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小板凳教案

2022-12-12

第三个小板凳教案 篇1

  教材分析: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小时候自强自励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观爱因斯坦是有不怕失败,坚定信心,追求成功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字,继续分析字形字义。

  2、朗读课文,想象爱因斯坦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不断努力的情景。

  教学建议:

  1、与阅读理解结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重点字词如“凳、糟糕”,引导学生反复学习。

  3、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课文前后部分,从语言、动作中体会想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最糟糕的小板凳吗?今天,我们一起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的课堂上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字词,想办法解决。

  2、指读、互读字词。

  3、领读词语。

  4、你记住哪个字?怎么记的?

  5、写字时,注意什么?哪个字给大家提个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会写生字、体会“努力”包含的品质。

  2、想象爱因斯坦遇到挫折时,不断努力的情景。

  教学重点:想象爱因斯坦如何努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词卡。

  2、这篇文章写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深化感司。

  1、指读第一段:写了什么?

  2、自读第二段:看到了小板凳,老师和同学是怎么做的?读出老师生气语气和同学的嘲笑语气。

  3、指读第三段:爱因斯坦是如何做的?心里会怎么想?练读爱因斯坦的话。

  4、介绍爱因斯坦。

  三、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个小板凳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1、“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

  2、“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3、“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对话的朗读。)

  三、朗读课文,感悟交流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自读自悟: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个小板凳?

  3、交流讨论。

  (1)“我来告诉你!”学生将自己找的答案和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同时解疑。

  (2)“我要请教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4、分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爱因斯坦和老师的对话该怎样读,然后分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第三个小板凳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行事要认真、要坚持到底,不懈努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读9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爱因斯坦的努力,明白做任何事情只要不懈努力,不放弃就会成功的道理。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物,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完成要求。

  1、自读要求。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3、自读反馈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识字。

  3、指名读词。

  4、教师重点强调。

  5、介绍识字方法。

  四、书写生字。

  1、认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的努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出示生字卡测读。

  2、出示文中几个重要句子测。

  二  学习课文。

  1、出示课题:第三个小板凳。

  2、引读课文:这第三个小板凳是谁做的?作的怎样?。

  3、教师导读。

  4、讨论:老师为什么改变了 对爱因斯坦的态度?

  二、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分角色齐读全文。

  2、说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布置作业。

  1、找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读一读。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三个小板凳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认识“卩”和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做事要有自信心,坚持不懈。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准备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出示爱因斯坦像,简介。

  孩子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就是德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好吗?

  (板书课题“三个小板凳”,指导学生认读“凳”字。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自由尝试读。

  打开书端好坐正,先自己试读,注意读准生字生词。

  ⒉教师范读。

  现在认真听老师读一遍,听清生字生词的读音。

  ⒊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⒋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认一认生字。

  三、品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谁来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认识生字“坦”“师”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找生字宝宝“作”“品”“泥”“却”。

  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数笔画,扩词,编字谜。认识部首“卩”。

  你还知道哪些和“品”字结构相似的字?(众、森、磊……)

  ⑵课件出示“孩子们都笑起来了,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

  读读这句话,体会“却”的意思,试着用“却”说话。

  ⑶画出老师说的话读一读。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泥鸭子、小布鞋、蜡水果都那么精致、漂亮,可看到了爱因斯坦糟糕的板凳后,很生气。谁来读读老师的话?(指导学生读好老师说的两句话。)

  ⑷从老师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爱因斯坦的小板凳非常糟糕,老师很生气。)

  ⑸想象:爱因斯坦的心情会是什么样?他会想什么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指一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全体学生跟读爱因斯坦说话部分。

  ⑵学习生字“惊”,认读,扩词,说说带“忄”的字(怕、快、性、怀、怪、慢……)。

  表演“惊奇”。

  ⑶认读生字“次”“虽”“然”“但”“强”。

  ⑷读爱因斯坦的话:

  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是比这两个强一些。

  尝试用“虽然……但是……”说话。

  ⑸从爱因斯坦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被老师和同学嘲笑的小板凳,是爱因斯坦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才完成的,它虽然不好,但是比那两个强一些。这三个小板凳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不怕失败的爱因斯坦,一个坚持不懈的爱因斯坦。于是——

  出示:(学生齐读)教室里静悄悄的。从那以后,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

  ⑵认读生字“教”“孝”“室”“改”。

  ⑶静悄悄的是什么样?咱们让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们合作来演一演。像“静悄悄”这样的词,你还知道什么?(绿油油、金灿灿、水灵灵、红彤彤、软绵绵、急匆匆……)

  ⑷你想对爱因斯坦说些什么?

  四、指导写字

  写“作”“品”两个生字。

  作:注意左窄右宽,第一笔起笔位置在上二线和左一线处,第五笔从横处起笔向下写,第六笔写在横中线上。

  品:注意三个口大小相似,下面两个口都在横中线下方。

  指导写字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检查学生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  认一认,口头组成词语。

  师(   ) 作(   ) 品(   ) 泥(   )

  却(   ) 惊(   ) 孝(   ) 改(   )

  2、读一读:

  板凳,孝心,教室,虽然,改变,品行,平坦,惊奇,作品,泥土,作用,惊天动地,大有作为,不以为然,身强力壮

  3、自由选择上面的词语说话。

  二、指导写字

  看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指导学生先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先观察后写字。

  师:左窄右宽,最后一笔为悬针竖。

  泥:左窄右宽,注意最后一笔应该是竖弯勾。

  惊:左窄右宽,注意“忄”的笔顺是点、点、竖。第二个点稍高一些。

  改:左边“己”的末笔变成了竖提。却:认识“卩”。“却”,左高右低。最后一笔横折勾的横在上一线上。

  孝:注意第三、四笔要写得长一些。

  写完后在小组内看一看,比一比。然后把不满意的字再练一练。

  三、巩固字词

  1、开火车读字词。

  2、认识多音字“教”。

  3、找朋友,组字写下来。

  氵   卩     王    忄     亻    艹

  尼   见     京    分    乍     去

  4、  选字填空。

  作      做

  ①爸爸的工(   )很辛苦。

  ②这件事情他(   )得不太好。

  ③我的妹妹在认真地(   )(   )业。

  ④这是我的(   )品。

  5、写一写

  作用,老师,改正,惊奇,泥土,品行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编一编,演一演

  三个小板凳会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语。

  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安丰梅:

  在学习第三个小板凳这一课时,我主要通过让学生一读带读,让学生从读中领悟,先让学生在读中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的主要意思,让他们说一说自己还有那一些不理解的,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那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自己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他们在不紧张的环境中轻松学习。这样学生对课文理解就更深了。

  刘桂红:

  在教学本课课文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听听课文录音,想想“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看课文动画、听课文录音、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去体悟。

  王贺:

  在学习课文重点段落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老师和爱因斯坦的对话,抓住“生气、小声”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再抓住“老师开始为什么生气,后来为什么很感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在讨论中感悟理解课文。

  白秀丽: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边读边思的方法来读文,再尝试采用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在讨论中不急于求成,不以唯一的答案去衡量学生要求学生,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赞赏,这样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学习完课文后,有些学生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爱因斯坦是个很勇敢的小孩,他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承认自己还做了两个更不象样的小板凳。

  李维:

  介绍爱因斯坦为人类作出文字和图片资料。看着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有些学生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爱因斯坦真了不起!”“我好佩服他呀!”当我再出示:的爱因斯坦 这个填空时,学生的答案更多了。我想:在课堂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赞赏、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多很重要,这是达到较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