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树叶》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3、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
第五段,理解“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齐读后问“读了课题你有疑问吗?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问,教师对问题做出评价并按排解决时间)
二、初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音,努力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效果。
1、出示生字词(生字加拼音),指名读,齐读。强调:“术”、“桌”是翘舌音。“经”是后鼻音。“拿”的声母是N,不是L。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什么。读前指导长句子的停顿和断句,出示长句子练习。
指名读,读后评议。(字音正确,无添字漏字现象,无断句)
3、快速看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向-----借绿铅笔,结果-------)
四、分段细读课文。李丽怎么会画出蓝书叶,林园园真是个不愿帮助别人的孩子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李丽为什么要借绿铅笔?
2、讨论。理解第三句中“正要”“可是”两个词;
(1、老师让画树,画树叶要用绿铅笔;2、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
3、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自读体会。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还仔细读了第一自然段,知道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那么李丽为什么最后还是画的蓝树叶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仔细读后面的课文。
六、作业 。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想办法记字音。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发生了什么事?
二、继续阅读课文。
自读课文二至四段,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用铅笔画出她们之间的对话,多读几遍,注意读出正确的语气。)
(一)、学生读、画,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二)、逐段阅读讨论。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仔细听:李丽看到林园园把树画好了,对林说了什么,用怎样的语气?林园园呢?他读的语气是否正确,应该怎样读?
2、讨论。
(抓住“小声”、“吞吞吐吐”)理解“吞吞吐吐”,结合课文理解。
(提示:她真的没画完吗,她想说什么?)应该怎样读她的话,练读,指名读。评议。
3、林园园说她还没画完,不肯把绿铅笔借给李丽。自读这一自然段的三句话,体会她们说话时的心理。
4、等林园园全部画完后,李丽再借时她又说什么?
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她们的对话练习朗读。A:指名分角色朗读;B:讨论评议。
5、在李丽答应小心后林园园痛快的把绿铅笔借给她了吗?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注意体会她们的语气。
6、自己读,找出她们的语言,并画出表示她们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的词语,练习朗读。
(林园园的一句话中有三个“不要”,你听了会感觉到什么?她又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她是真的在问李丽吗?你感觉到什么?林园园感觉到了吗?)
7、快速把二、三、四段连起来读一读,结合板书李丽和林园园的语言和态度,想一想: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三)、分角色朗读二至四段。
1、分小组练习。
2、指名读。读后评议。
三、阅读第五自然段。
李丽知道林园园舍不得把铅笔借给她,她会怎么做。
1、指名读第五段,思考:林园园看到什么脸红了?她会想什么?
2、填空.、(书后练习3)
李丽拿起自己的铅笔,地画着。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脸红了。
先填空,练读,注意突出括号中的词语。
3、讨论林园园脸红的原因。她会怎么想,还会怎么做呢?
四、总结延伸。(联系实际,谈谈各自的想法。)
五、识记生字。
大部分生字都可采用分部件记忆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说,教室作必要的指导。
1、特别注意:“铅”的右半部分,上面没有钩;“桌”分部件强调。“由”的一竖要出头。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
六、作业 。
1、抄写词语并用带点字口头组词。(书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4 蓝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 吞吞吐吐 怕把笔尖弄断
“要……不要……不要……不要”
连忙皱着眉头
《蓝树叶》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红色、黄色、棕色)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 课,让我们从
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教学时应注意提醒学生。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学生容易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眉、借、由的占格情况。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第 1 2 页
《蓝树叶》 篇3
一、教材分析
《蓝树叶》是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五组课文中的一课。它主要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并传达出互相帮助的思想。
课文就是由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这一事展开的一系列对话:李丽第一次向林园园借铅笔,林园园推说自己没画好;李丽等林园园画完再次提出借铅笔,林园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苛刻要求。最终李丽放弃借绿铅笔,画上了蓝树叶。这时的林园园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脸红了。这些对话折射出人物的性格。朗读好这些对话便是体会人物性格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个性。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9个生字,写10个字,通过对话朗读来感悟课文。
2.情感上达成共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师引导,自主学习。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涂蓝色树叶,质疑导入。
教师出示一片无色的树叶图。
导语:孩子们,这是一片还没有颜色的树叶,现在请小朋友们给它涂上颜色,你会给它涂上哪一种颜色呢?说说你涂的是一片怎样的树叶?
预设:
1.绿色: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叶。
2.黄色:一片金黄的落叶。
3.红色:一片火红的枫叶。
是呀,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是这些绚丽多彩的树叶。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却把这树叶涂成了蓝色。(课件出示蓝色的树叶)看到这蓝色的树叶,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跟着这位小朋友走进这蓝色的树叶吧。(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
(二)读蓝色树叶,识字学词。
要想知道这小朋友为什么画成蓝色的树叶,咱们就得好好读读课文。
1.初读,学习字词。
(1)提出初读要求:
第一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拼一拼拼音,把生字新词读正确。碰到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初读反馈检查:
①摘树叶游戏,词语的认读检查。
导语: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这有一些特别的树叶想送给大家,这些树叶上面写着咱们这篇课文的新词,只要你能把它准确读下来,这特殊的树叶就被你摘下来了!
课件出示词语:
美术 桌子 盒子 笔尖 铅笔 注意
吞吞吐吐 皱着眉头 若人爱 不要削
小声 趴 用心
老师指名个别读、开火车读、集体读、同桌互读。
②扩词练习,识记生字。(给加点的生字扩词)
③拓展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削”东西要用刀,所以用了“立刀旁”,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字,你能根据部首猜出这些字分别都是什么字吗?
课件出示:俏、峭、霄(让学生根据字形,猜猜字义)
2.再读,读通课文。
点击课件,出示剩下的5个词语:
吞吞吐吐 皱着眉头 趴 小声 用心
齐读这5个词语。如果要把这五个词语分成两类,你看该怎么分?请小朋友再读课文,画出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好好读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下列句子:
a.李丽小声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下行吗?”
b.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有画完呢?”
c.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等她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借给我了吧。”
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e.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
读了这五个句子以后,你能给这五个词语分一分类吗?
3.三读,感知文意。
再读课文,选用这5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指导写字。
吐、铅、笔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复习字词。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蓝色的树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蓝色的树叶是一个叫李丽的小女孩画的。现在你能准确读出这蓝色树叶上的词语吗?复习词语。(课件出示)
(二)提出研读专题,细读课文。
1.出示句子: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指名读这一句,说说在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①李丽尽管用蓝铅笔画绿树叶,但还是那么用心,还是希望自己的图画能好看一些。
②李丽希望自己能画上绿树叶,可没有办法,只好用蓝铅笔画下了蓝树叶。
2.顺势提出研读专题:确实,李丽希望自己能像同学们一样画上绿树叶,细细读读课文,你从课文哪些句子中读懂李丽的这个愿望的。边读课文,边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
①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叶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理解“惹人爱”。(指导读出李丽对绿树叶的喜爱)
②李丽小声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下行吗?”你从这句话中还读懂了什么?(李丽的礼貌,怕影响别人)
出示句式,练习说话:
吗?
③李丽画好了近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李丽找不到绿铅笔,心里会怎么样?你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当时你最希望得到谁的帮助?(指导学生读出李丽当时着急的心情)
④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等她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借给我了吧。”理解“趴”,体会李丽的耐心等待。
指导说话:
吧。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李丽的请求和商量的语气)
⑤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理解“连忙”一词。
(指导读出李丽迫切想借绿铅笔的心情)
3.引起矛盾,回归原因,体会林园园的自私。
李丽多么希望林园园借她绿铅笔,自己能画上绿树叶,结果为什么还是画上了蓝树叶?找到句子说明原因。
预设:
①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理解“吞吞吐吐”,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吞吞吐吐地读一读这句话。
②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从这三个“不要”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读出林园园的舍不得)
③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皱着眉头是一副怎样的表情,请学生演一演。林园园皱着眉头心里在想什么?谁能把林园园当时的不满读好。
4.表演朗读,体会人物个性。
谁愿意自己找伙伴来读一读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这几次对话。(指名分角色读)对于现场版的李丽和林园园,你有什么想说的。(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5.体会人物心理,丰满人物形象。
李丽很想用绿铅笔画绿树叶,尽管林园园百般借口,舍不得借绿铅笔,但最终还是没有说“不借”两词,然而李丽却没有借林园园的铅笔,当时李丽是怎么想的?
(三)、拓展说话,聚焦主题。
你看,李丽借不到绿铅笔,用心地用蓝铅笔画出了一片片蓝树叶。这图中两个小朋友,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此时的林园园看着李丽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如果此时,你站在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对李丽说什么?
瞧,经同学们这么一说,林园园的脸更红了,相信她一定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一定会改掉缺点,做一个关心同学,帮助同学的好学生。假如下一节美术课上,又有同学望了带纸,向林园园借,林园园会怎么做?咱们把这个故事续编在自己的课堂笔记本上。
(四)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课、桌、拿、景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故事的续编。
(六)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用蓝铅笔 脸红了
李丽 借绿铅笔 林园园
再三推托
《蓝树叶》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红色、黄色、棕色)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 课,让我们从
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教学时应注意提醒学生。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学生容易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眉、借、由的占格情况。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
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了解人物的特点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同学们,如果给你一片树叶,请你为它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绿色、红色、黄色……根据树叶在不同时间的颜色不同而定。)
2、今天,我们课文中的主人公李丽画了一片这是为什么呢。
3、齐读课题。并进行板书。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
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丽是怎样向林圆圆借绿铅笔的?
2、指名说一说:
(第一次李丽小声问林圆圆可不可以借绿铅笔用一下,林圆圆说自己还没有画完;第二次李丽等她画完向她借,她担心李丽把她的笔尖弄断;第三次林圆圆再三嘱咐李丽要注意这注意那,李丽一再表示会小心,只画树叶和小草;第四次林圆圆皱着眉嫌李丽画得太多,这一次,李丽没有再接林圆圆的铅笔。)
3、整个借笔过程,课文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写具体的。自由读,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体会。
4、根据所画内容,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李丽的话应读的比较温和,是耐下心来尽可能按照林圆圆的意思办,尽量不给林圆圆添太多麻烦,她一心想画一片漂亮的绿树叶,所以在林圆圆显示出不愿借的情况下,李丽尽量迁就、忍耐;林圆圆不愿帮助别人,当李丽向她借时,她是吞吞吐吐,想办法拖时间或找别的借口,面对同学,她不好意思不借,但心里又舍不得,于是小气的她就嘱咐这嘱咐那。读她的话,应读出那种不情愿、小气、挑剔的语气。)
3)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有表情的朗读。
4)全班范围内有语气朗读。
5)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5、当林圆圆看到李丽本上的时,不由得脸红了。此时她会怎样想?
后悔自己的小气。
从来都没见过,李丽把树叶画成蓝色,也是迫不得已。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因为树叶是蓝色的影响李丽的成绩,那自己真是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李丽是我的同桌,现在同桌有困难,我却推三阻四,真是不应该。
如果哪天我忘带彩笔,李丽也这样对待我,我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
……
(三)、联系实际,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结合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
教师小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的事,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不会有的遗憾。
三、有语气的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3、进行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最后评价。
四、作业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句。
板书:
探究活动
收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小故事,开一个“夸夸……”的座谈会。
《蓝树叶》 篇5
4、蓝 树 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3、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
第五段,理解“林园园看见李 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后问“读了课题你有疑问吗?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问,教师对问题做出评价并按排解决时间)
二、初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音,努力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效果。
1、出示生字词(生字加拼音),指名读,齐读。强调:“术”、“桌”是翘舌音。“经”是后鼻音。“拿”的声母是N,不是L。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什么。读前指导长句子的停顿和断句,出示长句子练习。
指名读,读后评议。(字音正确,无添字漏字现象,无断句)
3、快速看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向-----借绿铅笔,结果-------)
四、分段细读课文。李丽怎么会 画出蓝书叶,林园园真是个不愿帮助别人的孩子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李 丽为什么要借绿铅笔?
2、讨论。理解第三句中“正要”“可是”两个词;(1、老师让画树,画树叶要用绿铅笔;2、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
3、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自读体会。
五、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还仔细读了第一自然段,知道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那么李丽为什么最后还是画的蓝树叶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仔细读后面的课文。
六、作业 。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想办法记字音。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发生了什么事?
二、继续阅读课文。自读课文二至四段,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用铅笔画出她们之间的对话,多读几遍,注意读出正确的语气。)
(一)、学生读、画,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二)、逐段阅读讨论。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仔细听:李丽看到林园园把树画好了,对林说了什么,用怎样的语气?林园园呢?他读的语气是否正确,应该怎样读?
2、讨论。(抓住“小声”、“吞吞吐吐”)理解“吞吞吐吐”,结合课文理解。(提示:她 真的没画完吗,她想说什么?)应该怎样读她的话,练读,指名读。评议。
3、林园园说她还没画完,不肯把绿铅笔借给李丽。自读这一自然段 的三句话,体会她们说话时的心理。
4、等林园园全部画完后,李丽再 借时她又说什么?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她们的对话练习朗读。A:指名分角色朗读;B:讨论评议。
5、在李丽答应小心后林园园痛快的把绿铅笔借给她了吗?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注意体会她们的语气。
6、自己读,找出她们的语言,并画出表示她们说话 时的语气和表情的词语,练习 朗读。(林园园的一句话中有三个“不要”,你听了会感觉到什么?她又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她是真的在问李丽吗?你感觉到什么?林园园感觉到了吗?)
7、快速把二、三、四段连起来读一读,结合板书李丽和林园园的语言和态度,想一想: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三)、分角色朗读二至四段。
1、分小组练习。
2、指名读。读后评议。
三、阅读第五自然段。
李丽知道林园园舍不得把铅笔借给她,她会怎么做。
1、指名读第五段,思考:林园园看到什么脸红了?她会想什么?
2、填空.、 (书后练习3)
李丽拿起自己的( )铅笔,( )地画着( )。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 )脸红了。
先填空,练读,注意突出括号中的词语。
3、讨论林园园脸红的原因。她会怎么想,还会怎么做呢?
四、总结延伸。(联系实际,谈谈各自的想法。)
五、识记生字。
大部分生字都可采用分部件记忆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说,教室作必要的指导。1、特别注意:“铅”的右半部分,上面没有钩;“桌”分部件强调。“由”的一竖要出头。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
六、作业 。
1、抄写词语并用带点字口头组词。(书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4 蓝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 吞吞吐吐 怕把笔尖弄断
”要。。。不要。。。不要。。。不要“
连忙 皱着眉头
《蓝树叶》 篇6
教师出示小黑板,请小朋友按课文文字口头填空(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学生齐读)
师:林园园看了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生:因为林园园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才画了蓝树叶,所以林园园的脸红了。
师:林园园这时会想些什么?
生:她会想:都是我不好,没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我太对不起她了。
生:她会想:老师常要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今天李丽有困难,我没帮助她,同学们会怎样看我呢?
生:她会想:我太小气了,今天都怪我不好。
师:林园园能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你们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齐:她还是个好孩子。
师:对了,她还是个好孩子。她知道自己错了,以后肯定会改正的。
现在,老师假设有这样一件事,请小朋友思考一下,那时,林园园会怎样呢?
教师出示小黑板:“一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叫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纪方方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她会怎样呢?”
师: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用一段话说出事情的经过。
(学生读题、思考、讨论)
生:美术课上,纪方方没有彩纸,林园园看见了,连忙抽了几张彩纸递了过去,小声说:“方方,拿去用吧!”纪方方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剪了,你用什么呢?”林园园着急地说:“快别这样说,你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吧,我这儿还有呢!”
生:我还有补充,纪方方接过彩纸说:“园园,你真好。”林园园摆摆手说:“这是应该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学生继续发言)
教师布置书面作业 :把刚才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以及发展思维于一体,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
《蓝树叶》 篇7
之三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红色、黄色、棕色)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 课,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蓝树叶》。
二、进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教学时应注意提醒学生。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学生容易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眉、借、由的占格情况。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了解人物的特点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同学们,如果给你一片树叶,请你为它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绿色、红色、黄色……根据树叶在不同时间的颜色不同而定。)
2、今天,我们课文中的主人公李丽画了一片蓝树叶这是为什么呢。
3、齐读课题《蓝树叶》。并进行板书。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
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丽是怎样向林圆圆借绿铅笔的?
2、指名说一说:
(第一次李丽小声问林圆圆可不可以借绿铅笔用一下,林圆圆说自己还没有画完;第二次李丽等她画完向她借,她担心李丽把她的笔尖弄断;第三次林圆圆再三嘱咐李丽要注意这注意那,李丽一再表示会小心,只画树叶和小草;第四次林圆圆皱着眉嫌李丽画得太多,这一次,李丽没有再接林圆圆的铅笔。)
3、整个借笔过程,课文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写具体的。自由读,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体会。
4、根据所画内容,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李丽的话应读的比较温和,是耐下心来尽可能按照林圆圆的意思办,尽量不给林圆圆添太多麻烦,她一心想画一片漂亮的绿树叶,所以在林圆圆显示出不愿借的情况下,李丽尽量迁就、忍耐;林圆圆不愿帮助别人,当李丽向她借时,她是吞吞吐吐,想办法拖时间或找别的借口,面对同学,她不好意思不借,但心里又舍不得,于是小气的她就嘱咐这嘱咐那。读她的话,应读出那种不情愿、小气、挑剔的语气。)
3)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有表情的朗读。
4)全班范围内有语气朗读。
5)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5、当林圆圆看到李丽本上的蓝树叶时,不由得脸红了。此时她会怎样想?
后悔自己的小气。
从来都没见过蓝树叶,李丽把树叶画成蓝色,也是迫不得已。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因为树叶是蓝色的影响李丽的成绩,那自己真是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李丽是我的同桌,现在同桌有困难,我却推三阻四,真是不应该。
如果哪天我忘带彩笔,李丽也这样对待我,我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
……
(三)、联系实际,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结合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
教师小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的事,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三、有语气的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3、进行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最后评价。
四、作业 :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句。
《蓝树叶》 篇8
之四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12个生字,初步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的12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3.指导:“已、经、铅、忙”等字的字形及“由”的笔顺。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读写本课的12个生字,初步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二)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准12个生字的字音,区别字形。
(二)指导“已、经、铅、忙”等字的字形及“由”的笔顺。
三、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式,引出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
(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树叶)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蓝树叶”。板书课题。树叶怎么是蓝色的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思考: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
请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问题的答案。
生:因为图画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色画笔,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色画笔画树叶了。
过渡语:为了很好的学课文,我们还是先学习生字。
(三)读课文,划不认识的字。
(四)自学生字。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带音节读生字。
2.指名不带音节读生字。
3.齐读不带音节读生字。
4.说一说,你是怎样记每个字的?
老师抓重点字指导。
(1)用比较方法记字形。
“术”与“木”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两个字不同点就是“术”比“木”多一个“丶”。
“李”与“季”比较不同点是什么?
生:“李”比“季”多一。
“已”与“己”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已”竖弯钩出头,“己”竖弯钩不出头。
(2)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怕:“白”加忄旁。
拿:“合”加手字部。
连:“车”加辶旁。
忙:“亡”加忄旁。“亡”的第二笔要出头。
(3)重点指导笔顺。
铅:右半部的写法,上面是,第二笔是没有钩,下面是“口”。
由:共五笔,。“由”和“电”二字的区别。
5.理解意思。
她:第三人称(女的)。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怕:害怕;畏惧;担心。
拿: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
连忙:赶忙、急忙。
不由得:不禁。
6.口头组词。
术:技术 医术 战术 算术
铅:铅笔 铅芯 铅字 铅铁
经:经过 经验 经常 经理
桌:桌子 桌面 桌角 餐桌
怕:害怕 不怕 恐怕
连:连长 连接 连续 连队
忙:连忙 农忙 很忙 帮忙
由:理由 由于 由此 自由
7.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六)巩固生字。
1.把下面的8个字组成4个字,看谁说的快。(投影)
木 女合 辶子 也手 车
( )( )( )( )
2.看音节把字补充完整。
(七)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二)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2~4自然段内容,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二)教育学生从小要助人为乐。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蓝树叶。
问: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习这课你想知道什么?
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的疑问,学习课文,找出理想的答案。
(二)老师讲蓝树叶的故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老师讲故事。
思考:这篇课文讲谁和谁一件什么事?
过渡:李丽为什么跟林园园借绿色的画笔呢?我们一起先学课文的第1自然段。
(三)细学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2)生边读边找答案,用“——”划在书上。
(3)看图1,找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
(4)指名说答案。
生: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过渡:林园园借给李丽绿铅笔了吗?最后她画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你从课文的第几段看出来的?(第5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学习第5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问: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2)观察图2。
问:林园园看什么?脸色怎么样?心情怎样?又是怎么想的?
生:林园园看见李丽画的蓝树叶,脸红了。十分难过,暗暗地想:自己没有借给李丽绿笔太不对了,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可自己却没有那样做。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做了,见同学有困难,应该伸出热情之手,去帮助同学。
(3)观察完图后,讨论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4)指导朗读。
我们读这段应该把李丽认真画的态度读出来,还要把林园园羞愧的语气读出来。
试读 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语:为什么李丽没有接林园园的绿画笔?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2~4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问:李丽向林园园借画笔,林园园愿意不愿意借给她,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林园园不愿意借给她。因为林园园已经把树画好了。李丽跟她借绿笔,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有画完呢?”从林园园的语言可以看出不愿意借给她。
理解:“已经、吞吞吐吐”的意思。
(2)看图1。
先看林园园画的树叶,再想林园园说的话,说明什么?(不愿意借彩笔)
(3)指导读对话。(有语气)
过渡语: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问: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画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李丽听了之后说了什么?
(3)请2名同学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
过渡语:当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林园园听后借给李丽铅笔没有?我们继续往下学。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
思考:
①林园园说话时用了三个什么词?说明什么?
②当李丽说还要画小草时,她又说什么了?怎么说的?
③“皱着眉头”说明什么?
(2)分小组讨论3个问题。
(3)指3个小组汇报结果。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自然段。
6.指3名同学每位同学读一段,读2~4段。
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指名回答问题。
(四)读全文(分角色)。
讨论:林园园做得不对,你应该怎样做?
老师看板书总结全文。
《蓝树叶》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红色、黄色、棕色)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 课,让我们从
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蓝树叶》。
二、进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教学时应注意提醒学生。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学生容易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眉、借、由的占格情况。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
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了解人物的特点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同学们,如果给你一片树叶,请你为它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绿色、红色、黄色……根据树叶在不同时间的颜色不同而定。)
2、今天,我们课文中的主人公李丽画了一片蓝树叶这是为什么呢。
3、齐读课题《蓝树叶》。并进行板书。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
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丽是怎样向林圆圆借绿铅笔的?
2、指名说一说:
(第一次李丽小声问林圆圆可不可以借绿铅笔用一下,林圆圆说自己还没有画完;第二次李丽等她画完向她借,她担心李丽把她的笔尖弄断;第三次林圆圆再三嘱咐李丽要注意这注意那,李丽一再表示会小心,只画树叶和小草;第四次林圆圆皱着眉嫌李丽画得太多,这一次,李丽没有再接林圆圆的铅笔。)
3、整个借笔过程,课文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写具体的。自由读,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体会。
4、根据所画内容,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李丽的话应读的比较温和,是耐下心来尽可能按照林圆圆的意思办,尽量不给林圆圆添太多麻烦,她一心想画一片漂亮的绿树叶,所以在林圆圆显示出不愿借的情况下,李丽尽量迁就、忍耐;林圆圆不愿帮助别人,当李丽向她借时,她是吞吞吐吐,想办法拖时间或找别的借口,面对同学,她不好意思不借,但心里又舍不得,于是小气的她就嘱咐这嘱咐那。读她的话,应读出那种不情愿、小气、挑剔的语气。)
3)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有表情的朗读。
4)全班范围内有语气朗读。
5)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5、当林圆圆看到李丽本上的蓝树叶时,不由得脸红了。此时她会怎样想?
后悔自己的小气。
从来都没见过蓝树叶,李丽把树叶画成蓝色,也是迫不得已。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因为树叶是蓝色的影响李丽的成绩,那自己真是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李丽是我的同桌,现在同桌有困难,我却推三阻四,真是不应该。
如果哪天我忘带彩笔,李丽也这样对待我,我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
……
(三)、联系实际,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结合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
教师小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的事,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三、有语气的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3、进行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最后评价。
四、作业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句。
板书:
探究活动
收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小故事,开一个“夸夸……”的座谈会。
《蓝树叶》 篇10
下面是关于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蓝树叶》欢迎阅读!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 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蓝树叶》 篇11
教案示例
17、蓝树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绿色、红色、黄色、棕色)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 课,让我们从
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蓝树叶》。
二、进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教学时应注意提醒学生。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学生容易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眉、借、由的占格情况。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
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了解人物的特点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同学们,如果给你一片树叶,请你为它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绿色、红色、黄色……根据树叶在不同时间的颜色不同而定。)
2、今天,我们课文中的主人公李丽画了一片蓝树叶这是为什么呢。
3、齐读课题《蓝树叶》。并进行板书。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
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找各种借口,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丽是怎样向林圆圆借绿铅笔的?
2、指名说一说:
(第一次李丽小声问林圆圆可不可以借绿铅笔用一下,林圆圆说自己还没有画完;第二次李丽等她画完向她借,她担心李丽把她的笔尖弄断;第三次林圆圆再三嘱咐李丽要注意这注意那,李丽一再表示会小心,只画树叶和小草;第四次林圆圆皱着眉嫌李丽画得太多,这一次,李丽没有再接林圆圆的铅笔。)
3、整个借笔过程,课文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写具体的。自由读,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体会。
4、根据所画内容,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李丽的话应读的比较温和,是耐下心来尽可能按照林圆圆的意思办,尽量不给林圆圆添太多麻烦,她一心想画一片漂亮的绿树叶,所以在林圆圆显示出不愿借的情况下,李丽尽量迁就、忍耐;林圆圆不愿帮助别人,当李丽向她借时,她是吞吞吐吐,想办法拖时间或找别的借口,面对同学,她不好意思不借,但心里又舍不得,于是小气的她就嘱咐这嘱咐那。读她的话,应读出那种不情愿、小气、挑剔的语气。)
3)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有表情的朗读。
4)全班范围内有语气朗读。
5)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5、当林圆圆看到李丽本上的蓝树叶时,不由得脸红了。此时她会怎样想?
后悔自己的小气。
从来都没见过蓝树叶,李丽把树叶画成蓝色,也是迫不得已。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因为树叶是蓝色的影响李丽的成绩,那自己真是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李丽是我的同桌,现在同桌有困难,我却推三阻四,真是不应该。
如果哪天我忘带彩笔,李丽也这样对待我,我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
……
(三)、联系实际,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结合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
教师小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的事,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三、有语气的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3、进行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最后评价。
四、作业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