这小小的'邮票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合作学习,把生字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学生认读,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让学生看了哪些字较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

  5、指名朗读课文。

  6、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7个生字,学生练习拼读。

  2、用生字组词。

  3、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

  四、齐读全文。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把句子读顺。

  2、找一找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那个外地人为什么事情而发愁呢?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外地人有什么举动?看插图你能想象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学一学他的样子。

  3、从课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哪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师范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轮的邮票。

  5、指导朗读。

  6、分角色朗读。

  三、联系实际,延伸扩展。

  四、总结全文。

  五、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邮票上的齿孔

  外地人:发愁、用别针刺一圈小孔

  认真观察,认真思考

  阿切尔:思考、发明邮票打孔机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14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知道邮票的用途吗?

  2比较过去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四周是什么样的呢?

  3别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字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做游戏,看看,听听,猜猜的游戏。

  a、出示小刀,认识“刀”

  b、做动作“裁纸”,认识“裁”

  c、做“撕”的动作,认识“撕”

  d、听,英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伦敦)

  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扔)九个洞(究)

  3、开火车再读词语卡。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15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科科目:语文

  学段/年级:小学二年级

  学习时间: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理解“立即、仍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

  1、通过读文,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3、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4、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邮票(3张以上)。

  (2)、观察生活中有齿孔的物品。

  (3)、别针一枚。

  (4)、了解邮票的知识。

  2、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邮票的一些知识。

  (2)邮票

  三、学习资源

  1、邮票

  2、教师推荐相关的资料:

  (1)邮票的相关知识: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集邮是对邮票的收集和研究。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获得怡神的乐趣和美的感受,在研究邮票中丰富对邮票知识的了解。

  邮票在方寸之中展示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山川江河湖海、军事、体育、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在邮票中留下倩影。邮票是百科全书式的图片概况。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通过画面的故事,可以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

  世界上第1枚邮票,1840年5月1日在英国问世,5月6日开始使用。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18岁即位时的`侧面像,由弗莱德列克·希思(Frederick Heath)雕制印版,承印者是派金斯。巴肯(Perkins Bacon)公司。面值1便士,用有王冠水印的纸印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没有印国家的名称,因为那时别国家还没有发行邮票;至今英国发行的邮票还是不印国名,而以王冠、国王头像作为国家名称的标志。黑便士邮票是无齿孔的,因为那时邮票打孔机还没有发明,邮局出售邮票时,须用剪刀逐枚剪开,非常麻烦。

  邮票齿孔的知识:1848年,爱尔兰人亨利·亚策尔发明了打孔机。1854年1月28日英国首先发明了有齿孔邮票。邮票齿孔发明因其形状、制作原理和所采用的制作设备不同,邮票齿孔也就种类繁多,特征各异。从形状上看,齿孔有孔形齿、线形齿和针形齿之分。其中针形齿采用缝纫针扎制而成,形状简单粗糙,不够精美,现在已很少使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孔形齿。线形齿也随国际上不干胶邮票的推广,使用得重新多了起来。

  四、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第四册《邮票齿孔的故事》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共同解疑

  学习流程:质疑——探疑——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知道邮票齿孔的来历。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品质。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目标:通过教师质疑,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脑习惯,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形式:展示实物,教师质疑,学生解疑。

  过程:

  1、教师出示下载的邮票图案若干张,设问:

  老师想将这么多邮票整齐快速地分开,你能帮老师想出什么办法?

  2、学生发言:

  A:用小刀裁开

  B:用手撕开

  C:用剪刀剪开

  D:用别针刺开

  3、教师评价:大家的办法都不错,但是有的办法用起来不很方便。100多年前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用了一个好办法让大家能又快又好地分开这些邮票,想知道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目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

  形式:自读课文,交流汇报。

  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三、自主探究,理解课文。

  目标:让学生在读文、质疑、读词、小实验、谈体会等过程中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和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形式:读文质疑、读词想象、实践体验,交流感受。

  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问:(1)为什么以前的邮票没有齿孔?

  (2)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3)邮票打孔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4)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5)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3、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下列表格:

  解决的问题:

  课文中的答案:

  补充的资料:

  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回答“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这一问题时教师随机板书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切想到:机器打孔

  尔做到:研究造出

  5、齐读动词,体会动作。

  6、小实验:用别针给两张“邮票”中间处刺洞,然后沿洞撕开,再将中间没有刺洞的两张邮票撕开。

  (实验时,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拿邮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别针刺洞,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7、学生谈谈实验后的感受:

  A:沿着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快,并且邮票很整齐。

  B:沿着没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慢,还不容易撕整齐。

  C:刺洞很麻烦,我的手差一点就刺伤了。

  8、回答“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理解“立即”。(生:马上立刻连忙)

  9、回答“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理解“仍然”。(生:还在依然依旧)

  10、拓展:

  A、因为打孔机打孔快,打孔后邮票能又快又整齐地分开,所以现在它仍然在使用,在为邮票打孔。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

  生:我国第一枚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图案是大龙。

  生:我国第一枚邮票上面有齿孔。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课后的“我知道”中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

  B、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生:1848年。

  生:1849年。

  师:板书:1854

  生:啊!

  C、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

  生:在画图纸

  师:那叫设计,随机板书:设计

  生:找材料

  生:拼装

  师:对,拼装制造,板书:制造

  生:试验

  师:板书:试验

  生:修改

  师:修改也叫改进,板书:改进

  D、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

  生:面的票

  生:电话收费票

  生:卫生纸

  生:旺仔小馒头的袋子

  生:方便面的袋子

  生:酒盒子

  ……

  (学生通过观察,在同学的启发下越说越爱说,完全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大家说的这些东西因为有了齿孔,我们才很容易地将它撕开,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感谢阿切尔。

  四、总结课文,探究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3、随机板书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会观察肯动脑勤动手)

  4、总结。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切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设计说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难以产生学习热情的。《邮票齿孔的故事》这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完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说、议、做、读、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手、耳、眼、口多种感官,在读中学,在做中学,在看中学,在说中学,在听中学。

  二年级的孩子有了一点学习的积累,他们的表现欲强,一开课,我就设疑让他们帮老师想办法,学生在回答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劲头自然足。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我又满足他们爱问的欲望,让学生质疑。在理解课文时,又满足他们爱说的欲望,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讲完课文最后一段后,我对课文进行四方面的拓展:设计“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学习,会灵活运用学习资料;设计“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发挥合理想象,学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学生尽力思考仍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我给出正确答案,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时我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课文中只是写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制造出来了,没有具体写他如何研究和制造打孔机。我设计这个问题既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课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为了后面揭示人物品质埋伏笔。最后我设计“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这个问题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齿孔”,了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四个拓展的问题是环环紧扣,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质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13个生字,书写12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课件。

  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欣赏铺垫

  1、猜谜语:小小一幅画,无脚走天下。寄信必用它,无它信不发。请打一物。

  2、板书“邮票”。你知道关于邮票的哪些知识吗?

  3、课件图片演示:一边出现各种邮票的画面,一边结合课后资料袋

  配乐补充

  介绍邮票的知识。

  二、比较理解齿孔,引出课题

  1、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无齿孔,一张有齿孔。比较这两张邮票有何不同?

  板书:齿孔。为什么把这些小孔叫齿孔?随机认识“齿”,牙齿的齿。

  2、邮票的.四周为什么会有齿孔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4课,板书完整课题。

  3、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力争读通课文。

  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1)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出示生字卡片“裁”,与“栽”“载”作比较。

  (2)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的一家小酒馆喝酒。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酒”,与“洒”作区别。

  出示词语卡片“伦敦”,补充介绍伦敦是英国的首都。

  (3)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四、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人?板书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和阿切尔。

  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3、交流研读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

  (1)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理解什么叫求助。

  (2)用上其中一些重要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人是怎么解决裁邮票没有小刀这个问题的。

  (3)取下胸前的校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邮票纸,模仿这个人刺好一个个小孔,轻松撕邮票的过程。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撕”,体念用手撕的感觉。

  (4)从这个人的这番举动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动脑思考。

  (5)指导朗读重要语句。

  4、交流研读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什么叫吸引?酒馆那么多人,为什么单单只有阿切尔会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

  (2)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他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词语卡片“研究”。想象这个研究会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阿切尔会碰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4)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

  (5 )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五、巩固字词书写新字

  1、课件出示:比一比,口头组词。

  力( )裁( )斯( )论( )酒( )更( )

  刀( )栽( )撕( )伦( )洒( )便( )

  2、指导书写生字

  (1)归类指导:仍、使、便

  “使”字中间是个口,一撇要出头;“便”字中间是个日,一撇不能出头。

  (2)重点指导:英、整、式

  “英”字中间一撇要出头;“整”字要把束字的捺改成点;“式”字斜钩上没有一撇。

  第二课时

  一、趣味填词复述故事

  1、课件出示:量词知多少。

  一( )酒馆一( )先生一( )邮票

  一( )小刀一( )别针一( )机器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枚”,邮票除了说一张,还可以说一枚。另外我们还可说一枚什么呢?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针”,然后填空:一(枚)别针。

  2、用上这六个词组说一说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最后师生一起复述。

  二、人物对比领悟道理

  1、你喜欢课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吗?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谁更多?为什么?

  2、师作小结:那个用别针刺邮票孔的人确实非常聪明,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思考。但阿切尔更了不起,他除了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动脑思考之外,还能把生活中的创意加以提炼、实践、研究,发明创造出了新事物。那个人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这一小小的创意竟成就了阿切尔邮票打孔机这项伟大的发明。

  3、找出课文中描写这项伟大发明的句子。

  (1)你能给“立即”换个词吗?英国邮政部门为什么会立即采用这

  种机器?

  出示词语卡片“邮政”,补充介绍:邮政是专门经营寄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款,发行报刊等业务的部门。

  (2)你能给“仍然”换个词吗?算一算,这种机器大约已使用了几年?而且它将继续使用下去,可见它为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这不得不让我们叹服阿切尔的才干,课件出示:阿切尔,我想对您说:“ !”

  (3)指名交流

  4、朗读全文

  三、交流事例引领生活

  1、发明创造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研究,人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2、学生举例说明: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鲁班手被茅草划破发明了锯;瓦特由茶壶盖被水蒸气推动发明了蒸汽机……

  3、师作引导:大家讲的都是发明家的故事,其实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发明家。实物出示塑料清洁球,补充介绍:有人发现用铅质清洁球擦洗东西很容易损伤器皿,就发明了把塑料可乐瓶剪成细丝,做成塑料球擦洗东西可方便了……

  4、学生发言交流

  四、课外拓展培养兴趣

  1、老师再来说一个发明创造,有人发现要把邮票粘在信封上有时找不到胶水很麻烦,就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事先把它涂在了邮票背面。我们只要在上面滴一点清水,邮票就可以牢牢地粘在信封上了。神奇吧?不相信大家可以去找张邮票试试。

  2、小组一起欣赏集邮册。

  3、邮票里面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集邮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课外我们也去收集一些邮票吧!

  五、查漏补缺指导作业

  1、课件出示课堂作业第五题:选词填空

  发明发现采用使用

  阿切尔( )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而且撕得很整齐,于是他利用这个原理( )了邮票打孔机。英国邮政部门立即了这种机器,后来,邮票打孔机就在世界各地广泛( )。

  2、你是怎么来区别“发明”和“发现”的?

  “采用”和“使用”较难感悟,只要会填就行。

  3、指名填空,全班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