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禹治水》教案

2023-07-20

《15大禹治水》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就叫大禹。

  2.简介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姒姓,是鲧的儿子。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领导人们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据传,治水13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后被选为舜的继承人,舜死后即位,其子启建立了夏。)

  3.揭题:大禹冶水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听听录音范读,想想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遇到生字时,看着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读通顺课文,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可结合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也可和小伙伴讨论讨论。

  2.自由初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洪水  治理   害  老百姓  滔滔  淹没

  冲倒   地形  挖通  仔细  劈开  引导

  被  制服  伟大  英雄  感激

  着重指出:

  治(zhì)、制(zhì)  翘舌音,

  仔(zǐ) 平舌音。

  姓(xìng)、形(xíng)、通(tōng) 后鼻音,

  引(yĭn)  前鼻音。

  多音字:

  没有  没,读méi; 淹没  没,读mò。

  跌倒  倒,读dǎo; 倒立  倒,读dào。

  被:衣字旁。

  (2)这些词语,你们已经读懂了哪些?(学生交流)

  洪水: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常常造成灾害。

  滔滔:形容大水滚滚。

  地形:指地面起伏的形状。

  (3)齐读生字词。开火车读、小小组读、同桌交换读。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准。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读了课文,你能将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吗?出示幻灯:

  (   )洪水危害老百姓。

  (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   )大禹13年治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   )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

  五、课堂作业

  1.根据下面多音字的读音,给它们组个词。

  倒{dǎo(     )

  dào(     )

  没{méi(     )

  mò(     )

  2.给下列字口头扩词。

  形(     )(     )(      )

  辛(     )(     )(      )

  伟(     )(     )(      )

  害(     )(     )(      )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一)复习检查

  1.首先我想考考大家前面一课的学习,字词掌握得好如何了?

  小朋友们请看(多媒体出示词语)

  哪位小朋友想来表现给大家看看的?指名读、齐读

  2.经过刚才的检查,小朋友词语是掌握得不错,但是,字词掌握就是为了运用的,下面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到底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指名读课文。

  (二)小品引入(故事引入)

  下面想请小朋友们看一段小品(听一段故事),对我们的主人公有充分的了解后再来学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认读课文,提问: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你是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

  滔滔  淹没  冲倒

  (3)什么叫“无家可归”呢?

  (无:没有,归:回来。由于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所以老百姓没有家可以回了。)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你再从文中找找看。

  (很久很久以前-四千年前)

  (5)朗读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要重读?为什么?

《15大禹治水》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习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

  2.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了解: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是谁?

  2.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大禹)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禹是谁吗?(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进行概括提炼。)

  2.(板书:治水)“治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2课,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读),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助你。读完课文把生字画下来,再读一读。

  2.小组同学在一起读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可指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治水?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为什么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录像资料:洪水泛滥的景象。

  看完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无家可归”这个词。

  (2)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参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成千上万”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你有什么感受?

  4.大禹就是这成千上万人的首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做出标记。

  5.集体交流,读中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1)“……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读一读“牵动”这个词。身边的人见到这种情景会对他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

  (2)“他毅然转过身……”

  请学生做一做“毅然转过身”的动作,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语,再读句子。

  (3)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重点词语:牵动、

  望了望、毅然,帮助学生体会大禹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5)“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①第二次路过家门,大禹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不进去?

  ②第三次路过家门,身边的人又会说什么?大禹怎样做?

  ③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父亲,他会怎样问妈妈?

  妈妈又会怎样回答他?(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从孩子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6.经过十三年的苦干,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

  大禹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你们最想对大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大禹的精神是人们所敬佩的,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上古时代哪些部落首领的事迹?可以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家可归安定

  不辞辛劳     

  日夜苦干

  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业世代相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做猜字游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

  (二)词语积累。

  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读或背给大家听。本课四个字的词语较多,要注意积累。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抢读生字。

  2.独立识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四)指导书写。

  1.本课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重点指导。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治洪淹但代

  左宽右窄:引

  3.教师范写。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集”本上。

《15大禹治水》教案 篇3

  课题:15、大禹治水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正确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简介大禹 理解课题 2、初步了解大禹 二、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导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分段试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治理、洪水  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被  制服  伟大 滔滔  淹没  冲倒  房屋  仔细  劈开  感激  英雄 3.范读课文。 出示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 三.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组织讨论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 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指名朗读。 4、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并指名朗读。 (2)引导学生进行字形记忆方法。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          引入大海            无家可归          安定日子练习设计: 1、把音节补充完整。 x___  x___  __i“  __‹  y___  __Œ   雄        形      久      理    引       治 2、多音字组词。 倒没       do(      )               mi(      )        do(      )               m(      ) 3、比一比,再组词。 治(      )  理(      )  形(      )  到(      ) 制(      )  里(      )  行(      )  倒(      ) 秀(      )  被(      )  洪(      )  代(      ) 季(      )  袒(      )  红(      )  带(      ) 4、扩词 治(      )(      )(      ) 通(      )(      )(      ) 制(      )(      )(      ) 伟(      )(      )(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15、大禹治水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培养学生为别人造福的观念。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字的结构?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正音。 2.引导提问: (1)大禹是怎样想的? (2)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3)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4)“千山万水、千心万苦”中的千、万是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3.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都强调些什么?表现什么? 4.第四段 (1)指导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2)引导提问: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3)指导全班同学再次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九十九座大山 九十九条大河 一心为民练习设计: 1、 背诵课文。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3、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禹下决心要(      )。他走遍了(      ),仔细地察看(      )和(      )。他吃尽了(      ),带领(      )挖通了(      ),劈开了(      ),(      )流入了大海。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这小节主要写(                )。 ③写出“千×万×”的词语(          )(          )(          )(          )。

《15大禹治水》教案 篇4

  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第一课时特点,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说学情: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这是时代的局限。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大禹”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大禹”的名字,并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让大禹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试图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等等。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习新知,陶冶情操。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禹的图片)这是谁?告诉你们,他是我国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板书“大禹”)通过预习,你知道他做过什么?(板书“治水”)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意图:用图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结题。学会质疑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力争做到:学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师要教授的。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

  要求:认真拼读生字,把课文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意图:学生有疑问后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这时,让他们自己读书,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自渎课文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消灭“拦路虎”

  1、出示课件,一齐拼读书上的字。

  2、小老师领读。

  3、齐读、开火车读。

  意图:学习生字可以灵活机动,有学生齐读,有指名读,有开火车读还有小老师领读,形式丰富,学生感兴趣,学起来不枯燥,自然效果佳。

  三、读书比拼

  1、师生大擂台(分别读一句。)

  2、下面,老师来做裁判,我们来一场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们班的女生读书棒,还是男生读的强。思考:

  意图: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试较量中做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四、解决问题

  1、指名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黑板上的问题你弄明白了吗?课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并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3、指名回答问题。

  意图:学生的质疑不是形式,此环节要学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读了书,又学会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巩固字音。

  2、自学生字笔顺表,描红

  3、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看着这些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相机写出这几个字)

  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在描红写字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展示学生的作业,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写好字。

  《15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由于同组教师说要听我的课,昨晚把教案写完,课件做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匆忙。今天上了《15大禹治水》第一课时。

  上课了,导入非常自然,从学生回答直接引入“治水”,接着,完成课题的板书。开始质疑了,孩子们很聪明,能准确地把握“为什么”“怎样”以及“结果”三方面说。(或者是自己学会了引导吧!呵呵)

  让学生带着疑问读书真的是个好方法,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读书也比以前更投入了。

  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读课文。有“师生对读”,有“男女生竞赛”还有“用书上的话回答黑板上的问题”等等。

  教学生字这个环节是我来说是轻车熟路。课堂上我一直变换花样,力求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生字词。

  在这节课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比赛,共同学习。此种感觉,岂一“妙”字了得。

  但本课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指导写字时,总有一些孩子不看黑板。怎样能让全班学生都看我板写,一直是我困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