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寓言两则

2021-06-0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2、难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1、出示“寓言两则”,查字典解释词意。
二、 教学《揠苗助长》
(一)、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学习《揠苗助长》
1、初读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2、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的? 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3、讨论
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4、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如果要你把这个寓言讲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听,你会怎么讲?讲寓言比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1/2